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风雷幽明水云闲 >

第173章

风雷幽明水云闲-第173章

小说: 风雷幽明水云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言之有理。叶良培不由地点头。一鼓作气,猛打猛冲这才是他一贯的风格。

    徐士进暗自摇头,这把生意也看得太简单了,布匹是布匹,成衣是成衣,虽然成衣需要布匹来制作却是两个不同的市场,东家这样志得意满,盲目扩张实在太冒进了。

    “那找寻懂得女子服饰方面人才的事情就交给徐先生吧。”叶良培观察到徐士进的神色上还有些不以为然,就有些不高兴了,他历来觉得人才既然为我所有,就要为我所用,你徐士进既然在大局和我看法不同,那就下去干具体的事情吧。

    徐士进心里苦笑,当初叶良培请他做谋士,是请他来把握整个商行发展的大方向的,前几年叶良培在他的建议下投靠了徐巡抚,叶良培本身有手腕,又有徐巡抚的关系资源和朝廷动向的消息先机,生意一日千里,虽然盈利被徐巡抚拿去大半,但叶氏商行同时也发展壮大了不是?如今徐巡抚倒台,叶良培就只看了投靠徐巡抚后带来的损失而完全忘了带来的好处,愈发看他不顺,还让他去干这些跑腿的事情,大材小用,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由地萌生退意。

    “感谢东家的信任。可是秋天一到我的老寒腿就会犯毛病,我怕到时会耽误东家的事情。”徐士进这推脱之词虽然表达婉转,却是明显地拒绝了。叶良培立刻不快了,他盯着徐士进足足看了几息,在他阴鸷眼神的注视下,徐士进不由地冷汗直冒,叫苦不迭,他怎么忘了这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主,但为时已晚,此时退让他会死得更快,他狠狠地咬着自己的牙齿才没有改口。

    郑朝生开始还得意洋洋地看着徐士进的失势,但当叶良培阴沉的目光转向他时,他不由地两腿发软,脑子里搜肠刮肚想辙想讨好叶良培缓解这种压力。突然,他想到一件事,立刻喜上眉梢献媚地说:“东家,您不是想和新巡抚打上交道吗?我千方百计打听到一件事,”他故意顿了顿,果然叶良培的脸色稍霁,郑朝生心里放松了一些,“听说这邓巡抚非常喜欢‘梅花小筑’里的菜,常在哪里盘桓,如何您也常去那里吃饭,说不定能和邓巡抚偶遇,那不就顺利签上这条线又不着痕迹了吗?”

    说到要和新来的邓巡抚搭上关系,这是叶良培心里的疙瘩。在本地商会举行的欢迎宴上,叶良培就极力想给邓巡抚留下好印象,又是抢先发言欢迎新巡抚的到来,相信他的到来会给浙江带来一股清流,又是带头表态支持新巡抚的一切政策。邓巡抚很高兴,当场褒奖他为“义商”。可是他第二天备了厚礼前去邓府拜访时,门房却没有让进。他明白了肯定是张总兵等人在邓巡抚面前给他上了眼药,不由得对张总兵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他相信只要邓巡抚私下能见他一面,他就有把握说动邓巡抚和他合作。如今郑朝生建议他去“梅花小筑”堵邓巡抚,这正中了他的下怀。

    一到那“梅花小筑”叶良培才意识到这原来不是徐巡抚的别院嘛,这可是他曾经常来的地方,虽然现在经过了修葺面貌焕然一新,但也没有了原来那种富丽堂皇。他不明白这些文人雅士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所谓的清幽雅致的氛围,在他看来简直是太简单孤寒了,但奇怪的是这里就是生意兴隆,那么贵的价钱,没有提早预约就没有房间,这哪是酒店简直是销金窟啊,这让他后悔不迭,如果早知道会这样他就盘下这别院了,不仅能日进斗金不说,还能和邓巡抚这些达官显贵好好结交一番。现在只能咬牙出了两千两银子包下一个小院一个月,专门派人候在那里,一有邓巡抚来的消息便飞来给他报信。

    这银子出得叶良培真是肉疼,对一个商人来说,人生最悔恨的事情莫过于曾经有这么一个巨大的发财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他却熟视无睹失之交臂,如今还要花费巨资去捧场去消费,真是痛苦不堪啊!

