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暖春-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点头,这是事实。
“我们都比娘的年纪小,对吗?”。
又是点头。
“那娘的年纪大是大人,我们的年纪小是小人,又有什么错?我们求娘原谅我们,说大人不记小人过,又说错了吗?”大妞摊开手,总结陈词。
说罢,便招呼二妞张氏和三妞吃饭,不理会两个读书的宝目瞪口呆,好一会儿他们才反应过来,小宝指正:“大姐,你这是偷换概念。”。
“就是,这是窃取,歪理,胜之不武的。”大宝也盯着大妞。
而某人就像毫无察觉一般,神态自若的吃饭夹菜,见这两人还盯着自己,便抬眸说了句:“甭管正理歪理,说赢了你们就是好理。我是女子,又不做官又不考状元,管他的什么胜之不武。还有再不吃饭,菜该没有了。”。
“还有皮蛋。”大宝这才倒反应很快。
“哎哟,小子记性不错哦。”大妞笑着称赞了一句,又正色道:“那是拿来卖的。”。她都忘了自己还做了皮蛋,能卖了也。
“娘,我也要吃。”三妞央求道。
“吃,都有份!”张氏笑道,说着便吩咐杨婶去取几个皮蛋切好端来。
“大宝和小宝只能吃半个。”张氏开了口,大妞也不能忤逆,便提出了要求。
“为什么?”小宝不依,这明显的不公平。
“你们念书呢,皮蛋吃多了对脑子不好,吃半个解解馋就好。”大妞劝道,给小宝夹了一筷子菜:“多次蔬菜身体好。”。
小宝同意了,大宝却以为大妞是骗自己的,偏偏要吃两个才肯罢休。还以自己的年纪比小宝大,不怕堵大妞的嘴。
大妞淡淡的拒绝,不行!
二妞也劝道:“大姐是为你好,你咋不相信呢?”。
却不知,大妞在这种情况下说的话在大宝的心里可信度是完全的为负数。她刚刚还不给自己吃,现在又说不能多吃,当自己三岁小孩儿呢?
“我以林家长男的身份要求。”大宝挺起了胸膛,自己是家里的男子汉,顶梁柱,难道还不能做这个小小的主?
“还是那两个字,不行!”大妞分毫不让。
“别吵了,娘做主了,大宝吃两个。”张氏拍板,不就是个皮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娘,我们没有吵。”居然是大宝先开口。
“那你们这是……”张氏倒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不算吵,那算什么?自己还管错了?
“娘,这是大哥和大姐两人的口水之战。”小宝看得清清楚楚,这两人根本就是无聊,闲得慌。
二妞也点头:“就像我们买东西讨价还价一样。”二妞的比喻更加贴切。
张氏恍然大悟,佯怒道:“你们说来说去的好玩啊?看看,我们吃了你们多少口水?!”。
“娘,口水也能杀毒的。”大妞解释。
“娘,我吃饭前漱过口的。”大宝也安抚张氏,没关系,就算把口水吃到肚子里也干净。
“你、你们……”看着这两活宝一唱一和的,张氏都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我们很可爱,我们都知道。”大妞抱着张氏的手臂,自动补充张氏要说的话。
“大姐,我看不下去了,你居然能面不改色的说自己可爱?”大宝一脸的被恶心到的表情,你分明已经过了可爱的年纪了好不好?他看到二妞,又问道:“二姐,你也是这样看的,对吧?”。
二妞直觉的点头,察觉到大妞瞪她,立即就摇头。
大宝正要说二妞的摇摆不定时,郑伯一脸焦急的来到了饭厅,也顾不上行礼,急急的说道:“夫人,舅老爷家派人传来消息说,老夫人刚刚过世了。”。
☆、第八十七章奔丧
第八十七章奔丧
