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155章

崇祯七年-第155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赵大会的这番表现,董策便知道,刘若宰那边,估计已经把事情给办妥了。经过一番背后的博弈较量,利益的交换妥协,侯家伟正式给办成了逆贼,看来这一局,是刘若宰赢了。

    赢了就好。

    他低声道:“侯家伟的家眷,颇有几个……你帮我盯着点儿,什么时日,便过来说一声儿。”

    赵大会心领神会,点点头嘿嘿一笑:“大人您放心便是。”

    粮食固然是救命的根基,董策更看重的,却是那几个铁匠,而且这几个铁匠还有些特殊,他们不是赵大会高价聘来的,而是自己主动投奔的赵大会。

    董策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属下这些铁匠待遇如此之好,他们倒是没空儿出去,只是家里的女人回娘家的时候,却是免不得四处夸嘴儿,消息便传了出去了。这几户铁匠都是听了消息之后,又找人问过,确认之后投奔过来。

    这也让董策很欣慰,这说明自己的这个集体,已经有了很大的吸引力了。古人最重乡土观念,离开老家三五十里就算是背井离乡,能让他们离开老家,携妻带口的投奔磐石堡,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董策亲自带着他们到了工坊,分了三个到火器组,两个到冷兵组,给他们安排了住所,又发了一些粮食,责令他们洗澡换新衣之类的。

    当日下午,董策便带着勇字都的家丁去了镇河堡。

    有些装备没凑齐的,便是从忠字都调过来的,总要光鲜些才好。

    镇河堡的城门官都已经认识了董策,见了他过来,老远的便是候在路边行礼,只求能说上两句话。现下谁不知道,董策董千户是兵备道大人眼前的红人,能让他说上两句好话,顶的上十年的前程。

    董策也不拿大,笑吟吟的和他扯了几句,忽然一怔,却是在他手下的兵丁里头瞧见了一个熟人。

    正是当日那镇羌堡城门官,小旗贺正明。

    董策对这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印象极好,他手长脚长,骨架奇大,手上还很有几分功夫,更难得的是知道感恩图报,少言寡语,是一个很正派的人。

    那日扫平侯家伟的时候,董策没见到他,却没想到今日在镇河堡见到了。

    他微微错愕道:“贺兄弟,你怎地的在此?”

    贺正明神色也有些激动,却没多说,只是郑重的磕了个头:“见过董大人。”

    又磕了一个,道:“见过恩公。”

    董策跳下马把他扶起来,笑道:“如此见外作甚?你怎地在此处?”

    那城门官见他跟贺正明熟悉,心里暗暗犯了嘀咕,这贺蛮子整日不吭不气儿的,却没想到看来竟跟董大人很是亲近的样子。以后可不能得罪了他。

    他凑上来笑道:“还真是缘分,原来董大人竟跟贺兄弟认识。”

    他说了一通,董策才知道,原来扫平侯家伟之乱,镇羌堡军兵死伤甚众,许多都是跟着侯家伟作乱被宰了。这直接导致镇羌堡的守备力量十去其三,一时便空虚下来。而刘若宰也担心里面还有侯家伟的参与贼心不死,因此便更正名册,从镇河堡抽调了不少兵丁填往镇羌堡,又从镇羌堡调回一些来到镇河堡。

    贺正明便是这么调过来的,他还是小旗的差事,在这城门官手下当个副手。

    不过董策看得出来。他这个外来者是不怎么能融入进来的,其他人看贺正明的神色都有些异样。

    “我还有些事去办,且先告辞,回头跟贺兄弟喝酒!”董策哈哈一笑,拍了拍贺正明的肩膀。

    其实的两人的关系到不了这个程度,董策是故意说得亲近些,跟他撑腰挣面子而已。贺正明也不傻,心下感动,强挤出一丝笑意道:“该当我去拜会大人。”

