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恶汉 >

第256章

恶汉-第256章

小说: 恶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儒阴冷一笑,“既然养不熟,就干脆灭了他全家。”

董卓说:“雒阳世族,多有袁氏门生故吏。若我们动了老袁家,定然会有人跳出来。这些人,和咱们不是一条心,留下来也都是祸害。索性连根拔起,省的将来费心。”

李儒摇头,“岳丈,且莫心急。师出无名,到时候反遭算计……以小婿之见,袁家可灭,然士人暂不要动。这雒阳城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咱们失了算计,嘿嘿!”

董俷忍不住看了李儒一眼。

演义当中的李儒,简直和一个二百五一样。

杀刘辨,挑唆事情,好像巴不得董卓过去送死。可如今看来,只怕那演义又有杜撰。

李儒,此人之毒,只怕未必逊色于贾诩。

听他的口气,分明是要准备给雒阳来一个一锅端嘛。

“姐夫,计将安出?”

“正阳门刺杀岳丈,仅仅只是为了方便文秀联络皇帝小儿吗?或者说,仅仅只有皇帝小儿想杀弘农王吗?嘿嘿,只怕不会有这么简单吧。以我之见,就好像阿丑常说的那句俗话:好戏刚开始!”

董卓一蹙眉,“那我们当如何?”

“与其大海捞针,不如静观其变。弄清楚了贼人的意图,我等方能够见招拆招。”

董俷心里一咯噔。

若有所思的朝李儒看去。只见,李儒也正朝着他看过来,那笑脸之中,如今……亦是饱含杀意。

谁算计谁?

谁又能说的清楚?

也许真的就好像李儒所说的那样,好戏才刚刚开始吧。

第二二六章 三公矫诏

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

魏文侯曾以此地为魏国陪都,战国时,又有西门豹为邺城令,留下治河投巫的故事。

袁绍率领三万大军,兵出渤海,于八月抵达邺城。

冀州刺史韩馥亲自出迎,看到袁绍军兵强马壮,不由得喜出望外,连连的称赞。

“本初大才,方能治此威武之师。此次与老太傅相约会盟延津,合击雒阳,清除奸妄,本初这支人马,定然可以建立奇功。到时候,本初可就是我大汉的大功臣。”

一番话,却说的袁绍志得意满,忍不住哈哈大笑。

韩馥的目光,在袁绍身后扫过,突然间一怔。原来在袁绍的身后,立有三个人。

中间的白脸,面如冠玉,鼻直口方,带着一种温文儒雅的气质。

不过,原本好好的相貌,却偏偏少了一只耳朵。虽有发髻低垂遮掩,可还是非常明显。身高八尺,双臂修长,文士的打扮,却有武将的风范。那身上的杀气,非经历过血战是不可能出现。韩馥不由得一怔,因为这个人的外形,似乎有些熟悉。

白脸汉子左边,站立一九尺大汉。

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一部美髯,随风飘扬。那孤桀高傲之气,表露于外。

手扶佩剑,双目微闭,恰似睡着了一样。

只是当韩馥的目光停留在白脸汉子的身上是,这红脸大汉双目陡然张开,精光毕露。

好一员上将!

白脸汉子右边,也站有一人。身高大概在八尺以上,比红脸大汉略低了一些。

黑面皮,扫帚眉。一双环眼,森严冷漠。白眼珠少,黑眼珠多。特别是那身材,格外的粗壮。

“这三位是……”

“哦,此乃我部曲刘备、关羽、文丑!”

袁绍一一介绍,而后道:“玄德,还不拜见韩大人?”

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气,令关公顿时心生不满。却被刘备在闪身之间,轻轻碰了一下,双眸随即闭上,手捻美髯,巍然不动。

也许,有人要问了,刘备、关羽为何在这里?

