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天命福女-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长大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八个字我赵用亭还记得。”于是按照他们一家事先商量好的把准备让村民一起种辣椒的事说了出来。但有一点,必须完全按赵家的要求去做,并签好协议,做不好要得到惩罚的。‘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赵玲玲是知道的,她可不想以后有的人怨恨他们家。虽然现在是好的,不过人心易变,她还是决定把这种思想掐在萌芽当中。
当然,赵家还要在这个村子生存下去,那么与各位族长、族老打交道就是必不可少的。
当村民们听说新作物,又有工钱,而且人家鸿运楼的管事当初还说了,这各家地里的作物照顾的好了,产量越高,给的工钱也就越高,所以大家都把这辣椒苗当钱宝宝似得,保护的可好了,不许自家的淘气娃子上前乱动。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族长等人走了以后赵家的人都才歇了口气。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人始终是群居动物,赵玲玲无所谓,可赵父、焦母,赵家所有人不行,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热爱。所以赵玲玲才会做这样的决定。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子轩要去省城的日子了。赵玲玲的征得李瑞的同意下让他做了大哥的书童,赵父和焦氏得知赵玲玲这一举动后很是欣慰,也对子轩这次的远行放心了不少。
临走的早上,赵玲玲才把在轩辕浩那讹来的一封推荐信交给了他,并嘱咐他直接交给院长不许偷看。这次赵玲玲的行为让轩辕浩意识到了家人对玲玲的意义,往后的日子对赵父和焦氏的态度好了不知多少倍。
同时为了讨好赵玲玲还在各处收集了各种的种子。这一举动严重获得了赵玲玲的芳心。
“说吧,找我什么事?”赵玲玲也不知怎么了,和轩辕浩就不能好好说话。
“你上次托我,哦……”轩辕浩故意慢吞吞的,似乎是很喜欢看着赵玲玲着急。
“轩辕浩,你说不说,不说就算了。”赵玲玲看出轩辕浩是故意的,就假装生气道。
“好吧好吧。我也就是开个玩笑。”忍不住呵呵笑了两声,这才继续说道,“玲玲。你不是让我帮你留心。看有没有什么咱们这没有的庄稼种子吗。”轩辕浩自从知道了自己的心意后对赵玲玲不自觉的温柔了许多。
“对。”赵玲玲忙点头,一双眼睛不由得睁大了一些。轩辕浩从来不说废话,他这样说,是不是他已经帮着她找到了什么新种子了。“你帮我找着了?”
轩辕浩就朝旁边伺候的丸子挥了挥手。
“去把星带回来的那个竹篓子搬来。”轩辕浩吩咐道,“搬的时候,小心点,别磕破了里面的东西。”
丸子答应了一声就转身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丸子就抱着一个竹篓子从外面走了回来。轩辕浩打开竹篓子的盖子。
“我给你挑了这两样,……说是从海外传过来的。说是产量极高,也很好吃。对了,这个东西叫做番薯,另外一个嘛……”
轩辕浩说到这,就停了下来,因为赵玲玲已经从篓子里用两只手抱出一只圆滚滚的番薯和一个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上下左右的看,一双眼睛亮晶晶地满是喜悦。
赵玲玲喜欢这两样东西,这也就不枉费他下的一番功夫。轩辕浩看着赵玲玲,眼里的笑意漾满了眉梢眼角。
玲玲抱着这篮子,已经高兴的都说不出来话了。
