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55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55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陛下,福建方面现在的意思是招安,好像谈过,不过,那郑氏也是蛮横,没有就安。据说,这朝堂上,关于招抚的事,争论得厉害呢。”王承恩是个土著,比杨改革这个穿越过来的小白知道得多。

“没有招安?那就好,那就好”杨改革很高兴,没有招安,那就是说,历史或者改变,或者历史尚未生,自己可以从容布置。这海关这块肥肉,改自己吃,这移民台湾的事,看样子,没问题。看样子,有空了,得回去搜搜这郑芝龙一家子的资料,看看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改革听闻这郑芝龙没有招安,心中大定,心情相当的好,这又一块的肥肉又即将落入自己的嘴里。想到这里,杨改革嘴里的哈利子,又开始不住的分泌了。

崇祯元年。

四月二十九的早朝,有点怪异。

今日的早朝,朝臣们看皇帝的目光,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如果说扳到九千岁,靠的是皇帝的权威,的利于皇帝的身份,那么,这次用百官砍盐商的这出戏,就说明了皇帝格外的精明、老到,胆子、魄力格外的大,不好忽悠,对皇帝的印象,大改,从网开始的那种看小孩子的目光,以功臣,老臣自居的思想变得战战兢炮,生怕一不小心被皇帝抓到小辫子。

就在群臣怪异的目光中,杨改革接受了群臣的朝贺。

杨改革端坐在宝座上面,听着群臣唱歌的声音,听着高呼万岁的声音,似乎格外的响亮啊!平时咋就没听过这样响亮的声音呢?难道是自己的气场变强了?有了王八之气,众大臣真心实意的倒头就拜?

朝议诡异的开始半天了,每一个人出来奏事。

早朝就这样尴尬的在皇帝不啃声,臣子们有所畏惧,不啃声中慢慢渡过。

杨改革想的是招安海盗的事,想的是自己一年可以从海关那里获得多少收入,想这郑家在历史上可是被称为富可敌国,那一年少说,几百万两银子应该有的,因为这大明朝的岁入是几百万两,要是没个几百万两,怎么敢说自己富可敌国?

臣子们则还在震撼于皇帝办事的狠辣,办事的犀利,都在思索自己这上奏的事,到底要不要上奏。自己这上奏的事,是不是考虑得周全,会不会惹皇帝不高兴等等,每一个出来说事的。

事情就这样奇怪的僵持着。

杨改革坐在宝座上面做了一回白日梦,醒了才现这半天了,好像还没人出来说事,这个有点不正常。

“怎么了?诸个卿家?怎么没人说话啊?”

群臣还是再三缄口,一“二正何事。都被皇帝的强悍形嘉给镇住了。需要段的川联型应

杨改革纳闷。道:“这都是怎么了?怎么都变哑巴了?”

群臣互相望了望,依旧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

杨改革觉得正好,你们不说,我说,网好把这海盗的问题谈一谈,也算是为这明末的农民起义减压,为自己的生命延长争取一点时间。

“既然诸位卿家都不愿意说,那联就说个话题吧联听说,这福建有海盗郑氏,祸乱海上、地方,十分猖檄?这件事,诸个卿家议一议吧。”杨改革的思维,早就离开盐,到了海盗上面来了。

大臣们一听皇帝要谈海盗的问题,都松了口气,只要不提盐课就好,纷纷跟着皇帝的思维议论起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该抚。”

杨改革对这大殿的人,认识的实在不多,这个言的叫什么名字,搞不清。

“哦,是吗?说说理由。”杨改革先前听王承恩提过,知道这朝堂上有两种声音,一派要招,一派要抚。准备看看两边的说辞。

“回禀陛下,这郑氏,据说,还是很希望招抚的,想他的祖籍,老家均在地上,就算是能称雄海上一时,也有落叶归根的那天,如果朝廷能招抚,想必,这郑氏会接受招安的,据说这郑氏有部众数万。战船数千,如此的力量,如果接受招安,一则海面立刻平静下来,过往的船只,再海盗之忧,二则,如今朝廷即使想剿灭,也苦于没有军饷。水师,要剿灭,必定耗费无数啊!陛下这位大臣说了自己的观点。很好理解,就是没钱,招抚了郑氏就等于海盗转正,这海面上再没有海盗,算得上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杨改革点点头,装作认真听取的样子,心想这个人真的很白痴你把这郑芝龙招安了,他就用朝廷的皮,干起海关的勾当,每年收入比国库还多,你这就是每年丢几百万两银子啊!败家也不是你这个败法啊!

杨改革还没说话,就有大臣立刻跳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妥,想这郑氏,已经有好几万部众,如果再招安,那岂不是转眼就成了海上巨阀?这岂不是养虎为患?俗话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箭睡?何况这海上贸易,每年获利巨大,这要不了几年,这郑氏就富可敌国,部众必定一增再增,十数万、数十万的时候,何以为制?再说,这朝廷的海防,如何能交到一个海盗的手里?这岂不是儿戏?”

这个反对招抚的大臣说话打动了杨改革的,杨改草觉得很有远见,仔细一看,原来是毕自严,这家伙,一说话,就必定要扯到钱财上去,对钱财异常的敏感,看来,他已经嗅到了这海上贸易的利润了,知道不能轻易的放弃。

“呵呵,毕爱卿,言之有理,这卧榻之旁,岂能他人新睡?他现在就有数万部众了,如果再招安,这部众数目必定翻翻,如此庞大的数目,联听了,心惊肉跳啊!杨改革觉得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军事力量,一概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皇帝的这个理由很强大,这任何威胁到皇位的存在,都是不允许出现的,这几万人马,将来的十几万人马,又有钱,这不是存心让皇帝睡不好觉吗?

