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27章

崇祯七年-第227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策和侯方域并骑而行,侯方域照样是落后大半步,不过他现下心情不错,斜睨了那驴子一眼决定不再理会它。王通知道董策有私事要说,嘱咐家丁们都远远的跟在后面。

    董策忽然问道:“侯公子,令尊侯尚书大人,可是肚肠时常有些不适?”

    侯方域诧异道:“汉臣兄怎知道的?”

    董策神秘一笑,却不答话。

    想问他怎么知道的?其实很简答,他猜的。

    这也不难猜。

    像是侯恂这种做了大官的人,通常是有两种饮食方式,一种是山珍海味,大鱼大肉,酒不离手,荤腥必备,毫无忌讳。而另外一种就是跟暮年的蒋委员长一样,只吃极为清淡的食物,一顿饭只吃小半碗儿米饭,跟个苦修士一样。

    而看史书中关于侯恂的记载,在昌平的时候几乎是日日宴饮歌舞不断,那就说明此君肯定是第一种人了。而且这位户部尚书大人还能重口味到把日后的南明大将左良玉给摁在胯下一番操干,那说明虚火儿肯定是极旺盛的。

    这种人,肠胃不出毛病的少。

    是以侯方域的回答,并不出乎董策的预料之外。

    “侯公子回去之后,宿在何处?是悦来客栈,还是另有居所?”董策又问道。

    侯方域哈哈一笑:“你我相见恨晚,朝宗自当与汉臣兄抵足夜谈。”

    “抵足夜谈?”董策对这等事儿是很抵触的,他毕竟是来自后世的,对于这个时代男人们常见的超越了男女之间的友情还是很有些无法接受。而且董策素来是很忌讳这个,想到两个大老爷们儿并排躺在床上说着悄悄话,便是一阵恶寒。

    他避开这个话题不谈,董策回身指了指那头野猪:“这却是正方便了。那这野彘,回去之后我着人整治一番,便把彘肚给你送过去。”

    “彘肚?”侯方域一怔:“我不爱吃彘肚。”

    “不是给你吃的,是让你给令尊大人带回去的。”

    “《本草纲目》等一些医书,在下也都涉猎过。其中有载……”董策瞧了他一眼,道:“这彘肚,性微温、味甘,有中止胃炎、健胃补虚之功效。”

    毛硬皮厚的野猪食性很杂,竹笋草药鸟蛋蘑菇,野兔山鼠毒蛇蜈蚣,只要能吃的东西都要下肚。因此很早之前便是流传着一个说法野猪百毒不侵。虽然哪怕到了后世对野猪是否具有毒素免疫力也还没有一致的定论,但从野猪从未因为吃有毒食物而死亡来看,野猪的胃可以说百毒不侵。

    据说野猪在吞食毒蛇后,毒蛇的毒牙将咬住野猪肚内壁,而在长期各种中草药浸泡下的野猪肚,自有一套疗毒愈合伤口的高招,会在伤口基底生出肉芽,进而形成瘢痕,在胃表面上留下一个“疔”。在这个时代的说法中,“疔”越多,其药用价值就越高。疗可不就是疗伤,疗效的意思么?古人深信吃什么补什么,而且这上面还有一个‘疗’字,岂不正是上天降下的启示?这简直是天地造化的神物啊!

    所谓野猪肚上的“疔”,其实是寄生虫的窝,这种寄生虫和蚯蚓一样,但比蚯蚓硬,粗若线头,长半寸多点儿,一半钻进野猪肚肉壁,一半露在外面瘀动,可以拔出来,也会全部钻进去。说起来,还真是有点儿恶心。

    不过虽然关于‘疗’的说法是谬误,但野猪肚的医疗效果确实是很好的。后世的医学实验也表明,野猪肚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东西,可助消化,对胃出血、胃炎、胃溃疡、肠溃疡等有很不错的效果。

    董策解释了一番,道:“不过野彘,肚有大小,疔有多少,而且腥气、臊臭味很重。是以须得好生整治一下,才能入药。不过令尊大人,当是很高兴的,现如今野彘不多,上等的彘肚更少,而且这毕竟是你这为人子的一片心意。”侯方域笑道:“多谢汉臣兄了。”

第289章 二八八 高门难进() 
“客气了。d——m”董策笑道:“跟在下要劳烦你的事儿比起来,这副彘肚又算得了什么?”

