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鸾归桐 >

第104章

鸾归桐-第104章

小说: 鸾归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能买人不成,倒被人卖了。
  刘秀又道:“我明日一早便要稿赏三军,而后和你大舅、谢躬分兵三路一起东围钜鹿。
  战场形势变幻莫测,也说不准知何时能回来。
  你平素若是觉得无聊,便叫那些将领夫人进来和你说话。
  若是嫌吵,也不用管她们,只安心在漆里舍等我回来就行。”
  管!
  怎么能不管呢?
  自古以来枕头风都好用的很,她若是能和她们交好对她将来定是有益处。
  她刚刚还想着这些一早就跟着刘秀的将领没处突破,他就送了登天梯给她。
  她唇角微弯,“你尽管放心去讨伐王昌,我会替你安抚好这些家眷的。”
  对。
  安抚。
  帝王心才是真真正正的海底心,为了叫来日刘秀想起时不会对她存疑,这个可得一早就说明白了。
  她可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
  至于她心底究竟是怎么想的,人心隔肚皮,她就不信刘秀真能把她看透。
  刘秀笑笑,既然她愿意那自然再好不过。
  主母再尊贵,也只是因为身份使然。
  但倘若能叫她美名远扬,为诸将信服,对稳固她的地位有好处。
  桐儿心性纯善,那些性子爽朗大方的将领家眷想必一见就会喜欢上她了。
  至于,她能不能领悟他的深意那都不重要。
  夫妻本就是一体,不是吗?
  他拍了拍她的肩,“这么晚了,快睡吧。”
  她嗯了一声,缩回被里很快就睡着了。
  翌日天还未亮,刘秀便起身离去。
  郭圣通睡的深沉,全然不知。
  等着她幽幽醒转时,刘秀早已经犒赏完大军,领军出了真定城了。
  她望着云鸟青云流转的帐子顶发了半天呆才起身。
  雄心壮志带来的热情不过才经了一夜,就叫她心下有些打退堂鼓了。
  人心叵测,计谋争斗,实在不是她所擅长的。
  她和平又微一样不喜欢人前人后脸上都戴着一层面具。
  更何况,她从前还鄙夷王莽成为权力的奴隶。
  却不想,她如今也被情势推着往前走。
  吕后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会不会一开始她也是不想争的,可是不争就是死路。

