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22章

崇祯七年-第22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头儿!”众人轰然应诺。

    王浑嘀嘀咕咕道:“凭啥俺一个人干一面墙?”

    董策眼一瞪:“王浑,你在那儿放的什么怂屁?”

    王浑脖子一缩:“没啥,没啥!”

    这夯货天不怕地不怕,却唯独是服气董策,跟猫见了老鼠也似。

    董策下了命令,大伙儿便是纷纷行动起来。

    一时间,库房内烟尘弥漫,碰冷哐啷的声音不断响起,几个人翻箱倒柜就跟抄家的悍匪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东西。

    这里灰尘实在太多,董策有心想先撒点儿水把这些灰镇住,但是考虑着这里面不少东西是怕水的,尤其是火药火器,也只好作罢。

    董策掩着口鼻在西边儿上下捯饬着,越是翻弄,他的脸色便越是阴沉。

    看得出来,西墙底下,本来是放置着一个很大的架子,足有一丈高,一直通到了房顶上。这架子分好几层,上面放满了弓和箭支。但是这会儿,架子已经坍塌了,木头架子,烂木板,到处都是,其中还有许多弓和箭,乱七八糟的堆了一堆。

    董策身后在地上搓起一般木屑来,是那种极细的,因为虫子咬噬而形成的,可见应该是虫子咬坏了根基,然后架子承受不住上头的重量,因此倒塌。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倒塌打的时候动静儿也不会小,却没人发现,或者是发现了却没人在意。

    董策沉下心,不再理会这些,伸手在这一堆破烂里面扒拉着。

    有的弓中间折断了,有的弓弦裂开了。还有的看似完好,但是一拉就开,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也不知道是用什么烂木头做的。

    弄了一大顿,董策得出了结论,这些军械之中,损坏的达到五成,不合格的占了两成,剩下三成才是可以用的。

    石进他们几个那边也差不多,都是好的少,坏的多。

    他们把完好无损的军械都抬到了院子里面去,借着阳光仔细盘点了一番。

    最后统计得出:计有火铳三支,其中有两支看似完好,实则里面已经是锈成了一团铁坨子,根本不能用了。火绳倒是还有六支可以用,另外三两重的通条一根。火药有三块,共计一斤,并未受潮,晾晒之后可以使用,另有铅弹十枚。

    至于那石碑上记录的抬枪和三眼铳,则是根本影子都没有瞧见,不知道是没了,还是干脆就被不知道哪一任的甲长给偷偷卖了这玩意儿后金人可是高价收购,能卖一笔不菲的价钱。

    冷兵器方面,由于长枪和腰刀都是随身带着的,因此只是找到了一些弓箭。共计有弓九张,箭七十支。除此之外,还有六个靶子,三个刀鞘,五根枪杆。

    再没有了。

第28章 抬枪() 
董策看着面前这所有的家当,沉默不语。

    还真是够寒酸的,怎么说也是一个挺大的边墩,就这点儿玩意儿。

    事已至此,无法可想,只得面对现实。他伸手掂起那把完好的鸟铳在手中细细端详,这还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大明朝的火器,心里自然是有些好奇。

    手中这把鸟铳看上去有些陈旧,木质的枪托和熟铁打造的枪管都是一片乌沉沉的黑色,拿在手中沉甸甸的,约莫有七八斤左右的重量。整个枪的造型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枪托和枪管两个部分,枪管长约三尺三寸,总长约四尺。有准星、照门,安装于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两寸,托后七寸向下弯曲。在枪托的右边,有火门等设置,枪口大小如鸟嘴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

    除了口若鸟嘴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

    这等描述,自然是夸张了不少。

    董策看了半响,越来越是失望。

    这玩意儿每发射一次,都要经过装发射药、用搠杖捣实药、装铅子、捣实铅子、开火门、下点火药、闭火门等一系列繁杂的动作,发射速度极慢。有你打一枪的功夫,人家那边已经能射出三轮箭了。

    实际有效射程也就是六十米多的样子,跟蒙古人用的角弓,女真人用的大弓射程也差不多。

    射程差不多,射速慢很多这种初级的火器和已经在人类历史上传承了几千年,技术臻于鼎盛成熟的弓箭相比,着实是不占什么优势。当然,优点也有,第一就是不怎么废臂力,可以连续发射。第二则是训练速度快,对于士兵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低,而训练一个不错的弓箭手要比鸟铳手花费数倍的时间。

    不过可惜的是,大明朝没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哪怕是一星半点儿。在这个年代,士兵们并不以使用这种最先进的火器为荣,相反,不少边军士卒宁愿用弓箭也不乐意用火器。火器容易炸膛,下雨天易受潮还没办法用,为何明军面对女真人如此孱弱?这和明军大量使用火器却未用好火器也有关系,基本上明军大队步卒面对女真人,只来得及放一枪人家就杀过来了,而且由于训练不足,导致士兵们开枪时间不统一,对敌人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甚至因为各级官员在制造的过程中上下其手,以次充好,导致火器炸膛率极高,士兵们避之唯恐不及。

    若是此刻董策手中有一百支鸟铳,那定然是发挥出不小的作用,但是只有一支的话,只能说是鸡肋了。

    看着便是扔到一边,不过周仲却是对这玩意儿很感兴趣,拿过来仔细把玩。他曾经在蓟镇为军,对这玩意儿很是熟悉,三两下便是上了手。

    “喜欢?”董策问道。

    周仲嘿嘿一笑,点点头。

    “赏了你了。”董策哈哈一笑,道:“不过咱得说明白喽,你可得练出个名堂来。”

    周仲大喜,一拍胸脯:“董头儿您放心,咱给你练到三十步之内,打鸟儿一来一个准儿。”

