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宋 >

第605章

惊宋-第605章

小说: 惊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辛弃疾显然想过这个问题,他反正也豁出去了,于是朗声说道:“合并后,国号我建议既不叫辽,也不叫汉,免得一方总有被吞并的感觉。至于皇帝……两位陛下都结婚了,夫妻本是一体的,谁当皇dìdū是一样。但从人们的习惯来看。属下还是建议由岳””大哥为新帝国的皇帝。普速完陛下可为皇后。不过可规定,帝国首相或者丞相由原辽方的大臣担任。同时,所有国书及圣旨,需要皇帝和皇后同时盖章确认方可生效……”

说到这里,他挠了挠脑袋道:“暂时小将只想到了这么多,其他的情形恐怕还得两位陛下踌躇决定。但这真的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相信大家都会赞同的!”

耶律普速完听闻之后,有些心动了。如果所有的国书和圣旨都要自己和岳云同时盖章确认。那她虽是皇后,却也和皇帝没有区别了。而且,可以避免一场伤亡惨重的大战,亦是一条选择。只不过,现在汉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辽国大得多,自己还是有一种被吞并的感觉。

岳云目光闪烁,思考着辛弃疾的提议可行性。这项建议虽然匪夷所思,却也有可cāo作性,毕竟两国才经历了大战,伤亡均很惨重。虽然两国的将士都不怕死,但在经历了如此惨重的伤亡之后。自然是希望能够尽量不打仗。虽然让耶律普速完亦享有皇帝的部分权力,会分了自己的权,但以她的聪明才智,在施政时应该也不会出多少昏招。只不过,如此一来,自己想要实现君主立宪制,打造迷nzhǔ国家的想法,会不会就有所延误呢?

“这样吧!普速完,辛弃疾的建议我们都先回去和自己的大臣们讨论一下,三日后,再相互通报是否打算这样实行。如果内部取得了一致意见,再商谈合并的具体过程,以及新国家的国号、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等各项细节。”岳云这时起身说道。

。。””耶律普速完已经听出岳云心中的意思,他是赞成这样做的。

其实她的心中也是有些偏向同意,只是还是有些顾虑,而且能不能得到国内众臣的同意,也是个大问题。

“好吧!岳大哥,我就先回去商量一下,三日后会派人把结果通报于你!”耶律普速完亦是点了点头,然后起身上马。

两人挥别之后,耶律普速完便骑马向燕京城内行去。

路上,耶律松山便迫不急待地问道:“陛下,你真的想同意吗?

“松山,你觉得呢?”耶律普速完骑在马上问道。

“这个……如果两国真的合并成一个国家,倒也可以让百姓免遭战火,士兵免遭牺牲。但微臣以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合并,而在于合并后以谁为主的问题。我大辽必须在新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眼下如果以岳云为帝,陛下为后的方式合并,虽然名义上圣旨和国书要盖你们两人的章,但给大臣和百姓们的映象,却还是以南人为主导了!”耶律松山说道。

耶律普速完听闻之后,俏眸顾盼,轻叹了一口气道:“朕也想这样,不过,汉国会同意吗?眼前的形势,明显是他们占据了上风。”

蒋伟这时却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我倒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我北人居于主导地位!而且说不定他们会同意!”

“哦?蒋将军有何办法?”耶律”惊宋第八百二十章汉辽合并”普速完奇道。

“那就是在定都的问题上寸步不让。我们可以要求,新国家必须以燕京为首都!如此一来,我大辽岂不是可以居于主导地位了吗?”

耶律普速完和耶律松山顿时眼前一亮,燕京是现在辽国的首都,幽燕之地虽然多以汉人为主,但都心向大辽。如果以燕京为首都,就算官员们有许多是大汉的,但他们总要雇佣下人,招聘护卫吧,就算一开始以南方汉人为主,时间一长,老的一批人逐渐死去,新的人一般都会从本地招募。宫女和太监也多是如此,官员长期在燕京居住之后,也会潜移默化地受本地文化的影响。如此一来,这新国家算是北人作主,还是南人作主,恐怕就是两说了。

“好!蒋将军,你这个办法不错,我们回去跟群臣讨论一下吧!然后在三日后提出我们的要求!”耶律普速完大喜过望道。

而岳云回到大营之后,亦向部将们和盘托出了辛弃疾的建议。众将听闻之后,皆大为高兴,认为这可是江山美人兼得的好事。如此一来,可以兵不血刃地吞并辽国,少了一场战祸。

不过陆游却是有些眉头紧锁,一直沉默不语。

“务观,朕看你似乎不太高兴,是反对这件事吗?”岳云注意到了陆游脸上的忧郁。

陆游听闻之后,忙躬身行了一礼道:“陛下,微臣倒是极力赞成此事,只不过,在临安的那些文官们,可能就不大乐意了!”

”惊宋”“哦?你为什么认为他们不会同意呢?”岳云有些奇道。

陆游正色道:“现在营内的兄弟们之所以都同意,乃是因为他们深悉敌人的厉害,知道如果不合并,真的打起来,几十万将士能有多少回到故乡还是个大大的问题。而且合并之后,和他们的利益关系并不大,反正都是一样的当将军。可文官们就大不一样了!”

他这时瞥了岳云一眼道:“陛下你想想看,现在朝廷的首相是虞大人,辽国的丞相是萧斡里刺,可合并后,难道还会设一个丞相和一个首相不成?肯定只能定一人为相。那是定虞大人还是萧斡里刺?”

