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弃妇 作者:辰沙若华(封推vip2013-12-06高人气完结)-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云轻轻一笑,扶着梅妃一步步向花阴深处走去:“这不过是推断罢了。娘娘仔细想想,杨氏何许人也,当初寿王妃竟然肯抛弃身份,在行宫之中为一个身份尴尬难言的太真娘子,还能任凭人嘲笑欺凌都不曾退缩,所为何事?以我看来,只怕是为了富贵荣华而已。”
“宫中最为尊贵莫过于皇后,只是杨氏今为贵妃,虽然贵不可言,但终究不是皇后。若是有人恩宠和势力足以为后,杨氏会如何?自然是除之而后快。故而柳婕妤会是第一个被发落的。”苏云细细说与梅妃听。
梅妃连连点头,不由地道:“想不到建宁王妃竟然心细如发。更是心思缜密,分析得如此透彻,倒是我糊涂了,竟全然不明。”
苏云笑道:“娘娘是关心则乱,我不过是旁观者清罢了。”
梅妃忽而又蹙眉道:“只是杨氏既然有如此野心。岂能放过这宫中众多妃嫔,难不成尽数要遭了她的毒手?”她生性良善,从前与宫中众多妃嫔也算不错,想到一个个都要落得进了冷宫的下场,心里真不是滋味。
苏云见火候差不多了,低叹一声:“娘娘。如今宫中已是贵妃的天下了,柳婕妤已经获罪被发落冷宫,你也被禁足。宫中妃嫔无不人人自危,巴结逢迎于贵妃,以求自保。只是贵妃并不为宫中和睦,却是意在后位,便会一个个除掉后患。恐怕到最后就连娘娘也未必能够逃脱。”
她并非虚言恐吓梅妃,历史上的杨玉环可是十分量窄。容不得玄宗宠爱别的妃嫔,不是被发落冷宫,就是被赶出宫去,梅妃虽然曾深受玄宗爱重,却也是被幽禁在冷宫里数年不能见玄宗一面,最后也是死在安史之乱中,不曾被玄宗带去巴蜀避难。
梅妃脸色大变,她这几日也已经得了消息,妃嫔个个谨小慎微,以贵妃马首是瞻,便是这样,还有低位的妃嫔被罚了,长此以往,只怕真的无人能够在杨氏手下安然度日了。而她这个先前的宠妃,恐怕最是危险。
苏云见她担忧惧怕,轻笑着道:“娘娘,可愿听我一句?”
梅妃望着她诚恳地笑着,坦率地望着她,想到先前她也是事事算计的十分精准,又是与她十分亲近,不由地点点头:“我自然是信你的。”
苏云陪着梅妃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这才抽身去了含凉殿求见杨玉环。
“建宁王妃倒是稀客,居然会来我这含凉殿,我以为有东楼那位的亲近,你已经不用在意我这位贵妃了。”杨玉环再不似从前那般小心,望向苏云的目光里满满是讥讽和嘲笑,看来早有人告诉她,梅妃与苏云来往亲密了。
苏云却是轻轻一笑:“娘娘折煞妾了,梅妃娘娘与妾亲近,不过是因为妾身也是出自民间,又曾是弃妇,倍感亲切罢了,并不敢有旁的心思,还请娘娘明察。”杨玉环不屑地一笑,这倒是,她们可都是弃妇。
她捧出一只朱漆锦匣:“妾今日进宫乃是昨日得了几件稀罕之物,不敢擅专,特来献给贵妃娘娘和诸位娘娘的,还请娘娘不弃笑纳。”
杨玉环有些看不透苏云了,若说苏云是诚心实意前来献宝,她必然不信,当初千秋寿宴,她可是被自家姐妹当做替死,险些服毒而死,苏云早已知道,怎么可能会没有恨意,还这般好心来献宝!
苏云倒也看出了她眼里的忌讳,将手中的锦匣交给杨玉环身边的宫婢:“还请开匣一看。”
锦匣被打开来,里面却是一颗莹润生光足有鹅卵大小的珠子,珠光潋滟,好不诱人。
杨玉环不由地也多看了几眼,却是嗤笑一声:“建宁王妃果然是出身民间,这等珠子在大明宫中还能少了?不过是寻常珠子罢了,也值得你特意进宫献上!”
