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地枭雄-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十一月,羌人北宫伯玉叛,将时任凉州督军从事的边章和凉州从事韩遂劫为人质,不予放还。韩遂为免被杀,被迫加入叛军,与边允一起成为北宫伯玉叛军军师,之后成为叛军首领。攻杀护羌校尉伶征、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不久又大破凉州刺史左昌、从事盖勋、护羌校尉夏育等。边改名为边章,韩约也在此时正式改名为韩遂。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三月,韩遂等率领数万骑兵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汉灵帝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及中郎将董卓征讨,不克,而边章、韩遂等实力进一步扩大,拥有十万之众,天下为之骚动。
同年七月,皇甫嵩以无功免归。八月,朝廷再次出兵,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董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都归张温统帅。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韩遂也进兵美阳。张温、董卓与之战,不利。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韩遂营中,驴马尽鸣。韩遂边章军以为不祥,欲归金城。董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章、遂败走榆中。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慎惧,乃弃车重而退。
边章,始与同郡韩遂(字文约)俱著名西州。初为督军从事,中平元年,凉州宋扬、北宫玉、李文侯等反,举章、遂为主,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馀万,天下骚动。二年春,诏以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嵩以无功免归,而章、遂等大盛。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冬,遂杀章及玉、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胡人北宫伯玉与先零羌联合起兵反汉,以北宫伯玉为将军。虽然有数万人马,但是缺乏能征善战的大将。北宫伯玉正在犯愁时,有人举荐说榆中人边章、韩遂“素有胆略,在西州一带闻名”,如能得到这两人,何愁军中无将!北宫伯玉求将心切,便“先兵后礼”,派人把边章、韩遂劫人军中。恰好,边、韩二人也有举事的心思,他们不谋而合,北宫伯玉当即委以边章、韩遂重任,让其主持羌胡联军的军事。
边章、韩遂率领联军一路攻州克郡,势如破竹,不日来到金城。金城太守陈懿急忙组织守军顽抗,但无济于事,不到两个时辰,守军溃败,混乱中陈懿被联军杀死。随后,东汉护羌校尉伶征率兵围剿联军(为了加强对羌族人的防御,汉朝政府特设立护羌校尉,专门负责管理河湟一带羌事),结果伶征也被联军杀死。
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北宫伯玉等率兵大举东进。
边章、韩遂率领部分东进军到达三辅(今陕西关中地区)时,朝廷派皇甫嵩率军赶来,双方展开一场恶战。由于边韩军一路奔波,还没有来得及休整,同时孤军深入,缺乏后援,粮草短缺,结果吃了败仗。边韩军回撤。
其后,东汉王朝又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召中郎将董卓,封为破虏将军,归张温指挥,征讨边章、韩遂。张温调集各州郡兵马,约十多万人,进驻羌阳(今陕西武功县西)。
不久,隆冬来临,天气寒冷异常。边韩军当初出征之时,正值盛夏,他们个个单衣单裤,虽配有夹衫,只是以备秋凉之冷,怎能抵御三九严寒。因此,部队中开始有厌战情绪。一个夜间,有“似火流星”划破夜空,照彻起义军营地。当时人们都十分迷信,许多士兵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私下叫嚷应赶紧返回金城。东进军人心思归,大多不愿尽力而战,在东汉军队发起突然进攻后,便一哄而散,弃营逃奔。董卓等率众追杀,杀死东进军数千人后,回营报功。张温遂命破虏将军董卓率部赴凉州讨伐诸羌,另派荡寇将军周慎率三万人马追击边章。
羌阳失败后,边章率众退踞榆中,凭城而守。周慎追来,欲马上攻打榆中城。这时,军中参议军事的佐军司马孙坚向周慎献策,说:“贼人新到榆中,必无存粮,一定要从外输入。我愿率万人,截住粮道,将军您率大军为后应,贼不能久守,自然撤离。如果他们窜人羌中,我们并力去讨伐,便可荡平,凉州从此可以安静了!”周慎不以为然,自以为边章等人已是穷途末路,根本犯不着从长计议,以免耽搁时日,宜速战速决。于是,周慎引兵包围榆中城,边章探得周慎全军围攻榆中城的消息后,便分一拨人马由韩遂率领埋伏在葵园峡(今榆中县桑园峡)。周慎率众攻城时,边章拒不出城迎战,只守不打,而偷偷命令韩遂所率葵园峡驻兵截断周慎的粮道。无粮,周慎惊恐之下抛了辎重,狼狈退归。
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韩遂发动兵变,杀死边章和北宫伯玉及其亲信随从数百人,自掌兵权。
6,张举叛乱
张举,东汉末年渔阳郡的土豪。本为泰山太守,因不获张温重用而心生不愤。与张纯等联合发动叛乱,自称为天子,有武装九千人。曾与孟益、公孙瓒等官军展开激战。后幽州牧刘虞悬红张纯等人,张举出奔塞外,自此下落不明。
