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22章

崇祯七年-第222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摆放,乃至于是构思和装修,都是很花了一番心思的。

    这也是杜家娘子为了备着什么时候有文人骚客上这儿来而特意建造的,花费很是不小,但是一年里头怕是也没有几个人入住,可以说是精明的她在生意上一个相当大的败笔了。

    是以当董策流露出要宴请侯方域的时候,杜家娘子立刻便把两人领到了这里,而不出她预料的,这里的环境果然是很合侯方域的胃口,立刻就决定了要在这里。

    尽管从唐朝开始,就有众人围坐在一张圆桌上,一起吃饭的习惯了。但是一直到明朝,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官宦人家,尤其是儒学传家的家族,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不那么熟悉亲近的人吃饭的时候,还是采取分席的方式。两人对面而坐,面前各自摆放着一些吃的喝的,就算是打个喷嚏都不会溅到对方身上去。

    董策两人面前的小几上各自摆放了一堆菜肴,菜肴都很精美,有糖醋鱼、锅烧羊肉、葱爆柏籽羊肉、铁碗烤蛋、腐乳肉等,极为丰盛。

    这些都是典型的晋北菜。

    山西菜以咸香为主,甜酸为辅,选料朴实,烹饪注重火功,成菜后讲究原汁原味,擅长爆、炒、熘、煨、烧、烩、扒、蒸等多种烹饪技法,地域特点非常明显,风味特色各异。

    而山西菜又是分晋中菜、晋南菜、上党菜、晋北菜。其中晋北菜便是以大同、忻州等地为代表,由于遍地苦寒,冬天冷风如刀,尤其如此。地域上的特殊位置,使得晋北菜形成了以烧、烤、炖焖、涮等独特的烹饪方法。口味偏重,油厚咸香。

    油大盐大,大口吃肉,分量十足。这些菜董策是很喜欢的。但是侯方域生于河南归德,长于京城,游历江北,尤其是在扬州那一块儿的时间,正是他从幼童长大为少年的时间段,那段时间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扬州运河一带菜系偏于清淡,是以他吃的并不喜欢,桌子上的菜肴几乎没动。

    但是他也不在乎,这一次本就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喝酒,或者说,最重要的是为了结识董策而来。

    侯方域对董策是有些好奇的,董策请他吃顿便饭,他自然是不方便推脱,于是便欣然同意。

    这顿饭已经吃了有小半个时辰了。

    董策前生便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之人,无论是应付起官场上的朋友,商界的同仁,亦或是黑道上那些大佬们,都是很有一番能力。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身为军人,接触最多的乃是军队和刀兵,许多事儿直接上刀子解决,便单纯了许多。但是这一身本事,却是未曾落下。

    他若是想要刻意结交一个人,自然是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现在侯方域便是这种感觉。

    宴会一开始,他三言两语便是知道了,原来侯公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玩儿文字游戏,而其中尤为喜欢的,便是对对子。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因着这一副对联就跑到悦来客栈来了。

    巧的是,董策也擅长这个。

    他不是没读过诗书,实际上,董策很喜欢古文,古文诗文的造诣在他那个时代算是很高的了。但是问题是,这个时代,古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怕是随便来一个秀才都比他强不少。他也动过写诗的想法,但是来到古代,靠着抄几首诗就成名,其实真的是一件很扯淡的事儿。

    他是个军户,一个只上过私塾的军户,就算盛如唐宋,文盲率也要远远超过后世,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文盲。而作为一个社会地位,在文人眼中的地位身份还不如泥腿子小商贩的下贱军户,竟然随口吟出千古名句……谁信啊?

    不会每个人都傻到认为你是生而知之者的。再者说了,后世的文字发音和那个时代都不一样的,说不定后世的一首名诗在当时文字并不完全是那些。而且就算是写出一首极佳的诗来,也是绝对无法掩饰你在其它方面的薄弱的。你是抄了一首诗,但是其它的呢?人家让你行酒令,说一句诗经中的文字作为第一句,你只要是接,就必须用诗经中的文字问题是这些文人四书五经都背的滚瓜烂熟,你呢?

    三番五次之后你都对不上来,人家能不起疑心?

    古人又不是傻瓜,文盲多归多,但凡登堂入室的,这方面的鉴定水平怕是要远远高于现代人。不懂对仗合辙平仄抄诗,不懂音律抄词,那都是经不起古人一试的,往小里说是私德有亏剽窃,严重点身败名裂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还得应景儿。

    诗的种类也很多,四言五言七言,古风律诗拗体,写景写情写思无所不包。所谓应景,就是抄诗要抄得贴切,赏花时候不能抄吟雪的诗,上元时你不能抄中秋诗,诗景不能对应,抄了也是白抄。

    所以董策不打算干这等高风险的差事。

    不过对对子他是没问题的,这个可以借口为有急智,完全可以托词其它的都不会,就擅长此一小道而已。而他前世又恰好对这个感兴趣,记住了不少很有趣儿,很难对的对子。

    一开始,他就把话题往这上头引,侯方域果然是兴趣盎然。

    两人约下规矩,互相出题,一旦对不上,便罚酒一杯。

    结果出乎侯方域的意外,董策先出,他后出,结果董策出的前两个对子,他没一个能对上来的。当然,他出的那两个,董策也没对上来。

    这倒是不出乎董策的意外,毕竟他不是这个时代的文人,而就算是这个时代的顶尖文人,能不能对的上侯方域出的对子还是两说。那些对子纯粹就是玩儿文字游戏,抠字眼儿,咬文嚼字来的。不过他自己对不出来,却也能让侯方域对不出来。毕竟他肚子里面装了许多后来的绝对,随便拿出一个来,就足够侯方域喝一壶的。

    这已经是侯方域要喝的第三杯了,董策也喝了两杯。

    不过董策酒量很是不错,不说千杯不醉,至少这个时代这些低度数的白酒,喝个几斤是没问题的。是以现在侯方域已经是眼神迷离。他却还是神智很清醒,目光清明。

第283章 二八二 也是小狐狸() 
侯方域端起酒壶来给自己倒了满满的一杯酒,端起来刚要喝,忽然一顿,把酒杯放了回去,斜着眼儿看着董策:“董,董兄啊,你不厚道!小弟也算走南闯北,却是只知道京城南边儿运河码头那有有一座城池叫做通州,也并无北通州之说,南通州,更是闻所未闻。d——m董兄,你遮莫不是为了凑出这对子来,硬生生杜撰出一个地名来的?休要诓我!”