    董策笑笑,摆摆手,翻身上马。

    等他走得远了,那总旗城门官脸上挂着笑,对贺正明比了比大拇指:“老贺,深藏不露啊!竟是结识这么一位大贵人。”

    态度却是比以往亲近了许多。

    董策到了兵备道衙门的时候,却见一家油壁香车正自停在大门一边的侧门边,油壁香车的周围十几个荷盔带甲的精悍士卒正自簇拥着。

    这种规格比较小,很精致,四围有幔幕垂垂的大明女式专用车在江南地区常见,小巧玲珑,上山下桥过河都很方便,在北地却不多见。这架油壁车还格外的精致一些,在车的两侧各自垂下两串白铜打造的香兰,用鹅黄色的丝绦束了,在风中轻轻晃荡着。这兰花里面似乎是装了香粉一般,每每一阵风吹来,那兰花一晃,董策便闻到一股清甜的香气。在车子的前面,垂了两串儿铜铃铛,发出阵阵悦耳的声响。

    在铜花儿里面填放香粉的技巧,在明朝并不罕见,蜀中地区,富庶百年,民风遮奢,有些讲究的人家,甚至把鞋底镂空,雕刻出花儿的形状来,里面填上香粉。如此一来,则走一步,地上便留下一个香粉构成的花儿,香气四溢,真可谓是步步生莲。

    这时候,那车里面似乎说了一句什么,这些周围的军兵们纷纷散开。

    董策眼见,看到其中领头儿的那人正是谢鼎坤。

    接着,那车夫并旁边伺候的两个青衣小厮取出一大卷捻金纱来,很快便是搭好了一个从油壁车通向侧门的通道,两边儿都让捻金纱给围得结结实实。

    这捻金纱看似轻薄无比,也不甚密实,随着风摇摇晃晃的,但是足以遮住外面的视线了。

    董策只瞧见隐隐约约的有两个丫鬟打扮的先下来了,而后扶着一个人下了马车,进了府中。

    都穿着宽大的衣服,便是身形都瞧不真切,更别说是容貌了。

    身后的耶律斡里和吧嗒吧嗒嘴:“真真是遮奢,竟用捻金纱做挡风遮沙的用处。”

    “哦?还有什么讲究?你给咱说说。”董策笑道。

    “回主子的话。”耶律斡里和道:“这捻金纱,乃是在花绞纱织成的地儿上起本色平纹假纱织成的暗花纱,然后于其上用捻金线挖织花纹,捻金线花与暗花相映,给人以层层堆积之感觉,既是漂亮。这等捻金纱,又轻又薄,你像他拿出来的这一匹,宽有七尺,长有四丈,却最多也就是一斤八两重。怕是这一卷纱,就能值个不少银子。”

    董策惊诧道:“你怎么知道这许多?”

    “俺之前在阳和城的时候,跟一个绸缎庄的老板娘相好过好一阵儿。”耶律斡里和咧着大嘴嘿嘿一笑,没皮没脸道:“也不瞒主子您,俺那一杆大枪这辈子就没见过更大的,她在床上吃受不住俺,可不什么话都说出来了。”

    董策也是不由得浑身一震,笑骂道:“你这腌臜厮!”

    他身后那些家丁早就笑成一团。

    刘若宰不消说是很清廉的了,不过这会儿的官儿,就算是再怎么清廉,也不可能穷了短了日常用度。而且刘若宰出身不差,也是为官多年,家底儿肯定也不薄。再说了,他自己再廉洁,能挡得住不让家里人遮奢么?

    进去通报的人还没回来,董策便也只得下了马在门口等着。

    谢鼎坤大步走过来,门口的守兵纷纷行礼。

    他走到董策面前,看了一眼,叹了口气。

    董策笑道:“老谢,看来最近混得不错啊!”