对于番薯,她太熟悉了。番薯,又叫红薯,地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粗粮作物品种。
利用番薯可以做出很多种美味,地瓜稀饭,地瓜糖水,地瓜干等,赵玲玲可是都非常喜欢吃的。还有地瓜可以制作地瓜淀粉,可以压粉条。地瓜秧子也可以当做蔬菜吃,当然也可以用来做喂家畜家禽的饲料。
最重要的,番薯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它的亩产量非常高。据说,好的沙地,番薯的亩产可以达到一千斤以上。
一千斤,这在这个年代是个什么概念,赵玲玲儿心里很清楚。
☆、第七十一章 育苗
对于如何种植番薯,赵玲玲的可谓记忆深刻。毕竟前世她可是亲手做过这些活计,前世的外婆可是在每年的春天卖这个的秧苗的来赚些零用钱的。
将篮子拿到了父母面前,赵玲玲将番薯和玉米的来历告诉了他们,并且着重说了番薯的亩产量大概会是高粱、糜子的三倍。赵父和焦氏当然都是喜出望外,对于庄稼人来说,几乎没有比这个更能让他们高兴的事了。
赵玲玲手里只有这几十斤的番薯,虽然赵玲玲和种土豆相似,但是为求稳妥,还是要留出一部分来。毕竟赵父的经验在那儿呢,当了半辈子的庄家汉那也不是白当的。赵玲玲最后还是征求了大家的意,希望可以商定出一套最好的种植方案。为此赵父还去老宅请教了赵老爷子,最后,大家伙终于商定了一套现在为止最为先进的育苗方案。
首先是浸种。要将番薯浸在大约四十摄氏度的温水中,进行浸泡大约十分钟。许多庄稼品种在耕种的时候,都是要提前浸种的。这是赵玲玲提议的,毕竟土豆就是她种出来的。所她的这个提议,一致通过并没有人觉得奇怪。
没有温度计,这个难不倒赵玲玲,她知道人体的皮肤是三十几度,用手试水温,在这个季节觉得温热,又不太烫手,那温度就差不多了。在浸种的时候,要不断地翻动番薯,以便让番薯能够均匀受热。
浸种过后,就是番薯切块。这个与土豆切块育苗很相似。大约一两的番薯,可以切成四五个种块。
切块是个精细的活计,只有赵父动手,切块有专门的工具。被赵父小心地收藏着。那是一把一寸长差不多同宽的小刀。没有刀柄,只是钝口的那一侧嵌入木块中,木块外缠了粗布和粗牛筋,方便握刀。小刀的刀锋非常锋利,赵父只在切土豆块育苗的时候才会用,平时都会收起来,免得谁不小心割伤了。
将种块切好之后。就是入床育苗了。大多都是露天的苗床育苗。可是焦家坝这边,现在的气候明显要比很冷,这种情况下,出苗就会比较晚,这可愁坏了一家人。
“那咱就在炕上铺个苗床咋样?”赵瑶瑶提议道。
“那行,咱就用火炕。”赵父也点了点头。
赵父点头,是有依据的。他们家今年的土豆苗床,就有放在火炕上育苗的。这种出苗快,但是要控制火炕的温度。一天要烧几次炕,需要人精心照料。
赵父对于掌握火炕的温度,还是挺有信心的。
最后,就将番薯育苗的苗床设在了新铺子刚盘好的火炕上。苗床用的沙土也是挑最细最好的沙土,另外还搀和了倒的细细的粪土作为肥料,直到二月中旬。
在此之前的每一天,赵玲玲每天都要到苗床去看一下地瓜的发育状况。
终于,在这天晚上赵玲玲有来查看时。她将烛台举在苗床上,一点点的查看。
“呀,发芽了。地瓜发芽了。”赵玲玲惊喜的叫了起来。
其实这地瓜名字的由来也是有原因的,就在第一次赵玲玲种地瓜时,说漏了嘴。其实这东西是从番外传进来的,应该叫做番薯的。
有一次赵玲玲说话,把番薯说成了地瓜。为了圆话,她就说番薯长的像甜瓜,又是长在地里的,就应该叫地瓜。其实她在她前世,一直都是管番薯叫地瓜的,反而很少叫番薯这个学名。
大家伙都没有疑心,反而很快地接受了地瓜这种叫法。因为地瓜这种叫法,比番薯更具有土语的味道,更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
焦母忙凑过来,接着烛光,真的可以看见苗床上冒出了短短的薯芽。薯芽很小,才刚刚冒头,若不仔细看,还真的会忽略过去。
“真的发芽了。”赵瑶瑶也惊奇道。
赵父在外屋听见了,忙进来,看见地瓜出芽,他们也都非常欢喜。