雍丘一战,刘备原本是想抱着咸鱼翻身的想法拼一下,可不成想,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汉帝被杀死,反而折了结拜的兄弟。这也就算了,更坐实了反贼的名声。

对董俷,刘备如今是恨之入骨。

特别是在许攸说母亲失踪,妻子和沙摩柯现在打得火热,这心里的屈辱,更难以释怀。

对妻子,刘备的情感不深。

虽说长的不错,那一身白嫩嫩,好似羊脂玉一般细腻光滑的肌肤,令他甚为痴迷。

可这天下,女人何其多?大丈夫功成名就,又何患无妻?

但是,不重视是不重视,可老婆跟了别人,却是另外一回事。沙摩柯是董俷的结义兄弟,刘备自然把这笔帐就算到了董俷的身上。加上兄弟被杀,这仇恨浓的无法化解。

要想报仇,唯有依靠袁家。

刘备非常清楚这个道理。公孙瓒那里,是不能回去了。人家本来就提防着他,他当初弃官而走,若是再回去,那可真的是脸子、里子都不要了,等着人家去笑话吧。

更何况,他所参与的事情,着实是大逆不道。

刘备的性情,本就是坚忍无比。在经历了这许多事情之后,也就更加坚强。

关公当日在雍水畔,弃了张飞而走。如今想起来这件事,总觉得心中愧疚。虽说他当时是为了救刘备,可是……张飞是他兄弟,竟眼睁睁的看着董俷把张飞拿下。

这屈辱,无法用言语表述。

随许攸抵达渤海,关羽就变得沉默寡言。早先的关公,并没有什么才能,随勇武,可这字却认不得几个。反而张飞,虽然相貌粗豪,偏偏能识字画画,颇有才气。

到了渤海,关羽从行囊中翻出了一卷当年张飞送给他的书,左传春秋。

不认识字没有关系,可以去找刘备问,可以去向许攸请教。关公用了几乎两年的时间,把春秋里面的字全部认下,并且逐个逐个的去理解那字里行间所藏的深意。

许攸对刘备、关羽也非常照顾,令其二人各领一军。

后来,文丑来了。

同样怀着一个报仇的目的,文丑要为他的兄长报仇雪恨。这是个很直接的人,虽然汉帝对他不错,可颜良却是他的兄长。颜良刺杀汉帝,是否正确?这个文丑没有想过。他只知道,颜良死了,他的兄长死了……直接就扔了官不做,来到了渤海。

和刘备、关羽一样,他的仇人只有一个,董俷。

也许老天就是这样有趣,三个怀着同一目的的人,居然走到了一起。

文丑敬佩刘备的德行,关公的武艺;而刘备和关羽,却隐隐约约的从文丑身上,看到了张飞的影子。

刘备甚至成文丑为翼德,以纪念张飞。

一年多下来,这三人无话不说,甚至连吃住都在一起。随同感情的加深,武艺也不断的增长。

当袁绍抵达渤海的时候,关羽、文丑,已经成了渤海最强的两个高手。

就连刘备,也是苦读兵书,不但精通的军事,武艺也有提高。虽不如关、文二人,却仅在高览之下。袁绍非常高兴,称这四人,为渤海四庭柱,为其左膀右臂。

韩馥觉得刘、关二人面熟,可想不出来历。

又与袁绍寒暄,而后引领众人进入了邺城府衙。

二人在八仙桌左右坐下,两边分别坐着各自的部曲。

袁绍身边,除了刘关文三人之外,还有大将高览、亲随淳于琼,名士田丰、郭图。

韩馥说:“我已接到了隗公的信,此次本初兵进河内,延津会盟。我当坐镇邺城。后方的事情,本初你无需担心,粮草辎重一应军需,我当力保之,使君无后顾之忧。”

袁绍闻听,笑逐颜开,“袁绍多谢文节公。”

文节,是韩馥的表字。微微一笑,道:“但不知本初此次,共相约了多少兵马?”

袁绍说:“兖州刺史刘岱、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青州刺史焦和、后将军袁术、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长沙太守孙坚、西河太守崔均、河内太守王匡。加上我与文节公,共十三路诸侯,十五万大军,足以扫平雒阳。”

韩馥连连点头,“如此,足矣。”

正当二人商议具体的行动事宜时,突然有门吏跑进来报告:“雒阳有人前来送信。”

“快快让他进来!”

