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通适时道:“大人,属下告退。”
“嗯。”董策点点头:“我让伙计送了些吃食,待会儿便送到了,你下去瞧瞧。”
王通应了,推门出去。
“来,坐吧!”董策自回位子坐下,指了指自己右手边的椅子。
张麻子却不是个没眼色的,赶紧笑道:“大人面前,哪有小的坐着的道理?反倒是站着舒服,站着舒服。”
董策也不勉强,开门见山问道:“查得如何了?”
王通是昨日薄暮时分出去的,当时找到张麻子的时候,他正和一群兄弟聚在一起吆五喝六的吃饭喝酒。要说张麻子也是街面上的脸面人物,自然得时不时的把兄弟们找来聚一聚,才显出自己老大的地位来。他昨日得了董策的赏银,又是完成了一桩大任务,解脱了一个大心事,心情很是轻松。再加上有一块儿地盘儿是新占的,不少手下都是刚入伙,心情还是忐忑,张麻子此举,也是为了安抚人心。
明朝自然是有宵禁的,不过宵禁这等规矩,越是南北两京这等大埠,就越是严密。与之相反,到了地方上的县城,还遵守这个的就不多了,除非是县令特别严整守法,若不然是没有宵禁的。阳和县里头大员云集,尤其是有个京里下来的杨总督在此,地方上莫不大清楚这位杨总督的心思,因此本着不犯错的心思,很是宵禁严格了一阵儿。不过后来发现杨总督不管这个,于是也就松懈下来了。
因此入夜的阳和城,好似比白日间更繁华了几分、
得到消息,张麻子立刻便是吩咐手下人四处寻访,至于银钱,却是没要王通的,只说探听消息这等事儿,寻几个耳目人就可以,他找上去都不用花一文大钱,实在不敢生受了这钱财。王通也不多说,把银子往他面前一方,扭头就走。
今日一大早,王通便是过去寻他,却是没想到,只是一夜的功夫,竟然已经打探出来了。由此也可见得,这些地理鬼的用处。若不是他们,董策至少还得懵懂个三两日,别的是小,耽搁了时日事儿大。张麻子道:“回大人的话,那位谢记粮店的东家,乃是谢困谢大官人,这位谢大官人,家住在城南笔墨街第一曲。好大的宅子,怕不有房屋三四十间,上有老母一人,有妻一人,妾三人,子二人,女二人。这位谢大官人,今年四十有六,两个儿子俱已成亲,一女已经出嫁。除了这家谢记粮店之外,还在城南有布庄一家,城外有田地一百五十亩。此人行事贪鄙刻薄,在坊间风评是不大好的。”
第275章 二七四 跟脚如此之硬?()
张麻子道:“回大人的话,那位谢记粮店的东家,乃是谢困谢大官人,这位谢大官人,家住在城南笔墨街第一曲——好大的宅子,怕不有房屋三四十间,上有老母一人,有妻一人,妾三人,子二人,女二人。这位谢大官人,今年四十有六,两个儿子俱已成亲,一女已经出嫁。除了这家谢记粮店之外,还在城南有布庄一家,城外有田地一百五十亩。此人行事贪鄙刻薄,在坊间风评是不大好的。”
董策皱了皱眉头,实在想不出这么一个人竟敢私自占了自家的店面,问道:“其跟脚呢?”
“小人有个伙计名叫李黑的,他亲哥哥就在那谢大官人府上干活儿,时常听到那谢大官人自己吹嘘,说他的跟脚硬扎着呢!在宣大总督杨大人那里……”
“宣大总督?”董策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还有么?”
“更多的还没打探出来。”
“辛苦你了。”董策微微一笑,拍了拍张麻子的肩膀:“再去打探打探,务求详细。若是有什么难处,须得打点的,尽管开口,本官定然是不会吝啬的。”
“这个。”张麻子迟疑了片刻,道:“那谢大官人府上的管事定然是知道,若是要买通了他,那就得花银子了,其它的,不过是多跑跑。”
他笑道:“昨日王大人给小的那些银子已然是足够了。”
“多了你就收着,不够你就开口再说。总不好让你自己破费,让手下兄弟白白辛劳。”
张麻子重重的点点头,又磕了个头,转身去了。他心里有些感动,这位董大人,真真是不同于他过去认知中的任何一位大人。哪有大人真正把他们这些市井之徒当人看的?便是用他们办事,也是颐指气使,乃至于是厌恶之情流于言表。可是这位董大人,是不同的。
张麻子出去没多久,店伙便把早晨的吃食送来了,王通给董策端了一份儿上来。
热腾腾的包子,香喷喷的米粥,让董策瞧了便是大有食欲。那包子很大,足有一般人的拳头大小,典型的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大包子,便是在后世也是非常常见的。不过后世的包子,是越做越小,除了自家做的,已经很难在外面吃到了。
他拿起包子来先咬破了个口儿,吸了吸里面的汤汁,免得给烫着。
“嗯?韭菜猪肉馅儿的?”董策有些惊喜道。
王通道:“大人吃不惯?下面还有纯猪肉的。”
“不用,不用,就这个最好。”董策哈哈一笑,也顾不得烫了,咬了很大的一口。猪肉是五花,白肉还多一点儿,包包子就得这样,有白肉才香。韭菜很新鲜,想来是暖窑子里面产的,猪肉又香又滑腻,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溅,鲜美的味道在口腔中绽放开来。
董策仔细咀嚼了一番,咽了下去,舒服的叹了口气。
前世之时,他虽算不上什么顶级富豪,却也是颇有身家,什么山珍海味基本上都是吃过的。但是内心深处最想念的,却是妈妈做的包子。小时候守在院子墙角的灶火边儿上,一边添着柴火,一边闻着锅里面传出来的香气流口水。那时候家里穷,在他心目中这个就已经觉得是无上的美味了。而母亲做的最拿手,也是他最喜欢吃的馅儿,便是韭菜猪肉的。
