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369章

兵临天下-第369章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愕然,连忙问道:“不知子龙将军现在何处?”

    “我也不知,听说他回家乡给父母扫墓去了,孔明先生回去请转告刘皇叔,我希望他能尽快实现自己的承诺。”

    诸葛亮默然,他是聪明人,他知道再问巴蜀的事情已经没有意义了。

    ∷更新快∷∷纯文字∷

江夏 第423章 夜谋巴蜀

    尽管刘璟再三挽留,但诸葛亮还是决定在当天晚上返回公安县,其实诸葛亮心中清楚,刘备准他携带妻女来武昌,实际上对他也是一种信任。

    可如果往深处想,这也正是刘备的一种担忧和手腕,又怕他诸葛亮投靠江夏,所以让他携带妻女去,如果诸葛亮由此不回来,那他在道义上就有问题了。

    不仅是这样,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诸葛亮基本可以肯定刘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巴蜀,他必须及早回去和刘备商量对策。

    必须要在江东军西征战役结束之前夺取巴蜀上的战略主动,要么让刘璋主要邀请荆南军入蜀,要么发动突袭战,占领巴东郡。

    不过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果却似乎有些感恙,不能长途跋涉,再加上陶湛的殷勤挽留,诸葛亮便决定自己先回去,让妻女在江夏多住一段时间。

    码头上,诸葛亮向前来送行的军师贾诩和长史徐庶拱手告别,“请贾军师和徐长史替我向刘州牧转达谢意,感谢他的殷勤招待,孔明铭记肺腑。”

    贾诩也拱手回礼笑道:“也祝诸葛先生一路顺风,保重!”

    “保重!”徐庶拱手道。

    坐船离开了码头,升起船帆向北方驶去,徐庶望着诸葛亮的远去,轻轻叹了口气,诸葛亮从昨天来江夏,今天又离去,和自己仅仅只说了一句话,‘徐长史,好久不见!’

    正是这短短的一句话,使他心中颇为感概,当年他和诸葛亮是至交好友,自从两人走上了不同的仕途,他们的友情也似乎随之消亡了。

    反倒是女人,黄月英和陶湛的友情并没有受到影响,数年不见依然是那么情谊深厚,不得不令人感叹,利益之争使得友情也变得那么苍白。

    想到这,徐庶忍不住又再叹息一声,对贾诩道:“军师有没有感觉到,孔明的心情似乎不太乐观?”

    贾诩也感觉到了诸葛亮心事重重,笑道:“或许是诸葛亮得到了他们不愿意面对的情报。”

    “军师是指巴蜀?”徐庶小心翼翼问道。

    贾诩点点头,“我想应该是,他昨天来,今天就走,应该是在马场探听到了什么不利的情报,就不知州牧对他说了什么?”

    这时,一名侍卫从黑暗中走来,向徐庶和贾诩行一礼,“州牧请长史和军师去一趟府中,有要事相商。”

    徐庶和贾诩对望一眼,两人心中会意,贾诩笑道:“既然州牧有请,就去一趟!”

    两人欣然上了马车,在十几名骑兵的护卫下向城内驶去

    夜sè中,两名丫鬟挑着灯笼,引领贾诩和徐庶穿过一条长廊,快步向刘璟的外书房走去。

    贾诩一直在考虑诸葛亮的事情,诸葛亮临走时的心情黯然,这使他心中充满了好奇,他很想知道刘璟和诸葛亮究竟在牧场谈了什么?虽然他猜到是巴蜀之事,但他却想不通刘璟的态度,刘璟是打算两面作战吗?

    来到书房门前,有侍卫立刻禀报道:“启禀州牧,长史和军师来了!”

