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811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811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小朝议的大臣们也和皇帝一样,对于今日这件事,也是相当的惊讶和意外,前大明总宪借如今的大明总宪的嘴,在朝堂上赤裸裸的谈逐利,谈抵押,谈借债,这事貌似不起眼,可着实是给大明朝带来的一些异样的气息。

大臣们下了朝,立刻三三两两的议论开来,消息立刻四散,除了逐利,借债和抵押之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曹于汴虽然下台了,可对朝局依旧还有相当的影响力,韩、曹二人之间的纠葛只怕还没完,如今韩爌貌似还硬朗,而曹于汴貌似已经是风烛残年,时日不多,做起事来,只怕更加“犀利”,这二人的争斗,必定还会有好戏看,不少的大臣都抱着看好戏的态度,要看看,这事到底如何发展。

……

平台。

袁崇焕下了小朝议,就直接到平台来了,他上任兵部尚书之后,除了处理兵部的公务,每天还必修抽出相当的时间来平台参与各种推演,参与北方战事的研讨,身为前线指挥官,如今的兵部尚书,他是必定要参与这件事的。

袁崇焕虽然是兵部尚书,可却也是小心翼翼的,相当谦虚。北方的万里之战,他即便是兵部尚书,可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整个北方的战事,袁崇焕实在没有多少底气,他知道,自己必须小心的学习,尽快的了解情况,所以,每日都必到平台参与北方的战事讨论和推演。

“陛下驾到!……”一声长长的喊声,平台里的人立刻立正,准备迎接皇帝。

和孙承宗谈完了事,杨改革又到了平台。

袁崇焕也跟着立正站好,等待皇帝的到来。

杨改革稍稍的挥手示意,算是回礼。

平台里的人又依旧忙自己的。

平台里进行推演和论证北方战事的几个高官,都围拢过来迎皇帝。

杨改革径直走到了自己的位置。

“今日倒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诸位……”杨改革说道。

众人见皇帝说好消息,都等着皇帝,看到底是什么好消息。

杨改革扫了一圈自己眼前的人,把目光放在了袁崇焕身上,今日这事,可和袁崇焕有关。

“……南方琉球国的事,已经有了眉目了,如不出意外,不日捷报就会传回来……”杨改革透露着这个消息。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众人连忙恭喜,助藩属国复国,也是一份功绩,倒是值得向皇帝祝贺。

“呵呵,祝贺倒是不必了,那琉球国还不如我朝一县之地大,即便帮他复国,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杨改革说道,虽然嘴上说没什么了不起,可心里还是很得意的,比起历史上的崇祯连帮琉球复国的能力也没有,自己可比他强多了。

“……本来,诸位要面对北方战事,心思都应该放在这上面,朕不该说这个事的,免得分了诸位卿家的心,不过,既然碰上了这事,朕也就提一提……”杨改革说道。

其他几个人都不解的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要说什么,只有孙承宗知道皇帝要说什么。

“……帮琉球复国了,那接下来,就要应对倭国的反扑和sāo扰,水师可能会和倭国交战,朕想问,我朝对付倭国的策略该是什么?还有,日后我朝可能要南下,可能会重建交趾布政使司,那么,又该如何面对如今的交趾,甚至更远的南洋、西洋,以至于更加遥远的地方……”杨改革说道。

几个人都有些惊讶的看着皇帝。

“……朕刚才说过了,这件事本不该提的,以免分了诸位卿家的心,但又碰巧遇上,那朕也就将就着这个事,考一考诸位,看看诸位应对倭国、南洋、西洋、乃至更远地方的策略,几位卿家回去之后,把自己心目中的策略写下来,朕给几位卿家三天的时间,三天之后朕要看……”杨改革说道。

“臣等遵旨!”袁崇焕,秦良玉和满桂都很是吃惊,皇帝怎么忽然要考他们这个?

杨改革看了看孙承宗,孙承宗一脸的平静。

“……此事算是小小的调剂,几位卿家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北方战事上……”杨改革又说道。

“臣等遵旨!”几个人又答应道。

……

辽东。

锦宁。

新任的辽东巡抚洪承畴一上任,就逐一的接见手下的部属,争取尽快的熟悉这里,尽快的适应这里。

见过了诸多大大小小的将领,洪承畴对辽东的情形,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来,见过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将领,也就完了,可以洪承畴的了解,这辽东战场上,还活跃着一只特殊的队伍,这些队伍,不在大小将领的统领之下,可在***遮东虏上,却是出了大力的,在辽东战场上打“斥候战”,相当的活跃,这就是那些“赏金猎人”。

洪承畴对这些人产生了好奇,这些人的来历,洪承畴也有一些了解,大多都关内来关外碰运气的,这里的赏格相当的高,如果运气好,做得一两年,或许就可以回家买上几亩地,做个小康之家没问题,所以,到关外做赏金猎人,对于关内也是有着相当的吸引力的。

今日,洪承畴就特意接见了这一行里比较出名的一只队伍,准备仔细的了解一下这种特殊的队伍。这只比较出名的赏金猎人队伍,头领人称杨六。

做足功课,一直是洪承畴相当注意的。

“你是说,来辽东做你们这一行的,很多都是陕西的?其中又以榆林等地为最?”洪承畴和杨六客套过来,就开始问开了。

“回禀巡抚大人,正是。”杨六略带鸡动的说道,能得巡抚这种高官亲自接见,杨六还是很鸡动的,更何况,这个人,据说还是皇帝的人,更是起于陕西,算起来,也是有几分情谊的,所以,对于洪承畴的询问,倒是不隐瞒什么。