此话一出,饭厅里安静了几秒,张氏还一时反应不过来郑伯说的舅老爷是谁,等她反应过来,立即瞪大双眼,一脸震惊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椅子脚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声音,她手里的筷子也应声落地。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张氏的语气里带着难掩的颤栗,这不是真的,一定是自己听差了。
“老夫人过世了。”郑伯又简短的重复了一遍,这生老病死,谁也无法预料,还希望夫人能想得开。
“不,怎么会呢?”张氏白着脸,双手紧张的互相握紧。她不相信,娘的身体这段时间一直很好,也没有听见她有咳嗽或是头痛脑热的病,怎么会这么突然就没了呢?她不相信!难道是哥哥的错……张氏的脑子里一片乱麻。
“娘,先不管这么多了,去看看再说吧。”大妞连忙出声,唤醒还在乱想的张氏。
“哦,对对。”张氏恍然大悟:“郑哥,你快去准备马车,我们要去看看。”。
郑伯应声退了下去,张氏白着脸在原地打转。
“娘,带上银子。”姥姥的突然离世,舅舅操办丧事的话肯定很需要银子。大妞也觉得很突然,姥姥怎么会突然就没了呢,先前一点征兆都没有。
“对对。”张氏点头,回了房间。
“快快,你们跟我回姥姥家。”张氏装好银票,又催促几个小的。
“娘,让小宝和三妞留在屋里,明天去吧。”大妞记得小孩子不能走夜路的,等马车到姥姥家,已经是半夜了,不好吧。
“对哦。”张氏被罗氏忽然去世的事情搞得乱了方寸,她稳了稳心神,安排道:“我先一个人过去,马车肯定要用到,你们明天自己搭马车来。”。
“娘,我陪你去吧。”大妞不放心张氏一个人:“家里有二妞和大宝,也放心。”。
“还是我去吧,我可是林家长男。”大宝往前走了几步。
“别争了,你们都明天去。”张氏拍板,见郑伯回禀已经备好了马车,张氏又在三妞和小宝的额头亲了一下:“乖乖听话,好好睡觉,知道吗?”。
小宝和三妞也知道张氏现在很乱,乖乖的点头。
“照顾好他们。”张氏看了眼三个大的,急急奔了出去。
饭桌上切好的皮蛋,原封未动。
晚饭后,大妞怕两个小的睡不着觉,安排大宝照顾小宝,自己三姐妹挤在一张床上,三妞睡中间。
“大妞,什么叫去世?”三妞问道,她只知道张氏很慌乱,却不知道为什么。
“就是死了,再也不会出现。”二妞解释道。
“那我们也会死吗?”三妞问道。
“会,要是不死我们不成了老妖怪了?可是我们还有好一段时间要走,三妞要长大,嫁人,生儿育女,不用担心的。”大妞吻了吻三妞的额头。
三妞一左一右的搂着大妞和二妞的手臂:“大姐,二姐,你们可不许死。”。
两姐妹相视一笑,对三妞保证:“好,我们不死。”。
第二天,大妞没让做生意,男的全带去帮忙,女的留在家里照看。吃过早饭,大妞便吩咐换了素衣,带着几个小的和下人拦了两辆马车,往姥姥家去了。远远的就看见姥姥家门前挂了两个白色的灯笼,平时不觉得怎样,大妞现在看着白色心里居然生出一种凄凉。一行人下了马车,走了进去,村里的里正当待客使,负责接待和记送礼。这些都是要还的,记错或是不还,人家会在背后说你的。来往的每个人都神情肃穆,无人嬉笑,动作轻慢,怕扰了亡灵。院里摆了几大桌的流水席,灵堂里挂着黑纱白幡,烟雾缭绕的,,堂屋的正中间的墙上贴着用白纸剪的一个大大的奠字,供桌上立着一块牌位,上书:张罗氏翠娘之墓。牌位的正前方摆着一个小的香炉,里面燃着三支香,左右各立这一支点燃的白蜡烛。黑漆漆的杉木棺材就停在灵堂的正中央,棺材前点着脚头灯。舅舅一家还有娘侧跪在姥姥的棺木边,个个都披麻戴孝的,哭着往火盆里烧纸钱。与姥姥生前交好的女眷们吊唁的时候还要上前哭上一哭,有个与姥姥交好的老妇人靠在棺木哭昏过去了,几十年的老姐妹,昨天还有说有笑,今天说没了就没了,人生无常,她大概也想到了自己。
