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31章

崇祯七年-第231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嗣昌此人素来好财货,他生活奢侈,用度很是奢靡,无一不是精致华美,价钱极高。而且这位还有一个很要命的爱好喜欢收藏古玩。古玩这玩意儿,那可是真真要花大价钱的,有的价值万金,有的根本便是无价之宝。而杨嗣昌这般身份,收藏的东西自然也不是凡品。就像是他方才用来当做火锅涮锅的大鼎,便是商王武丁年间的物件儿,据说乃是武丁为纪念其王后妇好率兵亲征北方蛮夷大胜归朝而铸造的。

    此等物件儿,有年头儿,有讲头儿,涉及王侯将相,史书有载,外加铸造精美,保存极好,又是鼎这种特殊的器具。其规格,简直是可以被称为国之重器了,就这一件儿大鼎,便是花了他五万两银子,便是如此,那卖主也不愿意卖,最后只是怕了他的官位权势,只得低价卖出。

    其用度之奢靡,开销之大,可见一斑。

    是故杨嗣昌对钱财看的极重,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对府上竟然有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谋取私利而自己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感到非常之震怒。

    仗着自己的权势谋取钱财却不给自己分润,那简直如同是从自家库房中偷银子一般。

    董策见他神色,暗道有门儿,赶紧又道:“大人一心奉公,清贫守家,真乃国朝文武之楷模。如此清俭,便是下官看着,亦是心痛。下官愿将店面盈利之三成,赠与中枢大人,还望中枢大人体谅下官一品心意,万勿拒绝。”

    这般公然贿赂的无耻话语却是被他说得大义凛然,煞有介事。

    杨嗣昌赞许的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这件事儿,本官知道了。”

    董策长长地松了口气,像是杨嗣昌这等大人物,等闲是不会承诺的,而一旦承诺,则这件事儿,便是定了,大可以放心。

    到了现在,董策该办的事儿也都办完了,银子还没送出去,不过也不能在这儿送。当着大人的面送这等阿堵物,岂不是污秽不堪?污了大人的耳目?

    杨嗣昌轻轻把茶杯一端,董策会意,立刻便是起身,恭敬道:“中枢大人日理万机,那下官便不耽搁大人公事了。就此告辞。”

    对他这等级别的官员,杨嗣昌甚至都不需要有礼节性的挽留,只是淡淡道:“老夫便不愿送,外面杨墨是内宅大管事,你以后有事儿,尽可以找他。”

    “是,多谢中枢大人。”董策又是谢过,而后又跪下磕头,告辞下去。

    他告辞离开,不过侯方域自然是不会走,作为主人的杨嗣昌也绝对不会让他离开。今日少不得要宴请侯方域,今晚理当还会在此住下。这也是他和侯方域早就说好的,董策办完了这件事儿,会回磐石堡一趟,那里还有要事处置。

    所幸侯方域还会在阳和至少再呆十日,足够董策回来了,两人约好数日之后再回来相聚宴饮,好生吃喝庆祝一番。董策到时候再处置店面的事情。

    董策轻轻关上房门,听着里面传来的谈笑声,轻轻吁了口气,只觉得心里轻松了不少。

    外面内宅管事杨墨笑吟吟到:“董大人……”

    他一直在外面伺候,其实里面说什么,他都是能听的清楚分明的,而杨嗣昌选择在签押房见客,根本也就没有避着他的意思,若是真的有点事儿连他都不能知道,那就会选择别的地方见客了。是以方才董策所说,他都知道,而杨嗣昌后面那一番话,也是说给他听的,让他照顾这董策点儿。

第294章 二九三 收钱() 
董策赶紧道:“管事客气,客气,叫我一声汉臣便是——”

    杨墨管事心情不知为何特别好,笑道:“诶,那可不行,若是老爷得知这般失礼,定要责怪的。”

