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土豪-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豢谄骸八男奈叶!
不用于谦详细说明,这位朱将军心中背负的肯定有很多。
白名鹤这时说道:“他上了战场,怕是就回不来了。”
“他就没打算回来!”于谦也跟着说了一句。
整个大殿内完全的静了下来,这个时代打仗最难的不是面对敌军,而是面对不可知的环境,还有那些让人根本就想像不到的天气变化。以及最可怕的就是生病了。以朱谦现在的身体状态,这一次九死一生,那怕他留在中军大帐也一样。
“让他去吧!”陈循开口说道:“如果老朽身边的至交都留在战场上,老朽怕不会独活。如果活着也是为了活出点什么吧!”
“位置呢?”王文问道。
“中军参谋!”于谦认为放在中军参谋的话,朱谦活着回来的可能性最大。
白名鹤却问了一句:“医官怎么讲朱谦老将军现在的状态?”
“医官的说法是。他应该已经死了。”于谦倒是直话直说,按医官的医案,这样的身体状态早在一年前就吩咐他的家人准备后事了,可现在人依然还活着。
白名鹤站了起来,面对大明皇帝施礼:“万岁,臣以为朱老将军眼下就给自己留了一口气,人也是靠这口气活着。既然是为大明出过力的功臣自然应该有些优待,臣请万岁恩准朱谦将军为左先锋,让樊良给他作副手。”
“可行!”陈循第一个支持白名鹤,其余人都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这话不用明说,这与其说是让朱谦上战场,不如说给朱谦选了一块辞世的地点。
大明皇帝朱祁钰没说话,可不代表他内心没有感动。
白名鹤也慢慢的发现自己看到的大明和后世许多电视中演得不同,电视中最初都是把大明形容成一个贪污腐化,太监毒、文官黑、武将喝兵血的可怕朝代。可只说眼前这些人,还有殿外那些文臣武官们,他们至少有七成以上随时准备把性命奉献给大明。
大明皇帝朱祁钰提笔在纸上写了几句话。
“白名鹤,为朕跑个腿吧。”这里就白名鹤最年轻,而且这张纸上写的东西让太监拿出去也不合适,只有白名鹤最合适了。
门外,就是皇宫外院大广场,这里站上几千人也不会挤。
门开了,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白名鹤从门内走了出来,一只手高高的将那张纸捧在手心上,一步一步的走下台阶。无数双眼睛都盯在白名鹤手上,也在看着白名鹤脸上的表情。
白名鹤不认识朱谦,可他却看到了那副棺材。慢慢的走到棺材前双手将那张纸放在棺材上,深吸一口气。原本在殿内想好的说辞在这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之下,却是不知道应该再说些什么好了。
放下纸,白名鹤转身慢慢的往武英殿走去。
没有人动,没有人说话,一直到白名鹤进入武灵殿后,大门被禁军关闭才有人往棺材那里走去。
武英殿的门关上了,在门内白名鹤听到一声高呼:“谢主隆恩!”
“身为军人,死在战场上是一种骄傲。想我华夏数千年无数名将留下不朽之功勋,留下千年美名。我大明自开国以来,名将如云。可叹国力不济,先是失了安南,后苗人作乱西南不稳。北方草原虎视眈眈,视我大明为盘中肉。辽东各部野心勃勃,我大明辽东都司名存实亡。”陈循自顾自的说着。
说到这里后陈循站了起来。
“大明今日起必将重写辉煌,这丰碑上会有一处给朱谦留下名字。也会写下于谦你的名字,当然还有……”
陈循停下了,他望着白名鹤长躬一礼。
白名鹤赶紧让到一旁大礼相回:“陈公,你折杀晚辈了。”
“这次的主帅,老朽提名白名鹤。”陈循刚才那一句不算震撼,大明眼下能北征,并且粮草充足军饷无数。而且京城有堆成山的银子,军费的问题根本不存在。这些是白名鹤的功劳,特别是力压倭岛让李氏高丽的臣服之心更加的谦卑。
所以说,大明再现辉煌那么在丰碑上会有白名鹤的名字。
但主帅!
号称百万大军,大明精锐尽出,京军九成出战,要知道土木堡之变,京城保卫战。大明京城防卫力量可以损失殆尽,而京军现在的兵力已经不是卫所的兵,而是在大明全国募集而来,这也是大明募兵的开始。
这是最精锐的力量,而白名鹤刚满二十岁。
众臣再看其他人的反应,特别是于谦与大明皇帝朱祁钰,似乎这两位对陈循的提议有些许的认同。不过细想一想,白名鹤出任主帅,至少是名义上的主帅也不是不行。
众位重臣都在思考着,没人说话。这个时候如果谁再站出来支持一下,或者白名鹤直接应下,那么这北征主帅的位置恐怕就是白名鹤的了。
白名鹤没说话,低着头在思考着。
白名鹤思考的内容就是自己打一场以火器为主的战争,以兵器的力量来压制瓦刺。为大明新的战争模式开创一个先河,普通的统帅依军械选择时候,白名鹤认为他们还停留在结实的铠甲,锋利的战刀上。
胡濙侧身靠近了高谷,低声问道:“你认为如何?”
“不好说,白名鹤也算是人杰。但太年轻,不是说资历而是说万一遇到过大的逆境的话,白名鹤能撑得住吗?再说了,如果到了必须二选一,放弃某队的时候白名鹤能狠下心来吗?要知道主帅可不是将军!”