“哦,原来如此,据本抚观察,***东虏一事,你们是出了大力的,可想过投靠官军?”洪承畴倒是起了一些心思。

“回禀大人,此事,说起来,实在是有难言之隐……”杨六在这个问题上,倒是坚持起来,他的来历有些不寻常,对于这个提法,有着相当大的抵触,当年他也是官军来着,还是个头目。

“噢,不说也罢……,对了,你们不投靠官军,那火器,弹药又是从哪里来呢?”洪承畴这是故意问的,如今关外实行军管,不是不准平民持有武器,而是支持甚至是要求所有人都持有武器,火器和弹药都是可以买到的,当然,得有必要的证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买到火枪弹药的,而且不同的人,所能买到的武器也是不同的。

“回禀大人,草民们的火器和弹药都是在枪店里买的,和别人确实有些区别,确实可以买到常人买不到的东西,说起来,还是借了史大人的光……”杨六也如此回答道,得到这份和普通人不同的优待,这也是偶然,甚至说得益于史可法的名声,如今,他们这一伙人,倒是借助这份优待,越做越强,成了辽东有名的一伙赏金猎人。

“哦,史大人?可是史可法史大人?”洪承畴问道,关于这只队伍的背景,洪承畴也有所了解,现在问,不过是进一步确定,或者说,把关系表明。他可是帝党,史可法也是帝党,帝党和帝党自当该互相照顾,何况史可法貌似也是皇帝看重的人,如今跟在徐光启身边办事,日后的成就不可限量,他也是有必要交好的。

“回禀大人,正是,我等都是借了史大人的光,才能活命,得史大人推荐,才来了这辽东打鞑子的,一是来混口饭吃;二来也是报陛下的大恩,报史大人的恩……”杨六立刻把史可法抛出来,如今,史可法这张牌,逐渐的成了他们的保护伞,谁想动他们,都得考虑一下史可法这个背景,在辽东这个大军林立的地方混饭吃,不找点背静是不行的。

“算起来,史大人也算是本抚的同僚了,当年,也同在陕西为官的,……多亏了陛下圣明啊!”洪承畴确实有些想把这只队伍收入囊中的意思,不过,洪承畴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功课”。!。

第六百七十三章功课(二)

辽东巡抚衙门。

洪承畴已经沐浴过了,在榻上立了一个香炉,在香炉上点了一只香,盘腿在榻上,准备静下心来,进行深思,进行自省。

这是洪承畴的功课。

洪承畴静坐了一会,又睁开眼睛,伸手将及手处的一件物什拿出来,这是一件“防箭衣”,这种防箭衣,辽东的大小官员都有,属于朝廷配发的,和盔甲一样,但这件,不是配发的,而是袁崇焕送给他的。

看到这件防箭衣,洪承畴的脑海里出现的是千军万马,他身穿这种防箭衣在这千军万马之中冲杀的场景,如以前邸报上说袁崇焕的,他身上,肋下,也是中箭如猬……

想到这种血腥的场面,洪承畴的心思就平静不下来,不得不睁开眼睛。

以他这些日子做的功课来看,他做这个辽东巡抚,还是比较容易做的,大小将领并没有因为袁崇焕的调离而对他有什么反感,大小将领听说他得皇帝亲自训导,对他更是羡慕,洪承畴觉得自己指挥起这辽东的大小将领来,一点问题没有,这些大小将领服的是皇帝,他,借了皇帝的光。

这一层东西,他已经摸清了。不过,更多的,更深的东西还模糊得很。

到辽东来,肯定是要打仗的。但,“仗”真的轮得到他来打吗?洪承畴稍稍的叹口气,只怕未必,以先前的情况,只怕皇帝会派出前敌总指挥,专门负责打仗。这次万里之战,只怕还轮不到他来指挥和东虏决战,那他能干什么?又需要干什么呢?皇帝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又希望他做什么呢?

这只香已经燃尽了,洪承畴重新点上一只,闭上眼睛,重新开始自省。

辽东这场大决战是轮不到他指挥,他顶多率领一部分人马配合前敌总指挥作战,那他能干什么?……对于上战场厮杀,这是肯定的,他已经有了心里准备,袁崇焕能做得到的,他自信也能做到,想到这里,洪承畴的眼睛再次睁开,看着那防箭衣发呆。

发呆了一阵,再次闭上眼,洪承畴又开始深思其他东西。

皇帝把他放在辽东,为的是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为了“打仗”?

显然不是,他和卢象升都不是带兵出身,让皇帝看重的,让他们脱颖而出,实际还是行政能力。

继续深思……

继续点香……

如今大明朝基本控制着金州这一大块地方,控制着海岸线五十里以内的范围,这么一大块地盘,都在明朝的有效控制下,说起来,他这个辽东巡抚所管的地盘,实际已经很大了,不是以前那一小块狭长的锦宁防线可比,如果随着明年战事的推进,大明重新收复失地,只怕这辽东一地的地盘瞬间暴涨数倍……

想到这里,洪承畴再次睁开眼睛,将辽东的地图拿过来,仔细的观察起来。

看着看着,洪承畴的脸面越来越欢喜了,似乎是堪破了某些谜题,证实了心中的疑惑。

一旦大明朝收复了实地,把东虏赶进大漠,那这辽东的地盘,瞬间暴涨数倍,皇帝派他到辽东来,只怕不仅仅是让他们带兵那么简单,只怕更深的含义还是在控制这些新收复的地盘,想想日后的辽东有多大?洪承畴的心不免鸡动得厉害。

在以前,洪承畴肯定会认为,辽东的地乃是蛮荒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些地方不养人,大明朝占了那些地每年还得到贴不少维持费用进去,可如今却是截然不同,有了番薯,随随便便找个地方,随随便便种点,都饿不死人的,也就是说,关外的地已经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