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末当悍匪 >

第7章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7章

小说: 回到清末当悍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都不知道。
“老天爷,你是在故意整我呢吧!”
王一心中呐喊着,他从来没觉得自己竟然这般没用过,看着老乡们因为疼痛,满头冒出的豆大汗珠,心中也是黯然神伤。
张全德在接到消息后,没多久就离开了三怀里。张敬孝倒是陪着王一留了下来,同留下来的还有三十名团练队员。王一知道,他们是负责保护张家大少爷安全的,自己只是借光而已。
几天之后,大概是老天爷可怜王一,当然更主要的理由是,天气不够炎热潮湿,所以他负责的几名老乡倒是都奇迹般地没有感染。粮食由八角台送来,剩下这些村民要熬过一个夏天,也不算太艰难。期间王一还打发团练队员帮村民重修或加固了房子,当然这话是张敬孝吩咐下去的。王一的话在这帮团练耳中,跟个蔫屁,也没什么区别。
张家对三怀里也算尽心尽力,而被灭了门的老刘家房产田地,最后也都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本来是老刘家佃户的三怀里村民,现在也都成了张家的佃户。让王一没想到的是,这帮村民还很高兴。
至于给刘家报仇,踏平大孤山万家窑,这就不是团练该做的事情了。
而清廷的官军们似乎也忘记了这场死了二十几口子的命案,随便派出一百来人,在大孤山随意放了几枪之后,除了十多名乞丐被砍了脑袋成了土匪之外,案子就这么完结了。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
骑在回转八角台的大马上,王一心中暗自冷笑:“奶奶的,这也算是皆大欢喜了吧!”




