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隐王 >

第340章

大唐隐王-第340章

小说: 大唐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训也很喜欢这个心眼不多,为人憨直的将军,距离尚远便高声喝道:“铜臂将军,辛苦你了!”
    铜臂来到李承训身前,想要施礼又觉得别扭,毕竟他一直以来始终站在李承训的对立面,从未对其有过什么尊敬的行为,可不施礼,又觉得周围众军士射来的眼光,好似利芒刺背,极其不舒服。
    “如今战事紧迫,我就不与你客套了,”李承训抓住愣神中的铜臂,以示亲近,口中说道;“命你带领所部配合耶律洪生行动,具体情况,他会向你说明。”
    “遵命!”铜臂这才反应过来,忙挣脱李承训的手抱拳行礼。
    见此间事宜已安排妥当,李承训告别耶律洪生与铜臂,带着贾墨衣和铁鞋等人急速回返,他却没有急于回都督府,而是先去幽州四城巡视了一圈,见那里都换上了大唐兵士守备,这才放下心来。
    正午过后,李承训终于回到都督府,见内金甲等一众大唐将官,以及耶律风为首的耶律家众首脑,都在那里正等着他,便微笑着以向众人示意,直接坐到了为他预留的主位之上。
    贾墨衣自是形影不离地侧立在他身后,而山鬼和铁鞋则自动归入官军那列,其余随从都分散左右,站在大殿最末。
    “众位辛苦了,幽州虽下,但四周仍有突厥大军环伺,且青龙峡官军之危未解,所以咱们还得再打一场,待此战完了,定当大宴三军,论功行赏!”
    如今分秒必争,李承训不愿多lang费口舌,自然单刀直入,他的威信已经够了,自然得到一片热烈响应,于是根据斥候的探报,他先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布置情况。
    突厥方面,其在幽州城外的残兵约有六万之众,而攻陷平州和云州的各一万突厥铁骑也正向幽州赶来增援,合起来有八万之众,那都是久战沙场的虎狼,而且对方控制了青龙峡与幽州城之间的要道,将青龙峡内的唐军困得死死的,一旦他们集中兵力消灭了青龙峡内的唐军,必然会再困幽州城。
    唐军方面,大青山那边上有三万步兵镇守,依托山势可万无一失,关键在幽州城这边,目前仅有两万骑兵和两万耶律家的武士,若是固守城池,尚且有些捉襟见肘,更何况是提兵救援青龙峡被困唐军,可明知此事极难,也要去做,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同袍被突厥狼子屠灭殆尽。
    “救援青龙峡迫在眉睫,更是势在必行!”李承训语气毋庸置疑,那出不出兵这事儿便无需再议,剩下的便是商讨如何出兵救援了。
    他随后分析了青龙峡的地势特点:青龙峡狭长,谷道空阔,但其毕竟是峡谷,骑兵展开困难,而以突厥骑兵的勇武,下路相逢悍者胜,大唐骑兵很难正面对决取胜。
    以李承训的谋略,必不会讲究与敌硬碰硬,那种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事情,他是不会去做的,所以他常常依据山势等地利条件用兵,可现在是冬季,山上光秃秃的,并不利于隐蔽,想以伏兵诱敌取胜并不现实。
    根据最新的情报,现在被困守在青龙峡的唐军之所以还守得住,完全是因为他们用截断的树木,以及用士兵的尸体堆积在险要的山口处,以阻挡突厥进兵,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对方暂时还未用火攻,如今天干地燥,只要大火一起,那被围的十万大军顷刻间便可灰飞烟灭。
    这些情报都是山甲那五百斥候冒着生命危险从各处搜罗来的,虽然山甲已回转大青山,但其手下人一样干事,这就是正规军的素养。
    说道这里,李承训话锋一转,“至于突厥人为何始终未用火攻,我猜测非是那个乙先生想不到这点,而是其故意不吃掉这十万大军,他要围点打援,尽量多的歼灭幽州附近的唐军,可是现在,他们在幽州城败退,若再不吃掉捏在青龙峡里的这块肥肉,他们很可能会腹背受敌。所以,现在的青龙峡怕是已经火光一片了。”
    众人见他分析得入木三分,自是佩服得不得了,纷纷请缨要一鼓作气再下一城,救援出青龙峡被困的唐军。
    “好,众位将士有同仇敌忾之心,有为袍泽赴难之心,这仗便有得打!”
