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824章

重启大明-第824章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谈条件,让他们归降之后,也就不再追问之前的罪责。
    更重要的,是这些军兵的械斗,没有波及军队以外人等的利益,连扰民都没有,更别说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了,所以马昂觉得,这是一种类似于营啸的状态,平息了就好,太严厉的话,担心其他士兵,唇亡齿寒之下,再生出什么事来,就大大不妙了。
    这几顶轿子在大队随从的护卫之下,远远地往这边过来,丁一看着,对马昂道:“大司马,看怕是首辅过来,看看首辅这边,是个什么章程吧。”之所以岔开话题,是丁一压根不打算这样就平息。
    对于丁一来说,这不是一件小事。
    而李贤过来之后,看着几百具尸体横在那里,不禁也是倒抽了一口冷气:“何至如此?”
    当他听着马昂的述说,知道这几百具尸体,大部分是因为不遵军令而被丁一下令砍杀的,也是摇头道:“如晋,治大国如烹小鲜,水则清而无鱼啊!”
    “是,但军队应是例外的,连服从命令都做不到的部队,我以为,只不过是浪费军费。”
    丁一强抑着怒火,对李贤说道:“这样的军队,有什么存在意义?”
    “这样的军队,我们还指望去跟奥斯曼开战?不如加固关防吧,别草原上出了另外一个也先,到时又来叩关!”
    不过在李贤面前,丁一还是不太好发作,只是岔开话头问道:“大兄去了东华门,龙骑卫那边生了什么事?”
    李贤叹了一口气,摇头道:“那边倒没事,说是日常拉练,为兄看了彼等训练的章程,上面倒是列得分明的,却是为兄杯弓蛇影了。”
    “不对,他们没说实话。”这话瞒得过李贤,却瞒不过兵王出身的丁某人,哪怕还没有去问过话,他凭着直觉,也知道绝对不是这么简单。(未完待续。。)

