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第6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乎可以说是连子宁这几年以来最为重视的一项科技类的工程,甚至远比当初的燧发枪和佛郎机炮还要重视的多。
水泥,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
这种价格极为低廉,制造极为方便,用途极为广泛,代替性极强的物质,几乎可以说是现代工业革命的基石,和高纯度钢铁、蒸汽机等一起,成为了现代文明的最有力的几个支撑点!
而之所以选择这种发明,一来是因为其足够的容易,二来则是应用足够的广泛。
要知道,一旦水泥制造出来,就能广泛应用于建造城池要塞,修建道路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后者,更是极为的要紧。
连子宁很明白便捷的交通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势力,一个集体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些老大帝国的崩溃,基本上都是因为疆域太大,导致无法控制,政令每每从中枢传达到了地方,甚至要几个月之久。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就是冷兵器时代的路况,实在是太差了,一个帝国百分之九十九的地方是土路,效率能高了才是奇怪?
就这点来说,水泥的制造,更是刻不容缓。
他在数月之前就已经把陆臬招去着他制造,连子宁依稀记得前世看过的书中说过,把烧好的石灰和粘土、水混合在一起就能得到水泥,却是记不得比例了,因此只能试验。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过如他本以为不会这么快造出来,却没想到陆臬也是那等性格很是坚韧要强之人,更是认准了一个念头,大人吩咐的事情,一定要做好!是以几个月的时间,便是得到了完美的比例。
那些劳工们将石灰和粘土倒进了大坑里,这大坑却是连着流经远处矿山的那条小溪,不过却是用水闸把水给拦住了,陆臬一声令下,开闸放水,待适量的水放入之后,便是用大棍搅拌起来。
待搅拌的匀和了,便是从里头挖出来,送进窑里烧干。
陆臬笑道:“烧干之后的这玩意儿,就是水泥了,大人,洪大人,史大人,且请过来看看,那边有烧好的。”
出了棚子,一边堆着一些白色的水泥块子,陆臬笑道:“这便是水泥了。”
洪朝刈忍不住问道:“这玩意儿极好用?”
“大人却是猜错了。”陆臬却是摇摇头:“这东西不好用,还不如烧出来的砖结实。我让人试过,用它叠出来的东西脆得很,承不住力。”
洪朝刈纳闷儿道:“那这却是为何?”
一边的史凯更是眼神炯炯的盯着,满脸的期盼,某种程度来说,他跟全有共同点,都是对这种发明极为的热衷。不过全热衷于发明,而他则是热衷于应用。在来的路上,连子宁就已经向他说过了,这种名为水泥的东西,造价极为低廉,很是方便,想要弄成什么样子就能弄成什么样子,还不用雕刻,比石头还要坚硬,这会儿心里早就是痒痒了。
连子宁微微一笑:“老洪,这玩意儿,可不是这么用的。”
“还是大人英明,早就料到了这一点。”陆臬恭维了一句,然后挥手招过来几个工匠的,道:“来,给贵人们示范一下,限你们一盏茶时间内,造一堵墙出来。”
洪朝刈顿时不信,道:“陆大人,遮莫是在说笑么?他们不过是五个人而已,一盏茶时间如何能造出一堵墙来?”
第六三五章立大宏愿
陆臬神秘兮兮的一笑:“大人您瞧着便是,不但是墙,而且是极坚固的墙,跟那个一般。”
他指了指一边,那里矗立着一堵灰白色的墙,看不出是什么材质,大约六尺高,不到一尺厚,六尺长。
那五个工匠得了命令,立刻行动起来。
地上已经挖出了一尺半深度的地基,也算是他们赚了个便宜。
他们在地基的两侧各自插了一块跟六尺宽,六尺高,一寸厚的木板,固定在地上,洪朝刈心道,这是要做什么,夯土为墙么?别说是一盏茶,怕是一两日都弄不完吧!
却没想到这些工匠接着便是取出来许多的竹片,这些竹片都是又宽又长,色泽深厚,显然乃是积年的大毛竹上面劈出来的。这些毛竹色呈淡黄色,已经是晒千了,四片扎成一束,固定的非常结实。
他们把这些竹片深深的插到地基的位置,一尺的厚度,差了大约六束,六尺的宽度,加起来就一共一百多束。两块木板之间已经是密密的一片竹片森林,然后他们又是拿出一些奇怪的东西来,仔细看去,却是用那等很长很结实的竹篾编成的网状物,他们把一张网状物铺到地基的最下面,然后在上面大约一尺高高度又固定了一层,这样大约六尺高的墙,一共是固定了六层。
如此一来,就像是搭起来一个框架一般。
连子宁站在一边,笑吟吟的看的饶有兴趣,却是想到了后世建筑工地上那些巨型高楼的建造,不也是这么来的么?
这些工匠乃是熟手了,做完这些不过是用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而已,然后他们招呼了一声,便有许多人用小车推着袋子过来了,把袋子打开,里面的东西倒在地上,那袋子里面装的却是细细的沙子和磨得很细的水泥粉。
工匠们把这两种东西混在一起,然后往上面倒上水,用木棍搅和的均匀了,然后便是用铁锨铲着,直接往那两块木板之间填了过去。
五把铁锨上下翻飞,不一会儿的功夫,那两块木板之间便是给填满了,一堵墙的雏形已经展现出来。
陆臬笑道:“现在水泥还未完全凝结,还不能撤了木板,不过只要是晒上一天就足够了。”
他指了指那堵灰白色的墙对众人道:“那堵墙,就是昨日这个时候建起来的,现在已经是极为的坚固了。”
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儿,这么短的时间,这么轻松方式,这么几个人,一堵墙就建好了?