第二百六十七章 管中窥豹() 
这叶良培的银子还真没白花,真的还就在梅花小筑堵上邓巡抚两回,一回是邓巡抚身边众星拱月,他根本挤不进去插不上话,另一回手下人报告,这次邓巡抚身边就跟了一个贴身小厮,一同吃饭的也就是两三个人,估计是私人会晤。叶良培兴奋地等在自己的包下的小院,准备伺机出动,但左等右等就没见邓巡抚出来,直到店里要打烊了,才知道邓巡抚早已离开,顿时气急败坏,骂手下人饭桶。手下人叫屈,他们可是眼珠子一错不错地盯着,根本没见邓巡抚出门啊,想必是这梅花小筑有什么暗门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叶良培一激灵,还真有这种可能,那唯一的解释就是邓巡抚他这次会晤的人很重要或是必须很隐秘,不能让外人见着,于是一边骂手下人强辩,一边让他们打听这暗门在哪里,与邓巡抚会晤的又是什么人。可是一段时日后,手下有人哭丧着脸来报告,不仅没有打听到上述两个消息,他们的人在周围窥探时还被梅花小筑的人以偷盗罪名给抓到衙门去了。

    叶良培气得脸色铁青,大骂他们无能。

    另一方面倒是有些好消息,“盛锦堂”那些人效率挺高,在杭州府里又开了三家铺子,新店重复了“盛锦堂”开张时的辉煌,每天的销售量非常可观,现在工坊的生产都已经赶不上供应了,只得再建了一个工坊,招收了大批的工人每天加班加点地生产。

    因为这种良好的势头,叶良培因而对回家休养的徐士进也就更不在意了,徐士进后来又谏言了几次,还鼓动了他的长子耀祖来劝他,惹得他十分不快,冷冷地说:你不是老寒腿犯了吗,不如好好回去修养一段时间。徐士进才讪讪而退。

    想到这里,叶良培专门派人给徐士进送去一些珍贵的药材,他要让徐士进好好养着,到时候才能灰头土脸地回来求他原谅,当初怎么说出来的才能怎么吃回去。倒是对郑朝生越发器重起来,这个人不仅善于观颜查色而且干活有冲劲非常有效率,他很快就给“盛锦堂”找到了一个懂得妇人服饰的管事,赢得了叶良培的信任,担当起原来徐士进所有的职责。

    有的事情就在人眼皮子底下渐变地发生,细微得让人体察不到它的变化而熟视无睹,一旦发现时却已是大势已去,为时已晚。就如同池塘里的浮萍,看着好像每天只有些许的增加,有一天只是到了一半,到第二天却已经覆盖了整个池塘。

    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天气一下在一场秋雨后转凉,“盛锦堂”上上下下的人这才发现他们少算计了一件事,因为生意的火爆他们现在店里卖的还是夏装,现在天气一下转凉,根本来不及备货,更糟糕的是工坊里同时还在大量生产夏装,这不仅影响了销售,而且还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盛锦堂”的总掌柜一方面赶紧通知工坊不要再生产夏装了,对现有夏装进行降价处理,一方面吩咐赶紧进行秋装的生产,但这一切毕竟需要时间,船大难掉头。就在他们慌慌张张准备秋装生产时,“凤羽”和“云裳”推出的“剪剪风”和新嫁衣已经卖得十分火热。这为“凤羽”和“云裳”的生意赢得了更多良好的口碑。

