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大,从去年开始平整,河洲工程就一直未停过,有时用工多,有时用工少。
原来沙洲上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少数人提前进了城,后来虽施工的钱帛足以让他们养家糊口,不过有人嫌苦,又陆续有一部分进城居住。还有五十几户人家,原来村庄不在施工范围,依然住在原来家中。但早迟要迁移,于是宋九找到胡老大,在作坊里先将房屋建造起来。两层楼,一户人家上三间下三间,以后化为作坊工人。
但现在不是工人,而是利用他们的种菜技能。
只是一个反季节蔬菜,种植方法略有些区别外,其他的都一样。
宋九未出面,让胡老大出面,同意的就签字画押,并且严格保密作坊协议,若不同意,也不勉强,河洲上以后还会有其他事情让他们来做。这时候河洲渐渐有了一些后世大公司的雏形,只是一切还不那么规范。
……
各种蔬菜苗子在三肥土与粪肥下茁壮成长,九月来临,天渐渐放晴,不过天气渐渐地凉。这个气温对苗圃还不会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大姐很怀疑地说:“小九,冬天就快来了。”
“是啊,就是冬天快要来了,我才让百姓种它,不然花那么钱干嘛?”
可不是胡老大想的那样,是一些种籽钱,首先是温室,汉唐也有人用温室种蔬菜的历史记录,然而中间缺少一样最重要的东西,光合作用。不知道没有光合作用,在那种温室下蔬菜长成什么样子。
所以宋九用玻璃窗代替了塑料薄膜,这个成本很高的,现在技术渐渐成熟,一平方尺玻璃也要二十多文钱,也就是一平方米得要二百多文钱,若是厚度增加,成本会更高。
然后埋入有机肥与三肥土,还要准备草苫与厚门帘子,未来还要准备火炭盆,同时还要吹出一个简易的温度计,以及用麦秸细密地编织地帘子代替地膜。室外还要设置风障,挖出寒沟,沟内填炉渣,保持沟内干燥,不让寒气顺着潮湿的水气影响到温室内的植物生长。
不过它还是一门粗笨的学问,若讲细,种植载培方法更细,那个宋九还不如菜农内行,主要成本还是琉璃与未来所使用的火炭。
这个大姐懂。
宋朝也有菜农聪明,能种出早菜,那怕能早上一个月,都会卖出天价。
然而她很怀疑,毕竟见识就在这儿了,象女子生小孩,有女子生出的小孩八斤九斤,有的只有六七斤,但不会生出马、骡子,冬天有冬天的庄稼蔬菜,夏天有夏天的庄稼蔬菜,能提前一个月,但能将季节反过来吗?
玉苹安慰道:“大姐,你看看那是什么?”
大姐扭头看,是河洲上各种建筑物,她不言语了。
实际随着菜苗长出来,也有许多百姓过来看,纷纷表示怀疑。宋九又道:“大姐,没办法,缺钱用啊。”
翠儿捂嘴乐。
“翠儿,不要不相信,有钱,但那些钱是契股钱,不能挪用,一旦挪用了,诸衙内必然心中产生不快,还没有开始呢,裂隙就产生了。这就是以后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那点钱到处用,用得心寒了,所以想一想办法挣点钱。”
宋九这一年多来,钱大把大把地来,也大把大把地花。去年得到不少钱,可今年赵匡胤大约认为给他的官职很高,或者认为他手中的钱帛足够动用,再也未赐什么钱帛。他不赐,宋九在倒贴,于是手中钱帛越来越少。不然还不会想出大棚蔬菜,钱逼的。
宋九又道:“一朵上好的牡丹价以缗计,牡丹产在洛阳,京城牡丹品种不大好,可若是在雪天将牡丹催发,那将价值几何?”