    侯方域好奇的把脑袋探过去:“说起来,汉臣兄到底想让在下帮着作何事?”

    董策坦诚之后,他便是心下猜测不已,却终归是摸不到点儿上。

    肯定和钱无关,这位汉臣兄虽然官阶不是多高,不过看来钱是不缺的,别的且不说,单说那件天马皮的大氅,就是多少户人家的家产也凑不齐?

    所谓天马皮,其实乃是沙狐皮的一种。

    沙狐生于沙碛中,非常之罕见,身小色白,皮集为裘,在腹下者名天马皮,颔下者名乌云豹。这种白色的沙狐皮本就非常之贵重,而天马皮只是其腹下的那一小块儿,就更是贵重之极了,不大的一件儿沙狐皮背心儿就价值不菲,更别说董策这件蓝缎妆花彩云赤虎纹天马皮大氅了,不知道要多少张沙狐皮才能凑出来。

    董策瞧着他,神秘一笑:“董某想要劳烦朝宗的这件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不过是做个中人,为在下引荐而已。”

    “哦?要见何许人,值得汉臣兄这般大动干戈?”

    侯方域扬了扬眉头。

    董策轻轻吐出五个字:“宣大总督杨。”

    ……

    宣大总督,全衔为“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明景泰中设立总理宣大军务,嘉靖初总督兼辖偏保,二十九年始定设,去偏保,改山西。三十八年防秋驻宣府,后移驻怀来,隆庆四年移驻阳和,辖宣府、大同、山西三抚三镇。

    九边重镇,九个巡抚,九个总兵,其中有三个巡抚,三个总兵,都是归属于宣大总督治下。

    其统辖范围之广,手下兵丁之多,地域之辽阔,权势之贵重,关隘之险要,和蓟辽总督不相上下,实乃是大明朝第一等的。

    宣大总督府,或者更精确一点儿称呼,理当是为宣大总督衙署。位于阳和县的北半城,在棋盘大街这条中轴线的不远处,有一条宽广的大道从棋盘大街往西,直通往宣大总督衙署。这条大道不长,大约只有不到三十丈,两侧也没什么建筑物,纯粹是为了衬托宣大总督衙署的气派才修建的。

    大道的尽头是一片广场,都是用大青砖漫地,地面平整,一片开阔,很是气派。

    这片广场约莫有数十丈方圆,在广场的尽头,便是坐西朝东,气势恢宏的总督衙署了。

    昨日董策和侯方域说开之后,侯方域欣然答应,两人回到悦来客栈之后,让那老板杜家娘子给找了一应专用的器材,在一处空闲的院子里搭起火堆,烧烤野味儿,又是一番痛饮。

    不过思虑着今日怕是事儿颇多,便没敢多喝,浅尝辄止而已。

    今日一大早,便是早早起身,不过却不是着急来拜访杨嗣昌。早晨这个点儿,是不大适合去拜访别人的,盖因这时候那人怕是还没起来,就算是起来了,也忙着吃饭。此时到访,非常不妥。若非是很相熟的朋友,自然是不能去叨扰的。

    一般来说,最佳的拜访时间在后世乃是晚上,吃完饭之后。但是在这个时代,百姓大都患有夜盲症,而且晚上大部分人家根本就舍不得点灯,真真是一片乌漆墨黑,若是晚上你摸到人家家里去,那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在这个年代,晚上私闯民宅给打死的话,一般都是不算犯法的。