一位大臣立刻出来,奏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可以招安,想招安之后,郑氏的部众,岂不是随朝廷的分配。分到那里就是那里,这样一来,这郑氏也就不足患了这位替皇帝考虑的是分化政策。不过,显然,这件事,支持格安的和反对招安的同样的多。

也立刻有人出来反驳:“启禀陛下,臣以为这不可能,郑氏为祸地方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前次招安,这郑氏就已经说了,招安可以,但是绝不分散部众,郑氏愿意为朝廷“剪除夷寇、剿平诸盗”就可知道此人心性有多大,根本就不可能如大人所想的那样,招安过来之后分化瓦解,招安必定没有前途啊!”

嘿嘿,招安却不分散部众?还要替明朝剪除夷寇、剿平诸盗?这不就是军阀吗?这历史上的明朝士大夫,还真的没把这海上的事当一回事啊!这种水师,海军干的事,居然都可以委托给一位海盗,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很奇妙,事情有时候永远比写更离谱。杨改革知道,这次海盗的事,自己可能得独断专行了,靠明朝士大夫这这点头脑,只有被人忽悠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该剿,想我朝如今也准备造数艘大战舰,如果海6并进,这郑氏,剿灭不过弹指一挥间,有什么好怕的?陛下,臣赞成剿知,”一位大臣居然拿着连图纸都还没画出来的大战舰说事,杨改革不得不佩服这些精英。早干嘛去了?要是早有大战舰,何至于此?被海盗打得屁滚尿流?打不过就招安别人,这思维是何等的“强大。?

第一百八十四章艰难

“启禀陛下,臣以为还是招抚的好,想陛下近年,又要的对蒙古用兵。还要对琉球用兵,还要防备东虏入关,还要赈灾,这兵力,军饷,银钱,都是耗费的无底洞,再对郑氏海6用兵,这费用就不说,光是这数面作战,这,,唉”陛下。当知量力而为啊!”

杨改革觉得这位大臣还是一番好心,起码知道自己这两年要打很多仗,劝自己悠着点,不过杨改革没告诉他。自己还准备要跟李自成之流开战,还准备在朝鲜开战,甚至,准备在日本那里打上一仗,更甚至,会和西洋人开战,如果这位大臣知道了。估计会吓死去。杨改革计算着。现自己这两年的战事,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多。几乎要到处开战,到处开花!看样子,这军费还得再多准备准备,这军火,武器,还得加紧造啊!这饷帝,什么时候才能干到头啊!

“爱卿所言在理,这四处用兵。四面作战,确实也是兵家大忌。联也难啊!联也不想用兵啊!国事艰难,艰难啊!”杨改苹可是说的心里话,这明末的事,真的是两个字“艰难”。

皇帝感叹国事艰难的话,让大多数大臣深有同感,各地灾荒导致的农民造反,已经初见端倪,讨论的郑氏就是一个例子,想这多方面用兵已成定局,也感叹这世道真的在变啊!皇帝也真的不容易啊!也难怪皇帝拼命的搜舌钱财,这是在为日后的军事做准备啊!许多大臣心里明悟了许多,觉得这位皇帝还是很明智,或者有点远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准备什么。

朝堂之上,陷入了莫名其妙的沉默当中

皇帝则在考虑自己要多少地方用兵,要准备练多少人,造多少兵器之类战备的事,而大臣们,则在考虑皇帝的话,在思索皇帝的话,到底大明朝有多难。

杨改革胡乱的考虑了一会,没有什么头绪,从深思当中回过神来,见众朝臣都不说话,气氛冷场了半天,道:“诸位爱卿别楞啊!有什么意见只管说。剿也好。抚也好,总之。这件事,也要有个定论才好啊!不然,老是这样拖着。地方上是剿是抚,也没个主意,是不行的。”

杨改革的心思肯定是要招抚。不过,这当皇帝的不能轻易的表态,不能让反对者把火力直接对准自己,这样自己就很被动了,这得吊起众臣的议论,然后自己稍加引导,稍稍的偏向某方,这重心,一下子,就会到自己希望出现的地方上去,这才是做皇帝的艺术。

皇帝一开口,众臣又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剿抚并用,一边准备剿灭,一边准备招抚。如此,也不致郑氏过于托大,漫天要价,以重兵要挟朝廷,如果实在谈不妥,再剿灭,也不至于措手不及。”这回,出了个中间派了。

杨改革点点头,这个小人的心思,倒是和自己有点不谋而合,自己是很想招抚了郑芝龙,可是,也不想看到郑芝龙漫天要价,从海盗摇身一变,变成了明朝的海关,那样,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自己还准备吃肉呢。

“这位卿家所言有理,不能因为要招抚了,就不准备剿灭的工作,也不能因为要剿灭,就关闭招抚的大门,联的意思是,一面做好剿灭的准备,另外一方面,也要继续和郑氏谈谈,不要把招抚的路子堵死了,大家接着议论战场上。该打的打,桌子上,该谈的谈。这种事二十一世纪的国人很多人都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策高明,也该当如此,既要防备他以重兵要挟朝廷,索取无止尽,又要阻止他继续危害地方,为祸海上。就,必须要有两手准备,一旦招安不成。立刻进剿,一次失败,就来二次,二次失败,就来三次,反正,郑氏不按照朝廷的意思来,就决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朝廷只有如此严厉的表明了态度,这郑氏才会感觉到压力,才会惧怕朝廷,否则,这郑氏在地方做大,成为海上巨阀,绝非大明之福。

。这位大臣出来赞成皇帝的意思,两手准备,说的话,颇有点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思,不按照我的意思来,就,死磕到底。这个大臣的话。让杨改革觉得,这明朝的士大夫,也有坚韧的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