    “这就是侯公子有所不知了。”

    董策不由得失笑:“大唐贞观四年置南通州,治开边县,辖石门、开边、朱提三县,属戎州都督府。贞观五年又添置盐泉县以隶之,八年改为贤州,是年州废。这南通州,便是现如今的四川川南道乌蒙府石门县,史上确有其实的,在下怎会欺瞒公子?”

    侯方域本来是想趁机把这杯酒赖掉,却没想到董策一个武人,学识却是如此渊博,引经据典让他无话可说,心里也很是有些佩服,只得哈哈一笑,一口干了。

    董策方才说的那些,倒也不是胡诌,历史上是真有南通州这个地方的。不过这个对子的渊源,却并非是来源于此。

    侯方域把那一杯酒分成了两三次才喝光,喝完之后长长的搭了一个酒嗝儿,脸上更红了,显然已经离醉不远。

    “董兄,你,你得说出下联来,若是说不出来,也得,得喝!喝!”侯方域大着舌头道,还特意在喝上面加重了一些语气。

    “既然是在下出的对子,自然是会有下联的,侯公子且听好了。”

    董策朗声笑道:“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侯方域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只觉得这下联当真是大妙,只是嘴上却还是硬撑到:“不行,太也俗气,不够雅致。”

    “上联本就是俗气,下联俗气,岂不正是相得益彰?”董策却也不是口齿笨拙的,当下便是反唇道。

    “这个……”饶是侯方域素来有急智,也是很出挑的人物,这会儿也是哑口无言。

    “不过么……”董策却是话锋一转,笑道:“若是要个素雅的,给你便是……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这个如何?”

    “好!好!好!”

    侯方域听完,呆坐半响,忽然连着大呼三声好字,哈哈笑道:“如此绝妙,当浮一大白!”

    说着便是自己倒酒,大口喝下去。这一次却是喝的有些急了,以至于酒液都洒在了衣襟上,不过他却是不管不顾,神色更是有些癫狂。显然,那狂生之态又是流露出来了。

    董策笑道:“改到侯公子出题了。”

    “不出了,不出了,我肚子里存货不少,能与汉臣兄这些绝对相媲美的,却是已经没了,再对下去,有输无赢。不比了,不比了。”

    侯方域显然已经是喝高了,双手往外一展,桌子上那酒菜碗碟便都是给拨拉下去,碎了一地,地上顿时是一片狼藉。

    侯方域却是浑然不觉,他双臂垫在脑袋下面,趴在桌子上,眼神毫无焦距,满脸都是酡红,嘴里还喃喃的嘟囔着:“不比了,不比了……好对子,好对子!”

    眼看着就要睡过去。

    董策上前道:“侯公子可是醉了?在下这便嘱咐下人扶你下去。”

    “谁说我醉了?谁说我醉了?”侯方域像是所有的醉汉一样,抗声争辩着,只不过声音越来越小。

    董策哑然失笑,摇摇头,便打算开门找人把他抬回去。他刚走到门口,忽然侯方域豁然坐直了身子,盯着他道:“汉臣兄,如此结识,可是要让我替你做什么?”

    他虽然脸上酡红依旧,但是眼神清亮如山间溪水,又哪里有一点儿醉意了?

    董策不由得一惊,心道这侯方域当真是好深的心思。

    正要说话,忽然侯方域两眼一闭,砰的一声,便是重新趴到桌子上,眨眼间便是已经鼾声大起,沉睡过去。

    董策怔怔的站在原地,却是若有所思。

    ……

    第二日一大早,侯方域晕晕乎乎的起来,揉了揉眼睛,下床的时候还是感觉有些头重脚轻,差点儿一个踉跄就没站稳。

    他迷迷离离的眼神儿逐渐有了焦距,四处打量了一下。

    不是自己熟悉的拔步大床,床外也不是用黄金钩子挂着的上等苏绣帘子,用来涂抹墙壁的,也不是数十两银子才能买得一斤的上等南洋桂香膏泥。周围的家具,更不是家中常见的紫檀,花梨木这等上乘的木料打造的。

    屋子里面的摆设,在一般小民的眼中已经是足称豪奢,但是在他眼中,也不过是将将过得去而已。

    大明朝无官不贪,的一个赛似一个的贪得狠厉,他老爹侯恂历任高官,现在更是担当户部尚书之职位,这可是个肥的流油儿的差事。大明朝的物资钱粮,各方面的供应,九边的军需等等,都得从他的手头儿上流过。这些要拨往地方上的物资、钱粮,在京城的时候就得先给刮下三成来,而这三成里面,又的有三成落在了户部的各级官吏们手中。

    作为户部的掌门人,侯恂自然是拿大头儿的。而且各方面的势力为了能从他手指头缝儿里抠出点儿来,也都是不吝惜好处,银子流水一般的送上去。

    不消说,侯恂这些年可是身家巨万,积攒了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