  ☆、第一百七十八章 宴客

  毕竟,文人嘴里赞颂的那个美貌柔弱的戚夫人实际上并不是那么无害。
  她多次在高祖跟前哭哭啼啼要废太子而立刘如意为太子,高祖意动数次谋之。
  吕后心头怒火想必是止不住的。
  夺嫡?
  请问你凭什么?
  是你和高祖患难与共起于微时?还是你替他抚养庶子照顾老父?
  什么都没做过,就想来争本该属于她的东西,不觉得做人也太过贪得无厌了吗?
  让刘如意做个闲王,平安喜乐地过完这一生不好吗?
  偏生要争,还把手伸到她唯一的女儿身上,操纵摆布了她的婚事不算,还在她夫君死后怂恿着高祖把她嫁往匈奴和亲。
  她跪在高祖殿前哭求了一夜,才终于勉强求得他回心转意。
  可那股怒火越燃越旺,汉室的嫡长公主就这么不值钱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要是真叫戚夫人夺嫡成功,她可不信戚夫人会对她手下留情。
  她死了便就死了,这一世活的实在算不得痛快。
  可她的一双儿女呢?
  她要争!
  必须要争!
  那本就是她的东西,凭什么不争?
  后来,她成功了。
  她起初并没想把戚夫人怎么样,毕竟她已经赢了,何必再和戚夫人计较?
  她从没把戚夫人当对手,她恨的是高祖,喜新厌旧的高祖。
  可不过把戚夫人囚于永巷舂米而已,她便作悲歌而咏唱。
  怎么?
  这就委屈了?
  她还没动刘如意呢。
  倘若立场对换,戚夫人只怕立时就会将他们折磨至死。
  既然你喜欢哭,那就哭个够。
  吕后一杯鸩酒毒死了刘如意,又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郭圣通承认这确实很残忍,甚至已经背离人伦道德。
  可那又如何?
  换做是你,你能不恨?
  那些后世人的哀叹有什么用?
  能庇佑他们母子吗?
  很显然,不能。
  谁想做这个圣人,谁尽管来。
  以牙还牙,有什么错?
  她如今的情景和吕后所面对的也差不多,不争就得连累整个郭氏。
  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所以,即便不愿意,即便心底抵触,她也要奋尽全力去争。
  她深吸了口甜香馥郁的阇提花香,缓缓坐起身来,唤常夏和羽年进来。
  盥洗梳妆时,常夏告诉她刘秀天还未亮就走了。
  她微楞了楞,而后反应过来,“我知道,他昨天就说了。”
  常夏见她神色如常便微微放下心来,她今晨得着消息后还和羽年担心夫人刚成婚便夫妻分离会不闷闷不乐呢。
  毕竟,谁知道君候这一去要去多久呢?
  便是顺利,不也得最少月余吗?
  更何况,战场上刀剑无情,可不是闹着玩的,如何能不担心呢?
  刘旻和郭况抱着这样的想法,便准备着从早到晚都寻了事让郭圣通占住心。
  可谁知早膳后,还不等郭况按着预定计划开口叫郭圣通陪他玩。
  她就抢先开了口,“我后日预备在漆里舍中宴客,还请母亲为我筹备一下。”
  刘旻问她,“你要请谁?”
  她轻轻一笑,“请刘秀麾下诸将的家眷。”
  *****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便到了郭圣通宴客的这一天。
  请人的帖子一早就发出去了,刘秀麾下诸将家眷都爽朗利落的紧,接了帖子皆是立时回说到日子准来。
  这日,郭圣通起了个大早。
  一想到要应付这么多人,她心下倒还真有些紧张。
  可同时,又充满了期待。
  前世的她,定是没有走出这一步。
  而今生,她走出了。
  这便已经是改变了,是进步了。
  她打扮妥当后,去了母亲特地为她腾出来的风和院。
  来的虽是刘秀麾下诸将的家眷,可她既然请客就不好占着主母的身份托大,最好还是提前到了,等客人纷纷登门后再在门口迎一迎。
  她到的很早,可院里已经人声鼎沸了,进进出出的侍女们忙的脚不沾地却井然有序。
  常夏估摸着客人们得辰时末才到,便先扶了她进去歇会。
  起的太早,空气是够新鲜了,但人也有些发懵。
  趁着客人们还没到,她又在心中理起诸将家眷的信息来。
  她可不想一会记错了,再闹出笑话来。
  她第一个帖子是下给邓禹夫人林氏的。
  听说邓禹也曾在长安求学,和刘秀对于学问多有探讨,关系颇为亲密。
  刘秀过河北时,邓禹杖策北渡追之,劝他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
  如此明目张胆地劝刘秀和刘玄决裂,想必是真看好刘秀才是。
  故此刘秀对其信任非常,加上邓禹有知人善用之能,刘秀任用将领时多会垂问于他。
  邓禹的夫人林氏今年二十有四,膝下已有两子,听说性子最是爽朗大方。
  郭圣通的第二份帖子下给了贾复夫人刘氏。
  贾复是儒生出身,通诗书。
  绿林军起事后,贾复聚众数百人响应。
  刘玄称帝后,贾复率领部众归附汉中王刘嘉。
  他虽是儒生,可每临战事敢于身先士卒,有勇武之名。
  刘玄宠信赵萌不问朝政后,贾复以为刘玄必败,便劝刘嘉脱离刘玄。
  刘嘉不愿背叛刘玄,但却写信给刘秀向其推荐贾复。
  刘秀素有贤名,贾复从之。
  至河北后,经由邓禹引见后,贾复见到了刘秀。
  略加考察后,刘秀便对贾复非常欣赏,任命其为破虏将军,还赏赐宝马给他。
  刘秀麾下其余将领多有不服,请求任其为鄗县县尉,刘秀不肯。
  众人嘴上虽不好再说什么,但只怕心底对这个刚来还未立寸功便当此要职的贾复仍是不平,连带着贾复夫人也没交到什么朋友。
  郭圣通今天准备对贾复夫人多加青眼,毕竟锦上添花谁不会,雪中送炭才是难得。
  而能被刘秀看好的人,应当不能差到哪去。
  第三份和第四份帖子是下给耿况夫人孙氏及耿况之子耿弇夫人徐氏婆媳俩的。
  耿况和王莽的堂弟王伋是同窗,后被王莽任为上谷郡太守。
  刘玄称帝后,允诺河北各郡国先降者复爵位。
  使者至上谷后,耿况亲往迎之,上缴太守印信。
  使者受之,却再无归还之意。
  上谷功曹寇恂率兵强行取回印信,使者无奈之下只好继续任命耿况为上谷郡太守。
  可以说,耿况父子对刘玄此时便存下了怨气。
  新朝覆灭后,刘玄迁都长安,一时隐隐竟有天下之主模样。
  绿林军将领挟着这股威风,随心所欲地撤换郡县的太守县令。
  耿况因前事不快,便遣长子耿弇到长安献重礼于刘玄以确保地位。

