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30章

崇祯七年-第230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策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赶紧往前走了两步,很是恭敬的重重跪倒在地,膝盖撞在青石板上一阵生疼也顾不得了。他高声道:“下官及冀北道下磐石堡代守备董策,拜见中枢大人。”

    为了拉拢汉人之心,明朝从一建国开始,奉承的便是宋朝大统,像是朱元璋出身的红巾军所建立的第一个政权,便是号为宋。许多制度,也是学的宋朝,当然其中又有许多不同。宋朝掌管军事的乃是枢密院,而明朝前期为大都督府,后期文官儿翻身之后则是兵部执掌军事大权,虽然名字不是枢密院,但是朝中官员,甚至皇帝太子,都将兵部以中枢代称之。

    兵部尚书称为本兵,而杨嗣昌这个宣大总督,全称乃是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其实并不是官职的具体称呼,只是对其事权的归纳,说白了,就是规定了他的管理范围,并没有级别。所以历代总督都要加衔儿,这才是他们的官职和品级。不但是总督,巡抚也是,他们通常都是加三品的御史衔儿。如杨嗣昌就是兵部左侍郎,左佥都御史。

    他的官职中,最高的乃是兵部左侍郎,这也是兵部尚书之下第一人,是以董策称之为中枢,乃是一种拔高了的敬称。

    果然,杨嗣昌一听他这般说,心中便是有些满意,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暗自道:“虽是个粗鄙武人,长相却是不错,也会说话,态度是很恭敬的。”

    他沉浸官场数十年,已经是个极为老奸巨猾的官油子了,见董策这般态度,再听听他的官职,便大致猜到了他的来意。定然是有事相求。

    想通了此处,他对董策也是格外的高看了一眼。但凭此人能找到侯方域的路子,随他来见自己,便看得出来他是有些心思的。不过让他有些疑惑的是,冀北道的正管官儿乃是冀北兵备道刘若宰,这董策能有什么事儿,怎地直接来找自己?

    越级报告,这可是官场大忌。

    他并未让董策起来,而是正襟危坐,看着董策,缓缓开口道:“你来见本官,有何要事?”

    却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侯方域在旁边听得不由有些着急,正要说话,董策却是抢先说了。他大声道:“下官此次前来,确实有重要军情禀报。”

    “哦?重要军情?”杨嗣昌脸上郑重了一些,坐直了身子。

    侯方域知道这位汉臣兄素来机智多谋,便也不再为他担心,轻轻喝了一口茶水,靠在椅子上,笑吟吟的瞧着他又要弄出什么幺蛾子来。

    董策沉声道:“好叫中枢大人得知,在下乃是磐石堡代守备,我磐石堡距离边墙不过是数十里。乃是建奴和察哈尔鞑子入寇之地,时常有鞑子及可疑人等出没。是以下官时常率领手下军兵,四处巡弋,以备不测。”

    杨嗣昌此人精于内斗,权斗,对官场斗争,尔虞我诈的权力倾轧很是感兴趣,也是极为的擅长。但是他根本没有几分施政为民的能力,更没有的统御一方,作为封疆大吏,军政统帅的军事才能,不但没这方面的能力,更没这方面的意识和兴趣,他哪里知道磐石堡在哪儿?因此听了董策的话,只是面无表情。

    其实心下已经有些不耐厌烦了,不过涵养总是有的,而且人是侯方域带来的,总要给他几分面子。

    他淡淡道:“你倒是勤于职守,很勤勉了。”

    “为国朝,为圣上,为中枢大人效力,乃是下官之本分,不敢当大人夸奖。”董策慷慨激昂,大声道:“就在五日之前,下官等人路遇一名行商,自称乃是布商,姓孙名常采,家在应州城北十三里五里寨,做的是土布生意,时常往来于大同,应州及阳和之间。他话说的很利索,见到官兵盘查也并不慌张,看似毫无疑点。只是下官起了疑心,他并不慌张这一点,看似毫无破绽,心中坦荡,实则便是最大的疑点。一般百姓小民,见到官兵,岂有不惊慌之理?而且他不过是一人二驴而已,那驴子却是疲惫不堪,一副要累死的样子。若是运送的乃是土布,土布占空较大,运送不会太多,重量也是有限,那驴子岂能这般?”