    董策又是一番谦虚。

    两人边说边走,等到了二堂的时候,董策一直揣在怀里的那张会票已经到了杨墨的袖子里,而董策也把能在哪里取钱,密押等一应东西都告诉了他。

    如此这五千两,就算是贿赂成功了。

    这些钱是给杨嗣昌的,董策又摸出一锭十两的银子来悄悄的递给了杨墨,杨墨又得了好处,对董策更是亲密。两人一路说说笑笑的到了前院,杨墨杨管事已经是亲近到和董策称兄道弟了。

    他亲自把董策送了出来,又很是叮嘱了一番,诸如以后再来,直接报名字找他之类的。董策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那门子在旁边儿瞧得心里直大喘气,心道幸亏自己对这二位公子颇为恭敬,看人家这架势,内宅大管事直接送出来的,可见在总督大人面前是多大的面子。

    告辞了杨墨,董策离开衙署,牵着马往来路上走去。两件心腹之事都顺利解决,比之来时,他心情轻松地多了,脸上也有了笑意,只是当看向一处的时候,那脸上的笑意却是瞬间凝聚了。

    之前那个被侯方域斥骂的士兵,还跪在地上,一动不动,或许已经是冻僵了。

    董策嘴唇抿了起来,回头瞧了一眼那森严高大的府邸,眼中闪过一道厉色:“终有一日……你要在我面前,摇尾乞怜,性命由我,一言而决!”

    ……

    离开了宣大总督衙署之后,董策便即回到了悦来客栈。

    他吩咐了几句之后,王通便急匆匆的出去,大约一个时辰之后,他带着刘三,两人进了客栈。

    一进门,瞧见董策神色,刘三便是笑道:“恭喜,恭喜,大人此番一切顺利,可喜可贺。”

    董策自嘲似地笑道:“几千两银子撒下去,才拿到了本就应该拿到的东西,这笔买卖,赚了还是赔了,还真不好说。”

    刘三儿正色道:“大人此言差矣,这年头儿,能拿到本该拿到的东西,那是上苍保佑我,万事大吉。拿不到才是理所应分,还是得自己去看,自己去寻才是正理。”

    董策淡淡一笑:“你看的是很明白的。”

    刘三儿谦让了一句:“不敢,大人谬赞。”

    董策伸伸手:“请坐。”

    又向王通道:“让店伙计上些茶水来,你莫要做这些伺候人的活计,也不要让家丁干,让店伙端上来。”

    王通应了,自是下去。

    片刻之后,店伙计送了茶水,两人喝着茶说会儿话,董策便是说了此次叫他来的目的。

    “不知刘兄可知道私铸钱么?”董策忽然问道。

    “私铸钱?”刘三儿微微错愕,却没想到董策说的是这个,他点点头:“自然知道,每日间所用,就有许多这等私铸钱。说起来,似乎比官铸的钱还要多一些。”

    董策道:“这私铸钱的数目,可是极多?”

    “没错儿。”刘三点点头道:“山西私铸钱之风气,非常严重。许多大户人家,尤其是在乡下有别业的,通常都会在隐秘所在,私自铸钱,据说获利甚丰。尤其是在晋北,这等风气就更加严重。”

    董策点点头,沉吟片刻,忽的道:“某欲要大量收购私铸钱,不知刘兄可有些门路么?”

    “收购私铸钱?”

    刘三儿并没有追问董策为何受够你私铸钱,若是他是这等好奇心极重外加不知轻重的人,也不可能稳稳地在这个位置上坐着。他只需要知道董策想要收购私铸钱,而他则是看看能不能从其中帮上忙顺便捞到好处就够了。

    他思忖片刻,道:“在下此处,倒是认识几个专门做此买卖的牙子,可由他们在坊间市里四处收购。只不过这些牙子,也是须得养家糊口……”

    董策摆摆手:“这个倒是无妨,刘兄尽可以告诉他们,收上一两银子的私铸钱,便匀给他们一分银子的好处。某想来,以他们的本事,一日收上几两十几两,怕是不成问题把?”

