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魏武曹操-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侯,到底在想着什么。
“该死的袁绍,袁本初他该死,竟然邀请塞外蛮夷入关,他想要干什么,想要忘我汉人天下吗,该死,该死!”
陈都的魏公府邸中,大堂之上曹操大怒的拍着案几,那一声声的重响,恍如雷霆一般的捶打在人们的心中,一些胆小的官员,更是低下了头,缩着身子,努力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不过这些都不在曹操的观察之中了,此时的曹操可谓是怒火冲天,相比于此时的人们认为塞外蛮夷入关不过是劫掠一把就会退走,根本不可能危害天下不一样,有着后世记忆的曹操,他更加明白,塞外蛮夷入关的危害,远的不说,三国时代之后的五胡乱华,汉人被屠杀的差点灭亡,来源不就是在蛮夷入关吗。
而更之后的五代十国的辽、南北宋时候的金、西夏、蒙元、明朝时候的满清,这些哪一个源头不是来自于蛮夷入关的。
为了阻止这样的事情,曹操不惜一切代价的尽快平定天下,为的就是让天下的元气不至于在内乱之中大伤,袁绍倒好,竟然亲自派人邀请乌桓人入关。
不但如此,一想到锦衣卫回报之中所描述的幽州惨状,白骨、尸体随处可见,断壁残垣和焚毁的村落、屋子,衣衫不整,双眼圆睁,死不瞑目的汉人女子,被残忍的一刀一刀慢慢剁死的孩童,被高高挂在树人,浑身赤倮而惨死的幽州百姓,这些惨状曹操即使闭上双眼都能够想到,此时的幽州百姓是有多么的悲惨,凡此种种,如何不让曹操愤怒的几乎失去理智。
诸侯混战之中死去的百姓,曹操可以接受,因为这是内乱,要想平定内乱,重新一统天下,死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是是死在塞外蛮夷的手上,还是如此惨遭各种耻辱的死去,曹操却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公与,孤问你,现在我军可有足够的物资粮草,支撑我军大举北伐!”曹操双眼涨红的看着下方的户部尚书沮授,大有沮授要是说没有,就将其拖下去杀了一样。
“回君上,我军三年休养生息,三年之内风调雨顺,除去关中之外,中原各州郡皆是丰收之像,到如今,陈都粮仓已然堆满粮食,君上要想大举北伐,粮草物资一事,必然没有问题!”身为北方人的沮授,在听闻袁绍邀请乌桓入关,致使幽州十数万百姓惨死之后,其愤怒不会比曹操小多少,当场就把曹军三年休养生息所获得的成果统统都说了出来,为的就是让曹操下定决心大举北伐!
“好,好,其余各部尚书和宰相,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几位尚书和宰相,相互对视了一眼,纷纷出列,向着曹操拱手道:“臣等无意见,君上北伐,乃顺天应人,吊民伐罪,臣等赞同!”
“好,各位将军们,你们呢?”
大堂左边,曹操右手放的各位曹军将领,在看到曹操扫过来的目光之后,纷纷出列,抱拳向着曹操洪声说道:“末将等愿奉君上之令,率军北伐,剿灭袁贼,奉狼居胥!”
“好,众人听命!”
“臣在!”
曹操从座位之上起身,环顾下方左右的文武官员,出声道:“命,青州赵云、张郃二人率领战兵五万,州兵十万,进攻平原,命,洛阳夏侯渊、陈登二人领战兵二万,州兵五万,进攻并州,孤亲自率领战兵八万,州兵十万进攻冀州,子孝、典韦、仲康、子义、仲达、奉孝、你等六人随军听命!”
“臣等遵命!”
“中书省宰相何在?!”