    “是以下官便喝令左右,搜查其行李包袱,结果那名叫孙常采的贼厮竟是脸色大变,于包袱之中拔出刀来便欲要杀人逃窜。幸亏下官早有防备,将其制服,捆绑之后,严刑拷打,结果那厮竟是极为硬气,趁下官不备,竟是咬碎口中藏得毒药,服毒自杀了。下官手下大为愤恨,竟是挥刀将其尸首剁成烂泥,连面目都不可得见。下官大怒,已经是狠狠责罚过他们了。”

    “不过下官仔细查看了他的尸体,摘了帽子才发现,这厮脑袋上的头发前面颇短,后面有一处长,头发根部有剃发刮过的痕迹。并且下官还在他的行李中搜出白银五千两!此等数目,真真是骇人听闻。属下猜测,这贼厮当是建奴派来之细作,专门携带巨额银两,以此贿赂,刺探我宣大军情。其狼子野心,可杀可诛!”

    “下官不敢怠慢,赶紧着人押送银两来到阳和城,求见中枢大人。这些银钱,下官鲁钝,绝不敢私自处置。中枢大人乃是国之柱石,朝中栋梁,见识胜我百倍,这些银两,交给中枢大人处置,最为合适。”瞧着董策在那里说的慷慨激昂,情真意切,甚至脸色都涨的通红,说道动情处,恨不能把心掏出来一般。更是对杨嗣昌表示了无比的敬畏和巨大的尊重,对建奴的无比愤恨,情绪之强烈,侯方域都能感受的真真切切。他对董策当真是佩服的紧,暗道:“汉臣兄还真是装猫像猫,扮虎似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更难得的是用了多一会儿的功夫,便编出这么一个圆满的说辞来,还说的跟真的也似,这本事,定是要好生学上一学的。”

第293章 二九二 恚怒() 
他这般想,倒还真是没抬高董策,这真是董策在来的路上临时想到的,而且把孙常采给拉了进来——一旦杨嗣昌收了银子点了头,孙常采是建奴奸细这件事儿,便算是有了定论了,在宣大地面儿上,谁也没胆子推翻。

    以后苏以墨再也甭想拿孙常采这事儿来说嘴甚至是要挟拿捏董策,恰恰相反,他会忙不迭的撇清自己,绝对不会承认和孙常采认识乃至于有任何的关系。而董策却是可以完全占据主动,甚至以此来继续彻查苏家。

    杨嗣昌不知不觉间,已经是被董策给下了一个套儿。

    “五千两银子?”

    杨嗣昌脸上还是淡淡的,没什么变化,只是心里,却是已经泛起了波澜。

    他已经知道董策的来意了。

    董策这番漏洞百出,死无对证的说辞,便是一个初入官场的小吏也能听出一些不妥了,更别说是杨嗣昌这等数十年沉浮的官场老油条了。说白了,不过就是寻了个借口送钱而已。不过董策这个借口找的好,很是巧妙,不但把钱送了,还给自己摊上了一份儿功劳,也给杨嗣昌送上了一份儿莫须有的功绩。

    当然,如果杨嗣昌当真较真儿硬是要证据的话,董策绝对能给他炮制出不知道多少证据来。要知道,那被诬蔑为建奴奸细的孙常采,现在可是还在磐石堡关着呢。

    杨嗣昌虽然不知道董策具体有什么事儿像是一个千户、指挥佥事级别的人事调动,他是不会关心的但是他知道,肯定这位是有什么问题卡在自己这儿了,于是便送了礼,来疏通一番。

    五千两银子,对于他这个宣大总督来说,也绝对不算少了,就算是在京中阁老面前,五千两银子,也算是一份拿得出手的礼物。

    而除此之外,他对这董策,更是有了几分满意。此人虽然打扮的很干净整洁,但是衣衫打扮都不怎么华贵,看来不像是多有钱的,能凑出五千两银子来,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说不得还得举借外债。