苏云却是毫不在意,轻笑道:“娘娘莫要看它模样寻常,却是非同一般呢。”她指着那珠子,“此珠名为夜明珠,白日里瞧着如同普通珍珠一般,毫无稀奇之处,但一到暗夜无光之时,却是会自行发光,莹莹明亮如灯盏一般,最是稀有,只怕千金难得。”
杨玉环不由地一惊,仔细打量着锦匣里的这颗珠子,却是疑道:“既然是这等稀有之物,你却是从何处得来的?”
苏云笑的很是欢喜:“这是昨日平卢节度使安将军夫人与李相国夫人一道送到建宁王府的,说是特意自平卢千里运送而来的,表一表心意,妾身见太过贵重,不敢擅自留下,所以才进宫献给贵妃娘娘,想来也只有尊贵如娘娘才配用这等贵重之物。”
杨玉环挥了挥手,让宫婢收下,淡淡笑道:“那便多谢建宁王妃了。”
苏云忙谦让了几句,这才起身告辞。这一次进宫,她可不只是给杨玉环送了礼,还给其他几位宫中妃嫔都送上了贵重之礼,让整个内廷都知道了,平卢节度使十分大方客气,给几个王府都送了重礼,与相国李林甫也是交情极为深厚,独独不曾去过太子府。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匣子明珠
“娘子,许妈妈说王妃这会子正忙着,不得空见娘子,让婢子安份些,莫要时时过去内院相扰。”丫头彩鸾怯怯地说着。
苏蕙娘登时怒气冲冲,将手中的茶碗砸到地上:“她们如今越发欺负到头上来了,先是把我骗了来,又不正经收到王府里,也不让走,如今弄得宾客不像宾客,府里人不似府里人,连这群下人都怠慢起来,竟然连王妃都不肯让我见,这般放肆!”
彩鸾不敢答言,却是委委屈屈低着头,自从来了这寿王府,自家娘子一直便是身份尴尬,王妃冷冷淡淡不说,就是府里的下人也是瞧不上她们,暗地里都拿她们主仆当做笑话来看。
原本以为到了寿王府便该成了府里的贵人,却不想不曾被收入王府,就连寿王也不曾见到过,却该如何是好!
“先前不是让你使了钱去与前院的人打听殿下的消息,怎么这许久没有动静?”苏蕙娘已是急不可耐了,她不能再等下去,再等下去只怕就是寿王妃答应让自己进王府,那也不会有名分了,只能是通房侍妾了,这是万万不能的,通房侍妾只怕连个得脸的丫头都比不得。
彩鸾低低声嗫嚅道:“使了钱与她们,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苏蕙娘咬牙瞪着她问道。
“只是那几个丫头嫌钱太少,不肯说些管用的事,肯说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彩鸾只得老实回道。
苏蕙娘气急败坏地恨恨道:“一个个贪得无厌,狗眼看人低!竟然还敢嫌少,却不想想自己是个什么身份!若我有一日得势,必然要了她们的命去!”话虽如此说,只是她如今来了寿王府也有些时日,原本带来的钱就不多。在这里打点周旋已是花去了不少,所剩无几,她如今是宾客,寿王府也不会与她用度,自然是捉襟见肘。
彩鸾忽然想起一事来,忙凑上前去低声道:“前一日,那位什么节度使夫人不是来王府拜见王妃,还让人送了一匣子物事与娘子,不知却是什么,若是值些银钱。不如先换些来用着,也能度过眼前。”
苏蕙娘顿时眼前一亮,彩鸾说的不错。前几日平卢节度使安夫人来王府见寿王妃,带来了不少珠宝珍玩,她听闻建宁王妃之妹也在寿王府作客,很是有兴致,特意请苏蕙娘出去见了见。还送了一匣子物事与她,只是她当时命彩鸾收下了,也不曾打开来看过,竟然一时忘了,这会子彩鸾说起来,她才想起。
“快取来看看。瞧瞧安夫人送的是什么。”想来安夫人对寿王妃出手那般大方,送给自己的必然也不会是什么寒酸之物,倘若能换些银钱。倒也能周转些时日。
