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中医-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小婉对于温度计这种检测的小东西很感兴趣,能确切的知道人体温度,比直接用手摸额头试温度方便多了。
特别是对小孩子。小儿本身就娇弱,容易发高烧。倘若因为诊断有小误差而导致用药量不够的话,会造成小儿死亡或是烧坏脑子。
以前没有温度计的时候,也只有像爷爷那样的老中医才能用手准确无误的判断人体的体温。她还是太嫩了。温度计虽小,但也补了她的这个缺陷。
晚饭夏小婉还是吃的粥,高烧让她没有太多的食欲。才吃过晚饭,邱老就迫不及待的亲自熬了药过来。
亲眼看着夏小婉喝下药,甚至直接守在夏小婉这里。
王医生听到这个消息后,苦笑不已。他虽然还是夏小婉的主治医生,但人家邱老都发话了。不能再用任何西药,既然是做为实验体,就不能被其他的影响了。
之前夏小婉的体温测出来是三十九度,喝药后每过一个小时,夏小婉就量一次体温,邱老也把一次脉,并做了相应的记录。
直到半夜十二点,仍然如此。
到凌晨一点左右,夏小婉的体温基本上稳定在三十七度七左右。也就是说,只一剂药,夏小婉就退烧了。
夏小婉知道自己的药方如何的药效,是以,到晚上的时候,她还是睡着了,没能看到邱老脸上精彩的表情。
直到第二天早上醒过来,才听罗娟说邱老熬了一整晚。
罗娟这几天也没休息好,特别是昨天晚上。自从昨天下午夏小婉停了西药,只用物理降温,到晚上的之后才喝一碗中药,她整个人的精神都是紧绷的。
毕竟高烧不退,会引起其他的不良反应。这点常识她还是有的。等半夜看到夏小婉退烧的时候,她才安安心心的睡着了,又怕早上夏小婉要吃东西什么的,设了闹钟醒得很早。
对于这么一个母亲,夏小婉打心里认同和钦佩。
但她本身又不善表达,唯一能报答的,就是用自己的一身医术,让罗娟不生病,长命百岁。
毕竟才退了烧,夏小婉的身体还有些虚,又不适合大补,早餐仍旧是清粥加咸菜。
邱老顶着个黑眼圈走进病房,说道:“今天你的精神比昨天好了很多,既然烧退了,想快点好起来的话,还是需要补一补,喝点鸡汤什么的。”
一听到夏小婉需要好好的补身体,罗娟就迫不及待想回家给夏小婉熬鸡汤。
夏小婉赶紧说道:“妈,您别忙了,先回家睡会儿吧,这几天你都没好好睡觉,万一你病了怎么办!反正养身体也不急现在,回家后慢慢养也行啊。”
这一声妈,是夏小婉心甘情愿叫的,不论如何,现在她是夏小婉,罗娟是对她好。而不是别人。
被夏小婉这个一劝,罗娟觉得心里柔柔的,以前夏小婉虽然读书好,学习成绩好,但跟她和爱人的关系并不好。因为工作原因,她和爱人经常出国,或是加班,跟夏小婉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感情并不深。
是以,夏小婉对他们一直很冷,现在想补救也晚了。没想到这次夏小婉跳河自杀,还好被救了起来。她虽然照顾了这么多天,也会觉得累,也会因为夏小婉疏离的态度心酸,但现在看来,也值了。至少自己的女儿会关心自己了。
罗娟心里美滋滋的,听夏小婉的话,回家睡了瞌睡,晚上再来医院。
等罗娟走了之后,夏小婉才对邱老说道:“老先生,我的药方很管用吧,很适合我这种高烧不退的情况。”
一提起药方,邱老的脸色变得严肃。
夏小婉能这么快退烧让他很意外。
前面三天,夏小婉输液吃药几乎没有退烧,虽然也用了物理降温,但体温还出现上升的情况。说明那个时候,那些西药对夏小婉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昨天中午吃了他开的药,虽然开始退烧,但按照他的药方来说,得两天到三天才能退烧。但换了药之后,仅仅只用了七个小时,体温就正常。虽然不能排除之前用的西药也起了一定的效果,但觉得不能否认这个方子对高烧不退的治疗效果很好。
但是否是最佳状态,或者说类似于这样的病情,用这种过于猛烈的药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还得反复的实验。
思索良久,邱老组织了语言,谨慎的说道:“生石膏使用大剂量的,你还没出现副作用,确实让我有些意外。但……也不能说生石膏能这么大剂量的使用。兴许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大部分人受不了这么大的剂量也有可能。”
夏小婉有些意外,邱老竟然还得验证药方的可行性。白虎汤的用法,很多古医书上都有,虽然生石膏的量增多了,但也得到了验证,她所在的那个时代,虽然世道乱了些,但中医仍旧在高速发展。还吸纳了西医里的精华。
可邱老的表现,却让夏小婉有些失望。邱老的年龄跟她爷爷相仿,可医术,却比她爷爷弱多了。不仅弱,开药还束手束脚没胆量,生怕开的药吃死了人似的。
☆、第五章 颠覆
夏小婉看了邱老半晌,才说道:“《伤寒论》里有说,白虎汤治阳明府热之圣药也。其实是因为外邪炽盛,势若燎原,胃中津液枯涸,所以用石膏之辛寒以祛外感之邪,知母之凉润以滋内耗之阴。”
邱老却不以为意,这些他自然知道,但白虎汤的原方,也没有3两石膏这么重。
“邱老,你忽视了石膏的另一个效果。”夏小婉上辈子浸淫中医将近二十载,当然对各种药效了如指掌,她的下巴稍稍上扬,自信的说道:“我用白虎汤,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我的病,已经开始影响中焦。吃不下饭,哪怕是粥,也是生生的咽下去,且干呕,显然热已入胃。而石膏质重,知母味苦。苦降和重坠相并,下行之力很快,除热更快。不用甘草和粳米,是因为胃气上逆,根本就用不着担心下行之力太快,无法完全消除胃腑中的热。还要用半夏、竹茹两味药降逆。这几味药,缺一不可。”
