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魅影三-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年过六旬的人,精气神还在,大概是因为从不下地干活,脸皮白而且细。
“好在过了河就到,我觉得很方便。郭书记,能在您家吃早饭,我们就已经过意不去了,怎么好一天到晚叨扰呢?”
“郑局长,你这话就太见外了。这也不合咱们这里的规矩,倒让村里人觉得我郭根生家太小气。这样吧!吃过饭以后,我到公社去一趟,跟梁书记在合计合计。”
“郭书记,谢谢您的美意,这件事是刘局长和梁书记商量好的。我看您就不要再费心了,以后少不了麻烦你们。您看,这顿早饭有多讲究,我们就是在自己的家里,也吃不上这样的伙食啊!”
“一家人不两家话。好,我不再什么了,就依你们。总之一句话,你们到了我们花家村就像到了自己家里,千万别见外。”
吃过早饭以后,郭书记父子将同志们送出了院门。
郭筱竹也跟在同志们的后面,她的手里面拎着两个竹子编的热水瓶,她要将两瓶热水送到祠堂去。
“郭筱竹,你家用的这个码头,还有哪些人家用?”李云帆掏出笔记本,打开了,指着那幅草图道。
“我领你们到社场去看看,你们就明白了。”
郭筱竹领着大家朝东走去。
在村子的中间有一个比较空旷的地带,不远处有几件草屋,草屋的附近有几大堆草,屋子的后面还有一些树。
郭筱竹指着几间房子道:“那就是社场。”
郑峰终于明白郭筱竹是什么意思了,在社场的西边,有二十几户人家,这些人家用的是西码头和中间这个码头,社场东边十几户人家用东码头。
“中间这个码头,哪些人家用?”
“你们让我想一想,“郭筱竹眉头紧皱。
此时,上工的钟声响了,钟声是从社场传过来的,不一会,人们陆续从院门里面走出来。所有人都朝社场走去。
“这样吧!郭筱竹,你先去上工,有时间,你把这些人家写在纸上。”
“郭队长特意安排我照顾你们的生活。用不着写在纸上了,我们能想起来。一共有九户人家用中间这个码头,前面有三家,后排有六家。你们看,那儿有一棵枫杨树,树上有一个喜鹊窝,树下那一家,还有西边两家,后排就是东头这六家。
“这九家姓什么,当家的叫什么,你跟我们一下。”
李云帆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九户人家的名字,他们分别是,前三家——由西到东:郭正和,徐长河,郭有福;后六家——由东到西:赵开基,郭常保,郭根生,徐荣兴,郭侉子,徐长水。
和郭筱竹分手之后,郑峰一行直接去了郭侉子的家,上工的时间已到,现在显然不适合调查走访,晚上走访则比较合适。郑峰之所以先找郭侉子了解情况,是因为他和李云帆注意到郭侉子看到郭有才时的反应,郭侉子本来是想和同志们多了几句话的,但看到郭有才走出院门之后,就早早结束对话,走进了自己家的菜园。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二十六章同志们遭遇尴尬铁将军把守院门
走到郭侉子家院门前的时候,正碰上郭侉子从院门里面走出来,右肩上扛着一张犁,犁头磨得很亮。
郭侉子一边掩上院门,一边朝院门里面喊到:“菊花他娘,你吃过晌午饭以后早点回来。”
院子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知道了,晌午饭我已经准备好了,别忘了添把火热一热。你钥匙带了吗?”
“带了。”郭侉子一边回答女人的话,一边朝同志们笑笑。然后朝东走去。
郑峰望着郭侉子的背影,什么都没有。郑峰还是觉得晚上调查走访比较合适。
“老李,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对劲?”
“我也有同感。”
“要不我们到徐长水家去看看,徐长水他娘应该在家。”谭科长道。
“行。我们先去走访一下呆在家里面的人。”
“徐长水应该在油坊里面。”
“他不下地干活吗?”
“油坊是大队办的,大队把油坊交给徐长水打理。”
“十二年过去了,徐长水还在油坊吗?”
“向阳,你去把郭筱竹喊过来。”
郭筱竹正朝祠堂方向走去。眼看就要进入芦苇荡了。距离太远,喊是听不见的。郭筱竹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同志们调查走访乡亲们,他在跟前,肯定是不怎么合适的,所以,她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五个人来到徐长水家的院门前,遗憾的是,院门紧闭,上面还上了一把锁。
“郑局长,我们刚才从这里路过的时候,我明明看见院门是开着的。”王萍道。
“可不是吗?我们和郭侉子话的时候,院墙里面还有人伸头朝我们看了一眼。”谭科长道,“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
大家来到丁字路口,大家眼看着郭筱竹走进了芦苇荡,不一会,向阳也跑进了芦苇荡。
一分钟左右的样子,从芦苇荡里面走出两个人来,他们就是向阳和郭筱竹。郭筱竹的手上拎着一个热水瓶,向阳的手上也拎着一个热水瓶。
李云帆和郑峰一前一后,走到油坊的门前,油坊的院门朝东,从两个人的表情就能看出来,油坊也是铁将军把门。
向阳和郭筱竹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郑局长,油坊还是徐长水打理。”郭筱竹道。
“油坊什么时候开门?”郑峰捋起衣袖看了看手表,时间是七点三十五分。
“往常,在乡亲们上工之前,油坊的门就开了。长水会到哪儿去呢?”郭筱竹一边嘀咕,一边朝徐家走去,“我来问问婶子。”
“徐长水的母亲也不在家。”谭科长道。
“婶子也不再家?这么早,她很少这么早就出门的,她会到哪里去呢?”
