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八十二章 添油加醋中
太皇太后一顶高帽子拍下来,赫舍里又郁闷了。当面是不可能拒绝老太太的。因此,她也只能虚应了一声之后,离开了慈宁宫。
十二月是她自己的千秋节,外命妇排着队进宫送礼。母亲带着妹妹进宫,赫舍里问起大姑姑如何,母亲也是一声叹息:“好在她还有个儿子,年纪也不大。眼下虽然伤心,但总是能过去的。”
赫舍里叹气:“皇上将八阿哥交付谨妃妹妹抚育,对表妹也算是有交代了。”“不知道一会儿能让额娘看一眼八阿哥么?”大夫人试探着说。
“这孩子生得体弱,我为了避免他来回走,受了寒气,免了他的请安。您回去告诉大姑姑,我会带一只眼睛,看着这个孩子的。”赫舍里柔声道。
大夫人接受了女儿的这个解释,也就没再提要见小孩。反倒是和赫舍里说了许多家里的事情。索额图回来了,但长泰却跟着小叔叔法宝去了江南,让大夫人时常心不定。
不过好在长泰的媳妇已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古代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长泰已经有后,大夫人担心归担心,也不会抱怨什么。
但是赫舍里却担心起来,江南马上就要大乱,二叔能及时抽身,是玄烨的特别安排,而且他是文官,又是军机处的要员。可小叔叔和大哥是军人,打起仗来,军人的生命是最没有保障的。
令赫舍里尴尬的是,三藩的态度和历史上完全不同,历史上,玄烨只是逼了一次,那边就悍然起兵反叛了。这是这回,他们的态度却跟上了牛筋似的;你逼紧一点;他绷紧一点;却总是还差一口气的样子。
三藩迟迟不动;北方却是骚乱不断;各种动荡;玄烨的大军在边上磨刀霍霍却因为受制于南方的局势不稳而投鼠忌器。僵持的局势一直持续着;这都快一年了。
赫舍里这会儿真想亲自和索额图见上一面详细了解一下三藩的具体态度。可惜,这不可能。三藩态度暧昧。玄烨就硬气不起来。赫舍里只怕他会再而衰,三而竭。
不过,这些事只能烂在她的肚子里,国家大事,是不足以和母亲这样的家庭妇女讨论的。母女间的话题,赫舍里只是提了一下,就把话题扯到了比承琬小几个月,辈分却是他母姨的赫舍里柳莺身上。
小姑娘被大夫人养得极好,儿子和大女儿都不在身边;她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个小女儿的身上。把她养得白嫩水灵;几乎是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现在的大夫人,一副对生活非常满意的状态。大女儿是皇后。儿子投军,各有各的前程。家里丈夫虽然彩旗差了不少,但她这面红旗却是根基牢固。屹立不倒。
看额娘因为日子过得滋润,而容光焕发的样子,赫舍里为她高兴的同时,也为最近自己麻烦不断的状况而黯然:“母亲过得好,女儿心里高兴。”
大夫人见女儿面露羡慕之色。心下一软:“你有什么疑难,尽管与我说,别一直沉在心上。”赫舍里心情一下子落下去了,让连璧带小妹妹下去休息,自己把太皇太后提出要大封后,宫的事儿和母亲说了。
大夫人到底是当家做主惯了的。虽说她当得是小家,有道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内宅的生存法则,根子上都是差不多的。
“女儿啊。太皇太后有此提议,恐怕是意识到了什么。”大夫人的话语里,颇有深意。“依母亲看来,祖母她是何用意?”
“内廷的事情,母亲一个外命妇。不甚知之,不过有一点母亲却是看出来了。咱们的这位皇上主子。和先皇,和太宗皇帝相比,大不一样。”
“哦?母亲看来,皇上最不一样的,是什么地方?”赫舍里闻言提起了兴致。玄烨身上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能让他区别于清朝前前后后十几个皇帝;成为独树一帜的圣祖?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她离他太近了,虽然是能够发现他的一些优点,但看到最多的,却还是缺点。觉得他年纪还轻,不够成熟,距离后世那个满身光环的皇帝还差好多。
赫舍里不好意思说,她对历史上康熙所有的直观印象,都来自于后世某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里面的康熙成熟大气,浑身上下充满了睿智的气息。
用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再来看自己身边的这个皇帝,怎么看都还觉得嫩啊!现在,母亲似乎有不同意见,赫舍里自然是洗耳恭听。
“额娘不敢妄议,只是,你还记得皇上初登大宝的时候,常常驾临的事儿吗?”大夫人微笑着说。“当然是记得的。”赫舍里还以为母亲要说什么。一听这话顿觉失望;不过还是乖乖滴点头。
“这么多年来,你贵为皇后,先后为皇上诞下两位皇子,两位公主。荣宠无比。我索家的门楣也日渐高大、
你二叔常说,自己的才干远不及阿玛,皇上重用他,是念旧。咱们的皇上,是个念旧的人。”大夫人略微有些怀念。
“念旧?”赫舍里听了母亲的分析,咀嚼了一下,辨了辨味道,的确如此。他和自己青梅竹马长大,他立自己为后,政治原因占了多数,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个非常念旧的人。
念旧的人,有一个好处,不会忘恩负义,也不会真的冷酷无情。赫舍里以往只觉得他记仇,却忽略了他念旧。现在玄烨手里的几个重臣,都是很早的时候就效忠他的。
无论是前朝任用官吏,还是内廷对待女眷,都能证明他是个念旧的人。赫舍里想了一下,颇为赞同母亲的说法:“额娘说的是,皇上确实如额娘所说的一般。”
“这就是皇上与先皇和太宗皇帝不一样的地方,也是皇上的好。”大夫人拉过女儿的手,轻拍了几下:“你是皇后,你是皇上念旧的受益者,可是,宫里其他的娘娘小主,却是皇上念旧的受害者了。聪明如你,怎么就糊涂了呢?”
