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草原特种兵 >

第42章

草原特种兵-第42章

小说: 草原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势逼人,由不得萧勃迭犹疑了。生死一线之间,他最终选择了生,选择了反抗命运。他跪在泥水里,大声说道:“谢大汗恩典!我萧勃迭是堂堂契丹男儿,愿为大汗效死!子孙不渝!”

  巴根台说道:“好!”他指着对岸一个港汊说道:“你现在是信安最高长官。你首先要做的,是组织起你的埽兵和埽工,抢险救灾,救助被困在堤坝和城内的百姓。我特种部队在那个港汊准备了40个大木排,供你使用。目前信安一切官民物资,都供你调配,我要你尽快恢复秩序。

  我命你接管信安一切权力,除了我的命令,金国派下的任何官员一律驱逐,任何金国朝廷和地方官员的札饬旨意一律拒不执行。信安一切官员由你暂时任命,报我批准之后正式任命。我要你截断信安至柳口一带的漕粮,一粒米不得从这里进入中都。

  我要你整饬民生,招募兵勇,等我命令,相机攻取益津,文安,大城,控制整个霸州。你听明白了么?”

  萧勃迭说道:“遵命!不过,我信安小小县城,距中都不到200里。如果朝廷大军来讨,我该如何应对?请诺颜明示。”巴根台冷笑说道:“你的刀是看景的么?你的枪是画画的么?他们来杀你们,你们就任由他们杀?拿起你们的刀枪,保护你们的妻儿,是你们唯一的出路。你以为你甘心受戮,就太平无事了么?”

  萧勃迭大气也不敢出,静静的听着这个可怕少年的下文,巴根台继续说道:“河北两路、山东两路兵马都总管府的兵力,已经都抽调到中都。中都的金军量他们不敢轻易调动,我们蒙古大军虽然北撤草原,但是整个北部燕山都在我们控制之下,随时可以南下,他们就指望这点兵力守卫他们的皇宫呢。目前在河朔,唯一有点实力的就是大名统军司的部分兵力,他们离霸州500里,且主力已经被中都抽调一空。唯一有战斗力的,就是他的3千仭

  我们特种部队,会把沿御河,滹沱河的所有粮仓全部破坏,让转运使无军粮可调。道路桥梁,也会彻底毁坏,即使大名统军司能够出动,也让他们寸步难行。

  为了让你安心办事,我可以给你透露一点军事秘密。最多半个月,拒马河北岸你会有数万盟军,他们也是我们蒙古人的朋友。即便是大名统军使蒲察七斤敢于北上,我也能杀他个片甲不留!”

  萧勃迭冷汗直冒,这个可怕的少年处心积虑,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了。摧毁信安,只是个开始,他可以想象到,霸州不再是金国的霸州了。不仅仅是霸州,整个河朔将陷入无尽的战乱。

  正是英雄逐鹿之时,他萧勃迭的宝是压在胜利的一方么?

  他不知道。但是他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女真人的朝廷让他死,蒙古让他生,而且会给他封地属民,高官厚禄。

  对这个冷酷的少年,他从心里感到惧怕,但是又从心里感到信任,就他所见过的金国文官武将,没有一个是这个人的对手。他虽然年轻,却有天生的雄武之气,让男儿不得不为他折服。

  他不再多想,他大声说道:“谨尊诺颜号令,霸州从此服从于你。”

  巴根台正要踏上木筏,听到这句话,他回过头来,看着萧勃迭,说道:“不,你服从的,应该是蒙古大汗。”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 '本章字数:3007 最新更新时间:2014…07…22 00:33:34。0'
  收服了萧勃迭,就等于控制了拒马河和南易水在霸州的主要河段。挥师东下,就能截断窝子口水关到柳口水关的御河河段,彻底断绝中都和中原的交通。

  但是萧勃迭能不能在信安立住脚,进而控制整个霸州,成为特种部队稳固的根据地,不仅仅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还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霸州在中都大兴府以南,御河以西,河北腹心,交通要隘,天下粮饷所在。一旦霸州反叛,不但将损失大量的粮饷,而且隔断了金朝南北交通,金国不再是一个整体了。

  巴根台在金国肚子里大闹天宫,其破坏力比歼灭金军10万野战兵团还要巨大。金人绝不会任由霸州脱离掌控,这一点巴根台有清醒的认识,要随时准备作战,而且是大战。霸州在河北大平原的腹地,四面皆敌,无险可守。其北面,就是中都金国的主要战略集团,其南面,就是大名统军司的兵力。霸州处在敌两大战略集团的两面夹击之中。

  当务之急,还是来自中都的威胁。因为中都离信安太近了,200里路,大军两、三天的行程。信安北面,是刘李河、卢沟河和拒马河形成的一个正三角形平原地带,永清、固安两县就在这三角地带中心。这里,是金军南下进攻信安县的必经之路,如果控制住了永清和固安,就等于控制了三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而这个三角地带,正是信安的北大门。

  只有控制住信安的北大门,建立一个强大的战略支撑点,才能掩护信安北部的安全。要想控制这个三角地带,就不得不说起永清史家。

  河朔地区最强的势力是什么?是府尹?留守司?是行台长官?或者说皇家?不!当金朝统治者靠他们的武力威慑百姓的时候,一个汉人平民,却靠家族世代的慷慨任侠,扶助弱小,赢得了河朔百姓的心。他们,就是永清史家,史家,才是河朔地区最强大的势力。

  大约是唐朝时期,史家先祖定居在永清县韩侯乡兴隆里。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唐祚衰亡,五代迭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契丹辽国,而永清就属于幽州。赵宋一统中国,却始终没有实际控制过拒马河以北,这样永清其实一直就是在异族的统治之下。