    李承训一拍几案,长身而起,下达了他的第一道命令,“耶律风,汝携耶律家众武士守城,另拨一千唐军在城内以为指导,统归你管辖。”
    面对突厥狼骑,非是身经百战的大唐官军应对不可,因此他量才而用,令耶律家两万武士守城,在以军中骨干辅导,必可保证幽州城无失,他率兵出征方可后顾之忧。
    “是!”耶律风出列领命,回答得劲力十足。如今他夺回了在耶律家族的地位,虽未能手刃仇敌,却将对方驱赶得如丧家之犬,心中好不畅快。
    “其余众兵将听令!”李承训又是一声大喝。
    “喏!”厅内唐军将领吼声如雷。
    “尔等立即整军,傍晚十分,咱们大军开拔,直通青龙峡!”李承训说完,一拳砸在身前的几案之上,以示其出征死战的决心。
    众将散去,李承训唯独留下了耶律风,与他讲了自己任命耶律洪升为突厥支队的首领,并安排其做的那件大事。
    耶律风听得双眼中神采阵阵,却也不无担忧地道:“不如那件事让二哥带着耶律家的兄弟去做吧,保证给你干的好好的,你让那些人去做?我担心……”
    “二哥,咱耶律家的好儿郎做那事可惜了,还是让这些罪人去赎罪吧,切记这事儿你知我知,现在还不是公开的时候。”李承训又叮嘱道。
    “嗯,三弟放心,不过有洪生叔和我五千耶律家儿郎看护,谅这帮狗杂种也翻不起大lang来。”耶律风脸上神采异样。
    “二哥,切莫这样说,他们虽然可恶,该死,但若能帮我完成那件大事,也算是大功一件,也算其改过自新了,况且现在三弟已经将他们纳入大青山的队伍,管的好不好,都是咱们的责任。”
    李承训说完这事儿,又道:“二哥,青龙峡情势危急,今晚必去救援,可三弟还没有什么妙策,你得帮我参谋参谋,”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羊皮卷,缓缓地将其展开。
    “什么?”耶律风定眼瞧去,不由得眼睛一亮,“这?你是哪来的?”这是一张较为潦草的地图,但上面的沟沟坎坎,他都识得。
    李承训见他一脸吃惊的表情,笑道:“你是土生土长在塞外的,应该识得这地方吧?”
    “当然,这是青龙峡,”耶律风一脸的兴奋,“我先帮你标记出来!”说话间,他便起身拿起案几上的朱砂笔,在上面标画起来,一边说道:“这是龙头区的左角敖,这是右角敖,这是龙睛、龙须沟、龙口敖……”
    标着标着,他突然愣住了,抬头问道:“三弟,这曲线旁边的记号,定然另有解释,我看不懂。”
    “你只管标记地名便好,”李承训微笑以对,耶律风看不懂的那记号是阿拉伯数字。
    那时阿拉伯数字还未传入中国,他正好用做暗语,便将之教给了银环,这张青龙峡的突厥兵力布置图,正是打入突厥大军内部的银环所做,再通过小金鹰传递出来的。
    耶律风边说边画,突然惊叫一声,手中那朱砂笔险些掉落纸上,“这,这八万大军,怕是没了。”

第九十六章 谋定未动
    这图是李承训早上得到的,他虽然不知道这些曲线代表的地势名称,但这图他还看得懂,知道哪是大唐的兵力布置,哪是突厥的伏兵,哪的兵力多,哪的兵力少。
    图是这样画的,一个形似巨龙的曲线贯穿了整个羊皮卷轴的幅面,在“龙头”和“龙尾”处都用朱砂画了个大三角形,堵在了青龙峡首尾两头。
    这“龙尾”看起来简单,仅在最末标记了一个两万的数字,很明显,这说明青龙峡“龙尾”有突厥两万兵力把守,这与斥候送来的情报说平、云二州的突厥人马已经火速回援青龙峡的消息完全切合。