彩鸾很快捧了匣子上来,苏蕙娘忙忙打开来一看,虽然已经知道安夫人出手阔绰,但匣子里的东西还是让她大吃一惊,里面竟然是一匣子满满的拇指大小的明珠。色泽饱满圆润光洁,只怕一颗珠都要花费上数十金才可购得。这一匣子明珠不下数百金。
她一时愣住了,也被那匣中珠光耀花了眼,瞪着那匣子说不出话来。
彩鸾却是欢喜非常,笑道:“这可都是值钱的珠子呀,有了这一匣子明珠,娘子却是不用发愁了。”
苏蕙娘慢慢回过神来,脸上露出喜色来,说的不错,有了这一匣子明珠,她不用担心没有银钱在王府周转了,能够撬开前院丫头的嘴,打听到一些用得着的消息,就能有法子靠近寿王,博得他的看重,那时候进王府为妾室也不是难事了
只是这位安夫人身份尊贵,与她也是素昧平生,为何会赠她这般贵重之物,只怕也是有所缘由。
苏蕙娘想了想,露出一丝笑意,不管安夫人打的什么主意,得了她这样一份厚礼,还有她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自然是要结交一番。
她向彩鸾道:“一会子你去箱笼里取几件先前我做的香囊荷包,包好了送去平卢节度使安府与安夫人,就说是我的一点子心意,权当回礼。”
彩鸾有些迟疑,低声道:“只是这位夫人送的这般贵重之物,若是只送些荷包去回礼,会不会太过失礼了。”
苏蕙娘冷笑一声:“她是什么身份,能够送得起这样的贵重之物,又岂会把寻常的回礼看在眼里,倒是自己做的荷包香囊更显得亲热,何况她要的也不是我的回礼,另有打算才是。”
彩鸾不敢再多说,低声应下。
“你再取一颗珠子去换了银钱回来,多多打发给前院那几个贱婢,务必要从她们嘴里套出些消息来。”苏蕙娘沉声道,她一定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
彩鸾取了一颗珠子用手绢包好,退了下去,照着苏蕙娘的吩咐去了。
看着那一匣子珠光宝气的明珠,苏蕙娘心中很是激动,她虽然也算是贵家娘子,却从不曾见过这等成色的明珠,颗颗大小一般,光泽照人,实在是上等货色,她一颗也不想拿出去换钱,只想都收为己用。
可是她知道,舍不得这明珠,她就无法成事,只有设法进了王府近了寿王身边,才能够真正成为贵人,那时候区区一匣子明珠算得了什么,便是什么样的富贵也是唾手可得。
有了银钱果然办事利索多了,晚间彩鸾便得了消息,快步进来回话:“娘子,前院的人说了一桩事,婢子特来回报。”
“何事,说吧。”苏蕙娘此时心情大好,有了那一匣子明珠,至少不用发愁用度了。
彩鸾有些为难,犹豫了一会,才低声道:“听那前院的丫头说,先前三娘子还不曾去并州时,寿王妃曾有意要把她收进王府作妾室,都已经进宫禀了太子妃知晓,打算让礼部准备聘礼和婚书了,最后却是作罢了。”
什么?!苏云差点进了寿王府作妾?!苏蕙娘恍若被惊雷所劈中,大吃一惊,猛然立起身来,她与寿王?她一时间怔怔出神,难怪,难怪会是这般,似乎一切都能够说得通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寿王李瑁带着十数名侍从骑着马自大明宫回寿王府来,如今他日日进宫替玄宗打点朝中之事,操办军务要政。在众人眼里他又已是深得重用,再不是先前那个屈辱无奈,被逼远走益州的寿王了。
而东宫的地位已是十分尴尬,先前交予太子的理事之权一一被收回,太子称病不朝,他亲信之人也都人人自危,朝中一片风声鹤唳,纷纷传闻太子怕是不保,储君之位又要旁落了。
这个传闻到皇甫惟明被问罪囚入大理寺之后,更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