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太玄仙道 >

第39章

太玄仙道-第39章

小说: 太玄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万年前还丹便成了绝顶,可修士不知道途,不明方向,还丹九转后,再进一步,反而神魂错乱,不久便会道陨。”周从文面色有些凝重,想来是回忆起一些往事,他倒也不掩饰,将情绪直接表露无遗,凭添了几分真诚。

    唐易清楚这指的是入妄,可不知何原因虚妄缠身竟如此严重,更无一人破妄。成就元神虽难,若说一个世界数万载来却无一人成功,那也不太可能,这其中定有蹊跷。只是不知周从文与自己说这些用意何在,所以唐易没有冒然开口,只是沉思,只是倾听。

    唐易的沉默周从文早有预料,不以为意,反而接着说道:“唐兄可知我这功法从何而来?”

    “愿闻其详。”唐易有些好奇,这等神异绝妙的功法缘自何处。

    “秘境。”周从文缓缓从口中吐出两个字,他知道唐易定没听说过此处,遂直接道来。

    ……

    世人不知秘境从何而来,不知何时诞生,也不知其入口,更不知其所在。若持有信物,方有入内资格,但亦需等候秘境召唤,却无自主选择权利。里面功法宝物不计其数,各凭机缘,各凭手段,从古至今不知有何人曾入过秘境。

    “倒是颇为玄妙。”唐易听后有些惊叹,不知是何等大神通者才能设立如此不可思议之地,却也仅仅是惊叹中夹杂着好奇,并无渴望。法宝再妙亦不过是外物,至于功法,自己身怀《溯源经》,放于大千世界亦为顶尖,实无改修其它功法的必要。

    唐易只是不解周从文跟自己说这些是何用意,即便入内寻些神妙宝物,亦不可能助其突破还丹,成就元神。

    “其实这些并非重点。”周从文亦能猜出唐易心思,“我去过秘境,那地方有些不同。”随即面露苦笑:“我也说不上有何不同,只是感觉若想再做突破,那里可能会有机缘。可惜万年之前还未等秘境再次召唤,我便控制不住神魂了。”

    虽不知入过秘境之人究竟有多少,肯定不只周从文一个,那里若是真有机缘,怎可能直至现今也无元神有成的修士。然修为达到如今地步,直觉反而更为可信,当然是在周从文所说属实的前提下,唐易暗自思忖……

第76章 身份() 
“……可惜万年之前……”,唐易意味深长的看了周从文一眼,思绪瞬间通透,惊讶中带着几分理所当然,修士拥有些保命手段亦属正常,特别是这种魔道人物,狡兔三窟,留有后手不算稀奇。

    “其实还是要感谢唐兄。”看着唐易若有所思,周从文正了正身子,面色很是诚恳。

    这句话打断了唐易的思绪,初次见面周从文便道过谢,唐易隐隐有些猜测,怕是自己的出手帮了他大忙。

    “那百位童男童女若真是被祭祀,主魂就会清醒,我便不再是我了。”周从文怡然一句,道出实情。

    自在门的掌门惊才艳艳,在修炼功法之时便以防后患,所以留有准备。

    眼前的周从文最初不过是一缕分神,原本的任务是将自己和主魂共同寄生于修士身上,待时机成熟,用百名童男童女的精血祭祀,以恢复主魂意识。

    可万年下来,这缕分神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他不甘心再成为一部分。主魂的意识虽未苏醒,但有禁制的约束,却也无法主动做出对主魂不利之事。正在此时,唐易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周从文借助唐易之手,彻底泯灭钱多宝肉体和附于其上的主魂瞬间,冒着魂飞魄散的风险脱离肉身,重获新生。

    ……

    ……

    今晚的周从文看上去很是坦诚,甚至亮明了自己真正的身份。世人皆知自在门的传人重现身影,却不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重现身影的本就是自在门原先的掌门,这不是什么需要隐藏的秘密,周从文也从未想过刻意隐瞒。只不过这世间能让他解释的人寥寥无几,而唐易恰巧是其中之一。

    “唐兄以为如何?”杯中酒尽,唐易还在沉思,周从文便开口问道,他不介意将自己的迫切表露出来,两个过于聪明的人交谈,反而少了许多遮掩。

    “周兄为何找我?”无论面前坐的是主魂或者分神,对唐易而言,其实并无太大区别,他只是有些疑虑,若真有机缘,周从文完全可以自己进入秘境相寻。再者两人并非知交好友,只是阴差阳错的交过一回手,再无交集,何必拉上外人,凭添几分风险。

    “我不知秘境机缘是否还在,更不知它开启之时我是否已准备充分,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但我能确定的是,还有其它还丹九转的修士能感知秘境是机缘所在,所以我要寻个帮手。退一步来讲,面对唐兄一人总比面对一群人要容易一些。”周从文开诚布公,若他还是还丹九转的实力,自负能应对一切危机,可惜他不是,更为遗憾的是,对手肯定是。

    淡淡的月光映衬着唐易平静的面容,他的内心却非表现的那般平静,若真是还丹九转后没了前路,不是功法问题,不是修士自身问题,那很有可能是天地规则出现异常。若果真如此,他还未自负到逆天而行,因而他想去一探究竟。

    唐易没有立刻表态,他拿不准周从文这个人,更不知这些话中有几分真假,他需要去了解更多详细的信息。

    周从文能明白唐易的顾虑,故没有继续追问,秘境到底何时开启,他自身也无法确定,或许明天,或许明年,或许……

    他现今能做的只有充足的准备,若机缘来临,尽可能的万无一失。

    ……

    星空,清风,古树,美酒,以及两位绝世公子,唐易清俊脱俗,周从文温润如玉,和着月光,二人谈笑风生,颇有知己千杯之感。

    然彼此心知肚明,若有机会,唐易不介意除掉周从文这般魔头,周从文想必也很渴望唐易如此出色的化身,只是现今谁也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未来更可能有共同的目标,所以便出现了这么一幅看似和谐的场景。