“倘若生石膏用得少,除了寒性达不到力度,解不了热之外。也没法取重坠这个药性。”
夏小婉娓娓道来,邱老却听得目瞪口呆,给他的感觉就像是夏小婉在给另外的病人诊断得出的结果,开了这么一个药方。而他也根本挑不出这个药方的任何辩证漏洞。
当时夏小婉可是高烧,极为影响大脑意识,竟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还能如此果断的开出适合自己病情的药方,实在是让邱老佩服不已。
要知道,这一行里有句话叫“医不自医”,其实就是因为自己生病的情况下,很难客观的判断出自己的病情,从而对症下药。
“所以,我开出的药方,可以适用于任何人。至于生石膏的多少,虽说要根据人的体质,或是年龄,病情等来调整。但大体来说,是可以加大石膏的用量。”最后,夏小婉说出结论。
邱老想反驳夏小婉,却发现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毕竟夏小婉说得实在是太有道理。中医里讲究君臣佐使,夏小婉不管是替换白虎汤原处方中的药,还是大胆的增加生石膏的剂量,都没有离开君臣佐使的范围,且对药性的了解熟练至极,连他都甘拜下风。
虽然这次无异于打他的脸,但听着夏小婉的分析,却觉得酣畅淋漓,心中激动万分。如果生石膏能如此用,无异于是中医界的一大改革。
谁说中医不能快速治疗疾病,人家一副药,七个小时就把高烧给退了,至于那什么感冒,人自身就有免疫系统,只要不发烧,自身都能好起来。
邱老虽然激动,却也没有被兴奋冲昏了头脑。毕竟夏小婉是重病中,万一是因为夏小婉烧得太糊涂,胡乱说加多生石膏,也没有这个可能。
哪怕夏小婉现在还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他没有反驳的理由。但为了以防万一,邱老还是说道:“咱们做医生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有句话叫医不自医,你还没从医学院毕业,又高烧,怎么能这么冷静的给自己诊治?”
听到邱老的问题,夏小婉愣神了一瞬。
上一世的记忆仍旧刻骨铭心。
当初那种情况下,张家被囚禁的人,哪个没有受过酷刑。孩子太小不懂医术,却成了威胁会医术的大人的工具。
四婶家的三儿子,才九岁,就因为四婶和四叔宁死不口述医稿,那些禽兽竟然当着四婶和四叔的面,用滚烫的开水把那孩子活活烫死。四婶当场就疯了,四叔也一头撞死。
更甚至,受了刑之后,关在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药材应有尽有。每天吃好的喝好的,让张家的人自己治伤。饶是如此,张家人也宁死不显出任何医术。
她能活到最后,当然也经历过这种事情,倘若不是爷爷咽下最后一口气前说要把张家的医术带出去,她也宁死。但每次受刑,或是被注射瘟疫之后,哪怕有能力治好自己,也只是稍稍治疗一下,让那些人认为没什么价值。
可饶是如此,她还是死了。
至于什么医不自医,当初受刑的时候,就算疼得想晕,也还是清醒的。这么点高烧带来的影响,根本不足挂齿。
但要骗过邱老,却还得找其他的借口。
“从小我的精力比较旺盛,学习成绩又好。高烧对我脑子的影响不算太大。”之前她听罗娟说自己是读名校,想来脑子够聪明,精力也不错,也就用了这个不是借口的借口来搪塞。
随后,夏小婉又加了一句,“嗯,学中医只是爱好,有时间的时候就翻翻。”
让夏小婉意外的是,邱老竟然信了。
邱老也不得不信,不然根本就解释不了。
他知道这个世上有真正的天才,甚至是对于某一个领域特有的天才。邱老就把夏小婉当做这样的人。
解开了药方的疑惑后,邱老又激动了,现在中医式微,正好差这样的天才,要是这种天才再多点的话,中医也不会被西医压得这么惨。
想到这里,邱老的嘴巴都乐得快咧到耳根子了。
“小婉,我看你对《伤寒论》挺熟的,对于药材有自己的见解,又喜欢中医,不如就跟我学中医吧。别的不说,我这一身本事,你全都可以学去。至于那什么毕业证啊,留学之类的,我直接让燕京医学院的院长给你开绿灯,怎么样。”邱老蛊惑的说道。
夏小婉:“……”她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看看现在的家是怎样的。
夏小婉正不知道该怎么回应邱老的时候,王医生急匆匆的赶过来。
他刚来上班的时候,就听护士长说夏小婉这个病人已经退烧了,没什么大事,今天下午就能出院。整个人都惊呆了。
夏小婉的病真的高了?天方夜谭吧,昨天高烧那么厉害,前几天高烧也一直不退,就两碗重要就好了?呵呵!
王医生把邱老开的那碗药也算在里面。
因此,他连白大褂都没穿,急急忙忙的赶过来,才跑到门口,就看到邱老跟夏小婉聊得很开心。虽然夏小婉看起来脸色还是有些苍白,那也是病后体虚。
王医生咽了咽口水,拿了体温计出来给夏小婉,“麻烦再量一下、体温。”
夏小婉伸出手,王医生测了一下,亲眼看到上面的数字正常,又检查了夏小婉的眼睛,舌苔。听了心肺。虽然舌苔还有,但比昨天轻了很多,只要再吃点平时的感冒药就能治好的那种。
至于心肺,连杂音都没了,完全正常。
这个结果让王医生大吃一惊,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