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袁崇焕,好似要在他身上看看到底长了几个脑袋。
杨改革沉凝着,其实对于这个计划,杨改革基本是赞同的,因为按照真实的历史进程,野猪皮没有了毛文龙的牵制,袁崇焕不进攻他老巢,他全力出兵,也没打下京城,自己的安全是不用担心的,当然,历史上的袁崇焕带着辽东铁骑来救驾了的,没了袁崇焕的辽东精锐,也不知道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杨改革犯难了。
而现在,东边有毛文龙的牵制,他们肯定不敢全力出兵,那自己的安全,靠自己的新军?能行吗?如果新军靠不住,自己还穿越干吗,趁早玩完,洗干净了去睡,也就安定下来,不担心了,杨改革给自己打了一针镇定剂。
当然,如果野猪皮不进关那更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野猪皮自己快饿死了,不出来抢劫难道吃自己的肉吗?
曹化淳是太监,对皇帝是最关心的,天下地上,皇帝最大,这个袁蛮子,居然把皇帝放在京城当诱饵,皇帝出现危机不救,还跑去就抄什么老巢,实在是混帐,立刻出声道:“大胆的袁蛮子,你不顾圣上的安危,只顾着自己功成名就,去抄别人老巢,也不来救皇上,你安的什么心。”
其实,曹化淳的这句话,也是众多大臣心中的话,只不过,不能像曹化淳那样毫无顾忌的说出来,别人是太监,皇帝的家奴,关心皇帝,就算说话冲了些,也可以理解,咱们是外臣,身份不同,说话自然有区别。
杨改革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扬了扬手,道:“好了,曹化淳,先别争,先让朕问几句。”
曹化淳见皇帝话,也不敢放肆,退到一边了。
袁崇焕面对曹化淳的质问,一点不在乎,一副一心为公,一心为国的模样,那副倔样,让在场的几位重臣们看着很不爽。
“袁爱卿,你说说,这东虏进关之后,我大明朝会有多大的损失?”杨改革只知道历史上野猪皮进了关,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被杀死,被屠城,被当成奴隶掠夺,这跟日后,袁崇焕被杀之后,别人吃他的肉有很大的关系。杨改革说的这是损失,还是文明的说法,其实,真实残酷一点就是死多少人,流多少血,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遭受凌辱,奴役。
袁崇焕可能也想到了这其中的厉害,鼻尖上的汗冒了出来,额头上的汗冒了出来:“臣愿意以一人之性命换取大明朝的万世安宁。”
……
呼!一个敢赌的人,杨改革给这个人定性了。
“真的只有你一个人的性命吗?东虏一旦入关,烧杀抢掠,是必定的,屠城,也是可能的,如果他们的家人知道是你策划的放东虏入关的,该如何想?到时候,就是朕,也救不了你啊!”杨改革可是说了大实话了,指望京营和卫所的兵能在野外拦截住野猪皮,不现实,到时候,野猪皮烧杀抢掠可以肯定。
历史上袁崇焕惨死,和这些人是有极大的关系的。就算是皇帝,面对百万人的怨恨,也不的不掂量掂量。
袁崇焕那种倔强的性格再次爆出来,道:“臣不怕,臣愿意一力承担,只愿我大明朝能长盛久安,纵使粉身碎骨,千刀万剐,袁崇焕不觉得有什么。”
杨改革凝视了袁崇焕许久,仿佛看到了袁崇焕成功的摧毁了野猪皮的老巢,功成名就,欢呼之时;仿佛又看到了袁崇焕被绑在刑场上,百万人围观,要他死,要吃他的肉。目光,穿透了历史,穿透了时间和空间。
袁崇焕觉得自己脸上炙热,抬头看了眼皇帝,见皇帝用一种怪异的目光看着自己,那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自己的灵魂,仿佛看透了自己的来世,今生,心中骇然。