    董策只当他是少年心性,只是一笑,并未放在心上。

    这时候里面忽然传来王通兴奋的大喊:“头儿,头儿,您来瞧瞧,咱们挖出来一个好东西。”

    “好东西?”董策心里一震,快步走进库房。

    烟尘弥漫之中,只见王通正在把一个长条形的箱子从墙角处扒拉下来,见董策进来,他回头笑道:“头儿,还别说,这玩意儿藏得挺深的,东西都扒拉光了才显出来。哎哟,真重啊。”

    王通想要把箱子抱起来,却没想到这箱子重得离谱而,他一个没地方,脚底下一软,一屁股便坐在地上。

    王浑在一边瞧得大笑。

    “笑个屁。”董策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脚,道:“还不快去帮忙。”

    王浑忙不迭的应了以上,上去和王通两人把这箱子给抬了起来,放到库房外面。

    “这可是好东西啊!”王通顾不得自己一头一脸的土,蹲在地上,用手指头把箱子表面的灰尘给揩去,两眼放光道:“头儿,这箱子是上好的花梨木做的。”

    “花梨木,这可值老钱呢!”周仲叫道:“这里头装的不会是金银吧!”

    石进几人也是两眼放光,满心的期待,他们穷惯了,一听说里头可能有金银,自然是心下激动。

    王浑吧嗒吧嗒嘴,围着箱子转了两圈儿:“我看咋跟棺材似的,里头别是个死人吧!”

    众人怒目而视。

    “不大可能是金银,若不然的话,早就让人的给拿走了,说这些没用的作甚,打开看看不就是了。”

    说话间,这箱子已经被被王通给擦干净了,箱子长约一丈,三尺宽,一尺厚,像是一个变薄了的棺材。看得出,这箱子有年头儿,表面是那种很细腻纹理,淡红色,很是漂亮。别的不说,单外头这口箱子就能值些钱。

    箱子并未上锁,王通哈腰一用力,便是掀开了箱盖。

    大伙儿都愣住了。

    里面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什么死人朽骨大红色的绸缎铺在箱子底部,一杆奇大无比,似是之前那杆鸟铳放大了数倍的大枪正静静的躺在里头。

    “这是什么,大鸟铳?”周仲叫了起来。

    他忽然嘿嘿一笑,由大鸟二字想到了一些东西。

    这支奇大无比的鸟枪吸引了大伙儿的目光,都是围着啧啧称奇。

    董策向周伯问道:“自戚爷爷之后,蓟镇军中火器称大明第一,你们没见过这东西?”

    周伯摇头道:“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鸟铳。”

    “这不是鸟铳。”董策端详了半天,忽然脑海中掠过一个词儿,道:“这是抬枪!”

    “抬枪?”众人一愕,这是什么东西?

    看到众人愕然的神色,董策微微摇头,大明朝多少好东西都丢了啊!士卒们连抬枪都不知道了。

    董策大略的解释了一番,众人都是恍然,王浑好奇的问道:“那这玩意儿咋用?”

    “待会儿你便知道了。”董策一笑,笑容中有些不怀好意。

    他伸手把抬枪给拿出来,入手便是一沉,果然跟典籍中记载的差不多,得有三十多斤重。

    其构造和鸟铳完全一样,不过就是放大了而已。深黄色的木头纹理清晰,表面已经有了一层包浆,不知道被人把玩摩挲过多久,就像是刷了一层漂亮的松脂一样。铁制的枪管有些发乌,但是上面并没有锈蚀,是那种因为年份久远而沉淀的老铁的颜色,很是漂亮。

    董策看着,越发的爱不释手,眼中露出一抹兴奋。

    这可跟鸟铳不一样,用好了,那就是一件大杀器!

    这枪可真够大的,长有两米五,粗大的枪管足有儿臂粗细,董策略略一估计,差不多在直径四厘米左右,一寸还多。

    “你不是问怎么用么?”董策向王浑道:“来,转过身去,身子略蹲。”

第29章 练箭() 
王浑不明所以,依言做了,然后一根粗大的枪管便是架在了他的肩膀上,枪口探出去大约一尺,董策在后面持着枪柄道:“瞧见没,便是这般。这抬枪力度太大,因此只能这样发射,一个人是不成的。”

    王浑一哆嗦,叫道:“头儿,这差事可不好干,一枪下来,枪管儿就通红了,不得把皮肉都给烫烂了?”

    “这你放心,一两枪之内是没问题的。”董策笑了笑,把抬枪拿下来,指着箱子里面道:“也可以用这玩意儿。”

    箱子里面还有一个挺大的铁家伙,黑沉沉的,竟然还没生锈,石进把它拿出来撑开,却是一个类似三脚架的东西,足有半人多高。董策把抬枪放在三脚架上,也示意了一下。

    石进摇头道:“这玩意儿生铁造的,也得有三十来斤,怕是不易携带。”

    董策点点头,赞许道:“你看的明白,这就是抬枪为何要搭在人肩膀上了。”

    “王浑,给我拿着。”董策把抬枪扔过去,王浑忙不迭的接住抱在怀里,视若珍宝。

    那盒子里面还有一格,里面却是放了不少东西。有七根火绳,两个成×年男子拳头大小的火药罐,还有一个挺大的袋子,一提起来碰冷哐啷的,董策打开一瞧,里面是不少婴儿拳头大小的铅弹。

    “你们先把这里收拾着,有用的东西都拿出来晾晒,里面的那些破烂儿,都清出来当柴烧。弄干净之后,用水清洗一番。石进,这事儿你盯着。”董策嘱咐完了,对王浑王通道:“来,把这抬枪抬到我屋里去。”

    这一日剩下的时间,董策便是在自己的房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