第七章 布局
回到八角台,这里的人们脸上依然带着麻木,三怀里的惨案似乎与他们没有半点关系,该吃不饱,还是吃不饱,该穿不暖,还是穿不暖。偶尔低眉顺眼地看着骑在马上与张敬孝并肩同行的王一的时候,有诧异,有嘲笑,有惊惧,有厌恶,似乎也就在这么一瞬间,他们的眼神才算活过来一次。
张家的府宅前,张全宝和张全德亲自出门迎接,见了王一下马,二人亲自迎了上来,抱拳拱手道:“王贤弟辛苦,不愧是一代名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杏林风采值得我辈学习。”
王一面上赔笑,直说不敢当,不敢当,心中却不免腹诽。少他丫地来这些虚头巴脑的,分老刘家田地的时候,也没见你们犹豫一二。现在到想起跟我道谢了,怎么不说分我点好处。不过仔细再想想,此趟三怀里之行,自己除了给几名受伤的村民包扎伤口之外,似乎也没做什么事情。
进了大宅,张家依然摆下酒宴,这次上桌的人不多,只有张全宝,张全德,以及张敬孝。这桌上倒是没有食不言的规矩,张全宝和张全德很热情,不时跟王一请教国外的事情。
王一也很会来事,再喝了一口汤之后,笑道:“这几日不在贵府中,不知张老爷子的病情如何了?”
张全宝听完一笑,道:“托兄弟的鸿福,在您和赵神医的前后施治下,已经无碍了。”
王一心里清楚,张老爷子的心绞痛,在这个年代治愈是完全不可能的,现在只能叫缓解,至于什么时候再发病,到时再说吧。之后王一又说了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原则,张氏兄弟一一记下。
酒足饭饱,四人来到了书房,落座之后,有仆人献茶。王一对茶没什么研究,穿越之前,在医院偶尔喝点花茶也就到头了。
放下茶杯,张全宝此时道:“王贤弟,上次你说的那个挽救东北之策,因为三怀里的事情,也没说完?今次可否继续?”
王一一听原来是想起这话茬了,便笑道:“其实上次基本也说得差不多了,救清廷,我们无能为力,即便你们能入住中枢,结果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张全宝点点头,沉吟了一下,才继续道:“老哥有一事不明,还望当面请教。”
“请说。”
“贤弟之前曾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那老哥我有一点不明了,既然日本可以明治维新,那我们大清为何不可以效仿之呢?”
王一一笑,道:“日本和大清可不同,他们可没有数百万不事劳作,需要靠汉族和其他民族供养的铁杆庄稼。其实我觉得大清这种制度能维持这么长时间,就已经让人觉得够诧异的了。其中的原因无外乎,封闭,愚民,镇压三策。以这种方式统治一个国家,也许两百年前还可以。但在如今这个时代,那就是白日做梦了。英国人来了,法国人来了,俄国人来了,之后日本人也要来,甚至那些鼻屎大的国家也要来。还想闭关锁国,搞愚民政策,行不通了!这门是想开也得开,不想开,他们就用洋枪洋炮军舰给炸开!”
听到这些话,张全宝坐在椅子上,虽然没有太多的表示,但王一看得出来,他的双手因为气愤握拳,而不停地轻微颤抖。可是王一不介意继续在对方的伤口上撒盐。
“说来说去,四九城里的那帮主子虽然也是大清的主子,但更是旗人的主子。虽然民智的开放,旗人的封闭会注定引起更多汉民的不满。而当天下黎民的利益与旗人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清廷里的那帮人根本不会站在黎民的立场上而去折损旗人的利益。但这大清的天底下,毕竟还是汉民占着多数,旗人要想维持统治,最后势必要借助外部的力量。”
“贤弟的意思是……”好半天没说话的张全德忽然恍然大悟道。
“洋人!”
说出答案的并不是王一,而是一直站在自己父亲身后的张敬孝。当听到儿子冒出的这个答案时,张全宝明显身体一僵,脸色颓然,嘴张了几下,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书房里忽然陷入了沉默,王一端着茶杯装模作样地吮着茶水。其实他挺可怜张全宝的,若不是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惨败,若不是里通商口岸营口不远,像张宝全这种从小接受阉割篡改后儒家思想教育的读书人,面对信仰的崩塌,怕是难以接受吧。
张全宝的脑袋像是被装进了浆糊,他面前坐着的王一很像是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外边看着就是一八九岁的小二鬼子,但内里却藏着谁也猜不透的深沉。表面上说的句句占理,而实际上却是要让张家走一条叛国欺君之路。
“我到底该怎么做……?将其抓起来报官,还是干脆与他一条道走到黑?”
张全宝的思想陷入矛盾,一时间天人交战。
王一并不知道自己竟然正在被张全宝出卖的边缘,其实他对张家也是有戒心的,除了布包中的95式步枪从不离身外,他还随手就可以拿出92式手枪,以及一枚手雷。
四十多岁的张全宝倒是没让王一失望,脑海中此时盘绕的正是王一画出的世界地图,以及各大国的崛起历史。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萦绕在他心头,
“王贤弟,今后有何打算?”
王一想了想,便道:“在此社稷将倾之际,说来也是惭愧。小弟想开间小公司……”
公司这次倒是中国本土词汇,最早出自孔子的《大同》《列词传》:“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转运之意。”庄子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说法与现代公司的意思基本相同,即:集多人之财,共同运作。而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最早出现在荷兰,也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荷属东印度公司。
张全宝一听王一竟然想要开买卖,眉头就是一皱。他问王一将来的打算,其实就是在问东北的自保之道。而现今王一给出的答案竟然是想要做生意,这让他心里就有些不痛快。也难怪,商人在读书人眼中……应该说在历朝历代的读书人眼中,都是位卑之人,与他们沾边的词汇,大都是贪婪,狡诈,哄抬物价,发国难财。
王一对之也能理解,上到春秋时期的田乞篡齐,战国时的秦相吕不韦。商人,特别是在大商人手中,不但有钱,而且还有粮。这要是再给了权,太平年间还好说,一旦中枢生变,统治者怕是一想起这帮大商人,还不得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啊!真说起来,在封建王朝的时代,有权的大商还真为造反准备的,优势得天独厚。
“贤弟,你这是……”张全宝明显是想要规劝王一,乱世之时,当以天下为己任,这跑去做生意算是怎么回事。
张敬孝却忽然道:“先生莫非想要把持东北的经济之命脉?”
这次不但张全宝,张全德吃惊,连王一也吃惊了。说起来,张敬孝陪王一在三怀里救人的时候,没事就求着王一说些国外的事情,。当时王一是说者无心,没想到张敬孝却是听者有意。
起初的话题是英镑,接着说道了纸币,然后就提到了欧洲纸币的极力推行者,坚信要繁荣,发纸币的苏格兰人约翰劳。这货说来也是一传奇,跟在他身上的定位是,被定罪的杀人犯,越狱者,贪婪的赌徒,一个有缺点的超级金融天才。他曾经是法国国库的总管,被全法国热爱。他是第一次股市泡沫的制造人,经历了资产价格上涨,经历了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循环,也就是经济危机,间接地引起了法国大革命。他曾用拥有美国四分之一的土地,不过却在首次大崩盘中倾家荡产。之后王一还说到了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因为约翰劳当时正住在阿姆斯特丹。然后又从荷属东印度公司引申开来,讲说了现代的公司制度,以及公司的存在意义。
在经历起初的吃惊之后,王一笑道:“我却没这么大野心!不过我却知道,要救东北,没钱不成。”
这倒是实话,张全宝也承认,他现在也看出来了,自家儿子就这么几天时间,已经深受王一的影响。其中有些东西自己还不明白,张敬孝此时也看出了自家老爹的疑虑,于是又将王一讲给自己的那套股份公司的故事,从新讲述了一遍。
“想不到公司还有这般巨大的作用!”张全德感叹道。
“那贤弟想要做什么生意?”在开公司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后,张全宝此时问道。
“造纸厂,印刷厂,粮谷豆油加工场,畜牧养殖厂,若是可以,还要开办水泥厂和玻璃及器皿制造厂。”王一想了想道:“这就是我第一年的打算。”
听王一一口气要开这么多工厂,张家父子也是大吃一惊!




第八章 粮豆的垄断贸易
书房中,王一讲述着自己的构想。
“建造纸厂和印刷厂,是为了将来兴办教育做准备,哦,差点忘了,我还要修建一个铅笔厂。”
铅笔张家人也见过,所以并不觉得稀奇。
“想不到王贤弟建厂还有如此深意,不知这造纸厂,贤弟想要以何物为原料。”
“我打算引进国外的机械设备,原料则主选芦苇,也会用到木材。”
“芦苇?”张全宝想了想,道:“这东西倒是便宜……可以说是不要钱,而且我家就有一片苇塘。”
奉天府地区的芦苇资源丰富,而且造纸所产生的废水还可以回灌苇塘,成为芦苇生长的肥料。当然,东北地区树木资源同样丰富,放着不用,王一还没那么环保。
“听闻营口现在有许多的榨油厂和面粉厂?”王一此时问道。
张全宝对之倒是一清二楚,道:“确实如此,不过绝大部分都掌控在洋人手中!”
1863年清廷被迫开放豆禁,各通商口岸豆石开禁,准令外国商船运售。豆禁开放以后,大量外轮涌入营口,参与粮豆运输和贸易,营口的大豆,豆饼,豆油输出量逐渐增加。不过此时的大豆主要运往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直到1869年,清廷才允许大豆进行出口贸易,目的地也逐渐向日本和南洋地区扩展。到了1908年之后,东北的粮豆开始正式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