不过董策知道,这顿饭是不会便宜了。这时节哪来的韭菜?定然是城外暖窑子里面的,那可就是价格不菲。
吃包子喝粥,一顿饭吃下来,肚中暖暖和和,舒坦的紧。只不过吃了韭菜难免口中有味道,董策又刷了个牙,便做到桌前,关了窗户,展开一张纸,在上面写着什么。
这些时日下来,难得有什么闲暇,今日正好是要在客栈里头等消息,却是不用出去奔波,难得有了一个闲暇。董策却不会让自己闲着。
他沉思了自己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所做的一切,所经历的一切,对做过的事情进行反思,是不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可以更好?而后又把自己近期需要做的,乃是与远期的目标,一一写出。而后在下面写上应给如何行事,如何行止,这些石墙之间有什么勾连。
用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他才把这些都写完,长长短短的字词之间用线条勾连着,形成了一个别人看去一头雾水,董策看去却是一目了然的网络图。
他轻轻的吁了口气。
本来这段时日,眼前有些迷茫不知该如何行事,但是现在,前路已经清晰下来。
到了中午,张麻子又来了,这一次,他带来了确切的消息。
他花银子买通了那谢大官人府上的管事,这才知道,原来谢大官人谢困,乃是宣大总督杨嗣昌府上内宅二管事的姨家堂弟,而且谢困的正妻,便是这二管事的亲妹妹。如此亲上加亲之下,两家关系很密切,是时常走动的。
其实谢家之前并不怎么发达,不过是薄有资产而已,还是自从崇祯七年杨嗣昌来到阳和城担任宣大总督之后,才是飞速的发达起来。像是那家布庄,城外的田产,都是这半年来才置办下的。尤其是那家粮店,更是这一个月才到了他的手里。
“宣大总督杨嗣昌府上的二管事?”
董策眉头紧紧的锁了起来。
这个关系,已经是很近了。
后世的领导通常最信任的身边人是谁?一般来说是两个:小车司机和秘书,而且小车司机还要排在前头,这就充分说明了身边人的重要性。
而在这个年代,作为一个官僚来说,最亲近的身边人,并不是妻妾,而是三个:长随、管事、书童。在往后排,才排的上是身边的女人们。而这些亲近的身边人通常是跟了他许多年,不但忠心耿耿,更是知道其许多的秘密,其中更有不少是见不得光的。
像是这等人,往往也是官员身边的突破口。许多时候想要求人办事儿,请托他们非常管用。而且这些人见识终归是不那么深,眼皮子浅,相对来说更好拿下。
这样一位二管事,在杨嗣昌府中定然是有相当地位,在他面前也是说得上话的,而且在杨嗣昌心目中的地位,说不得还是丝毫不亚于他的那些亲戚好友。
如此一来,可就难办了。
董策可以想见,自己若是这般大大咧咧,一脸委屈的找上宣大总督杨嗣昌,诉说这件事儿,他可以想见,杨嗣昌定然是会维护自己的。因为自己是官,是大明朝的命官,和杨嗣昌乃是同僚!而那位二管事和他的堂弟兼妹夫,却是奴,家奴!
身份、地位根本就不一样。
杨嗣昌若是帮亲不帮理,帮家奴不帮同僚,那在官场上是非常令人忌讳厌恶之行径。因为在官员们的心目中,这些家奴岂能和自己这些朝廷命官相比?你帮着家奴欺负咱们,这是怎么个意思?必然会引起很差的反响。而且像是杨嗣昌这等大员,朝野之中都是有不少人盯着的,一旦他有什么影响恶劣而广泛的不法之事,那么很容易就会引得朝廷中有人弹劾。
以杨嗣昌这等精明人物,岂能给自己留下这等话柄?所以他一定会给董策主持公道。
只是若是如此,董策也就是把这条路走死了,把杨嗣昌给逼得没面子不得不做出选择了,把这位宣大总督给给得罪狠了。
他的仕途也就完蛋了。
但凡能做到这个位子的人,岂会没有深沉心机,毒辣手段?
他是宣大总督,是整个山西、大同、宣府三镇三抚之上的最高主持者。三镇三位巡抚,三位总兵,十数位兵备道,数十位参将,数百位游击、守备、操守,数以千计的千户,数十万大军,所有人,都要听从他的命令。
他是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无论哪一个职位,都比董策高了不知道多少。
在高高在上的他的眼中,董策怕是比一直小蚂蚁也抢不到哪儿去。而现在的事实就是,董策仅仅靠着手里的这点儿力量,也是根本就无法和杨嗣昌抗衡的。一旦杨嗣昌要他死,他唯死而已。
别说是他,便是他现在最大的靠山,冀北兵备道刘若宰,在杨嗣昌眼中一样是不入流的小角色。
他要收拾董策,有的是法子,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只要一句话吩咐下去,自然就有下面的人替他做了。保证是天衣无缝,让董策死的不明不白。
史载,这位宣大总督可不是个心胸宽广之人。
若是让董策和他结怨,董策宁肯选择放弃这家店铺,就当这趟阳和城未曾来过,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事儿。相信若是刘若宰在此的话,定然也会让他做出同样的选择。这不是懦弱,而是衡量自身实力和对方实力之对比之后,做出的无奈之举,不得不为之。力量不足的前提下还和人硬抗,那真就是找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