要知道,建这么一堵墙的话,若是石头墙,算是开山凿石搭建,至少也得四五日的时间。而若是用那种夹板夯土的法子,费得时日更多。可是用这水泥的话,却是眨眼的事儿!
史凯快步走到那灰白色的墙壁前面,急声问道:“这墙可结实么?”
“自然是结实的!”陆臬笑道,吩咐了两句,过一会儿,一个身高力壮的力士便是大步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把大铁锤,那铁锤的锤头足有人头大小,一看就是极有分量的。
连子宁对陈桐扬了扬下巴,陈桐会意,走上前去接过锤子来,手里一沉,回头道:“是真家伙,起码三十斤!”
连子宁道:“你不是素有气力么?来,砸砸这墙,用全力。”
“是,大人!”
陈桐应了一声,往手心里啐了口唾沫,掂起那大锤来,便是狠狠的向着墙壁砸去。
这一锤的去势也是好生猛烈,带着一股金风,他其实心底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照他的这力气,便是一尺厚的大石头也能给砸开了,别说这玩意儿了。
只听彭的一声沉闷巨响,众人都是耳朵里面一阵嗡嗡作响,只见陈桐满脸的不敢置信,握着大锤的手已经是被震破了虎口,鲜血直流了出来,而那墙上,却是只有一圈儿小小的裂纹而已,显然毫无大碍。
陈桐上下打量了几眼,叫道:“不对呀,这玩意儿比石头还硬?”
陆臬笑道:“陈大人,石头是脆的,这玩意儿里头可有竹筋,自然是更难打一些,其实单论硬度,比之石头也强不了多少。”
洪朝刈眼都直了,心道大人当真是神入啊,弄出来的这东西,闻所未闻,但是偏偏却又是神异无比。
史凯更是如获至宝,围着那墙一个劲儿的转悠,满脸的痴迷之色。
“怎么样?”连子宁哈哈一笑:“老洪,史凯,本官没虚言吧?这水泥,可是个好东西?”
“好东西,当真是好东西。”洪朝刈叹了口气,道:“大人此举,利在千秋啊!”
连子宁淡淡一笑,道:“利在千秋不敢说,但是至少得立在今世吧!”
他转头向着史凯道:“史凯,你是工署郎中,你说说,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回大人的话,用处实在是太多了。”史凯眼睛发亮道:“筑城、盖房、修桥铺路,构建码头,无一不需啊!”
“暂且还用不着这些。”连子宁微微一笑道:“现在本官交给你两个差事。”
史凯赶紧道:“大人请讲。”
“其一。”连子宁伸出一根手指头:“在镇远府之南方向,修建镇远府外城。规模么,暂定为东至阿速江,南出镇远府南门三十里,西出镇远府西城墙三十里,北于镇远府南城墙齐平,何如?”
史凯算了算,惊道:“大人,如此一来的话,这外城东西五十余里,南北亦是有三十里,城墙长度加起来超过一百四十里,若是按照镇远府城墙规格的话,工程可是极为的浩大。”
“而且也要花掉巨量的人力和银钱。”一边的洪朝刈补充道。
说句实话,对于连子宁这个想法,他是很有些不以为然的,在他看来,镇远府已经足够大的了,没必要再进行兴建,现在城里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着的呢!为何不把这些地方利用起来,却还要在城南修筑外城,岂不是劳民伤财之举?
他却是不知道连子宁心中真正的打算。
修建镇远府外城,在很久之前连子宁就有这方面的打算了,诚如洪朝刈所想的,现在的镇远府的确已经足够大了,而且入也足够多——军队加上军属,再加上那些劳工、匠师等等,足足有三四十万号儿人,这些人口,放眼整个大明,也不过是南北两京、扬州苏州等大埠才能达到。但是问题是,这些人里面,却是偏偏没有一个普通老百姓。
现在的镇远府,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军城。
而在连子宁的规划中,这里,却不仅仅是扮演这么一个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奴儿干都司,松江南北三千里,东西五千里之地的中心,是整个关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甚至依托松江的发达水运,更应该成为整个东北的交通中心。
以镇远府为核心的这片广袤大地上,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互相融合,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向相碰撞,最后以汉族超大的人口基数,强悍的融合能力,将他们全部融入到汉族中去。就像是一滴水融入到大海之中一样,春梦了无痕,再没了踪迹。
这种看似文明、温和的方式,实则是比种族大灭绝更狠的一种策略,而由于手段的温和性,使得那些少数民族根本不会生出抵抗的念头,甚至连这个意识都没有,而随着他们尝到了甜头,甚至会主动进行融合,主动的学习汉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连子宁以武毅军为最锋锐的长矛,打下了这一片大好的基业。他所要做的,不单单是守住这基业,更是要不断的往外扩张。他所要的,也不是将这些东北的异族给打服,打怕,而是要让他们,了无痕迹的消失,让汉民,成为这片土地的众人,让这片足足有八个布政使司加起来大小的土地,成为汉人的固有土地。
谁也抢不走!
这便是连子宁立下的大宏愿。
而想要做到这些,第一步,便是要让昔日的喜申卫,现在的镇远府,成为整个东北的中心。
在这方面,镇远府是有优势的。
从地缘角度看来,这里几乎是位于整个东北的中心点,距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都不是特别的远。
在地理条件上,这里依山傍水,易守难攻,而周围则都是广袤的大平原,极其适合耕垦发展农业。松花江和阿速江带来了充足的水源,使得引水灌溉很是方便,农业的发达使得汉人相对密集,而周围大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