张举本为泰山太守。中平四年(187年),张纯因不获张温重用而心生不愤,与张举及乌桓丘力居等人叛乱。张举与张纯领军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聚众至十余万人,屯兵肥如,掠夺幽州、冀州。张举自称天子。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派遣中郎将孟益率领骑都尉公孙瓒讨伐张纯等人,公孙瓒与张纯战于石门,初时公孙瓒大胜,但公孙瓒过于深入,后援无以为继,反为丘力居等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公孙瓒粮尽,士兵溃散。中平六年(189年),幽州州牧刘虞悬红张纯等人。丘力居因为刘虞之名投降,张举出奔塞外,自此下落不明。《三国演义》中加插张举知道张纯被杀后自缢一幕。
………
【以上为手工搜集】
三国人物集…猛将篇
1典韦
典韦,陈留己吾人。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的奇力为异。初属张邈,后属夏侯敦。曹操讨吕布于濮阳时,典韦奋力勇战,为曹操所异,又因其人忠诚谨重,自此引典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操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最终因敌人太多而战死。
陈寿评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2许楮
谯国谯人。高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毅,葛陂贼战箭矢末掷石攻敌;倒牵牛反向百余步;贼众闻褚之名皆畏惮。储官渡诛反贼。'关中战时褚左手举鞍;右手控船护操安渡(有歧义,可能是张合所为)'。马超欲袭曹操;以从骑为褚;超不敢动。操薨褚哭至吐血;后迁武卫将军;曹叡继位封牟乡侯;谥曰壮侯。
陈寿评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3黄忠
原为刘表手下,和刘磐一同镇守长沙。刘表死后,黄忠先归属曹操、后随刘备入西川。夺西川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勇冠三军。忠领兵争夺汉中,定军山战役,黄忠率众亲斩杀魏名将夏侯渊,夺取汉中。黄忠因功被升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并列,建安二十五年,卒。
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4高顺
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就戮。
5庞德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郭援、高干等略河东;庞德时随马腾之子马超拒战郭援、高干于平阳,为军中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郭援首级,于是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便留属马超。曹操破马超于渭南时,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不久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于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便随众投降。曹操素闻其骁勇,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宛城,斩叛将侯音、卫开,遂南屯于樊城,以讨关羽。其时樊城诸将以为庞德之兄庞柔时在汉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遂奋意力战,深为关羽军所忌惮。军败后庞德誓死不降,结果为关羽所俘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于是封其二子为列侯
陈寿评曰: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
6魏延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魏延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
7甘宁
少年时豪侠仗义,后投靠刘表,又成为黄祖手下,在黄祖手下得不到重用。被周瑜、吕蒙推荐给孙权,孙权十分器重他。甘宁智勇双全、目光深远,作战勇猛,连关羽也十分忌惮。又性格粗犷,轻财敬士,深得江东士卒的爱戴。
陈寿: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8太史慈
三国时东吴名将。猿臂善射。少年时受郡命劫州章,表现果断,因而知名于世。曾于辽东避难,后助北海相孔融对抗黄巾管亥,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更噪。其后归同郡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鏖战,共相抗衡。后刘繇败死,孙策擒获太史慈,策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慨然许诺。太史慈更替孙策招谕刘繇残军归顺,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分海昏、建昌作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督诸将兼治海昏,共拒刘磐。后孙权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委以南方大事。慈于建安十一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陈寿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9赵云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