    “承蒙兵备道刘大人不弃,让我暂管府内守备,并襄助管理镇河堡守备。”

    谢鼎坤脸上却殊无得意之色,自从上一次剿灭侯家伟之事后,他看上去要沉稳了许多人,人也沉默了不少,之后董策跟他也碰过几次面,都没怎么说话。他摆摆手,示意周围的守兵走远一些,整个人有些颓然的往石狮子上一靠,长长的吁了口气。

第199章 一九八 房契() 
“现下我手底下的人,有一百五十多了,建了一个营头,名曰冀北道奇兵营,我只是副千户的官儿,当不了正官,因此挂了个哨官的差事,暂时管着——”

    “都是挑选的军中精锐,基本上都是各边堡边墩五年以上的夜不收,见过血,杀过人的。每个人都发了足额军饷,配棉甲,长枪,鸟铳,长刀,坐骑。”谢鼎坤淡淡道:“你说的没错儿,以战后余生之老卒为骨干,再组织起来,他们战斗力提升了很多。”

    董策心里忽然有一种很不妙的感觉,刚想说什么,通报的门房出来了,道:“董大人,老爷请您进去。”

    董策只得拍了拍谢鼎坤肩膀,抬步进了兵备道衙门。

    刘若宰最近也很忙,不过看到董策来,还是专门腾出时间来一见。他也知道董策的性子,不是那等爱阿谀奉承的,等闲不来,来了多半便是有事儿。这也是他很欣赏的一种性格。

    董策毕恭毕敬的行了礼,起身道:“大人,末将过来,是来求援来了。”

    “哦?”刘若宰两条眉毛挑了挑:“银钱用光了?”

    “是!”董策苦笑一声:“不但是银钱,便是粮食也已经告罄,最近粮价飞涨,今日买粮花光了最后一笔银子。”

    “这些奸商,真真是该杀!”

    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刘若宰罕见的脸上露出一抹杀意,不过转瞬即逝,董策暗自揣摩着,怕是他在那些粮商处也吃了亏。

    董策上前两步,递上一个小册子:“这是那些钱粮的出入,还请大人过目。”

    刘若宰拿在手中,翻开看。他看的很仔细,竟是一行一行的过目,每一页都翻得很详细。

    足足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他才把册子合上,轻轻放在桌子上。他嘴角露出一抹满意的笑:“本官没看错你,这账目,是做不得假的。”

    “大人谬赞了。”董策谦道:“不过是下官本分而已。”

    “本官也曾经向账房请教过如何核计账目,这点儿眼力还是有的。磐石堡重建,修桥打井,打造兵器,如此等等,两千两银子能撑到现在,本官都有些始料未及。”

    刘若宰很是有些感叹道。

    董策恭敬道:“终究还是下官没了些分寸。还请大人再拨付一些钱粮。”

    刘若宰眉头微微一皱:“要多少?”

    “银子不需太多,一千两足矣,下官再挤挤,总能支应下去。重要的却是粮食,磐石堡这七八百口人,要过冬,还要大体力的做活,要撑到明年麦收,至少也得两千石才成。”

    董策开口道。他早就已经算计好了,这个数字并不算是多过分,应该还在刘若宰的承受范围之内。

    “你要的这些,倒也不算多,本官本应支给你的。只是……”

    董策一听到只是这两个字,心里立刻暗呼不妙。

    刘若宰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的表情:“这些时日,开销良多,而且白添福和谢鼎坤那边,都是早就定下的份额,须不能短了数目。”

    董策暗道一声倒霉。

    在府门口他听谢鼎坤说到刘若宰建了奇兵营,心里就感觉有些不妙。显然刘若宰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在扶植自己的同时也扶植栽培白添福和谢鼎坤两人。他们两个都是旧边将出身,在冀北道,甚或是在整个大同镇都是盘根错节,关系深厚。提拔他们两个,一来是可以分化冀北道的武将势力,做到真正为刘若宰所用,二来也是真的想要练出一支强兵。

    跟他们一比,董策反而是因为出身之低,提拔之速,使得他起不到分化其它武将的作用,只是另外拉起一支人马来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