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御弟 [校对版]-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灾当然不是人力可以避免的,但是疏通京杭大运河,加固黄河、长江水域沿岸的堤坝,让中小灾害带来的损失尽量减到最小,这确实是永乐帝的功劳。
朱隶知道永乐帝因为送孩子们出洋的事情还在生朱隶的气,因而在早朝上,也跟着大家一起歌功颂德了几句,永乐帝听到别的大臣的颂歌,脸上淡淡的没什么表情,可听到朱隶的颂歌,不仅没露出笑容,反而很厌恶地看了朱隶一眼,没等朱隶的话说完,起身就走,一旁的大殿太监急忙高喊:“皇帝退朝!”
众朝臣连忙跪下高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有朱隶嘴角带着一抹笑站着,望着永乐帝离去的背影。
永乐帝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只要有表情,朱隶就算成功了。
果然没多久,永乐帝身边的小太监拿着拂尘,小跑着过来,宣朱隶到上书房觐见。
朱隶走到上书房门口,正遇到宫女用托盘端了一壶茶走过来,茶壶虽然盖着盖,朱隶却闻到了熟悉的洞庭香气。
每次朱隶到上书房,永乐帝都会吩咐上一壶洞庭香。
朱隶接过宫女手中的托盘,推开了上书房的大门。
打着手势让内官和宫女们退下,朱隶走到坐在书案后面的永乐帝面前,倒了两杯茶,一杯递给永乐帝。
“你也学会歌功颂德了?”十天了,永乐帝终于跟朱隶说话了,虽然脸阴的能下雨,语气也十分冰冷。
“皇上,阿四是那种人吗?阿四说的可是真心话。”朱隶已经很久没有在永乐帝面前自称阿四了,自从被永乐帝赐封了王爷,朱隶跟永乐帝说话,同跟燕飞等人说话一样,以我自称,三、四十岁的人了,在自称阿四,朱隶觉得鸡皮疙瘩能掉一地,自称末将、微臣,永乐帝不爱听,自称朱隶也不好,跟永乐帝的名字太相近了,永乐帝不介意,朱隶不能不自觉。
不过今天,为了让永乐帝消气,鸡皮疙瘩什么的,也不在乎了。
“真心话?是否发生水灾、旱情,岂是朕能控制的?”永乐帝冷哼一声。
朱隶真心地笑了,永乐帝如此清醒对待自己的身份,没有相信自己真是什么真龙天子,确实很难得。
“笑什么?”永乐帝的声音仍然严厉,脸却绷得不是那么紧了。
“皇上,这几年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通运河,有效预防了灾害的发生,这的确是您的功劳,我不说,历史也会为您记上这一笔的。”朱隶淡定的目光望着永乐帝,他知道这一句话是说到永乐帝的心坎里了。
一个帝王,在位一世,追求的就是在历史上留一个英明君主的名声。
永乐帝扫了朱隶一眼没说话,端着茶杯轻啜一口,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他对朱隶真是动不起真怒,朱隶总是能看出他心中最想要的东西,也总能三言两语地就让他的怒火消弭于无形。
“朕要举办一场秋围,定在三天后,你带着孩子来参加吧。”
“是。”朱隶点头。永乐帝两、三年没有举办秋围了,今年这一场秋围,明显是为了朱隶即将出国的三个孩子办的。
望着永乐帝略显苍老的侧面,朱隶心中轻轻一叹,永乐帝是真舍不得三个孩子,甚至比朱隶更甚,这也许是因为永乐帝视朱隶亦弟亦子,对三个孩子有隔辈亲的感情。
如果不是不得已的原因,朱隶也不想让孩子这么早出去。
南京附近原本并没有什么猎场,永乐帝登基后,特命人在紫金山中寻了一块猎场,饲养一些猎物,供永乐帝休闲打猎。