韩馥和袁绍同时起身,心道:这时候雒阳派人来,会是什么事情?

念头还未落下,就见一人踉踉跄跄的跑了进来,一进大厅,立刻扑到在袁绍脚下。

“大少爷,大少爷……老爷他,他出事了!”

袁绍认出,这形容狼狈,衣衫褴褛的人,竟然是袁隗的心腹,袁福。

脸色一变,一把将袁福拉起来,惊声喊道:“叔父他出了什么事,叔父出了什么事?”

“老爷,老爷被杀了!”

“什么?”

袁绍和韩馥脑袋嗡的一声响,当时就有点懵了。

“隗公因何事被杀?”

“事发了,那天晚上,突然有无数士兵闯入府内。老爷忙让我自暗道中离去,并让我转告少爷说,非常时行非常时,天不助我等,当自助之……令大公子您便宜行事。”

韩馥眉头紧蹙,袁绍更是面色阴沉。

田丰站起身,“主公,唯今之计,只怕容不得我们退缩了。老太傅被抓,性命难保,所谋之事,只怕也已成为画饼。唯今之计,只能破釜沉舟。趁事情还没有传扬开来,我等当抢先一步出手,占住先机。否则,不等会盟,我等已死无葬身之地。”

袁绍这时候有些六神无主了。

也难怪,以前不管做什么事情,老爷子都会为他谋划妥当。

袁隗这一出事,袁绍等于失去了主心骨一样,那里还有心思为未来进行谋划呢?

刘备起身,“元皓所言极是,还请袁公速做决断。”

田丰一皱眉,看了刘备一眼,脸上流露出一种厌恶之色。

他本就不喜欢刘备,总觉得刘备心机太深,时常假惺惺的说话,让人无法接受。

最主要的是,刘备始终没有称呼袁绍为主公。

这很让他不高兴。虽然袁绍并不在意……当然不会在意,被一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尊称为袁公,那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可这是不是表明,刘备并非诚心辅佐?

从韩馥一侧人中,走出一人。

“我有一计,可扭转局势。”

袁绍闻听,向那人看去。

韩馥介绍道:“此为我别驾从事,名叫沮授,素有智谋。沮授,你且说出你的计策?”

沮授微微一笑,“听说大将军何进诛杀阉寺蹇硕时,曾矫诏号令各部人马,是否?”

袁绍一怔,“确有此事。”

“如今之计,当以三公之名,昭告天下。董卓不是抓了隗公,正是我等的借口。一来可令董卓投鼠忌器,保全隗公性命。二来,则可以抢先占住大义,到时候董卓再站出来申辩,这一池子水,却已经搅浑。袁大人也好趁此机会,浑水摸鱼。”

三公矫诏?

袁绍眼睛一亮,“此计甚好,我等当立刻行动。”

第二二七章 矫诏出,诸侯兴兵

初平元年八月中,冀州发出榜文,昭告天下,历数董卓之罪行,令天下诸侯震动。

榜文迅速流传,自冀州向青、兖、徐、豫等各地扩散,一时间只让这大汉的天空之下,弥漫起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之气。各地诸侯,纷纷响应,起兵赶赴酸枣。

谯县,曹氏庄园的议事大厅中,亦流露着浓浓的肃杀之气。

“……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曹操放下榜文,仿佛自言自语道:“难道董卓真的十恶不赦,难道大汉之乱,已不可避免?千军万马走关东,哼哼,董卓当日的一句话,谁又会想到居然成为事实。”

说着,曹操向下首一人看去,“先生前日曾说,自先皇驾崩,汉室威严就荡然无存,何解?”

那是一个年过四旬的文士。

八月的天气虽然凉爽,可是在日间,气温依旧很高。议事大厅中坐了不少的人,大都是身穿单衣。唯有这文士,披着一件锦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