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飞龙吟天 >

第3章

飞龙吟天-第3章

小说: 飞龙吟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玉瓒立刻回答:“我们是来保卫委员长的东北军卫队!”

“东北军是守二道门的,你们来一道门干什么?再说,你们的军服不对!你们究竟干什么的?”

哨兵追问之下,王玉瓒心知这没的商量了,他二话不说,举枪便打!这哨兵是个刚直的人,心说你们东北军竟敢打我们蒋委员长的卫士,他中枪之后,高喊一声:“不好,东北军……造反了……”然后一赌气,心说我死吧,然后就倒那不动了。

枪声惊动了卫队军营,军官杨镇业一边穿衣服一边往外跑,四顾大吼:“哪里打枪,赤匪打进来了吗?”

还有一个卫队军官杨国珍,鞋都不穿,就四下招呼:“弟兄们,快起来保护委员长!……不行了,这袭击太突然了,弟兄们来不及作出反应了……”

要说这杨长官是英明,这夜半更深,突然来了呼啦啦一大帮人,那些卫士大部分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呐,子弹就招呼过来了。没多久,卫士们横七竖八倒在地上,当然两位杨长官也不例外。

当然,也有那临危不乱的主儿,慌乱间蒋介石的速记秘书萧乃华迅速组织起一班人马,他还在那给大家鼓劲:“快,挡住敌人,保护委员长!敌人人不多啊……咦,怎么又进来一大帮?”

萧乃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听“哒哒哒哒哒哒哒”,子弹就跟不要钱似的,泼雨般打来,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一队人马,转眼变成一队死尸……

战斗迅速结束,但刘多荃很快就发愁了:“怎么哪里都没有委员长的身影?他一定跑不远,或许是往西北方骊山方向逃去了,少帅有令,务必找到委员长,找不到他,军法从事!走,咱们去搜山!”

于是呼啦啦无数东北军往骊山方向跑去,可是他们后方又出现几个人,为首者高呼:“谁敢伤害委员长,我就跟他拼命,弟兄们,为了领袖,跟我冲啊!”

各位看官说了,这个人是谁啊?要说这个人,很有人气,名声很大,为什么呢?他叫蒋孝先,是蒋介石的族侄。因为他多次秉承蒋介石的旨意血腥镇压学生和民众的抗日活动,东北军中的少壮抗日派对他是恨之入骨。

一见是此人来到,孙铭九向刘桂五一努嘴,那意思,这主儿来了,你看着办!刘桂五举枪就上,蒋孝先这才看清,哦,原来不是红军,是东北军,奇…书…网心中咯噔一下,完了,如果是红军,还有东北军和西北军作后援。如果是东北军造反,那就要了亲命了,理论上那要靠杨虎城的小西北军护驾,可这西北军比东北军还不靠谱。

有句古话说的好:张学良反了,杨虎城还会不反吗?这位看官说了,这是什么时候的古话?就是现在天津鼓楼下一个做小买卖的说的话,简称“鼓话”。

咱们闲话不言,先谈正文。就说这蒋孝先眼见不妙,他拔腿要跑,刘桂五也是干脆,追他没把握追上,好在手里还有枪,就听啪啪两声,要说这蒋委员长的副官就是争气,说死就死,栽那儿就不动了。

这事儿,张少帅还很遗憾,本来是请老蒋去的,结果打死个小蒋,这也太不和谐了。于是后来张少帅特地请高僧为这位蒋孝先副官做了法事,超度了亡魂,也算是给了个交待。

东北军后面枪毙了一个蒋副官,前面又出现一个蒋副官,这位人气不够旺,但人缘却不错。他名叫蒋孝镇,也是蒋介石的族亲,一向做事中规中矩、忠心耿耿,东北军军官们也敬他几分。

东北军蜂拥而上,蒋孝镇身边的人早已非死即逃,剩下这位平素待人和气的蒋副官,被团团包围。

孟飞龙厉声喝问:“是不是你把老蒋,不,蒋委员长给藏起来了!别告诉我不是你,除了你这就没别人了,你知道不?”