今年的秋围,比往年任何一次规模都大,在京的武将都参加不说,还带了大批的文臣,而且特许后宫和大臣的夫人及子女们随行,几乎是整个京城的王公贵族全体出动,使得御林军和锦衣卫如临大敌,早早就将京师通往围场的道路警戒了起来,好在这段路也没有多长,如此大张旗鼓,非但没有引起百姓的不满,反而让大家无限好奇。
永乐帝骑马走在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朱隶和朱高煦,太子朱高炽也来了,坐着轿子跟在后面。
张辅、房宽、郑和等诸位将领再后面一些,接着是文武百官和后宫、王妃及皇孙公主们,最后是各位大臣的夫人子女。长长的队伍拉出了足有一里,沿路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一个个脸上的表情极为兴奋。这些王公贵族平时绝难见到,今日皇帝、王爷、文官、武将们多数都骑马,其他人虽然坐轿,但轿帘都是极薄的,能隐隐约约看到坐在里面的夫人佳丽。
一阵阵山呼万岁声过后,是无尽的喧闹声,百姓们跟过节似得,开心地说笑着,指点着,朱隶忽然想到了盛世二字,这两年天下在永乐帝的治理下,称得上盛世了。
围场的入口在东北角。围场占地面积不足百亩,跟永乐帝在北京的围场比起来,这是个非常小的围场了,加上今天来的人多,很快围场中到处都能看到飘动旗帜,皇孙和公主们更是不甘寂寞,在允许夫人和孩子们活动的东面和南面,几乎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喧闹声。
这些声音里最突出的声音有两个,皇宫里的宫女和内官们都很熟悉这两个声音,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两个声音代表的不仅是开心钥匙,也是随时都有可能闯祸的魔星。
朱麒和朱麟自三天前知道要参加秋猎起,就处在极为兴奋的状态中,专门为他们两人特制的小弓箭,被他们早早翻出来摆在了最显眼处。并且每天练习一个时辰,两个人还私下约定,比赛在秋围上谁打得猎物最多。
今日一早,两个人早早就穿着妥当,一身新作的猎装,穿在二人身上,倒显得两个人颇有一番小小男子汉的气概。
许是一个锅里吃饭的缘故,十年来,两个人的仍然一般高,穿上同样的衣服走出去,不知情的人真以为他们是双胞胎。
一进围场,两个人就开始撒了欢地跑,把跟着他们的几个宫女和内官远远低甩在了后面,好在围场本就是人工豢养的猎物,没有什么猛兽,尽管如此,为了皇帝的安全,在围场的四周仍然布满了御林军,因而宫女和内侍们倒是不用担心朱麒和朱麟的安全。
猎物都是豢养的,没有什么野性,武将们对于打这些连逃跑都不会的猎物不感兴趣,文官对打猎本身兴趣不大,因而每次打秋围,成了君臣聚会,永乐帝和大臣们放松身心的时刻,能不能猎到猎物成了次要的了,大家随便打几个野味,等待晚上的篝火大餐。
如果有朱隶参加秋围,那篝火大餐是绝对让人期待的,因为朱隶会露出他那一手烧烤绝技。
知道今年的秋围很大程度上是永乐帝为朱隶举办的,也知道朱隶晚宴上必然会为永乐帝露一手,朱隶的烧烤手艺早已传得神乎其神,因而没吃过朱隶烧烤的人,都露出了期待的目光。
吃过的人,已经开始咽口水了……
郑和自第一次下西洋后,又连续去了两次,但永乐帝暗中交代给郑和的任务,寻找定颜丹,郑和却没能完成,永乐帝虽然很失望,却没有责备郑和,定颜丹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郑和找不到,只能说明皇后与定颜丹无缘。
朱隶却不这么认为,与永乐帝走在徐皇后生前常去的宫后苑,朱隶低声问永乐帝:“还记得姐姐的样子吗?”