  可以想象,史家和河朔汉人百姓一样,生活是艰难的,尊严是无法保证的。但是史家却是河朔反抗精神的代表,他们可不是谁都可以欺侮的顺民,无论是恶霸、盗匪、官府、异族,任何非分之想都会遭到他们的痛击。河朔百姓,和我们印象中文弱精明的宋人根本不同,这里的人从唐代起就悍勇非常,出劲兵的地方。唐代河朔藩镇林立,和这民风有很大关系。连成吉思汗都对这些河朔汉军步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史称史家高祖史伦,好游侠,就是这燕赵民风彪悍的典型代表。他同时还是汉人仁厚孝友精神的代表,在乱世之中,他认为财就是人的性命,不能独享。他慷慨周济贫困百姓,有被官府和豪强迫为奴隶者,就出钱将他们赎还。又建私家学校,招来著名学者,养着好多豪侠之士,教习子孙和乡里学子,以侠称於河朔地区,1144年河朔地区遇大荒年,他发自家粮食八万石赈灾救民; 百姓赖此都活了下来。为此,四方豪士鸿儒都争归附永清史家。

  史伦去世,河朔各郡百姓感念其功德,自愿结〃清乐社〃供奉史伦神主。清乐社共有四十多个,每社近千人,过年时,所有清乐社的家庭像对待神灵那样供奉和祭祀史伦遗像。一个普通的百姓去世,受着民间几十年、几万人的虔诚祭祀,不能不说是一个感天动地的事情。有哪个官府,哪个皇家,在人民心中受到过这样的爱戴尊崇。他是人民的英雄,平民的豪杰。

  史家世代如此,周济贫民,教育儿童,扶助弱小。到史伦孙辈史秉直这一代人,史家已经成为了数百直系子孙的豪族,可以说振臂一呼,十万清乐社成员云集,青壮就有数万,足以威震河朔。因为史家世代重视教育,族中子弟大多读书,这就有了大批军官的基础。

  巴根台要控制永清这个战略要地,就必须要过史家这一关。如果没有史家的合作,即使将来蒙古大军进军河朔,也会麻烦无穷。

  他安排吉日格勒率领一个特种兵小队,辅佐萧勃迭掌控信安,当夜即率特种兵主力向永清县韩侯乡出发。吉日格勒是个武夫,军事素质那是一等一的水平,问题是其他事情上头脑简单。他留下了那日松掌控全局,那日松是他最信任的人,稳重,谨慎,在特种部队的威望各个方面令人放心。

  史家聚族而居的地方,是韩侯乡兴隆里,就是现在的永清县大焦垡村。村东西有两条小河,是芦沟河支流。史家的豪富,除了他们世代耕读,农业管理得当,勤俭持家之外,还和他们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村西面就有水路码头,从这个码头可以直入河北诸水系,北通中都,南通南京汴梁,为他们的商业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农业和商业,给史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巴根台没有惊动史家。因为兴隆里有个水路小码头,往来商人不少,所以他们还是化妆成中都来的客商,把附近地形民情勘察清楚。

  在码头小馆驿昏暗的烛光下,特伦敖都问道:“百夫长,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巴根台冷冷的说道:“当然是登门拜访。”

  “啊?就这么登门拜访?”月黑风高,突袭杀人多了,特伦敖都已经不习惯明火执仗干仗了。屋子里只有巴根台和两个分队长,几天以来,他们还沉浸在信安行动成功的巨大兴奋中,对他们的领袖佩服的五体投地。

  巴根台说道:“当然不能就这么去登门。像史家这种人,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是不会心甘情愿听命于我们。我们得给他们准备点礼物。”

  努桑哈兴奋的说道:“我们宰他们几个?”巴根台说道:“不!不能伤人。”他用桌子上的茶杯茶壶摆出了兴隆里的几个主要点的位置,说道:“我们要炸毁这个码头。将炸药安放在兴隆里的史家祠堂,粮仓,清乐社总社这些地方。但是不能引爆,听我命令行事。

  明天,我和特伦敖都去史家拜访史秉直,会一会他们河北的英豪。努桑哈,你带队埋伏在我说的这几个地方。爆破码头的时候,要把人畜全部驱赶,不得鲁莽伤人,否则我特种部队的军法无情!

  你们今晚就趁夜做好一切准备,给你们一个半时辰时间。然后集体休息,明日辰时吃饭,巳时行动。退下吧!”

  成吉思汗七年(1212年)蒙历猴儿年2月初八卯时 大兴府永清县韩侯乡

  一早,巴根台与特伦敖都换上蒙古特种部队迷彩作训服。脚踏高腰钢底陆战靴,头戴森林迷彩钢盔,内衬钢甲,腰扎牛皮武装带,胸佩鹰徽。没有带长大武器,每人配5枚手榴弹,只是在武装带上别着一把多功能军刺。二人结束停当,显得威风凛凛,气宇轩昂,远比那个时代的军袍矫健的多。

  二人大步流星,直奔史家大宅。不久,码头上轰然巨响,烈焰腾飞,村子里哭爹喊娘,乱成一团,到处是慌乱奔跑的男女。巴根台等看都不看这些人一眼,径直来到史府。

  史家大院坐落在兴隆里东侧,如果说兴隆里是一个坞堡的话,那么史府就是堡中之堡。1丈8尺高的院墙,厚重的大门包着铁板镶边,嵌着成排的铁钉。史家大院不是一个几开几进的院落,而是多座宅院构成的建筑群,这其实是史家长房的聚居之地。史秉直,史进道,史怀德府形成东西3个大型建筑群,里面院落庞杂,如同迷宫。

  特种部队早就把地形勘察清楚,巴根台对里面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时的史家大院如同开了锅,虽然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但是里面的嘈杂叫喊,他听的清清楚楚,大门口不断有人进进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