    “请进!”房间里传来刘璟的声音,声音颇为愉快。

    贾诩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脸sè露出一丝笑容,在这大战的关头,主公的意志力极为重要,甚至关系到大战的最终成败。

    刘璟愉快的语气让贾诩和徐庶的心中都多了一分信心。

    两人推门进了屋,房间里光线明亮,刘璟正站在墙前,注视着墙上的地图,他回头见两人进来,眼中带着思虑,便笑道:“看样子,孔明似乎走得并不开心。”

    两人没有回答刘璟的好奇,而是上前施礼,“参见州牧!”

    “两位请坐!”

    刘璟请他们坐下,又命侍女上了茶,这才对徐庶笑道:“我想元直的感概应该最深,是!”

    徐庶苦笑一声,“州牧说得对,昔ri好友成为陌路,这种感觉让人不好受。”

    刘璟微微一笑,“其实元直也不用太感概,这次诸葛亮是肩负重任而来,他承受的压力使他无心情和元直叙旧,等他有一天轻松下来,我想他一定记起往ri的隆中情谊。”

    这时,旁边贾诩问道:“州牧是打算两线同时开战吗?”

    刘璟看了看他,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问得如此率直,这可不是军师的风格啊!”

    贾诩脸上微微一红,欠身笑道:“我心里一直在念着此事,请州牧见谅。”

    “首先你说‘打算’就不对!”

    刘璟淡淡笑道:“两线开战是如此重大的决定,我怎么可能不和你们商量就做出决定?不过巴蜀那边的形势确实紧迫,如果等我们打完东面再顾巴蜀,恐怕就来不及了,发动战争倒不一定,但巴蜀那边一定要先动起来。”

    “怎么一个先动起来?”贾诩总是能抓住核心之处。

    刘璟笑道:“两线作战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但和江东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结束,如果太专注江东,就会失之西榆,让刘备谋取巴蜀成功,所以我们在西方也必须有所行动,必须要夺取一个县城。”

    徐庶沉吟一下问道:“州牧说的行动,是指巫城县?”

    “不是巫城县!”

    刘璟缓缓摇头,“确切说是秭归县,占领秭归县,也就扼住了刘备军西进之路,巫城也就成了孤城,我已经把此事交给了李严,希望他不要让我失望。”

    贾诩听到这,眉头微微一皱,“可是这样一来,刘璋会不会怀疑我们有取巴蜀的企图,反而和刘备勾结。”

    刘璟点了点头,“确实有这个可能,而且刘备之前已经成功说服了刘璋与他合作,共同抗击曹军南下,现在曹cāo北退,他们这个合作便暂时停止,不过刘备一定会把曹cāo换成我,共抗刘璟西进,我估计刘璋被说服的可能xing很大。”

    “可是刘璋为什么会相信刘备的话?”徐庶不解地问道。

    “或许刘备实力弱小!”

    刘璟笑了笑道:“就像几个人之间在打架,长得矮小瘦弱之人最容易被忽视,刘备就是这么一个矮小瘦弱之人,刘璋认为他无力谋取巴蜀,所以相信他,再加上刘璋父亲刘焉和刘备关系特殊的缘故。”

    贾诩沉思片刻道:“可就算刘璋愚蠢无智,但刘璋身边的人呢?张松、吴懿,这些都是有智谋之人,他们难道也相信吗?”

    刘璟取出一封信,递给贾诩道:“这是司马懿写来的信,告诉了巴蜀内部的现状,你们先看看!”

    司马懿写来的信刘璟已经看了几遍,他才知道巴蜀内部的关系十分复杂,涉及到巴蜀本土力量和东州士的数十年斗争。

    而东州士大部分人都是荆州士族和三辅士族,在巴蜀士人眼中,刘璟是东州士的后台,那么刘璟的敌人自然就成为巴蜀士族拉拢的对象,也就是这个缘故,张松、吴懿等人才会支持刘璋和刘备结盟。

    贾诩又把信递给了徐庶,他叹口气道:“看来夺取巴蜀,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刘璟点点头,“刘璋虽然并非一味的昏庸懦弱,但他确实是无能之辈,以巴蜀之富庶,几十年来还拿不下一个汉中,他想通过cāo控巴蜀士族和东州士族的矛盾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却始终没有让两者真正臣服于他,最后面临被巴蜀士族和东州士族一起抛弃的命运。”

    说到这,刘璟微微叹息一声,“现在南方局势大变,无论是东州士还是巴蜀士族都有抛弃他的想法,只是东州士偏向于我,而巴蜀士族偏向于刘备,这才是我们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房间里沉默了,片刻徐庶问道:“所以州牧就想从秭归着手。”

    “正是!”

