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出女儿红-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今天有两更,这是第一更,昨天出了些状况,实在是抱歉,本人会加紧码字,亲们多多支持哟!(*^__^*)(*^__^*)
正文 第三十二章 败毒良汤
谁知,就在这十天过后,城内的主帅老王爷他们做好了多方的部署,准备在第十一天头上反戈一击的时候,羌度人部族却不知为何突然偃旗息鼓了,他们一大早就在军帐门前挂上了免战牌。
大燕朝原本和境外的各国都达成过共识,每次双方作战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哪一方第一次的所挂的免战牌,另一方是不能去砸的,只有等挂免战牌的那一方自行取消免战牌之后,如果再挂,那么不需要理由就可以把那免战牌给砸了。
根据当时的情况,老王爷和义亲王对大燕朝本国的有些人产生了怀疑,羌度人部族的这一举动,正巧就说明了自己的这一边有内奸,可是,这个内奸在这个时候暴露出来,又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既然有了怀疑,就不能不好好查一查。
幸好在前面那十天的时间里,金子卿在老王爷的要求下,学习了羌度人的语言,而且学得还很不错,让他对自己语言方面的天分很是满意,心情也因此而好了很多,先前的那些窝囊感觉渐渐地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想要大显身手的踌躇满志。
老王爷之所以让金子卿学习羌度人的语言,那是认为他的轻功很不错,如果有什么紧急的需要,那么就可以让他独自潜出城门去,然后混入城外的百姓队伍里,司机进入羌度人的军营里打探消息。
这本是为了有备无患才做的打算,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可以用上了。
谁知,金子卿潜出城外一天一夜之后,羌度人那边突然把免战牌摘走了,而且连番到城下叫阵。
那个时候,金子卿已经混进了一户百姓的家中,初步有了落脚之地,百姓中很多人会说羌度话,有很多人本来就是羌度人,他因此而学得了更多的羌度语言,并且在一天夜里,潜到了羌度军营的外面,还真听到了他所需要的消息。
虽说,金子卿当时曾怀疑过这一切来得太过容易了,但是,第一次出征又是第一次独自出来执行任务的他,却因为想要证明自己表现自己,想要早些立功而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就这么一念之差,就让他从此跌入了无边的深谷之中,金子卿说到这里突然打住了话头,回头看了看依旧一脸恬静平淡的董莹滟,他心里又有了先前所感觉到的挫败感,这个才十三岁的小新娘,让他怎么都捉摸不透,她怎么可以一直都如此的沉稳平淡?
“姑娘,六爷的点心已经准备好了,是这个时候送进来吗?”
感觉到金子卿重又充满着审视意味的目光,董莹滟刚想开口说些什么,不想,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蕊香的询问声。
“好的,那就端进来吧。”董莹滟坐起身来目光迎着金子卿回看了过去,“妾身让周妈妈以后每天给六爷煮些可以祛毒健身的汤品做点心,不知这样做是否妥当?如果六爷认为不妥,那妾身就自己喝也行。”
“既然是给我煮的,那当然是由我来喝了。”
金子卿拉开自己的目光,瞟了一眼走进门来的蕊香,语气恢复了以往的冰冷:“只是你别以为,这样我就会见你的情,做这些,本就是你份内的事情。”
“……”
董莹滟看着放下汤品的蕊香躬身退出门去的,淡淡的笑了一笑,没有接金子卿的话头。
金子卿的那点小心思怎么可能瞒得了她,他那是在强撑着自己的面子,便索性站起身走到红木八仙桌前,伸手端过汤品,身形款款移步来到床前,笑语盈盈地道:“让妾身来伺候六爷喝了这碗汤吧。”
“我自己来。”
金子卿仍是那样面无表情的伸手端过董莹滟手中的汤品,看着那里面放的东西——绿豆、百合、莲子,还有两种东西连他都叫不出是什么来,心里的疑惑更甚:“这里面究竟放了些什么?你怎么会懂这么多的?”
“这里面放的东西中,用来解毒最好的是两种东西。”
董莹滟重新靠到软榻上,不紧不慢地说道:“一种是绿豆,一种是金银花,而百合和莲子,还有小米都是败毒的辅助食品,如果你觉得妾身是可以相信的,那么,你就先把这汤品给喝了,至于妾身是怎么会懂这些的,找到合适的机会,妾身自然会全都告诉六爷的,不过,得等到六爷的这个病完全好了之后,妾身是这么打算的,请六爷成全妾身的心意。”
“那好吧。”金子卿舀起一勺汤品送进嘴里,“嗯,这汤是甜的。”
“嗯,是的,汤里面放的是蜂蜜,是周妈妈今天一大早特意出去买来的。”董莹滟淡淡地接口道,“这蜂蜜也一样有着败毒的辅助作用,时常吃一些,对身体很有益处的。”
“嗯。”金子卿喝着汤闷闷地哼了一声,他心里很不舒服,被人算计了的痛楚始终缠绕着他,让他总是感觉透不过气来。
“六爷,这汤好喝吗?周妈妈可是煮了很久的。”
董莹滟看出了金子卿心里的不痛快,知道是他的自尊被人伤害了,要不然他的性格也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喜怒无常,这是他为了不再被人算计而给自己特意披上的一层外套,心里这么想着,嘴里便不自觉的显出一些调侃的意味来:“看着六爷这么好的口服,妾身还真觉得有些眼馋呢,你是不知道,周妈妈的厨艺可是人人都夸的,不知六爷感觉如何?”
