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41章

崇祯七年-第241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你说的轻巧!”兰娘忽然不满的哼了一声,道:“一个店面,又是那般好的地段,每日生发,得多少银子?你一句话便扔了出去,却知道背后出入么?大明第一藏家,商鼎周鐏,件件都是无价之宝!喝,那无价之宝还不都是拿银子换来的?那银子哪来的?还不都是我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的挣来,俭省出来的?你人前倒是风光了,也不知道我们人后多为难!”

    说着小嘴儿便是撅了起来,手上的劲儿也大了一些,杨嗣昌顿时疼的哎呦一声,却不生气,陪着笑道:“嗨,好兰娘啊,这个……你也知道的,哈哈,是吧?”

    话语竟是几近无赖求饶。

    若是被外人看见,堂堂的兵部左侍郎,宣大总督大老爷竟然和一个小妾这般软语相求,不知道会惊掉多少眼珠子。

    兰娘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杨嗣昌嘿嘿一笑,自言自语道:“那董策董汉臣,也是个小狐狸,不过么,倒是恭敬,也懂的规矩。”

    …………

    腊月二十五。

    二十五,炸豆腐,今日炸的,又何止是豆腐?煎炸的各种,怕是得有个六七十斤才行,按照此处的规矩,这些煎炸的食物,是要一直吃到出正月的。最不济的,也要吃过八月十五才行。

    今日晚饭吃的便是今日的煎炸,刚刚炸好的丸子,豆腐箱子,鲅鱼,耦合,又香又脆,鲜美可口。董策不知道这些东西自己吃多久会腻,但是至少现在是不会腻歪的。

    吃过饭,他便踱步出了后宅,来到前厅,让王通去通知李贵,石进等人前来议事。其实让王通去干这个差事,着实是有些不伦不类,董策猛然意识到自己到了需要一个长随的时候了。他不由得很是怀念起现在还是安乡墩里头住着的白忠旗来。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众人纷纷赶来。

    分开落座,关紧大门,大伙儿瞧见桌子上摆着一摞薄薄的线装册子,不由得都是有些诧异,心道大人这是要做什么?

    董策清了清嗓子,道:“征兵的事儿,已经都吩咐下去了,石进和周仲,你们二人用心做便是。只是这兵征上来之后,应该如何训练,如何成军,都得有自己的章程,不是胡乱训练一气便成了的。此事事关重大,本官便独断了一次。”

    他扫了众人一眼,缓缓道:“征兵之后,训练的方法,本官决定采用戚继光戚少保的鸳鸯阵战法。”

    下面众人一听,互相看看,都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片茫然。

    董策一直很认同一句话:“适合这个时代的,才是最好的。”

    那么什么是最适合这个时代明军的战术战法?

    董策也是博览群书之人,他自然知道这个年代在西方大行其事的长矛方阵,超级长矛方阵,长矛火枪方阵,步骑兵方阵等等,这些方阵战法都是鼎鼎大名,而且也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为后世所敬仰。但这绝不代表董策就认为这些战法是最适合自己现在的,或者说的确切一些他承认这些战术战法很好,但是以现在他手下的士兵素质,他的统帅和训练能力,手下军官的基本素质,就算是使用那种训练方法,也不会有什么成果。

    那还不如用鸳鸯阵。

    至少戚继光戚少保已经证明了,用这种作训方法训练出来的一群义乌矿工和农民的军队,足以打的倭寇哭爹喊娘,足以和蒙古鞑子抗衡,守护北疆。

    不过是四个字“保险起见”!

    这是最保险的方式,不是董策太保守,而是他根本没有冒进和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的本钱。他的时间是有限的,财力物力是有限的,就连人力也是只有那点儿,一旦一次不行,说不定就再也没有机会再来一次。

    而且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练兵杂集》中,已经是明明白白的把如何练兵,如何操持,军纪如何,管理如何,都是写的清清楚楚。只要是有心有力,只要是能够按照上面指导的方法来操作,坚持不打折扣的执行,不敢说一定能够练出一直精兵,但至少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只要是按章办事就行了,并不难,而若是要操练西方式的长矛兵,长矛方阵,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自己摸索。董策和他的手下又没有经验,就算是冒险练了,到最后也不知道会弄出个什么东西来。

    两者的难度指数可谓是一颗星和十颗星的对比。

    更何况,鸳鸯阵本来是一种极好的战术,无论是对付倭寇还是对付蒙古鞑子,都是效果非常好。只可惜自戚少保之后,大明朝军备已经荒废了数十年,当年威震漠北的蓟镇精兵,早就风流云散,不知所踪。这年头儿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一是和建奴鞑子暗通款曲,挟关宁要地,咽喉锁匙而要挟朝廷,拥兵自重的关宁军。二是曹文昭手下的精锐,三,则是四川的土兵,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兵。

    当年太祖皇帝那般的严苛狠辣,敢于贪污呢六十两银钱便要剥皮充草,饶是如此,郭垣等大案,一群贪官污吏悍然贪墨相当于洪武年间大明朝一年税收三分之二的两千四百万石税粮。而到了明朝晚期,此时的官员,可谓已经是廉耻丧尽,政德全无,公然贪污,无所顾忌,他们也天天去上班,不过不是去干事的,而是去贪腐的。

    “朝穿青衣而入,暮各持金而回。”