    明茂官喜滋滋地来向杜玉清汇报业绩时免不了喜形于色,他原来十分敬仰叶良培,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商人,是他人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奋斗不过就这么二三十年就开创出一片天地成为令人仰望的巨贾,经过了最近近距离接触和明争暗斗,明茂官才发现这叶良培的经历并不怎么光彩,更让他觉得意外的是叶良培的商业手段也不过如此,这激起了他的万丈豪情,假以时日他会成为比叶良培还牛气的大商人,当然,这得是在和杜小姐合作的前提下。

    因此,他在和杜玉清汇报时心悦诚服地地奉承了杜玉清一番:他叶良培原来是做布匹生意,手下又是一帮重男轻女的大老爷们怎么会懂得成衣中服饰的学问,更不会觉察到女子在打扮中的细腻心思,盲目投入不吃亏才怪呢。

    杜玉清颔首微笑,明茂官说的对,也不全对。“凤羽”和“云裳”现在生产和销售又步入了正轨,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是顾娘子、芙蓉这些人对女子服饰的深入了解和习俗风气把握,二是这些工人们把工坊的事情都当成自己的事情,有什么事情愿意及时提出畅所欲言。自从上次叶良培的人来闹事后,她不仅让明茂官对所有人进行了奖励,尤其是表现突出的人实行重奖,还在工坊旁开辟了一个学堂,免费教授雇员子弟们进行学习,除了教识文断字,还教绣花和算数。还实行公开奖励,读书读得好的学生,学堂可以一直供下去,即使读书不成,有手艺的人工坊会优先录取。工人们感激得群情激动,现在上下一心,都巴望着“凤羽”和“云裳”越来越好。

    杜玉清现在已经脱身于“凤羽”和“云裳”的具体事务,重新开始和范斯远和两位哥哥们一起上课,她觉得要见微知著,站得高看得更远,就要不断学习,对历史和文化有更多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行。在最近的学习和实践中她体会到一点,尽管世界发展了,尽管事物的外表不同,纷繁而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人心和人性,只要善于学习和总结,我们看待世界和事物的方法论完全可以简洁一致,即所谓窥一斑可见全豹。

    前提是保持觉知,开放和接纳,均匀放松,身心合一。

    最近看两位哥哥练武,杜玉清才惊觉自己的进步。回想起自己初练武功时非常沉迷于那些华丽炫目的招式,追求诸如腾挪的曼妙和鹞子翻身的潇洒,以为那具有强大的功力,现在才发现真正高强的武功其实一点也不炫目,它简单朴素的甚至有些乏味,它不需要多高的天赋,它需要的是放下自己,觉知、耐心和坚持。

第二百六十八章 伯益商行() 
伯益商行是苏州绸缎行中最有实力的商家,在苏州商业界已经屹立了十几年,这几年生意越发势头旺盛,业内传说他们是攀附了苏州知府的关系,有的人就暗地冷笑,没文化就是弱势,“伯益”两字已经非常清晰地说明了它的背景,伯益是黄帝族颛顼外孙,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非子被周孝王分封在陇西秦亭,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统一七国复又灭亡后,他的后代子孙一部分就以国名作为姓氏,后来流散各地。这“伯益”商行不是背靠了知府的关系,而分明就是秦知府家的产业,不过它能先于秦知府到任前就在苏州府里扎根下来,说明它后背掌控的人不仅目光长远,而且手段了得。

    苏州知府的二公子夫妇两人回到家里,向母亲秦夫人汇报在杭州第一个月的开店情况,他说:“一切顺利,杜家大妹妹帮了大忙了,派的人非常得力,给找的铺面位置很好,铺面也够宽敞。除了他们自己从我们这里进货,还给引荐了几位绸缎商,不仅今后的销路基本上不用愁了,价格还十分可观。”

    秦夫人问:“你们给杜小姐她们什么样的价格?”

    秦二公子不解地说:“当然是最好的价格,这还用说嘛。”

    秦夫人见他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就提醒地说:“我们不是一直打算在杭州、金陵、扬州各开一家这样的分店,为什么至今除了杭州都没有开起来?”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