永乐帝微微颔首,徐皇后去世五年多了,永乐帝每每想起,徐皇后微笑的容颜依然清晰。
朱隶也点点头:“我也是,只要一想姐姐,姐姐就出现在我面前。”
永乐帝忽然明白了朱隶的意思,定颜丹,早已被思念徐皇后的亲人们服下,徐皇后亲切、娴淑的容颜,永远留在了亲人们的脑海中。
郑和第三次从西洋回来,是永乐九年七月,当时朱隶正在交阯。郑和安排好船队,便向永乐帝请求希望能回云南老家一趟,顺道去交阯看看朱隶和燕飞,郑和与朱隶和燕飞也有好几年没有见面了,知道燕飞失忆,郑和更加惦记。
然而不巧的是,郑和到交阯时,朱隶已经离开了。
与燕飞的见面,让郑和哭笑不得。燕飞已经完全不记得郑和,张辅将郑和介绍给燕飞时,燕飞对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大大夸奖了一番,然后居然开始问起燕飞的事情,因为朱隶曾对燕飞说过,他的兄弟燕飞跟着郑和下西洋了。
郑和小心翼翼地回答着燕飞的问题,不时地偷偷看一眼坐在一旁的张辅,生怕那一句话说错,心中更是深深地理解朱隶的感受,被至亲的人遗忘,那种痛是来自心底的。
郑和回到南京后,朱隶只是给郑和留了封信,人已经到了北京。
今年一确定朱隶到南京的时间,郑和就开始着手安排自己的工作,即将南下,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郑和还是早早地都安排妥当,朱隶一到南京,郑和直接就住进了京王府。
“还记得金贝尔公主吗?前年终于和阿杰成婚了。”郑和骑马立在朱隶的身侧,低声说道。
这几天郑和同朱隶絮絮叨叨地在说一些西洋的事情,只是事情太多了,总是有落下的。朱隶和郑和二人也不在意,想到哪里说哪里,其实两个人是借西洋的事情,感受着难得的相聚。
郑和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这次再走,和朱隶又将有好几年见不到面。
“对了,船队经过台海海峡后,还能看到那两条鲸鱼,每次船队出海,它们都会跟几天,回来的时候,它们也会来接,我们为那两条鲸鱼起了名字,一条叫珠珠,一条叫燕燕。”郑和看着朱隶笑道。
朱隶脸色故意一沉:“居然拿我和燕飞打趣,你们好大胆。”
“四哥,真是很怀念和你和燕大哥在船上的日子。”郑和说着,声音有些沙哑。
朱隶也感到心头一堵,燕飞做了一年的布政使了,楚暮虽然经常有信来,朱隶还是免不了惦记。以燕飞原来的性格,是不愿意做布政使的,失忆后的燕飞虽然没抱怨什么,但朱隶依然能从楚暮的信中,看出燕飞偶尔烦闷的情绪,其实让燕飞做布政使,一是燕飞的王子身份,在交阯有安抚民心的作用,另一点也是怕燕飞来找朱隶,燕飞大脑中的蛊虫,经过一次恢复记忆后,总是不算稳定,因而在吴翰文和陶鸿泰的商量下,石小路迟了一年去交阯与燕飞团聚,而这之前,吴翰文和陶鸿泰已然做了不少铺垫工作。
但燕飞是绝对不能见朱隶,楚暮写信说,燕飞听到有关朱隶的事情,时常会发呆,因而他们现在都尽量避免不提到朱隶,就连沁香园,也因为这个原因,早都转手了。
沉默了一会,郑和又说道:“仏伦小王子目前也在欧洲学习,囡囡和朱麒朱麟过去,说不定能见到他。”
仏伦是占国的小王子,当年同他哥哥博伦一起,跟着第一次下西洋的船队来到大明朝,并在大明朝的皇宫中居住了两年。朱隶北上修筑皇宫,将囡囡留在了宫里。
仏伦是跟着朱隶回来的,囡囡是朱隶的女儿,两个人的身份虽然都很尊贵,但两个人都不是皇宫中的人,又年龄相仿,因而两年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朱隶看了郑和一眼:“这么说什么意思?”
“仏伦那孩子不错,也很喜欢囡囡。”仏伦仍然随同郑和的船队回国的,在船上恐怕被郑和套出了什么。
朱隶嘿嘿一笑:“两个孩子会怎么样,不是你我能干涉得了的。”
郑和闻言诧异地望向朱隶,婚姻大事自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隶是想让孩子自己做主?
果然朱隶立刻敲实了郑和的想法:“婚姻的事情,还是孩子们自己做主吧。”
郑和的表情更诧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