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贾环重生复仇记-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瞧瞧这算计的,贾环听得牙都要疼了,没有这样算的,这笔墨才多少钱?二百文一套啊,居然也能算计到这个份上,够可以的。
只有小三一脸的羡慕,他也好像我一下笔,试试用笔写字是个什么滋味呢,可惜没有机会了,特别是大哥,在他没有用树枝写的像样之前估计是不会让他碰一下了。
不管其他人是什么样的心里,贾环这会儿莫名的已经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那满目红艳的纸张已然不在他的心中,就是自己笔下那不断添加的字迹也有了几分恍惚,即使笔下依然正确而精确的重复着对联的内容,可贾环的眼前,却好像重新回到了以往在家中抄写经书的时候,似乎又听到了往日那些人的闲言碎语,以前感觉厌烦,感觉痛恨,感觉恨不得驱散干净的声音,在这个时候,却让他感觉多了几分回味。
物是人非,虽然这个时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可他怎么也不会忘了当年贾家败落抄家之后,这些平日里比他还得脸的付小姐们一个个被发卖的凄惨样子,也没有办法忘记,那个富贵荣华的恍如仙宫的贾家,最后白茫茫一片干净的结局。
就在贾环努力的想在这迷蒙中看一眼自己的姨娘的时候,手里的笔却停了,把他整个人硬生生的拉回了现实中,定睛一看,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这十张红纸裁成的二十份对联已然写完了。
兴哥儿早在贾环停笔的时候就直接凑了上去,将那些写完的对联一张张的放到了一边,一边吹干墨汁,一边轻声的诵读,努力一个字一个字的揣摩,还用手在自己的另一个手心书写,想要将这笔画什么的都牢牢地记住,以便以后自己写的时候能更有心得。
而鱼娘则是立马开始收拾笔墨了,小心的将那碎墨收起来晾上,又将那还有一点墨汁的瓦片和笔交到了小三的手里,对着他说道:
“赶紧,这墨汁还没有干呢,你就着这张废纸写上几笔试试。“
她是大姐,对着弟弟们神色看的最是仔细,早就发现了小三对着贾环的羡慕,还有对于没能试一试用笔写字的遗憾,如今正紧事儿已经做完了,那剩下的一点点墨汁就是不用,也只有洗干净的份,还不如让小三也过过瘾,至于纸张?那不是还有刚才贾环他们两兄弟试笔的那一张嘛,即使剩余能写的地方几乎没了,可实在不成,反过来也是能写一写的,就是看不清楚,好歹也算是握了笔了。
小三那个乐啊,小眼睛往后面兴哥儿和贾环处一瞄,感觉他们没怎么注意,立马一把抢过了笔,凑到了桌子面前,深深地吸了一口子,提起笔,慎重的写下了第一笔。
小三没有看到的是,就在他握着笔,紧张的满头大汗,浑身紧绷的开始人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贾环和兴哥儿已经转回了头,在后面静静的看着,满含着笑意。
即使贾环从没有和兴哥儿说起过自己的想头,也没有表示出半点有关于让小三将来读书科考的意思,可是兴哥儿却依然和他保持了一定的同调,缘由也很简单,这个家即使在不济,对于自己的弟弟,他们都想尽可能的让他过得更好些,尽量的让他多一些学习的机会,为他的将来创造更好的机会。
即使这样的机会很微末,即使这样的谦让能给与的也很少,可却是这两个当兄长的一片心。
。。。。。。。。。。。。。。。。。。。。。。。。。。。。。。。。。。。。。
第二天一早,兴哥儿就带着贾环出门了,这一次去卖对联是家里的有一门好生意,若是做的成,那么即使给人写信什么的未必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从而得到活计,可是在这正月里,多写一些对联,甚至是福字,也是好的,挣得钱也许不会多,却也能让家中凑些买纸笔的钱。
雪已经纷纷扰扰,天色也因为冬日的缘故显得有些暗沉,可这依然压制不住兄弟二人的火热。
☆、第26章
腊月中旬的城镇,那是热火朝天的,到处都是买年货的人们,同时也有很多的商家想要趁着年前关账的最后关头在挣上厚厚的一笔,那是这一年生意做好做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无心做生意的时候,家不在本地的商贩们满心想要卖空了库房,好早些回家,其他的也有心早点做完生意,整理好账本,回家和家人团聚,也只有这些家在本地的人才回一直把生意做到年关。
贾环和兴哥儿就是寻了这么个本地人的杂货铺,还是姓齐,是齐氏娘家那边秋山村出来的掌柜,问他们借了门口三尺的地方和一张桌子,摆开了摊子。
“卖对联了哎,一整套对联三件,只要十五文。新春吉祥开新福,红色吉利纳喜气啊。”
贾环一摆开摊子,那上辈子做了好久生意的本能就又开始冒头了,一扯嗓子就开始喊,那边兴哥儿还没有缓过神,撑开脸呢,这一嗓子,固然是将客人都喊得回了头,一边还在害羞的兴哥儿更是长大了嘴巴,一脸撞鬼一般的表情,那齐掌柜更是笑得打跌,上前和兴哥儿说道:
“真是没想到,这二子还有这么一手,喊起来真像是那么一回事儿呢。”
“三表舅,我也没想到,这小子这脸皮还能厚成这样,连个准备都没有,就能张口就来。”
这齐掌柜是齐氏堪堪出五服的堂哥,贾环几个都能喊上一声表舅,血缘上虽然已经是远了,可因为住的还算是近,进城也常能看到,所以像是兴哥儿这样常年帮着齐氏走动亲戚的孩子说起话来也很是亲近随便,有什么说什么,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一次来,都不用事先打招呼,就能这么方便的借地方,借东西。