    相比“龙尾”,这“龙头”要复杂多了,其内里有好多曲线形状,其边上还标着细小的阿拉伯数字,李承训计算了一下,龙头上各处数字的合计是六万,这说明其余的六万兵力都在龙头,而由此可以看出突厥的总兵力已经将至八万。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特别醒目,在“龙头”的诸多曲线中,有一个用正圆圈起的区域被涂满了朱砂,旁边写着细小的阿拉伯数字,“十万”,李承训猜测这里当是那被困的十万唐军所在,当然,经过数日鏖战,被困唐军剩余的人数绝对要低于这个数字,但具体是多少,身在突厥大营的银环或许并不知情。
    难怪耶律风感到震惊,看这趋势,十万被困唐军已经被突厥人围了个水泄不通,而就其被困附近的曲线来看,当是处于地势极其复杂的龙头各处隘口之间,若要逃出升天,怕是难上加难。
    现在,耶律风已经将地图之内的所有地点都标示清楚,使一切都变得一目了然了,李承训见唐军被困的位置在“龙头”较靠后的区域,几乎是占据了整个“龙头”三分之一的空间,叫做“龙睛!”,其周围还有些较大的有数字标明的区域,分别为:“左、右龙角敖”,“龙须沟”,“龙口敖”……,看这架势,被困唐军若想脱逃,必定要过这几处隘口才行,那该如何用兵呢?
    耶律风久在幽州,见他拿着图纸久久不语,开口说道:“这几处都是兵家绝地,不是天险难通,便是阔达毫无遮拦,无论如何,唐军纵有十万兵力,也是难以通过。”
    “不错,他们怕是熬不过明日了,”李承训的目光始终未离开地图,言语中则充满无限悲凉,说话间手指着这羊皮图纸的一角,“你再看看这里!”
    耶律风顺着他的指向看去,不由得悚然一惊,“火!”他方才只顾着标注地名,虽然看到了地图下角的这个火字,却并未多想,更未想是对方已用火攻的意思。
    是的,在地图的下角,当真写着一个红彤彤的火字,看来这乙先生还真是用兵高手,想到了用火攻,否则这图上不会标下下这个火字。
    “咱们,还来得及吗?”耶律风迟疑着道。
    李承训的目光仍然未离开这地图,口中回道:“青龙峡阔达,火烧起来怕是得数日不灭,此刻救援应该还来得及,只是能救出多少,就不好说了。”
    “可凭咱们的兵力,就算去救援,也过不了那几道敖啊!”耶律风是聪明之人,想来想去也是束手无策,不由得心焦语急。
    “二哥放心,我已有了计策,你只帮我固守城池便好。”李承训的眼睛终于离开了那地图,并将地图卷起又纳入怀中,他没有继续说他想到的那计策,反而交代耶律风如何接应战后大军入城的诸多事宜。
    他非是不信任耶律风,而是天色不早,他不能再lang费时间,与其说这些与耶律风无关的信息,不如让他们各自多些时间去准备自己该做的事情。
    告别了耶律风,李承训又来到金甲的住所,不想却扑了个空,听守卫说金甲去了城头巡视,他便又向城墙奔去。
    沿路上,无论是幽州百姓,还是大唐官军,他们见到李承训都会热情的出言问候,或者以军礼表示爱戴,搞得他走走停停也是一路还礼,没办法,他无疑已经成为幽州城的灵魂人物,幽州人的主心骨。
    在临近城墙附近,那里聚集了大量前来慰问守城的“兵士”的百姓,他们见到李承训到来,全都围拢过来,什么“驸马!”“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