杨改革长叹一口气,收回了穿越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思绪。
“唉……”
杨改革也无奈,对于这种人不拿自己的命当命的人,不知道说什么好,想了想,道:“一旦放东虏入关,京师附近百姓必定遭东虏毒手,他们也是朕的子民,你让朕如何面对他们?那时候,百万伤亡,千万憎恨,爱卿打算如何应对?爱卿以为孰重孰轻?”杨改革的声音也异常的沉重。杨改革只差明说,到时候别人要啃你的肉。
袁崇焕随口就答到:“陛下,百万伤亡,换取摧毁东虏老巢,换取东虏消亡,臣,以为,值……”最后几个字,袁崇焕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蹦出来的,好像这百万人的伤亡损失,千万人的憎恨,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整个房间的温度,瞬间降低了几度。袁崇焕的话,让人打寒颤。
“值”字从袁崇焕的口中一出,杨改革就觉得浑身冷,这个袁崇焕,他的心,实在太冷了。就算日后这个计划成功,野猪皮被消灭,但是袁崇焕,恐怕要吃他肉的人,能饶北京城好几圈啊!这个人对待普通老百姓的态度,比自己还npbsp;袁崇焕既然豁出去了,也就不怕,干脆道:“陛下,臣以为,京师重地,有重兵防守,不见得就防守不住东虏,再者,就是伤亡百万,我大明朝损失得起,他东虏,损失不起……”这个本来就很冷了的文华殿里,因为袁崇焕的这句话,变的更冷。
周围几位大臣的脸色,冰冷异常,神色严峻,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和袁崇焕的距离,仿佛这袁崇焕就是一块冰。
杨改革细细思索了一下,袁崇华说的全是大实话,大明朝损失得起,野猪皮损失不起,如果是历史上那样野猪皮第一次进关那种损失,大明朝确实可以承担,日后只要将袁崇焕抛出去当替罪羊,很容易平息民怨;但是野猪皮的老巢一旦被抄,那对野猪皮的打击,就不是几年可以恢复元气那样简单了,可以说,是元气大伤,日后还有没有勇气再进关都还两说。
袁崇焕说得对,京师有重兵把守,还可以召天下兵马勤王,未必不是野猪皮的对手,但是,这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一旦不能拦截住野猪皮,四处抢劫,那可是百万伤亡啊!杨改革就算是当大明朝的人全是npc,也犯憷。思绪摇摆不定,这个决定,实在是不好下,宅男们的心,总还是软的。
杨改革又拿眼睛看了看孙承宗。
孙承宗闭目养神,好似神游天外去了。
又看看其他人,似乎被袁崇焕的话给冰冻住了,面色冷峻,一言不,目光里偶尔露出一丝怒火。
怎么办?要不要用袁崇焕的战略计划?
第九十六章战略(三)
袁崇焕的计划,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就连一直把这明朝的人全当成npc的杨改革,也不敢下决定。
文华殿里,温度异常的低。火盆里的碳,加了又加,燃起老高的火焰,依然不能保证文华殿里的温度。
沉默半天。
杨改革缩了缩衣裳,道:“辅说几句吧。”杨改革又点将了,这事,还真得商量商量,虽然不知道辅是谁,但是这个场合,他也是必须要言的。
一位老臣走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计不可,有大误。”
“说说理由。”
“启禀陛下,此策,臣以为不可,置百万军民,圣上的安危于不顾,上对不起圣上,下对不起黎明百姓,虽然可以摧毁东虏老巢,但是,此事依然不值得,想那东虏的老巢,可以和我大明朝百万黎民相比吗?”这位老臣的观点明确,不支持这个计划。
“那爱卿以为该如何谋略?”