    刘三点头道:“大人许的这抽成,已经是很高了。”

    董策对此心知肚明,不消说,这笔银子过了刘三儿的手,肯定他也会从中捞一些好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家给你办事儿,跟你也不是什么过命的交情,还没有好处拿,天底下哪有这个道理?

    董策道:“暂时便先收五百两的,待会儿刘兄走的时候,可以直接把银子拿着。”

    刘三儿听了,也是心里一颤,瞬间有些感动。说起来他也算是颇有资财之家,但这辈子也未见过这么多的银钱,董策如今肯把这许多钱财直接交给他,已经是颇为的信任。当然,他家大业大,是绝对不敢吞了这笔钱得罪了董策就是。

    他默默点头,应了下来。

    董策又从袖子里面摸出一枚铜钱来,递给了刘三儿。

    刘三儿拿在手中仔细看了一番。

    这铜钱直径大约不到一寸的样子,重量约有一钱半,色泽青中泛着黄,显然里面不仅仅是有黄铜,更掺加了锡铅等金属。边缘光滑,摸上去颇为的厚实,有种沉甸甸的质感。这显然是一枚私铸钱,也是圆形方孔,在穿孔的上方写着一个‘壹’字,穿孔下方写了一个‘文’字,代表着一文钱。而背面则是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

    刘三儿打量了一番,道:“这等钱,大小重量个崇祯跑马钱一般无二,甚至还要更好一些。看这颜色,铸造之时,铜理当也能占到六成的份额,如此厚实,在私铸钱里也是上乘了。理当是蔚州应州那边流过来的私铸钱,那边山间产铜,素来出产质量上乘的私铸钱儿。”

    这枚铜钱儿,便是董策第一次来阳和城的时候从那城外客栈的掌柜手里拿到的,他一直没扔。

    董策问道:“若是这等上好的厚实私铸钱,一两银子能兑多少?”

    刘三道:“一两银子兑崇祯跑马钱,为五百五十个,兑换这等,为一千五百个。”

    其实这个兑换数字,董策早就知道,如此说,不过是为了看看刘三儿是否贪心而已。闻言董策点点头:“请刘兄吩咐下去,某只要这等厚重结实的私铸钱,当然,有更厚重的更好。”

    刘三虽然有些诧异,却是没多问,一口答应下来。

    董策又是嘱咐了几句,刘三儿见没别的了,别是告辞离开。

    董策给他许了时间,五日的时间,便得把这些银子兑换成铜钱儿。

    这个时间,董策估算着,正是自己再次回到阳和城的时日。

    尔后董策叫来王通,让他吩咐众人,准备回去磐石堡,同时留下两个家丁,就近照顾董忠庸董忠康那二位,同时也是时刻盯着那谢记粮店的动静儿。

    既然几日后还要再回来,便没必要退房子了,依然住着就是,董策也不差这些房钱。

    吩咐完这些,董策便是带人离开。

    正是午后,董策一行人出了阳和城,便即在脸上涂抹了旱獭油,整顿妥当,快马加鞭往磐石堡赶去。

    ……

    磐石堡。

    这座正在不断建设完善中的城池,几乎是一天就变一个样子,从废墟中崛起,逐渐变得昌盛、整齐、崭新而厚重。此时比之十数日,甚至数日之前,都要换了一个样子。

    城池的外墙早在月前就已经完成了,而内部那些分割各个区域的坊墙,现在也已经完工。

    百姓们在工匠的指挥下,先是在地面上挖开两尺深,三尺宽的沟,这就是地基了。然后在最低下洒下防潮的石灰,而后在上面铺了厚厚的一层大青石,青石垒上三层,一直到快要和地面平齐为止。而后在上面在铺设青砖,修建墙体。以大青石为地基,这样建好的墙体,稳固而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