顿了一下后,他又说道:“不光是相位的问题,朝中各部也是如此,我朝有九个部,每个部的部长都无空缺,辽国是六个部,每个部的尚书也都有人了,合并之后难道新国家设十五个部不成?肯定就有一批官员会下野,可谁都不想自己降职或者下野的。如此一来,官员们为了自身利益,肯定就会极力反对合并!而会力主一战!反正打仗又不要他们文官上去冲锋陷阵,在后方摇旗呐喊又没有风险!”

陆游的话提醒了岳云,他立刻敏锐地感觉到,这个问题就有点象后世的大部制改革。

其实后世合并那些臃肿的部门,从上到下都认为是对的,但真的要裁汰到自己头上时,官员们却都要反对了。毕竟官位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资本,可以进行钱权交易的本钱,如果因合并部门导致丢官,那便是相当于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向zhōngyāng陈述自己部门存在的重要意义,以极力保全。

所以每一次大部制改革,难度最大的就是在于少了那么多官位后,原来的官员如何安置。而现在,自己也将面临这个问题了。

“嗯!这也是个问题,务观、弃疾,你们这几天就和朕好好商量一下,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三日后,我们便要向辽方提出我们的方案!”随后,岳云又对杨兴说道:“杨兴,你用最快的传迅方法,把这里发生的变化告诉虞首相及各部部长,让他们把朝中的工作交给副手,从临安坐船来参于谈判!”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耶律普速完和岳云都向对方通报了己方的决定。

汉辽双方都同意了合并为一个新国家,并确立了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新国家既不能叫辽国,也不能叫汉国,而是要取一个新的国号。而国号名称等汉国参于谈判的大臣们到来之后再与辽国大臣商定;

第二、新国家的皇帝由岳云担任,而皇后由耶律普速完,两人具有同等权利;圣旨和国书须要两人都盖章才能生效;

第三、新国家的下一任皇帝只能由岳云及耶律普速完所生的子女担任。但从再下一任皇帝开始,则以诸皇子中最为贤明者担任皇位继承人。

第四、新国家的首相应由契丹人担任,副首相则由汉人担任,但仅第一届内阁才是如此,从第二届开始,则按正常程序产生。

第八百二十一章国号中华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耶律普速完和岳云都向对方通报了己方的决定。

汉辽双方都同意了合并为一个新国家,并确立了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新国家既不能叫辽国,也不能叫汉国,而是要取一个新的国号。而国号名称等汉国参于谈判的大臣们到来之后再与辽国大臣商定;

第二、新国家的皇帝由岳云担任,而皇后由耶律普速完,两人具有同等权利;圣旨和国书须要两人都盖章才能生效;

第三、新国家的下一任皇帝只能由岳云及耶律普速完所生的子女担任。但从再下一任皇帝开始,则以诸皇子中最为贤明者担任皇位继承人。

第四、新国家的首相应由契丹人担任,副首相则由汉人担任,但仅第一届内阁才是如此,从第二届开始,则按正常程序产生。

二十五天后,从临安坐船到塘沽登陆的虞允文、巩月漓、李雨柔、朱熹等一干大臣抵达了燕京城外的汉军大营。并于第二天和辽方开始了正式合并谈判。

谈判的第一个焦点便是国号的问题。两国的大臣们提出了许多国号,辽国的大臣们便提出了用“幽”、“燕”等带有辽国地域特色的国号。

当然,汉国的大臣们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用“荆”、“吴”、等带有岳家军起家之地和汉国的首都临安所在的江南之地特色的国号。

当然,也有人居中提出了用“青”、“晋”等位于幽燕和荆襄、江南等地中间的地域名称作为国号。但岳云和耶律普速完都觉不妥。

虞允文又提出,可以叫“唐”。因为在前唐时期。现辽国和汉国的土地皆包括在内。且唐朝是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原王朝最盛之时,民众大多怀念前唐。以“唐”为国号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人民的认同。

不过陆游、朱熹等却极力反对,认为既然是建立新朝,就应该推陈出新,怎么还能叫一个已经灭亡的朝代国号呢?

眼见两国众臣争执不休,岳云便有些不耐烦了,心想第一个议题就讨论了几天还没结果,那这场谈判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他想起后世的国家名称。于是便脱口而出道:“国号一定要用一个字的吗?朕看两个字的也行啊!不如就用‘中华’二字吧。我们的新国家就叫中华帝国如何?”

“中华帝国?”两边的大臣皆为之一惊,因为两个字的国号倒也不是没有过,就象辽国的国号,以前就是以民族为国号,称为契丹,后来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多之后,契丹人逐渐汉化,通用汉语,才仿中原习惯,改称辽。

“不错!朕的意思就是取”中华”二字。之前。众位爱卿提出了‘幽’、‘燕’‘荆’、‘吴’、‘青’、‘晋’等国号,都带有严重。。””的地域色彩。兼有偏安一地之意。而我新朝的面积超过之前面积最大的唐朝两倍以上,应该取一个符合新朝特色的名称。而我新朝领土的核心中原别称也为中华,海军的旗舰也为中华号。因此,朕觉得取名‘中华’,应该是最符合目前我新朝特色的国号!”

岳云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汉国一方大臣的纷纷赞同。

朱熹当即便引经据典道:“不错,在上古时期,我中原大地诸部混居,其血缘宗族各不相同。因诸部共用‘夏礼’故称华夏族。如今新朝也与那时一样疆域之内多族共存。但现在我国境内,不管汉族、契丹、女真、高丽、南洋、日本等诸多民族都奉行中华之礼,那我等诸族亦能称为中华民族。”

辽国一方的大臣都觉言之有礼,如此一来,大家都是一个民族的了,就不存在什么华夷之分了,将来的矛盾隔阂也会少许多。

耶律普速完听闻之后,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