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45章

崇祯七年-第245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听竹叶曲,浅酌茱萸杯。”到了后世,饭桌上早就已经难觅茱萸踪影,它已被辣椒完全取代了。

    董策轻轻吁了口气,喝了一口酒:“和辣椒比起来,别有风味。”

    “辣椒?那是什么?”侯方域好奇道。

    “嗯,”董策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就像是茄子一样,形状和茄子也有些相似,不过要小的多。”

    他伸出小拇指来比划了一下:“小的辣椒,差不多这么大,大一些的,也就是两倍大小而已。这些辣椒,有的是成熟之后是青色的,这种不算辣,有的是通红通红的,那就辛辣的紧了。晒干之后,将里面剁开,全都是细小的白色种子。这些碎辣椒,你闻一闻就有要打喷嚏的感觉,若是吃的话,比现在的茱萸更要辣上十分。只觉得身体里面热气四冒,肚子里面火烧火燎的,整个人似乎着火了一样,恨不能喝一缸子冰水下去。就算是再冷的天儿,嚼上几根干辣椒,也是浑身冒汗,比喝最烈的老酒都管用。要说辣椒,剁椒鱼头,那可是一道名菜啊!一大盆子鲜红的辣椒,查干湖冻捕第一网捞出来的大鱼头王,脸盆大小的鱼头剁碎了,和辣椒一起做,你滋味儿……”

    董策似乎是陷入了前世的回忆。嘶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儿,竟忍不住流了口水。

    “比茱萸还要辣十分?”侯方域貌似不信道:“这茱萸已经是如此辣了,我着实是想象不出来那辣椒到底是何等的辛辣滋味儿。那茱萸,在何处产的?小弟可是从来未曾听过的。汉臣兄怕不是唬我?”

    一边杜家娘子也认真的听着,这一次他难得的支持了不怎么看的顺眼的侯方域的说法,人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总是持一种怀疑态度的。

    “怎么会唬你?”董策不由的失笑,他想了想,不知道现在辣椒是不是已经传入东南亚了,便道:“这辣椒的产处,就在那极东的大海之中,有一处大陆……”

    侯方域打断他道:“可是那海外倭国?”

    “倭国,那等弹丸之地,算得上是什么东西?”董策轻蔑的摆摆手:“在倭国更往东数万里之遥,浮海东去,那大陆南北两块儿相接,南北六七万里,东西亦有两万余里,广袤无垠,比我大明还要更大许多。此大陆上生长着土著,不似西洋蛮子的那般金发蓝眼,毛发浓密如野人生番,反倒是如我等华夏子民一般,黑发黑眼,这些人,称为印加人,玛雅人,信奉太阳神。他们在高山之巅建起了巨大的神庙,供奉着黄金白银打造而成的巨大太阳神像。据说,他们乃是武王伐纣之时,浮棤东去的商国遗民。”

    “他们的土地,肥沃异常,只需要洒下种子,不怎么照料,就能结下累累硕果。他们的土地上,生长着玉米,辣椒,番茄,等等神奇的东西。对了,那番薯,便是从他们那里经由西洋人传来的……”

    董策侃侃而谈,在他的描绘下,一个雄奇瑰丽的奇异世界浮现在了侯方域和杜家娘子面前。

    他的口才本来就是极好,又是有心讲的好一些,自然便是栩栩如生,仿若就在眼前一般。

    而他说的这些,根本是书本上绝对看不到的,别人口中绝对听不到的,带给侯方域两人的震撼,简直就和后世的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网络的时候,被书中那浩大瑰丽给震撼的瞠目结舌一般无二。

    杜家娘子还要好一些,但侯方域是一个文人,是一个充满了浪漫精神的文人。能成为桃花扇中的主角,和李香君演绎那么一番凄美的爱情,岂能是俗人?

    他自己更是在脑海中增补了不少东西,待董策说完,更是常常的吁了口气,满脸都是震惊,连连叹道:“不可思议!不敢置信!”

    “若是别人说这些,我定要斥他胡说八道,但汉臣兄你说这些,我虽不敢置信,却是信你。”

    董策哈哈笑道:“你这么给面子,我都不好意思再说了。”

    杜家娘子瞧着董策,眼中异彩连连:“董大官人您知道的真多。”

    董策正要说话,那边侯方域已经轻轻咳嗽了一声,很是警惕的看了他一眼:“汉臣兄,君子不夺人之美。”

    杜家娘子立刻反唇相讥:“谁是你的美?”

    董策立刻把头扭到一边去,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他也听留守的家丁说了,从前几日开始,侯方域每日便来这悦来客栈中痴缠杜家娘子,尤其是在得知杜家娘子已经丧夫多年,至今寡居之后,就更是变本加厉。若是换做别的久旷妇人,怀春女子,又是尝过了那等美妙滋味儿的,这几年独守空房下来,岂能受得了?再说了,侯方域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儒雅风流,又是出身高门,这几条随便拿出一条来都是足以吸引女人的资本。说句难听点儿的话,以杜家娘子这个孀居妇人的身份,给人家做妾都是抬举了。有这么一个知情识趣儿的夫君疼爱,嫁入豪门,从此荣华富贵,再也不用起早贪黑的受苦,纵然是为妾,那也是比在这边城开一间客栈强得多。

第312章 三一一 大局() 
这么热切的追求,有几个女子不动心的?