“徐长水的油坊经常关门吗?”
“不啊!我没见过他这么晚了还不开门的,十几天前,花生都收完了,现在正是榨花生油的时候,每天晚上到很晚才收工,昨天晚上,徐长水连书都没有听。”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二十七章乡亲们有意回避花家村潭水深浑
奇怪的事情一个接一个,同志们还没有正式进入调查,就有一种不怎么正常的感觉,无论是郭侉子,还是徐长水和徐长水的母亲,似乎都在有意识地回避同志们的调查。
是不是花家村这潭水很浑很深呢?
“谭科长,当年,你们调查的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吗?”郑峰道。
谭科长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向阳,你也回忆一下,我们的调查访问好像都是在晚上进行的。”
“不错,是在晚上进行的。不过,我们在白天找过徐长水和郭侉子,他们都不在家,徐长水也不在油坊。”
“他们可能是怕别人看见。”郭筱竹道。
郑峰沉思片刻:“我们到渡口去找段高山随便聊聊,调查走访的事情,晚上再。
七个人朝祠堂走去。
“郑局长,我先走一步。”郭筱竹走在前面。
“郭筱竹,你用不着回避,我们的话,你不跟第二个人讲就是了。”
“这我能做到,我就把听到的话烂在自己的肚子里面。”郭筱竹明白郑峰的意思。
“郭筱竹,你们花家村,村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村民之间的关系?大家相处都不错,不管哪家有事,全村七十几户人家,男女老少都到场,一家都不会落下。”
“郭筱竹的没错。十二年前,我们来调查走访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乡亲们相处的都很融洽和睦。”向阳道,“谭科长,我的对不对?”
“是这样,从我们的直觉来看,没有什么问题,难道这只是表象吗?”
“那么,郭家和花家两大姓之间关系怎么样呢?”
“依我看,我们郭家和花家关系很好,人也不能守着过去那些事情过一辈子,人总得向前看。这是我爷爷常的话。”
“过去那些事情?过去哪些事情?”
“花家过去是这一带的大地主,其它人家都是佃户,但花家对佃户不薄,多少年相安无事。一九四七年,土地改革,上面派工作队来,把花家的地全分了。”
“我们听,还分了花家很多东西。”
“不错,大概就是这件事情,花家和郭家之间结下梁子。郭家在这里是大姓,人多势众,花家就以为是我们郭家领的头。”
“我们听,你姑姑的死和这件事情有关系。”
“乡亲私下里是这么的,我也问过我爷爷,他这是没影的事情。他总花老太爷在世的时候,做了不少行善积德的事情。我所看到的和乡亲嘴上的完全是两回事。花郭两大姓,这些年一直相安无事。”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二十八章一行人路遇小珍花长云初次照面
“你们看瞎子花长云,他住在祠堂,生产队养着他,这都是我爷爷在大队当书记的时候办的事情。要是心里面有什么疙瘩的话,他会这么做吗?”
“村子里面的人为什么要回避我们呢?”卞一鸣道。
“郑局长,这有两种可能。”
“老李,您。”
“第一种可能,他们之所以采取回避的态度,那是他们可能知道一些事情,但他们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些事情是从他们嘴里面出来的。”
“第二种可能呢?”卞一鸣追问。
“这第二种可能,他们不想卷进是非之中,所以,他们不想和我们进行直接的接触。中庸之道,中国农民领会得最透彻,落实得也最彻底。”
大家快走到芦苇荡的时候,从芦苇荡里面走出两个女人来,每个人肩膀上背着一个口袋,其中一人跟郭筱竹打起了招呼。
“筱竹,没有上工啊!”
“小珍,你这是到油坊去吗?”
“是啊!筱竹,油坊人多不多?”
“油坊的门还没有开,徐长水不在。你得等一会。”
“徐长水什么时候来啊?”
“不知道,兴许临时有点事情。”
“我们走了。”
“中午到我家吃饭,我一会就回去。”
“不行,我加工完了还得赶回去上工呢?”
郑峰一行停在路边,目送着两个女人走了过去。
“郑局长,你们晚上到徐长水家去,他一准在家。”
“她们也是花家村的人吗?”郑峰望着两个女人的背影道。
“不是,他们是北边文俊大队的人,附近几个大队的人都到咱们大队的油坊来对换油。”
“换油?不是加工吗?”
“可以加工,也可以兑换,当场加工要排队等,兑换,可以早点走人。”
“怎么对换?”
“一斤花生对换六两油。”
“那么,一斤花生能榨出多少油呢?”
“六两左右。”
“加工一斤花生收多少工钱呢?”
“不收工钱。”
“不收钱,那油坊不是百忙了吗?”
“不白忙,花生饼就冲工钱和电费。花生饼,可以喂牲口,灾荒年,人也能吃。”
不自意,七个人来到祠堂东边的十字路口,这时候,从院门里面走出一个人来,他就是瞎子花长云。
同志们住进祠堂到现在,这是花长云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