蒋孝镇也不习惯说谎,望着这东北军小兵,也就一句话:“你们杀了我吧,我绝不会出卖委员长!”

要说别人杀也就杀了,偏偏这位蒋孝镇不但手上没有血债,还曾多次为东北军和那些游行学生向蒋介石求过情。真要杀了他,谁也不落忍!

孙铭九也是束手无策,怎么办吧,带他走吧。这蒋孝镇走是走,但不自觉之间,有意无意地往西北方向看了一眼,眼露焦虑之色。那孙铭九察言观色,心中一想:这里有事儿!

蒋孝镇刚走,孙铭九一个手势,王协一、陈思孝、孟飞龙、郭吟天立刻往骊山西北角查去。

要说还是这陈思孝眼尖,他猛地发现一个山洞,洞中似乎有什么人,他急忙大喊:“委员长在这里!”

呼啦啦一群人立刻围住了山洞,高声呼喝:“快出来,不然我们开枪了!”

洞中人无奈,穿着睡衣拖鞋,缓缓走出山洞,不用问,正是中华民国元首蒋介石,他小心翼翼地问:“你们,是红军?”

孟飞龙一摇头:“(东北腔)不,俺们东北那疙瘩的!”

“哦,东北军!”这位蒋老爷子稍稍放心,不是红军还好点,东北军统帅张学良毕竟是他把兄弟,如果他蒋某有个好歹,这张学良也难向党国交待!

老爷子哼了一声:“(江浙腔)你们这是干什么,我是中华民国的领袖……”

孟飞龙轻哼一声:“(东北腔)哼,放着鬼子不打,就知道打中国人,算啥领袖!”

郭吟天心说,我这兄弟太纯爷们儿,这是咱们中华民国的一把手,什么话也不能这么直着说,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看在张少帅把兄弟这身份上,也不能直着顶撞老爷子不是。他急忙抹糊:“对不起,委员长,少帅命令我们来保护委员长的!”

蒋介石刚才被孟飞龙一顶,心中正别扭,一看,哟,这个士兵还是懂规矩的,唉,这才是国民革命军的文明士兵嘛,他也不理孟飞龙,转向郭吟天说:“(江浙腔)你这个青年,看起来应该是懂道理的,怎么能跟着张汉卿胡闹呢?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孙铭九也赶紧说明:“张副司令请委员长进城,领导我们抗日,打回东北去!”

“(江浙腔)你是孙营长、孙铭九,有人向我报告过,你是好青年!你若还是同志,就开枪把我打死算了。”

孙铭九一听,哟,连我的情报都打听过,你老蒋对我们东北军没少下工夫啊!心中不满,但嘴上却要客气:“委员长,我们不开枪。我们只要求你领导我国抗日。从今开始中国必须采取新政策。中国的唯一紧急任务就是打日本。这是东北人民的特别要求。您为什么不打日本而下令打红军?”

蒋委员长立刻发表讲话:“(江浙腔)我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我代表国家,我主流,我认为我的政策是正确的……”

孙铭九心说,这大冷天,高山上,也不是讲演的地方,急忙拦委员长的话:“委员长,您累了,您需要清醒一下再回答人民!来人,搀扶一下委员长!”