“嗯,做得是还不错,这汤虽说是甜的,可我吃着却一点都没有觉得腻。”
金子卿说着话把碗里剩下的一些汤品全都倒进了嘴里,瞟了一眼放在桌上的那个盛着汤品的大瓷碗,突然把空碗往董莹滟面前一送:“再给我加一碗,你也别看着眼馋,拿个空碗也盛一碗吃吧。”
“好,妾身遵命。”董莹滟看着金子卿故作平静的神情心里觉得好笑,说出来的话便充满了戏谑的气息,使房里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妾身谢六爷的关心。”
“嗯,快喝了汤品,我还要继续给你讲下去的。”金子卿接过董莹滟送到眼前的汤品,不知为何忽地咧着嘴笑了一笑,“你好像一点都不怕我?”
“妾身为何要怕六爷?妾身对六爷自然是敬重的,只是妾身不明白,为什么要怕?”董莹滟喝着碗里的汤品,声音娓娓地道,“妾身确实不认为六爷有什么可怕的?”
“嗯,我不跟你扯了。”金子卿喝完了第二碗汤,把空碗往床边的小桌上一放,“你快喝,我还等着给你把事情说完呢。”
正文 第三十三章 香玉抱满怀
金子卿探得消息之后,便按照事先的约定放了信鸽回去,他自己则继续潜伏在百姓家的屋子里,隐姓埋名司机再次行事。
城里面的老王爷和义亲王在收到金子卿送进去的信之后,按照信上所指的人,处置了那个内奸,那是一个很早以前就跟着老王爷征战南北的老将领,带着家眷常年驻守在边境的这块地方,可能是一直都没有得到重用而生出了异心?
老王爷本来念在他一直都一片忠心的份上,想对他网开一面给他一个机会的,因为老王爷心里还是有怀疑的,可是,却在搜查他的府邸的时候,在他的书房里找到了一条地下密道和一份确着的证据,便只能毫不留情地处决了他。
在被羌度人部族的军队谩骂了两日之后,经不住边关守将们一致的抗愤不满和义愤填膺的表态,老王爷和义亲王只能稍稍改动了原计划答应带兵出战了。
尽管这件事一直都让老王爷和义亲王感觉到到处透着浓浓的蹊跷,但是,原本就在边关坐镇的另一位主帅——定国公贯丘业却冲动冒进,一味的撺掇着要出兵迎敌,这是变成了定局。
这些,金子卿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贯丘业是皇上两年前派到边关坐镇的主帅,他是太后娘家的人,当年就是因为太后,也就是当时的皇后提拔而位列公爵职位的,当然他的功勋也是不容忽视的,曾随着老王爷征战边境之外,凭借着一身的好功夫屡立战功。
班师回朝之后,贯丘业便凭着战功和皇后的支持被先皇册封为定国公,在京城里面休整了几年之后,现在的皇上登基,尊当时的皇后为太后,贯丘家族也就因此更加显赫起来。
可能皇上对义亲王府的位高权重已经开始产生忌惮了,至少是太后心里早有此意了吧?
在当今皇上登基不久,看着皇上根基还没有站稳,一切尚且还要依仗太后的时机,太后便提议皇上又册封了贯丘业为边关守城主帅,从义亲王手中分了一半的兵权出去。
这样,自大燕朝建国之后一直都由义亲王全权掌控国中兵权的局面便被打破了。
义亲王府的人虽说很是明白太后和皇上的意思,但是,自太义亲王以来,一直都遗存下来的忠君报国的家教却让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在他们看来,一笔写不出两个金字来,皇上总是会善待他们的,所以对于贯丘业一再的明目张胆的挑衅也只能听之任之,希望着皇上有朝一日会重新良心发现,即便是不能等到,他们也只能就这么把日子过下去,绝对不能做出不忠不孝的事情来,他们认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皇上总有一天会明白他们的赤胆忠心。
这便是古人的愚忠愚孝,董莹滟不禁扼腕叹息,这明明就是在坐以待毙。
让金子卿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第二次找到机会潜进羌度人军营的时候,却再也没有能够全身而退,他被敌军围住了厮杀,最后身负重伤生命垂危地昏死了过去。
而且,两军的战略对恃就在这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贯丘业带着军队冲出城来和羌度人的交战竟然是大获全胜,并且把羌度人部族的军队逼出了边界线之外,打回老家去了。
那一场战事以大燕朝的大获全胜而告终,皇上因此而下旨重赏了所有的将领和三军将士,还对班师回朝的老王爷和义亲王爷大大地褒奖了一番,嘱咐他们回家好好休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是金子卿后来才听说的。
当时的金子卿重伤昏迷,整整不醒人事了三天三夜,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一个陌生的房间里了,床边上坐着的不是老王爷,也不是义亲王爷,他们两个不在屋里,却是在这个房间的隔壁一个房间里,听说他醒来了,这才急着赶过来探视。
在金子卿的床边坐着的是一个美目流盼,体态娇美的女子,那女子看着也就不过是十五六岁的模样,两只眼睛哭得通红,鼻翼还在那里不住的抽动。
看见金子卿睁开了眼睛,那女子立刻破涕为笑了,那笑容很是美艳,而且还有一对深深的小梨涡贴在唇边,让她的美艳立时淡了几分,而显出更多的清纯和甜美来:“六爷,您终于是醒了,您这么重的伤,虽说太医说您性命是无碍的,但是,贱妾实在是为爷担心,现在您醒了就好了,贱妾这就吩咐厨下去给六爷准备吃的,您已经粒米未进有三天了呢。”
贱妾?对于眼前这个美丽的陌生女子在自己面前的称呼,金子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