    无论,文武,都是如此。虽说历朝历代都差不多,但是如此凶狠如狼的,还真是不多见。

    而这种贪污行为,对大明朝的虚弱造成了极大影响的,就是对于军队的贪污和盘剥。

    文臣爱钱若命,说实话,历朝历代都这样,也没什么可惊诧的。就算是后世那号称清廉典范的美利坚花旗国,文官分赃制不也曾臭名昭著百年么?关键是明朝的武将,也是爱命若钱。

    现在的将领,官职官衔基本上都是活动了,送出去银子了之后买来的,能指望这种上任之后好生练兵,练出一直精兵来?他们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辖下的权力都给抓在自己手里,然后开始伙同上下,造假舞弊,虚报兵额,打点关系,开始肆无忌惮的吃空饷,喝兵血。而且武将的腐败,军队中的腐败,更是触目惊心,官僚队伍有的腐败,它都有;官僚队伍里没有的腐败,它也有。

第307章 三零六 敲打() 
像是专门针对训练的一种腐败方式“买闲”——所谓买闲,也就是说,你这当兵的不想在训练场上吃苦是吧,那好,你交一笔钱,你就可以不操不练,无须“沙场秋点兵”,天天呆在被窝里睡懒觉可,去玩牌逛窑子也可,没人管你。你既想当兵拿着军饷,同时又想去经商赚钱是吧,那好,你交一笔钱,就可去贩盐去卖布去开五金器具店,而且你再交一笔钱,那军马也可以归你驱遣去搞运输,价格是每马月纳三百余钱。

    朝廷之师是不能搞经营的,一搞经营,那就是“武人都惜命,武人只爱钱”了。而明朝的武将都特别喜欢搞“经营”,其搞经营手法有二,一是给商人当保镖、搞走私。自汉有“盐铁论”以来,食盐作为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一直是由国家搞垄断经营、专买专卖的,后来通过开中把法把权力下放到了下面的盐商手中,按理说,除了他们,是没人有资格贩盐卖盐的,一旦抓获,便是除以重罪。

    但是贩盐卖盐其中利润实在是太高,所以历朝历代,盐贩子根本就是抓不尽,抓不绝的。明朝也不例外,私盐贩子眈眈窥视,四处潜藏奔走。而到了明朝后期,私盐贩子们找到了一顶特别坚固的保护伞,那就是军队。他们花一笔钱送给某军官,然后这军官就派军队“武装护送”,虽说这会儿明朝士兵地位低,武官地位低,但那是和文官相比的,一般小民哪里惹得起?而且车上插着军旗,那就是军车,便是地方官也是生怕惹事,不敢阻拦的。

    是以基本上都是一路通行,时间长了,尝到了甜头儿,这些军官们不但“往往受财故纵”,而且接受盐徒财物,护送私盐出境。

    其二呢,则是自己干脆搞起了“第二职业”。明朝为让军队减轻财政负担,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实行军垦,大兴屯田。屯田在国朝初年是搞得很不错的,太祖年间,一年税粮,米麦豆粟等有三千二百多万,而军屯交上来的子粒粮就多达七百万石。“一军之田,足以赡一军之用”,非常轻松的就解决了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所以洪武大帝不无自豪的说过:“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不过到了后期,军屯几乎变成了武官家的“私田”,他们侵夺屯田,隐占为业,祖孙相继,盘踞自如。而且利用武官身份,一分钱的税都不纳。明英宗时有名为田礼者,“侵占屯地四千一百余顷,递年不输子粒。”除了武官之外,各地驻守的内监和功臣勋戚也是上来凑热闹,宣德四年,武官与镇守内外官,浙江、江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都司并直隶卫所,多占田地耕种,栽植蔬果,动千百亩,皆无税粮。

    正统元年,镇守太监王贵于陕西占种官田百余顷,侵夺军屯水利,私役军卒九百名。王安、王瑾,于甘肃共占田六百余顷。各地屯田多为内监、军官占夺,法尽坏。弘治八年,太监、总兵等于甘州,屯田肥饶者多为太监、总兵等官占压。镇守太监傅德、副总兵都督周玉,于甘肃盗种屯田三百余顷。弘治九年,镇守太监傅德于甘肃占种军田270余顷。正德四年,镇守太监宋彬于甘肃等处查得庄田一百一十二顷。分守凉州御马监太监张昭于甘肃等处占地三十三顷。

    嘉靖元年,分守太监李睿于阳和天城,侵占庄田(疑即屯田),役军耕种。嘉靖八年,镇守太监白怀、监枪少监张泰于辽东各占种军民田土,多者二百五十余顷,少者十余顷。隆庆元年,勋臣内官镇守总兵占宣府牧马地、屯田团种等地,往时以勋臣内官为镇守总兵,各佃种数十顷,收租以充公用。后虽奉旨革回,而占田如故。隆庆三年,内官及公侯之家,狡猾之徙,(私将屯)田投献内臣及公侯之家,名曰香火功臣等地。

    这是侵吞屯田,至于其它的敛财手段,就更是不胜枚举。

    历朝历代,国家对军队的拨款是占财政大头的,其中的人头经费也就是军饷绝对是打足预算的,明朝的武将也没少在这方面开动脑筋。第一种手段是发扬了腐败“老传统”,直接克扣士兵粮饷,如果财政是按人头每人每月两银子拨付,在到他手之前就去了三成,而在他那里,又去三成。这三成就入了私囊,贪了这些,明朝的武官还是不满足。若是全部都归自己那多好?半贪了之后便想全贪,他们想的办法无非就是老一套虚报名额。

    士兵死了,不上报,这还不行,士兵自然死亡毕竟不多嘛,那就逼迫士兵逃亡!或者说,那就放纵士兵逃跑吧!所以,许多基层单位,士兵空了一小半甚至是一大半,而上报的人数依然记录在册,上头依旧是按照花名册拨款。

    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五个千户所,共五千六百人;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十个百户所,共一千一百二十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两个总旗,共一百一十二人;总旗辖五个小旗,共五十人;小旗十人。洪武二十六年,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十七个、行都司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