榆柳镇的丧葬礼俗繁琐,在他们眼里生死都是大事,就是没钱也要借钱好好操办,尤其是在农村,可以不计较排场,但必须办得热闹风光,犹为讲究仪式和规矩。倒挟报死伞报丧、穿殓衣、覆面、移尸入棺、点明灯、封棺、叫更、上饭、竖幡、门孝、送终、烧庙头纸、送无常、拜路头忏、买水、拜门神等等一套礼仪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缺一不可,都必须由其子女一件不漏的认真完成。老一辈的人尤为注重自己的身后事,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的后事打算,他们认为身后事办得好才能保佑自己下辈子投到好人家里,罗氏也不例外,自从姥爷去世后,她就在一点点筹备,所以这次罗氏虽然去得仓促,倒也不显慌乱。罗氏去世的当晚,张文刚就央人去报了信。张家也是外来户,村里并无亲戚,余氏也把自己的娘家兄弟叫来帮忙,但里里外外都是靠张文刚两口子张罗也忙不过来,里正的儿子便主动帮忙。张氏带来的钱和马车派上了用场,没准备的东西也很快置齐,一大早请来为姥姥罗氏念经的和尚也闭着眼睛,在灵堂为罗氏念往生经。
人们常常把丧事办得隆重当做衡量一个人是否孝顺的标准,就算你在你爹娘生前不孝,死后把爹娘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人家也会夸你孝顺。大妞对这嗤之以鼻,生前不孝顺,等人死了假装嚎两嗓子就是孝顺了?丧事不过是办给活人看的,死的人知道什么?可是你还办得办得热热闹闹的,否则是会被乡里人戳脊梁。
大妞们到的时候,姥姥已经被穿好寿衣,脸色平静的躺在棺木里,腰上绑着黑线。这绑线也是有规矩的,有多少岁就绑多少根,白线表示夭折,黑线表示寿终正寝。大妞也不知道还有些什么程序,便带着几个小的跪在张氏的周围,本不是爱哭的人,大妞忽然就掉下了眼泪。记忆里除了自己过年的时候来过姥姥家一次,便从未主动登门看过姥姥和舅舅舅娘,一直都是他们,只要自己有事都是第一时间赶来。大妞忽然泪流满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大妞很后悔,人生无常,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又会发生什么。那么自己现在唯有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姥姥,您走好。
入殓封棺,大妞几个作为外家小辈,只要简单的磕头上香就好。榆柳镇所管辖的农村,人们认为人死应该入土为安,都依旧保持土葬的习俗。将罗氏的生辰八字算了算,定于明天辰时将姥姥罗氏与姥爷合葬在一起。
一套程序走完,流水席就开始了,因为有和尚师傅,还专门为他们准备了一桌素菜。治丧又一定要男丁出面,姥姥只有舅舅一个儿子,事事插手也忙不过来,里正的儿子便自告奋勇担起了这个责任,在大妞看来很具侠义心肠。没想过古代的人这么热情,现代钢筋水泥的房子里住着,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邻居是谁。
农村人一般都是比较好客的,更何况又是同村的。古代人成亲生育得早,再加上张氏一家又是村里同辈中过得最好的,乡亲们的眼神中满是艳羡,直夸张氏有福,又纷纷叹息大妞的姥姥走得太早,没有好好享到福。
吃过流水席,里正便把记录了人情往来的本子交给了张文刚,里正知道张文刚事情忙,心情也不好,便安慰几句就走了。客人走后,张叔几人便和张文刚请的帮忙的人一起还座椅板凳和借的厨具,虽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