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983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83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的。

“…···”红娘子的脸,明显的红了,她那里是个经商的料,完全就是为了和某人攀比才这么说的。

“红袖啊!选择事情,还是要符合你的脾性,这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不是说你不能经商若是你决定经商了,我可以安排,当然,这是不能后悔的······”杨改革说道对于现在的杨改革来说,早已过了打拼的阶段,分一些资源出来给红娘子经商,并不是什么难事,当然,要做到琉璃斋那种程度,可绝对不是说一说那么简单了。

红娘子明显的犹豫了经商绝不是她的本意,她也对经商没有多大的兴趣,她也不是经商出身,对于经商上面的诀窍和规矩,更是不懂,说出这个来,纯粹是为了羡慕嫉妒恨,外加攀比心理作怪。

“…···公子红袖对经商也是不懂,这…···”红娘子红着脸说道。

“呵呵呵,这个我知道红袖说经商,我也不太信,红袖还是说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点的,符合红袖脾性的吧…···”杨改革笑着说道。

“还是公子给红袖选一个吧……”红娘子有些丧气的说道。

“嗯……”杨改革思索起来。

“…···红袖从小的理想是什么呢?”杨改革问道,说实话,以现在杨改革的能力,分任何一处资源给红娘子都是可以的,以如今杨改革的威望和能力,做到这一点,没有任何难处。

“这个嘛红袖的理想,那就是走遍天下,打抱不平,当一个行侠仗义的女侠,接济救助天下穷苦的人……”红娘子倒是立刻说了出来,没有丝毫的犹豫似乎也知道,在自己心上人面前不必遮掩和害羞。

“呵呵呵……”杨改革笑道。

“怎么,公子,这个也不可以么?”红娘子倒是有些失望了,这才是她最想做的事,若是这个不可以,那这自由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不,待我想想啊!”杨改革说道。杨改革倒是给红娘子准备了许多路子,其中有经商,有在医学方面,还有妇女权益方面,这些,杨改革都可以给红娘子这个历史人物安排,杨改革听了红娘子的心愿,觉得最适合红娘子的,或许还是妇女权益方面的事,这符合她打抱不平的理想和心愿,保护妇女权益,如今也正缺这方面的人。

“…···公子,若是为难,那就算了……”红娘子说道,打抱不平牵涉到皇帝,那就是举朝的大事,或许会给皇帝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许皇帝会觉得烦躁,红娘子也不愿意因为让皇帝感觉到烦躁而疏远自己。

“…···不,不是为难,而是看红袖有没有这方面的意愿······”杨改革严肃的说道,这实际已经算是正事了。

“……公子请明示……”红娘子道。

“…···是这样的,如今京城里也好,其他地方也罢,很多女子都出来做工,比如那纺织厂,制衣厂,都有很多女工,这些女工和普通人不一样,她们更为弱势,求生和生存也更加的不容易,若是红袖愿意,可以专门为她们打抱不平,这样一来,我也好安排,也不怕别人说什么……,红袖愿意吗?”杨改革说道。保护妇女权益,是给红娘子准备的几个路子中的一个,既然红娘子选择了和这个相近的选择,杨改革也就如了红娘子的愿。这个倒不是说杨改革有多么的“民主”,思想多么的“先进”,或者说,多么的“蛋疼”,闲得没事搞这个,实际,在杨改革看来,这不过是给历史人物一个回归历史的途径罢了,不管是做什么,杨改革都支持,杨改革希望,在自己改变的这个时空里,历史书上仍然能提起这么一位奇女子。这位奇女子,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埋没在历史中。

杨改革希望自己能还历史一个公道,还历史人物一个公道。

“真的?”红娘子是欣喜的问道,打抱不平,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大侠,算是她一直以来的梦,如今这个梦,貌似可以成真,凭着她特殊的背景,做这个事,会有很多“特权”,会无望而不利。

“真的,只要红袖愿意就可以,不过,我可是要事先说明一下,做大侠可以,但,侠以武犯禁,官府在这方面也有不小的禁忌,红袖可要多留意,不必要使用武力的时候,不要使用武力,要做一个多用脑子的大侠……”杨改革笑着提醒道,杨改革还真怕红娘子在自己这里得了保证,出去之后天不怕,地不怕的到处惹麻烦,那可就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红娘子也是一个冰雪聪明的人,一经提醒,立刻明白过来,皇帝这是告诫他,不要胡乱使用皇帝的名号干事,这样可能会给皇帝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可能会让皇帝感到烦恼,或许,就没有以后的事了。

“公子,红袖知道轻重,不会随意打公子的名号的,即便是打抱不平,也是多用脑子,少用刀剑……”红娘子立刻红着脸说道。

“好······,明白就好,这种事,我也不好轻易的出面帮你什么,也不好闹得沸沸扬扬,这样对你我都没有好处,做这种事,要有策略,懂么?……”杨改革笑着说道。

“公子,红袖懂,不会给公子添麻烦的…···”红娘子红着脸说道。

第七百九十四章教育资源

第七百九十四章教育资源

推开窗户,窗外却是白茫茫一片,红墙上面也盖着厚厚的雪,今年的雪,确实比较大。

杨改革特意吩咐的,不让小太监们打扫,为的就是好好的看一看这难得遇到的大雪。

虽然杨改革不相信“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可也不得不说,这句话有道理,流传了千年的经验,总是有他的可取之处的。

丰年确实是好事,连续受灾好几年的老百姓,也终于可以喘口气。

可杨改革,却高兴不起来,面对这皑皑白雪,在发愁。

至于为什发愁,也很简单,既然都有丰年了,那这人口迁徙的事又咋办呢?没有了大灾,没有了干旱,老百姓也就没有了出来的压力,也就没有了出来的必要,这对于获得更多的劳动力是不利的,对于工业化进程,也是不利的。