第四章 新君(十四)
    这一回第二师与第五师的士兵械斗,结果如何还没处置,倒是丁君玥的身上又多了一个头衔,唤作是:钦差提督军事监狱官校事。因为大明以前是没有这机构,而这一次在丁一的提议下,朱见深马上就拍板同意了,历史上本就好弄传奉官的朱见深,根本就不在意多个衙门少个衙门。
    就在锦衣卫的诏狱附近,整治几个院子,暂时把这七八百人塞了进去,紧急从关外的第三师调了两百骑兵、从天津守备处调了两百士兵、从警卫团调了一个连,组成了军事监狱的看守力量,由丁君玥率领,负责监管的事务。
    “到底为了什么事,别和我说什么训练科目,这种话说给大司马听就罢了,在我面前就不必拿出来胡扯。”丁一瞪着眼,向龙骑卫的部队长冷声问道,愈是亲近的人,丁一是愈不客气的,因为不是外人,就没必要去掩饰心中的火气。
    龙骑卫的部队长,现在也是挂着卫指挥使的衔了,不过在丁一面前,他却仍保持着标准的军姿,如同当年在广西龙骑兵营时一样:“回先生的话,其实职下也不太清楚是什么事,只是第二师那边,有人来报,说是第五师那边,欲对先生不利!”
    丁一皱起了眉头,对他道:“细节。”细节往往能够让有案件经验的人,捕捉到很多普通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有人来报,什么样的人,怎么报?要怎么不利?什么时候的事?”
    情况很快就弄清楚了。龙骑卫的指挥使,也就是原来龙骑一营的营长。倒是很有章法的,丁一所问的细节。他自己原本就过了一回的,所以拿出记录来,倒是一点不费事。
    去报知龙骑卫的,是靖海郡王府里,丁如玉的女兵,有名有姓,要不然这龙骑卫的指挥使,也不会下达命,让最为忠诚的一个营老兵。全部按三等战备作好准备。
    “就是当时临近午时之前,按日冕记录,是在十点三刻的时候。”
    “彼说,有第五师军兵,欲于军中颠覆先生之令名,欲尽力抹去新军之中先生的痕迹!”
    “彼说,此事恐非个别士兵所图谋,背后指使者尚不知其谁,丁总镇出京练马。先生又不是府中,提督安全衙门事的文叔也随先生同行,提督天地会及忠义社诸事务的柳、金两位同志,以无着实凭据为由。不肯将此事传达下去,故之只好自行到龙骑卫来报知。”
    “职下以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将报信者扣在东华门。而着手动员广西出来的老兄弟,调整东华门值勤班次。这一个营的老兄弟,随时可为先生效死!”
    丁一听着点了点头道:“你做得很好,那名女兵,带过了么?”
    “禀先生,已在堂外!”龙骑卫的指挥使一叩后脚跟,立正答道。
    丁一便教曹吉祥先带这龙骑卫的指挥使下去,把那女兵带了上来,看着眉目,丁一倒是认得的,当真是跟在丁如玉身边的老兵了,差不多三十出头的年纪,长得特别爷们的感觉,肩膀上能跑马、拳面上能站人的角色,往那一站,标准的军姿:“报告!上士刘招娣奉命前来!请您指示!”
    “先坐下。”丁一倒也没有跟她客套,没必要,跟在丁如玉身边的人,没必要去格外的客气,指了前面的椅子对她这么说道。
    “是!”这位特爷们的刘上士,猛然坐了下去,一点也不会拖泥带水的。
    丁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方才问她道:“你这消息是从哪听来的?”
    “回先生的话,我当日休沐,没有跟总镇出京练马,就想去买水粉,听着第五师的兵,在跟第二师的兵起争执,我听着不对,马上就回府来,可是找不到人汇报,于是就……”
    “先打住,你先说怎么听着不对吧。”
    “是!”刘上士就把她去买水粉时,听到的情况说了一番:
    大抵就是第五师的士兵,嫌酒楼的老板没有给打折,在那里叫骂着,还威胁要打砸酒楼。
    恰好第二师的士兵也在那酒楼,看着便起身制止,所有的冲突,源于一句话:“我等是丁制军麾下的兵马,如何能做这等,污了制军的清誉?”
    各个部队对丁一的称呼是不同的,第一师那边,容城书院的弟子在其中充任军官、军士长的人很多,所以其他士兵都是跟着称先生;第二师一般老兵都是称总制,因为丁一率领他们的时候,就是督军的身份,老兵更喜欢在提起丁一时,称丁制军、丁总制,以彰显和丁一的关系;而第三师,因为兵员的关系,他们更习惯在提起丁一时,称那颜。
    所以就凭“制军”两字,刘上士就能分辨出,是第二师的士兵了。
    结果争执因此而起,第五师的士兵不以为然的反驳道:“甚么丁制军?我等却不知晓什么丁制军!英国公他老人家说了,当兵的就不能软蛋!他娘的当兵要是平日里都软蛋,上了阵哪还敢跟敌人拼命?今个儿这店,老子们砸定了!他娘的再不滚,老子们连你们几个也一并砸了,不怕告诉你,老子们有着英国公他老人家看顾,便是泼天的祸,也敢担得下来!你们要不识相,倒看那什么卵蛋丁制军,能不能护得了汝等!”
    因为第五师的士兵人多,有十多二十人,而第二师的士兵,只有五六人。
    刘招娣刘上士倒是憨实,并没有添油加醋:“后面如何,我就不知道了,听着这话,我觉得是不对的,英国公是先生的弟子,绝对不可能这么教导军兵的,若真的英国公有这等心思,也不会使这些兵卒,专门在大堂广众之下来叫嚷!”
    丁一听着,没有作出什么评价,只是问道:“还有其他什么补充吗?”
    “没有。”
    “先下去休息吧,可能近几天还有些调查,需要你这边配合协助一下。”
    “是,先生!”
    丁一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刘招娣可以退下去。
    “少爷,招娣她也是忠心。”刚刚回京师的丁如玉,在刘招娣下去之后,低声地向丁一求恳,“却是奴平日里太过娇惯她,听着有事,凭着忠心,却就妄有主张,只是、只是还请少爷念在她同奴奴一同上过阵的份上……”
    丁一皱眉道:“这是什么话?”
    当见识和认知有所差距的时间,往往就会产生理解的误区了。
    丁一怎么可能会去责怪这女兵?她觉得不对,按着程式一步步地上报,就算去到龙骑卫,她也基本是如实的把事情报上去,哪里会是她的错?如果情况确实,那么龙骑卫的指挥使也是绝对没有错的,他只是在职权范围内,做了最好的应急调整而已。
    “老曹随我入宫,祐之,你也一并同行。”丁一并没有打算如同审案一样,一点点地来推导出其中的真相,对于他现在所在的位置,重要的是,正确解读出这事的幕后指使者,真实的意途。
    则于真相,他对陈三说道:“你和君玥处理这案子,由你任巡回军事法庭法官,让谭风组建军事检察团队,去五军都督府抽调断事官、都察院抽调监察御史,这个你草拟公文出来,以四海大都督府的名义,发往吏部,料应当即照准的。然后由军事检察机构提出公诉,挑选陪审团等等,按议好的程序办。对了,所有涉案的第五师士兵,以他们毫无组织性的阵容,涉案士兵及主捉训练的相关主官、第五师部队长,一律起诉彼等渎职。”
    “是,弟子记下了。”陈三办这等事,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
    丁一当即就带了刘吉和曹吉祥,趁着宫门还没下宫钥,便入宫去寻朱见深面圣了。
    “臣请就藩海外。”丁一见着朱见深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么说,压根就没提起这上千军士械斗,死伤数百人命的案子,到底是怎生发落的,“历时数月,陛下已然熟知政务,臣以为,不必再作无谓停留,海外那边,也有诸多事务要去办理,例如埃及那边的事体。”
    朱见深听着激动地站了起来,扯着丁一的手,那手都在发颤:“三叔为何要弃我而去?可是我做错了什么?”当真是一脸的悲切,丝毫作不得伪。
    丁一望着朱见深没有说话,他进宫,其实就是为了直接看看朱见深是什么反应。
    但是无论从肢体语言还是眼神,丁一都找不到任何的破绽。
    “你总是要长大的,我不可能长期留在本土,这对你我都不好。”丁一叹了一口气,语气少了许多方少的冰冷。
    朱见深却是不依,说到最后,眼角都发红了,丁一也只好答应他,再呆上一段时间。
    “去皇家军事学院。”出了宫门之后,丁一没好气地对曹吉祥吩咐道。
    但是不论丁一或是刘吉、曹吉祥,谁也没有发觉,那个奉旨送丁一出宫的小内侍,眼里狡黥的笑意。有时候,因为站得太高,反至会忽视一些东西,例如这个名叫汪直的少年内侍。(未完待续。。)

第四章 新君(十五)
    如果丁一知道这个小内侍名叫汪直,也许他就会停下来,重新审视这件事,可惜,他现在已不是初到贵地的那个容城小秀才,他已真真正正是大明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大明朝现在就是皇帝朱见深崩了,也就换个人来坐那龙椅,保证什么意外也不会有的;要是丁某人倒下的话,烽烟四起几乎是可以确定的,海外诸处必定不宁,本土诸军必有所动,南方六七个布政使司,大有互为联保,不从朝廷号令的可能……甚至关外鞑靼重叛,云远自立,也没有什么意外。
    这样的丁一,哪里有心思去理会、去过问一个少年内侍姓甚名谁?
    说是少年,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