高谷的话胡濙认同,事实上他也是考虑白名鹤太年轻了。
不仅仅是经验不足,更多则是心境上的成熟。
王文却在另一边说服着杨宁,王文说服的理由是,火器的运用白名鹤的战略思想绝对是走在了所有人前头,这次的重用火器来对战瓦刺白名鹤肯定有高明之处。而且这北征大业是白名鹤一手促成的,所以这主帅可行,只需要选择老成之人辅佐。
杨宁点点头,不能不说王文的话有理。
这时,白名鹤抬起了头:“万岁,臣有些话想讲。”
第436节庙算二
白名鹤要讲,无论讲什么眼下是应该让他讲出来的。
“讲!”朱祁钰很平淡的说了一句。
要说这主帅的人选,朱祁钰心中也偏向于白名鹤。因为白名鹤是他所信任的,而且白名鹤的能力他也相信,忠心更是丝毫也不怀疑。
所以朱祁钰只是需要一个下决心的理由,以及内阁十三位大臣的认可。
白名鹤又拱手向在座的其他人施了礼,这才开口讲道。
“万岁,臣要讲的是去年对倭人的那场海战,那场海战咱们大明胜了,而且是大胜。但也让臣反思了很久,刚才又想到了那次海战所以有些话不吐不快。”
白名鹤停下的时候也没有人说话,也没有必要讲话,让白名鹤一次讲完就好了。
“万岁,臣调集了战舰五百,而且全部是满装。以臣最初的想法是,要打倭人就打一场大战,一次打疼了倭人然后再慢慢的调教倭人。不仅仅是臣,许多将军们都鼓足了力气。可面对倭人一千多条船的时候,臣却闹了一个笑话。”
依然没有人开口,白名鹤只好继续往下讲。
“臣曾经让各船在训练的时候,多方向考虑如果面对敌军火炮应该如何处理。可倭人连一门炮都没有,而且那些船根本就不算是海船,臣当时吃惊的问了一句:难道倭人没有炮。广东水师的陈阿大很意外,反问臣:倭人怎么可能有炮!”
白名鹤的话在座的听明白了,那就是白名鹤高估了敌人。
“万岁,臣以为猛虎搏兔,所以白名鹤有考虑不周之处,但不为过。”于谦帮白名鹤说了一句。其意思也是支持白名鹤的。
王文也说道:“倭人没有炮,不代表大明其他的敌人没有炮。莫龙就是炮击伤的,而且对方的炮也不弱,所以训练面对炮战是上上之选。”
白名鹤又说道:“万岁,臣以为。低估敌人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但过于高估敌人也会让大军浪费许多的作战机会。那一战之后。许多将军都表示,这就象是一位高手为决斗准备了几个月时间,可上了擂台却发现敌人弱不轻风。”
“有理!”朱祁钰终于开口,心中也多少有些赞赏。
能反思,就是好事。
“臣没有接触过瓦刺,没有真正的生死相搏过。而且臣晕血,所以臣推荐于大人为帅。于大人与瓦刺打过大战,对瓦刺的排兵布阵非常的了解。最重要的是于大人出任主帅可以服众,百万大军上上下下。万一有谁心中有半点怀疑就会影响大军作战。”
“臣以为,臣坐镇京师更好。”
于谦不想去,因为此次大战最难道不是面对敌军,而是保障后勤。
正因为于谦与瓦刺交过手,所以于谦非常清楚就以白名鹤那种重骑铠甲,站在那里让瓦刺人砍,射,也拿重骑军没有办法。所以只要后勤有保障,前军不是糊涂到可笑。这一场不会输,而且铁定会大胜。
“后勤有我户部撑着,而且张凤此人有才。”一直都没有说话的金濂开口了。
金濂是支持于谦作主帅的,于谦论资历,论才能绝对远胜于白名鹤,这一点任何人也不怀疑。不选于谦为主帅。就是害怕他金濂撑不到最后,撑不到这场战争的结束。不是怀疑其他人的能力,而是中途接手必然会有乱子。
前方大军经不起后方不稳。
眼下内阁十三臣之中,至少有九个人支持白名鹤为主帅,让于谦留在京城。
不是因为白名鹤权势足够了。也不是因为白名鹤推动了这次北征。
有许多原因都让众臣愿意选择白名鹤为主帅,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那种天音神器真的很神奇,京城这边的参谋院才是起到战争决定性指挥权的。而于谦留在这里,才是最好的选择,于谦不在,就怕有人乱指挥。
当然,这个有人不排除年轻的大明皇帝朱祁钰。
另一个原因就是,白名鹤在阵前为帅,于谦的话他会听,换个人就未必了。依大明以往的战事,主帅统领一切。后方的命令可以不接受,不是小事,就怕大事上一个任性,可能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所以,白名鹤为帅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臣以为,于大人为帅才是百万大军军心所指。土木堡之变这个话题在京城已经是禁忌,百姓为什么不敢提,只敢说京城保卫战呢?因为这是大明的耻辱,知耻而勇。土木堡之变,是大明之耻,眼下可以让百姓不敢言,但十年,一百看呢,千年之后呢?难道让千年之后的人在点评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我大明无数英雄竟然不敢面对吗?我们用手中刀,掌中剑,用瓦刺的血来洗刷这次耻辱。”
白名鹤说的很激动,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几乎就是运足气在喊了。
在皇帝面前过于高声是失礼,会被定罪的。
可大明却也有些许不同,还有直臣在金殿之上殴打皇亲,而皇帝却只是劝阻拉开的。
白名鹤情绪激动之下吼几声算什么。
白名鹤的声音很大,大明朝的房子还没有什么高明的隔音设施,普通的声音说话外面自然是听不到的,可白名鹤却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门外隐约可以听到以兵来洗刷耻辱。
大明有什么耻辱,为什么用血来洗。
土木堡之变!
一直捧着那大明皇帝手书的朱谦突然高声念道: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最初是他一个人,接下来一个又一个的将军也跟着他念了起来。
从武官再到文臣,最终连守卫在四周的禁军也在高声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