而那齐掌柜,自然对着这几个孩子也是相当熟悉的,往日也从没有发现这家的孩子还能有这本事,听着兴哥儿这么一说,也跟着点头说道:
“可不是,往日只听说这孩子聪明,本分,不想真拿捏起来,还是撑得起来的,兴哥儿啊,照表舅看,你们家将来那是必定会发达的,看看你,你爹没了之后,这家撑得像模像样的,如今这二子也有了本事出息了,以后的日子能差了?不可能,对了,这对联,你刚才说,是你们自己写的?呦,这才是真正的本事啊,你娘可真是有远见,如今你们兄弟都能识字写字,那以后,就是在这城里当个文书,账房,那也是成的,这工钱可比一般的活计多了足足五成,养家糊口不成问题,好日子还在后头啊。”
说道这个,齐掌柜忍不住又感慨了一番。
“当初,表舅吃亏就吃亏在不识字了,走街串巷的,折腾了十来年,这才从一个货郎挣下了这么一个小小的门面,靠着自己捡来的,偷听的,勉强能看的懂一些契书,这才能折腾起这生意,可就是这样,因为这不识字的事儿,也还吃了不少的亏,上了不少的当,若是能像你们这样,打小就把这底子给弄扎实了,还能有这样的事儿?怎么的,估计也能早上好几年,让你家三舅妈,表兄弟们过上好日了。这不是,就是吃了这亏,知道了这好处,如今你那几个兄弟,都让我送到了学堂去了,你大表哥如今还得了先生的推荐,明年就要去考童生了。我也不求他一次能考出来,可只要是考了,那咱们家好歹也是有了书香,成了书香人家了不是,你表哥说亲都好说些。“
这齐掌柜什么都好,人也和善,对亲戚也算是照顾,可就是一点不好,那就喜欢说古,喜欢夸几句自家孩子,那是逮着谁都不放过。这不是明明这会儿说的是贾家的事儿,可愣是就能让他转着弯的牵扯到自家儿子身上去。
好在兴哥儿打交道多了,自然是知道他这习惯的,立马就顺着他的话头给接了上去。
“可不就是您有见识吗,咱们这亲戚里头,也就是您最是本事,从一穷二白开始,挣到了如今这么一大份的家业,娘总是说,让我们都好好的跟您学着呢,也就是因为跟着您学,这才有了识字的念头,不指望和大表哥一样本事,咱们也就瞅着能以后养家糊口用的上,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这话听得齐掌柜那个舒坦啊,忍不住笑眯眯的用那赞赏的眼神看了几眼兴哥儿,那是越看越顺眼。高声喊着里头同样是亲戚的一个伙计端点热水出来。
“赶紧的,到了表舅这儿,热水总要先喝上一口,这大冷天的,你们两个孩子也不容易。“
这待遇立马上升一个台阶啊,兴哥儿心下有些好笑,只觉得自己这奉承话真真是说到了点子了。你说什么?这兴哥儿不懂这些,哪儿学来的?其实这还真是齐氏说的,只是往日家里说的未必这么好听,可大概意思却有些相像的,唯一少的就是,‘可不能像是你家三表舅那样,学了点东西,就招摇的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这样的劝诫话而已。
不说这兴哥儿在后头和齐掌柜说话,贾环在桌子面前那一阵的喊,还是很有作用的,这不是立马就有人上前看了起来。
“看看,这对联比前头城隍庙马秀才的大呢,用的红纸也多了些,价钱倒是一样的,恩,这个看着划算些,咱们反正也是一样要买的,就买这个好了。“
“娘,你看,这字好像挺好看的,你说是这个写的好,还是西面那个摊子的好?“
“字我可看不懂,不过我瞧着,这红纸好像更艳一些,估摸着这红纸比那家好些,买这个。“
“这一套是三张啊,那可划算了,去年我买的十五文只有一副对联,可没有横批,赶紧,说不得买了以后没这个便宜了。“
。。。。。。
选择贾环这对联的理由一个个强大的让贾环哭笑不得,他费心写的东西,愣是没有一个是因为他的字写的好买的,这真是让他有些沮丧,可是与此同时却也给他提了一个醒,似乎这对联还有压榨空间的可能,像是他们说的,没有横批,裁的再小些,好像,有可能做出三副来,若是这样,那岂不是说,他十文钱的红纸能卖四十五文?对了还有红纸,什么叫做红纸更艳?难道还有更便宜的?
贾环脑子里一大串的生意经飞过,手里却一刻不停,就是边上说话的兴哥儿这会儿也凑上来了,一块儿帮着收钱,卷了对联递送,不过是转眼的功夫,就卖出去十份,一半卖了出去。那钱收的兴哥儿眉眼都笑开了褶子。
☆、第27章
临近年关,这和过年有关的东西向来是卖的特别的快的,即使家中实在是困难,可一年到头,若是连年关都不能好生奢侈一次,那日子过得也太没了指望,所以好些人家,那钱都是死死地存上一年,就等着这年关时候大手笔一次。故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个商家生意那绝对是最好做的时候。
贾环他们也算是来的对了时候,不然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想要一下子卖出去,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是他们积德行善的福报,因为贾环弄出来海螺风铃,鱼骨雕刻,还有扇贝这样能换钱东西,虽说头一波最挣钱的基本上全是贾环自家村子内部消化了,可因为这个引起的小股风潮却也给周边的其他村落带来了不少的营生。
不说别的,单单说这个风铃,一个渔村的人手总是有限的,一个月,两个月,又能做出多少来?可这风铃如今的名声却因为科考的关系,随着学子们开始慢慢的移动,不断的往京城方向赶,已经传到了整个省城,大有往京城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那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