    也怪不容易的。

    而且这厮演的也很逼真,很卖力,很投入,这让杨嗣昌很满意。

    此时侯方域适时笑道:“伯父,小侄也是偶遇汉臣兄,听他说起这些,感念其为国之忠勇,满腔之热忱,彻夜长谈,引为知己。擅自带汉臣兄来拜见伯父,实属冒昧,自作主张,还请伯父勿怪。”

    “诶,贤侄说的哪里话来?老夫岂会怪罪于你。”杨嗣昌脸上换上了一副笑意:“董策忠勇为国,敢于任事,能捉拿建奴奸细,不忘君父,老夫亦是很满意的。”

    他向董策和颜悦色道:“董守备请起,坐。”

    “谢中枢大人。”董策大声谢过,在侯方域下首坐了,只半个屁股挨在椅子上,并不敢坐实了。

    杨嗣昌瞧他这般,越发的满意。虽然不知道这俩人为何相交莫逆,但是侯方域或者说是侯方域背后的户部尚书侯恂的这个面子,是得给的。而且人家已经苦巴巴的挤出来五千两银子送上,他心里已经是定下了:稍后便调阅出最近和这董策有牵扯的文书来,只要不是什么太棘手的事儿,便给允了。

    董策能跟着侯方域进来,已经很说明了一些东西。而侯方域说那一句便可以了,点到即止,其中意思,他明白,董策明白,杨嗣昌更明白。

    他向董策笑了笑:“七月间,你斩杀建奴鞑子首级的事儿,本官也是知道的,当时便赞你忠勇,没想到此次又立下功劳。本官心中很是欣慰。”

    董策赶紧道:“中枢大人谬赞了,下官万不敢当。”

    杨嗣昌又问了一番细节,既然人家要演戏,董策当然要陪着演下去。他也是经验丰富,又欺负杨嗣昌不通兵事,便是生拉硬扯,胡编乱造了一番,却是把侯方域听的津津有味儿。

    待杨嗣昌问了几个问题,董策忽然又是起身,跪在地上,道:“中枢大人,下官此次还有一事。”

    “哦?还有何事?”杨嗣昌心情颇好,便随口问道。

    “不敢隐瞒中枢大人。”董策顿了顿,道:“数月之前,下官随同冀北兵备道刘大人剿灭了侯家伟那些投敌卖国的建奴细作,侯家伟家产被查抄,在冀北道下进行官卖。下官以重金买下了侯家伟在阳和城的一座店面,这一次赶来阳和,便想着趁机将那店面整治一番。结果却没想到,那店面已经被人给占了,还做起了生意。”

    他在此顿了一顿,本是想让杨嗣昌接话,只要杨嗣昌顺口说一句:“谁人这般大胆?”

    那董策待会儿说出是谁之后,他就不好包庇了,但是杨嗣昌这等人岂会上当?只是淡淡的瞧着他,却不接话。

    董策继续道:“下官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店面主人,姓谢,而那谢大官人……”

    他又停了停,才吞吞吐吐道:“竟是和中枢大人您府上有些关系。”

    “什么?”

    杨嗣昌这一下,却是不再淡然,他脸上顿时便是一冷。

    不是因为董策,而是因为那谢大官人以及他背后那自己府上的人。

    侯家伟的事儿,他自然知道的,事实上,他在其中也是捞了不少好处。侯家伟在阳和城的产业,倒是有七成都落在了他的手里,剩下的才被手下这些人们拿下去分润。而说起也可怜,作为此次事件的直接负责人以及冒了最大危险的冀北兵备道刘若宰,到手的分配额度也是很少,而其中又有不少给了董策,他自己,真是没留什么。

    杨嗣昌此人素来好财货,他生活奢侈,用度很是奢靡,无一不是精致华美,价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