大姐有些晕,雪天里卖牡丹花,那不是价值几何,想要卖什么价就什么价。她喃喃道:“若此,也奢侈了吧。”
“奢侈什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没有人强迫他们去买……”宋九忽然停下不说,许多官员认为他胆大包天,这是错误的想法,宋九做事情还是很小心的,所以看似小毛病不少,也没有人抓到什么把柄。然而这个反季性却是一个大大的把柄。
第一百二十一章 变化(上)
“诸卿,你们看一看。”赵匡胤将三司一份报表递了下去。报表是宋九几个进入三司做书吏的学生统计核算的,它是给皇上看的报表,不敢用阿拉伯数字,不过了列了表格,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盈利多少,甚至哪些地方支出地方上报来得不对,都写了。当然也不是地方上有意要混淆账目,这是以前记账算账方式的必然结果。
与账务无关。
让大臣们看的是十四场茶务的收入,原先度支郎中苏晓建议置榷蕲、黄、舒、庐、寿五州茶,置十四场,这五州有淮南路的,也就荆湖北路的,但打来打去,百姓没有了,土地荒芜了,于是苏晓便提议给茶农本钱,耕具,让茶农能有一个安定生活来源,大肆种茶,茶叶成熟后朝廷统一收购。实际也就是朝廷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大主户,一个有良心的主户,至少那些地方们可不会给佃农耕具与生活费用,租了我的地,不管你如何经营,到时候必须交租子。
两三年下来,终于得功,十四个茶场笼利一百多万缗钱!
并且救人无数。
仅是茶场本身就让许多百姓得以养活。
现在伸手的人不多,制度没有崩坏,甚至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个有利的政策,虽导致茶叶贵了,老百姓吃的是贱茶,能贵多少。不但老百姓,就是胡大吃的茶还是夏天老茶叶做成的茶饼。这等于是变相地从富人身上剥夺一部分收入归入国有。
赵普道:“苏晓善政也。”
赵匡胤额首,虽得蜀,蜀国乱成一团。国库的收入让吕馀庆集中起来,送入内藏库。然而国家收入不会增加,湖南那边开始恢复生机,但今年还是投入,拨了几十万缗钱帛给了王祜,让他恢复农业生产,修一些水利,以及慈助一些民间学舍,也就是宋九献出的计策。其中最少一半被朝廷录用。所下去察看的官吏回来禀报,说荆湖隐隐有大治之相。
但这也得要钱。
若是赵匡胤不给,那就成了巧媳妇做炊,无米下锅。
宋九还有一份功劳,随着他与秦再雄结为异姓兄弟,那几个蛮子将货物带回辰州,秦再雄将货物分配下去,南北江许多酋长写表,请求内附。这也加速了荆湖稳定。
所以王祜恨铁不成钢,赵匡胤也有些无语。慢慢来吧,这小子做事开始识些轻重,再磨几年,河洲差不多了,以后再说。
但这份报表与宋九无关。
实际朝廷收入并没有增加,象关中与荆湖因为要支持出兵巴蜀,骚扰了百姓,赵匡胤不得不下旨免一年税或者免半年税,以做安抚。然而一个榷茶,便将这个损失弥补回来。
再加上坑矿增加的数量,今年国家收入不但不减,反而会增加一些。
其他大臣看后,一个个也是默默无言,一百多万缗钱,国家总收入也不过两千来万,实际化成缗钱,仅仅一千五百万缗而已。
“淮南生机恢复,百姓始安,然需一良吏指引,朕想让苏卿去任淮南转运使,诸位意下如何?”
大家皆没有反对,就是升得快罢了,苏晓是后唐秘书少监苏瓒的儿子,荫补为后汉华州支使,到后周因为明晓律法,迁为大理少卿,到宋朝与窦仪、奚屿、张希让以及燕博士他们共同详定《刑统》为三十卷及《编敕》四卷。当然,燕博士在里面只是一个唱配角的。苏晓因功复迁为大理少卿,又迁为度支郎中,现在又迁为淮南转运使。其速度也不亚于做火箭。
但总的来说,国家财政仍没有转好,需要善长经营的人才。
象这样不“扰民苛民”的好办法,那是越多越好。赵匡胤用意也是如此,将这个报表给大家看,你们也要多想想办法。
赵匡胤正在准备让大家退下,赵普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应当去河洲看一看。”
赵匡胤惊诧地看了赵普一眼,自己与二弟对宋九十分欣赏,什么规矩稳重,自己兄弟俩没有规矩,还不是一步步走了过来?立了规矩又如何,看看两川那边,有规矩不执行,能奈何?