“(江浙腔)哼,你们这样做是有损国家民族利益的,你们是要付出代价的!……”蒋介石先生愤愤不平地继续表达着强烈的抗议,

他这儿不满,孟飞龙更不满,他双拳紧握,就要玩野蛮。正扶蒋介石的郭吟天一看,哟,飞龙爆脾气要犯,他急忙劝元首:“委员长,咱先走,咱先走,什么事儿回头再说……”

“(江浙腔)嗯,你这个同志是个好青年……”

郭吟天急忙应付:“是,是,是,委员长,这话和你跟孙铭九长官说的差不多,咱先下山,先下山……”

望着蒋介石的背影,孟飞龙不由心生疑虑:就这样把委员长请去,他真的肯联共抗日吗?他真能放过今天血洗华清池的东北军吗……

(拍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 金兰反目同袍乱 吟天梦游古北口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干今交道好如鬼,(拍木)湖海空悬一片心。”献上一首讲述兄弟之义、知音之情的定场诗,供各位看官鉴赏。

上回书说到,张学良张少帅与杨虎城将军不满蒋介石逼他们剿共,却不肯抗日的政策,于是联合发动兵谏。孟少龙与郭吟天等人跟着孙铭九等长官,一路杀到华清池,在骊山峰顶请回了这位蒋委员长。

这里咱们说一下这位蒋委员长的情况,蒋介石,他的名字叫蒋中正,字介石,实际上咱们大陆对这位前中国领导人还算比较客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照中华文明的传统,直呼其名那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表现,而称字不称名是表现对对方的尊敬。我们大陆一直称呼蒋介石,而非蒋中正,正是为此。

要说这蒋介石,当年是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手下的一员大将,对中山先生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也是当时国民党中少有的军事人才。他与共产党也曾亲密合作,共同创办黄埔军校,而黄埔军校则成为蒋介石发家致富的资本,为他培养了许多忠臣良将。

中山先生生前对蒋介石甚为器重,予以重用,对于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蒋介石也曾极力支持实践。可是,在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愈加怀疑这三大政策是否正确,逐渐走上**道路,北伐期间他发动“四一二”政变,把当时全力协助国民党统一中国的共产党杀害无数。

这屠刀一举,便断绝了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信任,老蒋心中也清楚,此步一走,如果将来让共产党得了势,他老蒋这一班人马必无好日子过。所以他时时刻刻将消灭共产党当做首要任务。以至于不惜向日本侵略者示好,来争取时间,尽早尽快消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可惜屡屡不能得逞。

那位看官说了,这蒋介石是不是个一心投降日本的大汉奸啊,我们客观来说,那倒不是。蒋介石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对日本鬼子也是恨之入骨。不过,这个人有时聪明,有时胡涂,尤其在大局之上经常把握不明。

他总以为,以中国之大,绝对不是小小日本可以吞并的,但共产党影响之强,尤其是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却迟早有一天会改天换地。这不能说他没有远见,但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任何一股势力的表现,四万万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谁是在保卫国家民族中生存发展,谁是为了党派之争不顾民族大局利益,百姓心中那跟明镜似的。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觉得你是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众好,他们就会拥护你。老百姓觉得,你根本就不把民众、国家、民族放在首位,他们就会抛弃你。中国五千年历史正是在民心得失中改朝换代、延续发展的。

老蒋对这个道理没有看透,犯了胡涂,你不去争民心,只会仗着人多势众去剿灭红军,结果不但红军越剿越多,连把兄弟张学良都造了反。

老蒋如何后悔苦恼暂且不说,这张学良虽然西安事变成功,但很快陷入绝境,国内亲日派阴谋派轰炸机名为救人,实际上寻机炸死蒋介石,推举与日本素有来往的汪精卫主持大局;不明真相的学者民众,也纷纷谴责张学良与杨虎城是在国难关头落井下石;就连苏联为了表明立场,竟说西安事变是中国亲日派,在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下的阴谋。张学良与杨虎城顿时陷入困境之中。

危难时刻,陕北的中国共产党伸出援手,站出来协助张杨二人解决问题。他们派来一个代表团,为首者是位后世名动中外、流芳百世、甚至有新中国第一贤者之称的俊朗人物,此人姓周,名恩来,字翔宇,小字大鸾,后世遵称周总理。

这次,周恩来先生带来了中共的建议,这建议不是杀了蒋介石,为无数无辜遇害的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