第二百八十二章 添油加醋下
大夫人的话好似在赫舍里心中开了一扇窗。没错,玄烨是念旧的,他所有的一切性格特点,都脱胎于他的念旧。对权柄的掌控欲,一旦听到臣下有反对的意见;立刻各种不舒坦。
对女人也是一样,他喜欢接近那些看起来温顺听话没声音的姑娘,佟慧如起先挺好的,可一旦相处久了,千金小姐的脾气暴露出来了,他自然就不喜欢了。
看看现在内廷,除了自己,受宠生下儿女的,几乎都是一条流水线上下来的。一水的温柔小意,做小伏低的。
赫舍里心说这脾气究竟是怎么养起来的?果然事情都是经不起推敲分析的,这一分析,还真应了额娘的话,玄烨就是因为念旧,才成了今天这副脾气。
小时候做皇帝,事事不顺心,鳌拜架空他,朝臣又都听鳌拜的。于是他把所有的脾气都攒着;有朝一日当家做主了;就再也不允许别人说一个不字;这种心态在内廷生活中尤为明显。
其实这多少是遗传他爹顺治的,不过顺治的脾气是乖戾,而他到可以说是控制欲和占有欲欲强烈,这放在当今社会,是个注定要悲剧的性格,可是放在封建帝王身上,又是枭雄本色。是成为一个好皇帝的必要条件。
想到这里,赫舍里那颗被太皇太后扣了大帽子而无比烦躁的心,渐渐地冷静了下来。就像额娘说的那样,玄烨永远不会忘记,在他最幼小的时候,在他迷茫无助的时候,除了太皇太后的拐杖,还有一双手,扶着他走路。还有一双眼,默默看着他蹒跚学步,还有一个人陪着他走过了最昏暗的时光。
这种情感,比爱情更牢靠,比亲情更温暖,比友情更贴心。这种感情会因为回忆的日渐深邃而历久弥新。拥有这种感情的自己,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家里幸福的女人了。
纠结什么的,放弃吧。至少在太皇太后走之前,放弃吧。她嫁的。是顶级贵族。有贵族的规矩,女眷的最高掌权者是慈宁宫老佛爷。
虽然老佛爷不可能动得了自己的位置,但若是因此和她产生裂痕;导致玄烨和祖母不和;或者因此让玄烨觉得自己欠了他人情;那就太不好了。算了。听额娘的,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赫舍里知道,就算自己不提,太皇太后也会找玄烨亲自说这个事情,玄烨想来不会拒绝祖母的意思。所以。第二次恩封后,宫;势在必行。
还是找个机会和玄烨提一下吧;赫舍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再一次被额娘说服了。老婆过生日,玄烨从来都不会小气,各种礼物从十一月底就开始陆续送到赫舍里的面前。
虽说平时的赫舍里在花销方面是比较节省的,就爱养花弄草,也不去追求什么命背的品种。什么当季就摆弄什么。她知道。这个时间段玄烨最是缺钱,正是上行下效,全民紧缩银根的时候。现在定下了节的风气。将来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避暑山庄,圆明园之类坑爹的建筑群了。
尼玛那些东西就是烧钱,烧钱啊!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皇帝出行顶多就是弄一个华丽的中军帐,或者住一个临时空出来的普通民居。来过一次之后。下次就能换个地方。
一旦花了大价钱兴建了行宫,那接下去的费用就是无底洞啊!不行。要节约,坚决不能铺张浪费神马的。省下的银子可以做不少有意义的事儿呢!赫舍里默默地盘算着经济账。
所以她平时是一贯节省的,有好的衣料,首先想到的就是四个孩子,有做剩下的;才考虑到自己;这和前世每一季都会去订购欧洲各大发布会新品的习惯大为不同。
到了这里,没有了时尚,衣服除了料子不同,花色不同之外,款式都是千篇一律的;而作为将近四十岁的成熟女性;赫舍里对衣料的花色总是敬谢不敏。
皇后是除了皇上和皇上的娘,祖母之外,唯一可以动用明黄色衣料的女性。但大面积的明黄除了让赫舍里感到眼花之外,没觉得有多好看。
偏偏皇后生日,内廷仅供了一件崭新的女式龙袍,金银丝线,珍珠翡翠,什么东西贵,就把什么东西往上镶嵌。以至于赫舍里觉得,这已经完全不像是一件衣服了。
没法子,内务府总管低头哈腰,表示这是皇上为皇后娘娘千秋节而特别定制的,请娘娘笑纳。赫舍里除了谢赏,不能做其他反应。
我去,这一件衣服,放在现代,没有几百万搞不下来,放在这个时代,也得上千两银子吧?真是太会烧钱了有木有?我平日里那么节省是为毛啊?搞了半天被你一件衣服完全打到了有木有?
穿着完全一堆金子银子;戴着一堆金子银子。赫舍里坐在坤宁宫正殿的凤座上接受属下们的朝贺。和皇帝一样,妃子们是没有权利跪到坤宁宫里面的。都在外面平台上跪着。
赫舍里和他们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各自不能看清彼此的样貌。虽然看不清脸,但赫舍里还是可以看见,第一排少了一个人,原本应该是懿妃的位置,空了出来。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赫舍里,心里那种惆怅的滋味已经淡了许多。只是想起大封后宫的事情,目光落在谨妃的身上。
十一年了,这一次,就扶她一把,让他更上一层楼,做了贵妃吧;反正她除了封号之外;应该就没有别的指望了。
至于其他的,她已经提议了玄烨,该封贵人的封了贵人,昭嫔和惠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