  ☆、第一百七十九章 意外

  耿弇才走到宋子县,便传来刘林拥立王昌为帝建都邯郸的消息。
  他的部下一股脑全去投了王昌,耿弇气愤之下反其道行之去拜见刘秀。
  而一见之下,他立时被刘秀的文韬武略折服,以为那“刘秀当为天子”的预言说的便是他眼前的这个刘秀。
  后王昌以十万食邑悬赏刘秀性命,南下信都时耿弇与刘秀失散。
  他便独自北上归家,预备说服父亲和渔阳太守彭宠一起发兵南下支持刘秀。
  可是他虽已成婚,但在父亲眼里仍是个孩子,说话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他便去寻了前次以兵强逼刘玄使者而夺回印绶深得父亲信任的上谷郡功曹寇恂和门下掾闵业,请他们去说服父亲。
  与此同时,王昌也遣使来上谷,欲要征调上谷骑兵南下。
  王昌势大,刘秀贤明,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耿况一时间怎能做出决断呢?
  这事关耿氏一族三四百人的安危。
  因为一旦选择了谁,不管前路如何,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寇恂以为上谷郡兵强马壮,仅骑兵便有万余人,势力不弱,自然得投明主。
  不若与渔阳郡联盟共投刘秀,方为上策。
  耿况深思熟虑后终于采纳,遣寇恂至渔阳联盟渔阳郡太守彭宠。
  渔阳郡太守彭宠和耿况一样也正是犹豫不决之时,忽见得耿况遣使,又收到了吴汉伪造的刘秀亲笔书信,便下定了决心和耿况联盟。
  耿弇、寇恂、景丹率领的三千兵马与吴汉、王梁、盖延率领的三千渔阳兵马会合之后,一路南下,在广阿追上刘秀。
  刘秀因此封耿况为兴义侯,加大将军衔,并授权他自行任命偏裨将佐。
  至于全力拥戴刘秀的耿弇更是深受刘秀喜爱,曾言其真乃少年英雄,当为北道主人是也。
  事实上,耿弇也的确担得起这个赞誉。
  耿弇自小便喜好兵法,精于骑射。
  郭圣通的第五份帖子是下给景丹夫人甄氏的。
  新朝时,王莽为招揽天下人才,下令诸侯和各郡官员举荐有德行、通政事、能言语、明文学者的人为官。
  而景丹年少时曾游学于长安,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于太学,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举荐。
  于是,景丹历任固德侯国的相国、朔调连率副贰。
  刘玄称帝后,他又因德行出众精明能干而被任命为上谷郡长史。
  他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