杨改革发愁的不仅仅是今年,若是只有这一年,杨改革还不是很害怕,凭借前几年天灾的余温,说可能今年还有大旱,移民继续,实际,在连续干旱几年的情况下,老百姓还是愿意继续大移民的,对于人口迁徙的影响,不是很大,但若是后几年的干旱程度都不是很大,那这可就有问题了,通过了自己几年的大移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供养力的问题,人口密度已经多大降低,天灾对人们的影响,已经不是前两年能相比的。

杨改革也是蛮感慨的,掌控这个国家,掌控这个时代,果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继续想办法推动人口的迁徙,还得想起他的办法,杨改革放下手中的笔,望着窗外发呆,不一会,窗户上的水汽就已经模糊了视线,杨改革伸出手指,擦了擦,窗户上又立刻呈现出窗外的世界。

“陛下,衍圣公,礼部何尚书,顺天府尹刘大人,国子监林大人求见。”王承恩小声的禀报着。

杨改革收回了散发在窗外的思维,道:改革并没有多想。

“遵旨,陛下。”王承恩答应道。

几个大臣是鱼贯而入。

孔胤植却是走在最前面,礼部尚书稍后,然后是刘宗周,然后才是林钎。

“臣等参见陛下!”几个人一同行礼道。

“免礼,起来吧……”杨改革道。来的人众多,杨改革也就没有让座了。

“谢陛下隆恩!”几个人又道。

来的这几个人,杨改革最注意的是孔胤植,这家伙上次在这里哭哭啼啼了一回,这次,好像终于是又开工做事了,杨改革想的是这家伙最好不要再罢工了,不然,自己也受不了。

“朕召几位卿家来,是想问一问,那读书的事,如何了?”杨改革问道。杨改革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也是不得不提前想办法应对天灾减缓而导致的人口迁徙力度下降的问题。天灾没了,或者说,因为自己平灾力度得当,天灾对老百姓的影响在逐渐的降低,而天灾对老百姓的影响降低,这明显的,这迁徙的动力和压力也就逐渐的降低,这怎么让杨改革不急?这件事,今年或许不用有太大的担心,但却得为后几年,甚至后十几年,几十年做准备,也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崇祯朝这延绵了十余年的天灾上。

几个人都算是人人都读书这件事的参与者和领导者,林钎是钦准的第一负责人,刘周宗是文坛上的代表,而孔胤植,则是儒家的代表,代表着圣人家对这件事的态度,何如宠则是礼部尚书,在行政上,这位算是最高领导人。

何如宠如今总算是在这件事上找到了一点点发言权,总算是稍稍的参与了进去,总算是稍稍的做了一些值得说道的事,总算是有了一些成就。上次他上报乌斯藏僧人的事后,皇帝果然对他高看了一眼,让他参与到这件事中来,他这才和冷板凳说拜拜。

何如宠如今对皇帝,算是服服帖帖,算是敬畏异常,也算是领教了皇帝的厉害了,虽然尚书的位子没动摇,可这冷板凳,他却是坐够了,他是再也不想坐冷板凳了,而不坐冷板凳,除了跟着皇帝之外,就再没其他路子了。

虽然尚书的位子一直都在,皇帝也不太干预他尚书的权利,可说实话,这尚书和尚书之前的差别,那叫一个天大,这尚书的权利,甚至不如人家一个国子监祭酒,甚至不如一个顺天府府尹。若是和户部比,和兵部比,那更是没法比,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刚开始何如宠还能硬气,心想自己怎么着还是尚书,这权利还是尚书大,可一两年的冷板凳坐下来,何如宠是坐不住了。看着别人的事业是蒸蒸日上,看着别人忙进忙出,看着世人都围绕着别人转,不说眼馋,光是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就让人难受得受不了。

他如今,算是投降了,算是真的服气了,他算是再也不想回去坐冷板凳了,他再也不用看世人异样的目光了,如今,皇帝让他参与读书计划,让他参与讨论和协调,也就是说,皇帝已经接纳他了。和皇帝比拼毅力和耐性的游戏中,他彻底的输了。如今的他,不说什么好好的干,做出点名堂的话,起码的,他现在知道,一定要听皇帝的话。皇帝没有他们,这大明朝依旧可以转得很好,可他们若是被皇帝不待见,那他们就被排除在了大明朝真正的核心圈子之外,算是局外人。这种感觉是可怕的,身为尚书,算得上是位极人臣了,可却无法参与到大明朝的核心圈子里去,这无论如何,绝对是个黑色冷幽默,这尚书做得有多窝囊,多冷,多无聊,可想而知。

“……回禀陛下,读书教育的事,臣等,正想为陛下汇报。”林钎站出来,说道,他的官职在这里几个人中,是最低的,可他却是钦定的负责人,该他出来汇报。

“嗯,好……”杨改革说道。“瑞雪兆丰年”,也是预示着,丰年的到来,天灾必定减缓,人口迁徙,还得想起他办法,而办法,就事关教育。

“……陛下,臣等经过悉心的计算,以及一两年的试点,业已得出一些结论……”林钎颇为感慨的说道,这种每年拿数百万两银子出来办教育的事,也就如今这崇祯朝才有,也就如今的这位陛下这里,才有,不说别的,仅仅是这办学款,就足以让人感慨,而更多的感慨,则是因为这件事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办学本是好事,可因此而引发的其他的事,却是林钎没有料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