“启禀陛下,臣以为,第一步不错,派毛文龙出兵,牵制东虏,必可以让东虏分心,不敢全力入关。然第二步,不是去抄别人老巢,而是全力救援京师,汇合京师大营,天下勤王兵马,一举击破东虏,如此,东虏之患,就此消亡……”
说实话,这位辅大人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放野猪皮进关,然后聚集辽东精锐,京营,天下勤王兵马,给野猪皮迎头一棒,也许,打垮野猪皮不是梦想。杨改革这个宅男,有几分心动了。这个可比那个你砍我一刀,我砍你一剑的计划强多了,唯一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在野战中打垮野猪皮,如果这个不能,那还不如去抄野猪皮的老巢呢。
杨改革想了一会,道:“那爱卿以为辽东精锐加天下勤王兵马加一部分京营,能打败东虏后金吗?”
那位辅虽然对京营的战斗力很担忧,对卫所兵的战斗力看不起,但是想了想,还是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只要指挥得当,粮饷不缺,勉强可战……”
杨改革在心中苦笑了一下,这位辅大人,还真老实,说了实话,这个战事,如果孙承宗来指挥,基本没问题,粮饷不缺,假如自己用内帑全力支撑,也撑得过去。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只敢说勉强可战,可见,对自己这边的信心,是多么的不足了。自己兵的战斗力被野猪皮鄙视不说,还被自己人给鄙视了。杨改革真的是无话可说,自卑得很。
这里不是朝堂,皇帝点的是辅说话,其他人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也不敢擅自插话。场面再一次的变冷了。
……
孙承宗出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可在这两策之中,补足一些,完全可以两面出击。”
“哦,说说看。”杨改革来兴趣了,孙承宗说的,一般比较靠谱。
“启禀陛下,臣以为,袁自如依然可以以精锐和毛文龙共同出兵,横扫东虏老巢,至于关内,既然袁大人可以训练二万精骑,陛下何不再训练几万精锐呢?这样,岂不是可以抵挡东虏后金了?又不耽误袁自如去横扫东虏老巢,分而击之,正求之不得,岂不是两全齐美?”
果然不错,杨改革笑了笑,道:“孙师傅好计策。”
两全齐美的计划,袁崇焕去抄别人老巢,自己这边重新练一批精兵,抵挡野猪皮。很好,杨改革想起来,这打星际的时候,自己结盟的这一边,那一家被别人打了,通常不是去就他家,而是去打对手出兵进攻的那家,因为他家没有多少兵力防守了。通常都是一鼓而下。想到这里,杨改革心中豁然开朗。谁说我们宅男不懂军事,这星际就给了我们最好的明示啊!
别人来进攻我方的其中一家,那我们这方,就全力进攻对方出兵的那家,这样,抄了别人老巢不说,还可以顺带去救自己的盟友,星际争霸就是这样打的。自己这边可以爆一些新军,作为抵挡野猪皮的主力,顺带加上卫所军,京营的一些辅助,抗住野猪皮的进攻,应该是没问题的。到时候,野猪皮知道自己老巢被抄,还不屁股着火的往回赶?杨改革心中笑了起来。
想通了的杨改革觉得身上温暖了许多,脸上也露出笑容了,道:“孙师傅,此计不错,可两全齐美,如此一来,东虏不来则以,一来,必定是迎头一击,后院起火,两头不落好啊!东虏消亡之日,已可期……”
杨改革的话,让文华殿里的大臣们,觉得温暖了许多。
杨改革又忽然说道:“袁爱卿的那个计策,可以编成是‘甲字’方案,辅的这个计策,就是‘乙字’方案,快快给朕记录下来,作为预案,以备将来选用,孙师傅补全两方,算是“丙字”计策,朕决定,就执行这个“丙字”方案……”杨改革忽然想起来,后世干什么事,都会有很多套的备用方案,根据情况来决定启用那个方案。自己怎么也弄几个备案。
负责记录的是司礼监的某位太监,见皇帝下令,立刻开始奋笔疾书,整理刚才讨论的那三策。
这个决议,自然没人反对,两全齐美,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很容易就通过了。本以为事情结束,没想到崇祯皇帝又说道:“朕以为,这战事军情往往事突然,必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