    说到这,刘璟挺直了腰,对二人道:“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要赶在诸葛亮返回之前拿下秭归。”

江夏 第424章 西线布局(上)

    在刘璟对巴蜀的战略计划中,西陵县无疑是第一个支点,但它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还不是那种牵一发动全局的战略关键点,而这个战略关键点便在距离西陵县不远百里处,它便是秭归县。(文學馆)

    秭归县是三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县,曾是屈原放逐之地,它是整个三峡的咽喉要道,也是出三峡后第一个长江渡口,刘备军队若要支援巫城,甚至进军巴蜀,它们只能从秭归县渡江北上,所以拿下秭归县,也就扼断了刘备军的西进通道。

    由于地势的缘故,秭归县城并不宽阔,周长约十五里,秭归县虽然不大,但它依山而建,修建得十分高大坚固,易守难攻,颇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目前秭归县被刘备军控制,由大将糜芳率领两千人驻守秭归县,县城人口约一万余人,除了种田之外,便主要以中转商贸为经济支柱。

    由于秭归县位于重要的交通枢纽之地,使它的中转贸易十分繁盛,大量货物从荆南和南郡汇集秭归,然后运往巴蜀。

    与此同时,巴蜀运来的物资也在秭归分流,或渡江去荆南,或继续东进前往江陵和襄阳,甚至在西陵县上船,运往更加遥远的江东。

    每天都有数十支商队近千人进出于秭归县城,使秭归县的客栈、酒馆乃至青楼都生意兴隆。

    另外,县城内还有数十家商行常驻,如巴郡的严氏商行、巴东的常氏商行、成都的罗氏商行等等巴蜀十大商行都在秭归县建有分号,同时江陵的吴氏商行、襄阳的田氏商行,以及柴桑的陶氏商行也在秭归县设有仓库和店铺。

    比如秭归县最大的仓库,便是陶氏商行建立的石炭仓库,占地近二十亩,将巴郡出产的上等石炭大量运到江夏,保证了江夏郡铁器铸造。

    商业的繁盛使秭归县的底层民众也有了养家糊口的机会,要么被各个商行雇佣成为伙计,要么在码头上出卖体力当挑夫。

    刘备军队虽然占领了秭归县,但军队并没有阻截巴蜀和外界的商贸,刘备此时扮演的还是一个友好角色,是为了帮助巴蜀,而并非谋取巴蜀,因此,秭归的商贸虽然因曹军的大举南征而暂时冷清,但很快又随着曹军的北撤再次热闹起来。

    这天中午,一支商队从东而来,一般商队的畜力都是以青骡为主,而这支商队除了满载货物的青骡外,居然还赶着上百头健牛,牛背上也驮着货物,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健牛其实也是这支商队的货物。

    这支商队为首的骡车上插着一杆三角旗,三角旗上写着‘吴’字,这意味他们来自江陵的吴氏商行,吴氏商行是江陵第一大商行,但在整个荆州只能排名第三,次于襄阳的田氏商行,更是远远逊于柴桑的陶氏商行妖孽兵王。

    不过在荆蜀商道上,吴氏商行的人脉却是最广,它们不象陶氏商行只做石炭和粮食生意,他们涉及上百种货物,茶叶、盐、生铁、丝绸、工具、牲畜等等,甚至连奴隶也会参与贩运,几乎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生意。

    眼前这支商队的人数并不多,一共只有十几人,为首的管事名叫霍平,大家称他为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