“这才刚开始那,”赵父高兴过后,就说道,“这东西,比豆子还耗神,直到苗都长成了,才能松气。”
“那是,”焦母笑着点头,“做咱庄稼人,不容易。”
赵玲玲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比如育苗,就需要耐心和技术。同是庄户人家,有的人家就培育不好秧子,每年到该种各种秧子的季节,百花镇的大集上,就会有卖秧子的,而且还很受欢迎。
“爹娘,这秧子总算是出来了,咱们一家人的苦心也没算白费。”赵玲玲也很开心,在这古代落后的技术里,又没有大棚的培育,她真的怕不能成功,还好现在总是是成了。地瓜出了芽,没几天就长出了叶片。
☆、第七十二章 春耕
不多久就是清明了,今年的清明和去年的也差不多,都是到山上去祭拜,到宗祠跪拜,就连子轩和陌陌也回来了。
清明过后转眼就到了谷雨时节,就像诗中描述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如“谷雨”两个字所体现的,接连下了两场透雨,焦家坝的春耕要开始了的春耕开始了。
赵玲玲一家,比别的人家更忙碌。她们一边要顾着急着出来的竹笋,一边赶着在这最适宜的时节,将地种完。在种地之前,一家人坐下来,仔细地规划了一番。
今年,她们家现在前前后后加起来正好一百亩有亩地要种。沟村三十亩,焦家坝和沟村之间五十亩,再加上去年买的和原先就有的,虽然有犁,但要种那么多的地,还要赶在这几天完成,这也是一个很难以完成的任务。
“爹,这么多地我们一家累死也种不完啊!”赵玲玲故意叹着气说道。虽然现在赵家作坊都顾着人,可在种地上赵父的思想还没转过弯儿来。现在恰好是个机会,转变赵父思想的好机会。
“是啊,要不,把你们大伯、叔叔们请过来帮几天忙?”赵父迟疑的说出了决定。
“那也不够啊!”赵玲玲再接再厉提出质疑。
“爹、娘,我们请长工吧!”赵瑶瑶经过赵玲玲的刻意熏陶已经会独立的思考问题。
“那我们请长工?”焦氏看着赵父脸轻轻的说道。
“好,那就请长工。今年你们不用下地,只要把饭菜你们娘几个做好就行了。”赵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颇有几分挥斥方遒的感觉。
确定了人员问题,赵父接着说道:“小麦,高粱和糜子,这几样样都不能少种。”小麦是庄户人家的主食,而到了冬天,糜子磨成面包的粘豆包,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高粱也是平时会经常迟到的。所以,这几样都要种够。“咱们家人口多,我看麦子咱最少得种三十亩地,糜子和高粱的话,各种五六亩就够了。……够咱家一年的口粮,还有税粮也差不多够了。”“嗯,这样行。”焦母母点头赞同。
先确定了口粮和税粮的种植面积,接下来就是赵玲玲最重视的玉米和地瓜。
“咱现在玉米种子也有差不多三十斤,我们肯定不能种得完,这玉米我还不打算推广开来,所以我打算重新购置一个新的庄子,就专门负责种玉米,去年的时候我就算过一亩地差不多得用两斤种子,那咱今年就能种五六十亩的玉米。”赵玲玲说道,“地瓜秧子还没长好,咱们家种够自己吃,还有能供应的上酒楼就可以了,咱就先留出来十亩地,等到明年这个时候秧子就可以卖,还有小豆,咱们一年要吃的豆子还有要熬大酱都需要用到,各类的豆子也都要种个几亩才行。”
这地瓜和玉米要是种好了,收益暂时无法估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那会是个让人惊喜的数字。
“这么打算我看行,咱家今年的地够种的了,除了口粮地,就先可着玉米和地瓜,剩下的再种别的。”赵父道。
“糜子和高粱个种了五亩地,那小豆也不能少种了。要不到时候熬大骨,做豆腐,熬大酱,咱还得另外买小豆去。”焦母道。
“嗯”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