“陛下,臣以为陛下要看一看那些流民。”
“难道那些流民安置得不好吗?”
“非也,我去看了几次,两千六百余户流民,一万多百姓,除了数人因病死去,余下百姓安排得很好,此乃韩将军之功也。但韩将军未看到它更远的意义。”
“则平,你说说看。”
“自下以来,多次天灾人祸,有时盛治之朝也有天灾出现,一旦天灾出现,便会有流民产生。”
赵匡胤额首,宋九一个长者皇帝让他听了很是欢喜,这样的皇帝谁都想做,事实他也自认为自己做得不错。仅是治理上,甚至比世宗还要强些。然而立国以来,要么大旱,要么涝灾,或者手下诸将引起的人祸,国家就没有消停过。
赵普又说道:“我朝安置流民,冠于历朝历代之首,然而厢兵设得多,无疑会增加国家支出,各州县又要拨款赈济……”
“则平,你说得好啊。”赵匡胤明白了,这个办法利用得好,也会是一项大国策,没有了流民,便不会有黄巢等类似的盗贼发生。但这同样会有许多困难,从龙椅上站起来,走来走去,过了一会,说道:“则平,二弟,薛公,守则,刘卿,你们随朕一道去河洲看一看。”
与大礼不同,实际就是带着几个重臣不扰民地下去看一看。
但也不少人,这是皇帝半公开出行,必须带着一大群侍卫,以及玉辂,一行人浩浩荡荡奔向河洲。
吕端带着几个开封县官府迎到东水门。
出了东水门便能看到大群灾棚,然而赵匡胤奇怪地问了一句:“吕知县,为何灾棚子分散成十几处?”
这是几千户灾民,甚至包括少量京城下属县的灾民,赵匡胤虽不会亲自来观看,也会过问的,听到一些布置,但没有详问。吕端伏下,说道:“陛下,此乃宋九之说。”
“宋九说了什么?”
“他说大灾之后往往就会有大疫,因为灾后人与牲畜多死,又不及时掩埋,往往尸体腐烂,会产生很多病毒,这些病毒很细小,肉眼看不见,但真实存在,又因为细小,那怕风一吹便吹向四处,碰到了人,或者从鼻孔里进入五脏,或者从肌肤里进入血肉,特别是水灾,因为粪坑家圈污水横溢,食物发霉,又利于易传染病疾的蚊蝇繁殖,然后是人,人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顾得医治,于是带着病患与流民一起逃荒,这些人又聚集在一起,大疫便产生了。”
“大灾便有大疫?”
“是啊,宋九又说现在能力不行,若干年过后,物格学发扬光大,便能造出一个显微镜,能将一根头发放大到一棵树干粗,那么肉眼就能看到那些病毒。因此灾民到来后,他没有将灾民放在一起,而是打散成十几个点,又及时让大夫们过看患者,将患者放在单独的工棚里,只允许家属来看望与服侍,虽因病死了人,却是不多,只数人。”
“这小子有心了。”
“陛下,此也是微臣赞赏的地方,他将人命看得比天还重,最怕死人,与微臣交谈时说了好几次人命关天。”
“人命关天,好,好,好。”赵匡胤说了几句。
不过未必有人会同意,特别是武将们。
走过石桥,是新石桥,这是朝廷钱建造的,南边还有一座石桥与一条水泥路,那是河洲的诸股产业,没有人怀疑会混乱,也许举国最高明的一群算术家与算账高手,就是在宋九诸学生中间产生。特别宋九出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