“臣在!”中书省宰相戏志才,连忙站了出来,拱手恭敬的面向曹操,等待曹操的命令。
“你即刻发布诏书,就说,袁绍勾结塞外蛮夷,致使幽州数十万百姓惨死,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此等惨状,实在骇人听闻,孤身为天子亲封之魏公,掌管天下征讨大权,袁绍赶下如此丧心病狂之事,若如不将其讨伐之,孤还有和面貌,面见天子,面见天下人,孤将举兵六十万北伐,天下诸侯,凡是在此期间生事者,来日孤领兵返回之际,必定亲自讨伐之!”
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安相遇()
ps:感谢做梦幻想狂兄弟的打赏,感谢蝉忆(蝉梦) 兄弟投的一张月票,现在先上传一章,晚上还有一章!
曹操麾下文武相互对视,显然都明白,这一次曹操是真的发怒了,不但派遣了四十万大军北伐,反而还直言不讳的告知天下诸侯,不要在此期间生事,凡此种种,要说曹操没有真的生气,那才怪了。
戏志才抬头,诡异的看了曹操一眼,显然也没有想到曹操竟然会如此说,心中感到诡异之余,对于曹操能够为百姓发如此之大的怒火,戏志才也是感到欣慰不已的。
因此也没有多说什么,直击领命退下,当然了,日后发布的诏书,显然会得到一定的修改,必然那一段威胁诸侯的话,戏志才也是给其穿上了一件好看的衣服,显得不是那么赤。裸。裸的,当然,至于诏书所必须用的玉玺什么的,那就不言而喻了,毕竟曹操不是白白养着汉献帝的。
“建安五年三月,大汉皇帝诏曰:冀州袁绍,出自名门之后,本应该承其父辈,为朝廷效忠,为百姓效力,然而此獠,不但不如此行事,反而因为一己之私,令塞外蛮夷入寇,致使我幽州百姓,十不存一,悲声哭喊之声,响彻与天际,此情此景,人神共愤,今朕命令魏公曹操,率领大军六十万,出师北伐,务必将冀州袁本初斩杀,将乌桓一族尽数杀绝,使其塞外蛮夷得知,犯吾强汉着,虽远比诛!”
建安五年的三月份,这一道从陈都发布出来的诏书,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就发到了各路诸侯的手上,遍布了整个天下,令整个天下的百姓都清楚,魏公曹操,为了替幽州的百姓报仇,正式出兵六十万,大举北上,势要荡平乌桓和罪魁祸首袁绍。
而关于曹操举兵六十万北上,各地诸侯反应不一,但是不管是谁,都不敢趁着此时出兵北上进攻曹操。
不说这一次圣旨之上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曹操北上,是为幽州百姓报仇去的,是攻打塞外蛮夷和罪魁祸首袁绍的。
这个时候谁要是出兵,那就等于是泥土掉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不管你如何说,在天下人看来,出兵进攻曹操的后方,就等于是去帮助袁绍和乌桓的。
光是这一点,就让大多数诸侯打消了心思,更别说,袁绍这一次邀请乌桓蛮夷入关,真的是踩到他们的底线了。
他们虽然没有办法出兵,但是看着曹操北上讨伐,不在后面身事还可以的,这其中就包括看曹操追不顺眼的孙坚和马腾。
面对曹操的大举北上,他们并没有趁着曹军近期因为军马的调动而出现的空虚,沉声进攻,反而下令,命令自己麾下的军马,暂停攻势,直到曹操征伐乌桓归来之后,而面对孙坚和马腾下达的命令,两人麾下的文武,到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严格的执行了两人的命令。
归根究底,之所以会发生这一切,源头是在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将四方蛮夷彻底的打出了华夏,因为此,中华大地之上的人们,对于四周的蛮夷,天生潜意识之中就有着一种高傲和俯视感。