    但是杜家娘子却是根本不假辞色,侯方域若是说正经事儿,她就正经说话,侯方域若是说荤话,嘴里胡言乱语,她也是立刻翻脸,反唇相讥,毫不留情——而偏偏她越是这般,侯方域就越是对他痴迷。今日这宴饮,其实就是侯方域宿醉醒酒之后,忽然想到今日还未曾见过家人,赶紧便过来了,结果正巧碰到董策回来,自然是要好生吃酒宴饮一番了。

    侯方域见多了对他温柔如水的女子,杜家娘子这般泼辣,正是让他感觉十分之新奇,这种从未感受过的新奇体验,让他若饮醇酒,如痴如醉。

    用董策的话说,这就是个贱坯子。

    侯方域毫不在意杜家娘子的态度,馋着脸笑道:“十娘,你不知道,我昨日想你,又是一夜未眠。本就大醉,却是生生睡不着,今日起来,头疼欲裂!一想到今日还未曾见到你,顿时便是感到心里惶惶的,似乎是丢了什么最珍贵的东西一般,急急的便赶来见你。”

    “十娘,你可忍心么?”他捂着心口,满脸的幽怨。

    这厮似乎入戏太深,竟然筷子敲着碟子,满脸深情的唱了起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怎么不忍心?”

    杜家娘子冷笑道:“公子请自重。今日我来为你们调羹布菜,可不是看你的面子。”

    董策也差点儿吐了,他叹了口气,心道你们俩的事儿,何必把我给拉上?他忽然面色古怪的看着杜家娘子,道:“你叫杜十娘?”

    他很惊诧,原来侯方域还真知道杜家娘子的名字?问题是,这个名字怎么……

    “嗯,奴家家中排行第十。”杜十娘有些不好意思,脸上红了一下,她低声道:“贱名到让大官人见笑了。啊,下面还有点儿事,奴去处置一下。”

    说着便是推门出去。

    侯方域面色古怪的瞧着董策,忽然道:“不对劲儿。”

    “怎么了?”董策问道。

    “我看,他对你有意思。”侯方域一脸的悲愤:“提到你的时候,她会脸红,你说,她是不是看上你了?”

    董策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别装疯卖傻了,别跟我说,你支走了他就是为了跟我说这些话。你这人虽然不着调,但总还不回这么无聊。”

    “当然是还有别的事儿。”侯方域却是不肯放过这个话题:“但这事儿也得说。”

    董策以手扶额:“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在下现在还没有纳妾的心思,而且这位杜家娘子……”

    他摇摇头,却没说出来,这杜十娘,他总是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再说了,这名字,杜十娘?董策想想就是一阵牙酸。

    “好吧,先不说这个,放过你了。”

    两人现在也算是交情深厚,开几句玩笑自然是无妨的,不过若是痴缠胡闹,还到不了那个份儿上。

    侯方域下意识的四处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道:“汉臣兄,可知反贼乎?”

    董策点点头:“闯贼?还是献贼?”

    “都有。”侯方域轻轻吁了口气:“家父昨日于京师着人送来的信件上面,细细与我讲解了今年剿匪之格局。”

    董策心中一动,他素日也常看邸报,加上有前世的历史积淀,其实对这段历史是很了解的,但是如果能听局中人好生的说一番,自然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味道。

    他也压低了声音道:“何如?”

    “总体来说,不太乐观。”侯方域虽然说的是比较沉重的话题,但是脸色却没什么变化,显然是没把日渐壮大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一干反贼当成一回事儿。实际上他的态度代表了此时明廷绝大部分士大夫的观点闯贼献贼,不过是小疾而已,真正的心腹大患,乃是关外辽东建奴。殊不知,最后灭亡了这煌煌大明朝的,正是那些反贼泥腿子。

    总体来说,崇祯七年对农民军来说,是历史性和巨大转折的一年。

    崇祯六年十一月二十四,反贼利用官军大胜之际,互相防备争功,毫无作为原地踌躇月余的大好机会,利用黄河结冰的大好时机,跨越黄河天险,进入中原大地。

    从此,各路反贼才可说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了极其广大的纵深活动空间。

    河南是大明朝的腹心,四战之地,此地明廷根本没有多少军队。仅仅在一个月之内,反贼的足迹几乎遍及河南西部各县,接着又冲向接境的湖广、安徽和四川。对明廷来说,原先的局部问题从此变成了腹心大患。

    其根本原因,便是河南穷,太穷了。这个曾经是华夏文明源头的所在,广袤的中原大地,由于连年大旱,黄河肆虐,蝗灾频频,早就已经是迹近人间鬼蜮。

    崇祯六年底,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在《中原生灵疏》中言道:崇祯三、四、五、六年,连年大旱,“秋既无收,麦又难种。野无青草,十室九空。于是有斗米值银五钱者,有工作一日不得升米者,有采草根树叶充饥者,有夫弃其妻、母弃其子者,有卖一子女不足数餐者,有自缢空林、甘填沟渠者,有饿死路侧者,有鹑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枕比而毙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残食者。”

    而在这样的大荒之年,明廷不但不加赈济,反而“加之以诛求,重之以供应,责之以兵粮、器械、米豆、刍茭,悉索敝赋以应河北之求。而且正赋之外,有加派焉,而且尽追数年之旧逋,而且先编三分之预征,而且连索久逋额外抛荒之计禄。……旧额未完,新饷已催;新征甫毕,旧逋又下;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呼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朴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触耳有风鹤之声,满目皆荒惨之色。欲使穷民之不化而为盗不可得也,欲使奸民之不望贼而附不可得也……。”

    河南早就是饥民遍地,流寇四起,而闯贼献贼这些反贼一进入河南,立刻就得到了整个中原大地的蜂起响应。大量的流民流寇加入反贼之中,使得反贼在崇祯五年六年几次官兵大的围剿中损失的力量重新补充回来,而且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河南一地,从贼者不知凡几。反贼进入河南以后,兵分两路,横行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