    旁边的酒坛子空了六个,唐易只饮了一杯,剩下的皆由周从文喝尽,这酒正如他所说,并不醉人,因而周从文的双目愈发清亮,仰望着空中的玉轮。

    兴致已尽,唐易洒然而去。周从文在亭中继续饮酒作乐,他心中有把握,唐易会去,今晚所言一切属实,虽然不是事情的全部。

    周从文确定唐易能还丹九转,迟早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他坚信唐易会去的根由。

    “万年前的月光可比现在清丽多了。”周从文幽幽叹息一声,自己从未有过真正的朋友,甚至很难得像今天这样平平静静的与人交谈,所以有时难免会生些孤寂,但并不放于心上。对他而言,这不过是些末节,朋友也好,亲情也罢,唯有大道才是根本。

    ……

    唐易走的时候,没有带着美酒,却带了周从文的一块传讯玉简。最终唐易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等考虑完善,可随时答复。

    离去的唐易自然不知周从文的体会,他和周从文有许多相似之处,无论天资,仪表,修为,甚至对大道的执着。而唐易比他却又幸运一些,唐易的周围有师尊,同门和徒弟,可周从文除了他自己,什么都没有。

第77章 水源() 
修为越是高深,能与之交流的存在就越是稀少。所以从古至今那些得道高人,总会给世人留下超凡脱俗的孤傲之感,实是天地虽大,能倾谈一番的却少之又少。

    唐易虽不曾达到那些大神通者的境界,可到了如今地步,知己亦是难寻。

    周从文不是知己,甚至连友人也称不上,然议尽秘境后的交谈,二人甚是夷悦。

    唐易前世生活在一个信息共享的年代,虽身有不便,却能静下心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学问。今生出身玄门正宗,无论眼界见识皆少有人能及,几番境遇之下,对于大道感悟远胜寻常之辈,甚至太玄仙门中同辈之人无一能与他谈玄论道。

    而周从文却不逊色半分,他不仅天资不凡,尚有万载积累,更难得的是,他对大道有种独特的见解,绝非单纯的邪魔外道之流,修为高深,却心性不足。若论感悟,比之正道大派的有道全真毫不逊色,每出一语,朴实无华,虽非惊世骇俗之论,却发人深省,引得唐易兴致勃勃。

    二人相谈甚欢,争论亦是精彩,好在唐易心念坚定,若是换了他人,怕早被周从文折服,道心全消,生不起半点论辩之意。饶是如此,唐易亦是思潮起伏。

    周从文在唐易离开后心生孤寂,而唐易却是愈发昂然,行路不下百里,脑海中周从文那言辞凿凿的语论和潇洒自如的姿态亦难挥去。

    唐易虽佩服周从文的天资,道心,才智,可明白晓畅不会与他成为朋友。唐易虽无怜子柔心,却也不似周从文那般无情,视生命如草芥。每个生灵的性命大抵只有一次,唐易自然不愿随意亵渎。

    从大道本质而言,两者并无对错好坏高低贵贱之分,道途不同,所求的大道亦不相同,那二人便从根本上截然相反。对修士而言,性格也好,修为也罢,并非相交的必要条件,游戏红尘的高人欣赏愚笨不堪的傻小子,不是什么新鲜事。而道途不同,则万万不能妥协,佛家慈悲普度,道家淡然超脱,二者亦不会为求得道途草菅生灵,否则与魔何异。

    ……

    素娥横空,无尽的精华洒向层层碧波,眼前是一个景色绚丽清澈无暇的湖泊。此山中有这般怡人之境,很是难得,引得唐易驻足不前,不忍错过此般景象。

    这湖不知承载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可湖水却是流淌着勃勃生机。

    唐易自从和周从文论道后心神激荡,诸多感悟念头频生,却又似一团乱麻,毫无头绪。猛然间发现这一片别有洞天的寂静之地,有些触动,荡荡默默的心神不禁平复些许,便索性留下来,观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唐易静坐湖泊边,悠闲的沉浸在丽水映月之中,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似是有滴滴流水从心头拂过。这些水滴仿佛在心中有了生命灵性,一个个依照某种无法言说的韵律,在唐易心间缓缓汇聚。

    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徐徐涌动,不惊不扰,不急不忧,阵阵恬淡的气息悄无声息的蔓延开来。

    唐易蓦然想起了四个字“上善若水。”

    水,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清澈透明,与万物无争,无所滞,以百态存于世间,却能自然地由高处流往低处,也可安静地汇集于一地……

    渐渐的唐易忘却了“上善若水”四字,忘却了一切有关那四个字的释义,恍惚之间,似是看到了其本质。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唐易纹丝未动,神念却不自觉的飘然而出,安静的笼罩在四周方圆。

    年复一年,这湖泊自诞生之始不知吸收了多少日精月华,灵气蕴养,今后若有机缘生出灵智,怕时日不久便能成为化形大妖。

    唐易的神念漫无目的,似乎随意而行而散,一分一缕,轻柔至极,不露任何威势。每蔓延一处,便融入这高山静水。

    无意中散发,其中蕴含的玄奥意蕴,仿佛天地法则一般和谐自然,不带有半点刻意。

    这不再只是唐易的神念,而是真正的化做了水,成了湖泊的一部分。

    等到唐易的神念完全融入其中,天上的玉兔被悠悠而来的乌云遮掩,小雨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