而之后的战国直至秦朝统一,四周诸侯更是被汉人给压着打,不知道有多少蛮夷在这一段时间之内,烟消云散,这更加大大的增加了华夏人心中的骄傲。
而更之后的汉,除了前期因为元气大伤而被蛮夷压着打之外,从汉武帝开始,汉人面对蛮夷就一直处于上风,极盛时期的大汉,更是喊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比诛的话。
这一句话可不是后世假大空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两汉四百多年,其他的不说,光是西域,就不知道有多少国,因为得罪大汉,而被汉军攻陷,国除,族灭的、
根据史料记载,西域曾经有一个国家,就因为对汉使出言不敬,没过多久,成千上万的汉军就出现在其国的都城,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将这个国家给直接的抹去了。
由此可见,极盛时期的大汉,是有多么的强大,而大汉强大多带来的,那就是汉人们心中对于自己身为汉人的骄傲和对于四周蛮夷的极度鄙夷。
如此之多的荣耀和武功,让东汉之时的人们,对于四周蛮夷可谓是拥有一种绝对的高傲和俯视心态,对于这个时候的他们来说,蛮夷是什么,那就是一群未开化,不能算作是人的家伙,而身为大汉的百姓,竟然被这群连人都不算的家伙给杀了,简直就是一个耻辱啊。
如同后世的美国人突然发现另外一个美国人被一个非洲土著给杀死了一样,那种巨大的耻辱和愤怒和此时的汉人们是同样的,这也是为何,面临曹操的大举北上,那些诸侯会显得那么的安静的原因。
也许威胁占据了一部分,但是显然,希望曹操将乌桓这个蛮夷给铲除的愿望同样占据了一部分的原因。
面对曹操三路四十万大军,一直以来长久没有做声的袁绍,此时终于有了动作,身为袁绍侄子的高干领兵十万进驻平原,显然是意在抵挡从北海进军的赵云所部,而袁绍麾下另外一名大将郭援,同样领兵十万,进驻并州上党,意在阻拦从洛阳进军的徐晃所部。
而相比于两军的各十万人马,袁绍这边的动作就大了很多,有他自己亲自领军,麾下大将则是由颜良、文丑、高览、淳于琼、韩猛、蒋奇、眭元进、赵睿、韩莒子、吕威璜,三子袁谭、袁熙、袁尚等,谋士则是许攸、郭图、田丰等,大军三十万,浩浩荡荡的向着曹操所部而来,显然,所谓的三十万大军之中,能够战斗的精锐之师,可能只有三分之一。
两方相加将近一百万的军队,无疑将天下诸侯的目光都吸引到了此处,他们很明白,这一次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只要其中一个胜出,那么北方将会获得一统。
两方的军队在冀州魏郡的武安相遇,相比于三十万大军的袁绍,只率领着十八王大军的曹操,显然在声势之上要弱上一些,但是在士气和战斗力之上,曹军不但没有弱于袁军,反而要远远的超出。
第两百五十二章 武安之战()
ps:感谢我是一棵小树苗兄弟投的一张月票,感谢无敌outman(无敌outman)兄弟投的两张月票,感谢十一艾兄弟投的一张月票和打赏!
武安城外一处空地之上,黑色的曹军和黄色的袁军将士相互对视列阵,漆黑色的金字曹军大旗和黄色的袁字大旗,随风摇摆,发出一声声巨烈的,划破空气的响声。
“主公,对面的就是曹阿瞒率领的二十万军队了,相比于我三十万大军,曹阿瞒率领的军队足足少了我军十万,主公率领大军三十万,剿灭曹阿瞒,对于主公来说,简直是弹指可定啊。”
袁军阵营之中,虽然骑着战马,但是还是身穿着虽然好看文雅,但是不太方便的文士服的许攸,谄媚一笑,对着一旁坐在战车之中的袁绍说道。
“哼,谄媚之徒,主公,我军虽众,然而不论是士气还是战力均不如曹军,我军相比于曹军,唯一有利之处,就是我军有着北方四州之地利,主公,只要我军能够踞城而守,一城一城的阻拦曹军,那么不出数月,曹军必然会因为粮尽而退兵,而到时我军趁势而出,必能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