    是以最恰当的时间便挪到了上午十一点左右,这会儿还没吃午饭,而早上一应事情已经忙完,正是清闲的时候。此时去拜访,并不惹人讨厌。

    是以董策两人一大早起来,却不是去总督衙署,而是去了城西的一处店面荆南绸缎庄。主营的业务便是绸缎,正如其店名一般,里面的绸缎基本上都是云南、贵州,四川那边儿运过来的。以蜀锦居多,甚至还有许多当地的蛮族织造的绸缎。南方的少数民族不同于北方的少数民族,虽然也有许多以游牧为生,但是耕地的也有不少。而且他们所处的地方虽然湿热偏僻,蚊虫横行,瘟疫不断,却是资源丰富,所在皆有。而且这些少数民族的女子,也是心灵手巧,他们织出来的绸缎,非常精美,而且花色格调迥异于中原,非常有特色。

    诸如云南的白溪蛮产出来的绸缎,以大红大金色为主调,高贵炽热,极为的强烈鲜明。在中原是很受欢迎的,但是由于数量少,因此价格极为的昂贵。

    此处也是好大的一处店面,上下两层,一共六间。所处的地段虽然不如董策给霸占去的那家店面直面棋盘大街那么好,周围却也是甚为繁荣。尤其是周围许多大户人家,富商贵绅的宅邸,这些人有钱有闲有地位,乃是大量购买绸缎的一类人群。

    董策两人到的时候,这家绸缎庄正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生意算得上是极好的了。

    董策这才知道,原来这家店面,是户部尚书侯恂侯大人家里的产业。侯方域回来,是为了拿一封信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介绍信。侯方域侯公子要四处游学,对于这个,侯大人还是很支持的。他在许多大城都有产业,甭管到了哪儿,至少住处是不用愁的,很方便。而且那些产业里面多半是有一间或一套专门布置出来的奢华房间,专供上面的人下去查账或者做什么其它的时候居住,正好也便宜了他。侯恂知道,自家这个儿子素来是吃不得苦的。

    而且为了让自家儿子行事多些方便,也生怕他遇到什么麻烦,他还专门给一些自己在地方上的友人写了信,托他们照顾一二。侯恂基本上一直在京城做官,从办事儿的小官儿一直到一方之部堂。中间的外放了一次,也只是去了和京城不过咫尺之遥的昌平而已。他的这些友人,多半乃是他在中枢任职的同僚,后来外放为官了。

    侯恂怎么说来也是中枢部堂,而且执掌户部要害,作为地方上的官员,总是要很给他几分面子的。

    其中一封信,就是给宣大总督杨嗣昌的。

    倒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儿,不过就是生怕侯方域遇到什么麻烦,无法解决的事情的时候,便去劳烦杨嗣昌一下而已。说白了,也只是一封叙旧的信。杨嗣昌当京官儿的时间也很长了,他是今年才担任的宣大总督,同殿为臣,就算不是多好的朋友,两人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交情的。

    侯方域要回来拿的,就是这封信。

    此时已经是艳阳满天,这几日阳和城的天气还都算是不错,天高云淡,寒风凛冽,干冷干冷的,典型的北地的冬日。只是丝毫也没有下雪的痕迹,这一点让不少百姓都是心里暗骂。

    宣大总督衙署前面,两骑靠着墙边,缓缓策马而来。

    两人正式董策和侯方域。

    今日侯方域穿了一身儿月白色的直缀,外面套了一件儿海龙皮的皮马甲,脚上穿着皂靴,头上戴着一顶六合统一帽,帽子前面一块儿硕大的绿色翡翠晶莹剔透,一看便知道乃是非常之物。一袭白衣衬得他更是风神如玉,一表人才。

    他还是骑着那匹大青驴,自从昨日之后,他似乎是有点儿喜欢这种温顺的坐骑了。比坐马车坐牛车都要舒坦开阔的多,一点儿也不憋闷的慌。

    董策今日,却没有骑他那匹枣红色的丈六大马,而是换了一匹黄骠马。这马虽然也很健壮,养的膘肥体壮,油光毛亮,但却是蒙古马,体型要比之前的辽东雄骏小了一大圈儿,看上去就很不起眼儿了,比侯方域的那头大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