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陆海巨宦 >

第280章

陆海巨宦-第280章

小说: 陆海巨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让人诧异的是:徐阶竟然上表请求告老还乡了。

其实,这一年徐阶还不到六十岁,以一个政治家来说,他的这个年龄并不算老,甚至可以说“春秋正盛”呢!然而他偏偏就赶在这个节骨眼上递奏表告老还乡,皇帝、高拱、张居正等纷纷挽留,徐阶却就像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说什么也要走了。

自“征倭廷议”以后,徐阶已经表现得相当低调了,名为首辅,实同摆设,可这次他却拿出了首辅的威风,连上三表,高拱要过问也被他挤开,大有“老夫的事情老夫作主、谁也别来掺和”之势!最后逼得皇帝不得不下诏准许。于是,在李彦直抵京前夕,高拱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首辅。

今时今日的首辅,可不是嘉靖年间的首辅可比啊!由于皇帝已被架空,首辅就是比皇帝还皇帝!做了首辅,按理说该高兴才对,但高拱接任这个首辅时在八分乐意当中,竟还带着两分不满。

不满,是因为他觉得徐阶抽脚抽得太不对时候!

“这个老滑头,全没半点担待!”

当然,这话是不能公开说的,他只是私下里对张居正抱怨。而也只有张居正这个层次地人。才能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徐阶一走,李哲一回,朝中群臣听说无不瞩目于天津,新任礼部尚书赵文华问该以何等礼节去迎接镇海公时,高拱说就派一个御史去,奉圣旨颁赏,再召镇海公入京。

赵文华问:“是否请内阁一位大学士去一趟?”其实他是想说首辅大人不如你去迎接吧。只是这话却说不出口。

但饶是“请一位大学士去一趟”,也足以让高拱作色道:“镇海公也是大学士。大学士回京,以另外一大学士迎出百里之外,岂合礼法?”

赵文华唯唯诺诺,就不敢说话了。

不想李彦直竟然就此在天津停留,甚久甚久,也都没有进京的意思。这一来朝中群臣都议论纷纷了,不过这些议论都是私下的议论。竟没人将之写成奏章,因为大家议论的事情实在太过敏感了:“镇海公久久不入京,是不是在等赏?”

天下谁不知道李家富可敌国,身兼大学士又执掌海军都督府的李彦直又是权倾天下,镇海公的爵位,已接近人臣之极,再上去,还要赏赐。就只有封王了!

可是异姓权臣封王,这事可不是闹着玩地!一个搞不好就有“禅让”之变!所以朝中人人私下议论,却谁也不上书。

最终,还是一个脸皮最厚、名利心最强的大臣上了书,这人就是胡宗宪。老胡熬了这么多年,终于修成正果。李彦直临去日本前已叮嘱张居正把他调了上来,接任京师十二营地训练工作。

大明自蒙古南侵以后,京师的防守兵力几乎彻底崩溃,此后虽然兵威煊赫,却一直是“外强中干”的局面,外强,是指边军强盛,东面的海军都督府自不用说,西北戚继光镇宣大、西南俞大猷镇安南,其军事力量也是蒸蒸日上。而中干。则是指京师的防务一直空虚。驻京十二营的编制一直存在,但空额很多。战斗力也一直提不上去。到了李彦直即将东征时,高拱、张居正都认为此事不能再拖了,李彦直才同意从市舶司总署所发债押券筹集到的军费当中,拨出五十万两白银,以进行京师十二营地充足与训练,钱是他出的,事情自然就得归他管,于是他就将这工作交给了胡宗宪。

虽然这一举动大有“任用私人”的嫌疑,但论资历、论战功、论能耐,满朝之中胡宗宪偏偏又是最适合的人选之一,高拱本来属意于杨博,但杨博已被李彦直提前一步调去了辽东,当时高拱也还不敢和李彦直对立得太过明显,不得已,只好同意了。

就这样,胡宗宪高高兴兴地回了京师,虽然不进城,但在西山主持着京师十二营的重组与训练,相当于是负责着京城的防务,地位之要害可想而知,因此他对李彦直感恩戴德,这时竟然冒着被千古史书标为奸臣甚至叛臣的危险,上书请求朝廷颁赏镇海公,“高其爵位,以振三军士气”!

高拱拿到奏表,怒道:“什么叫高其爵位!镇海公如今已是公爵,再高上去,是要封王吗?”

“封王”两字从首辅大人口中道出,把皇帝和朝会上所有大臣都吓了一跳,过了好久,礼部尚书赵文华才道:“其实按镇海公的功劳,封王怕也足够了吧。”他说得不是很大声,却叫所有人都心头一凛,均想:“终于来了!”

自古枪打出头鸟,胡宗宪和赵文华,一个首先给李彦直请赏,一个首先道出李彦直有封王地资格,这可都是极度危险的事情!弄个不好就得身败名裂!但也正是因为极危险,内中隐藏的利益也极大!将来若是被李彦直成了事,那他二人就有拥立的首功啦!

朝臣个个低着头,谁心里都是七旋八绕的,可谁也不说话,高拱虽也知道除非李彦直自己坚决不同意,否则封王便是迟早的事情,可这件事情高拱认为是“越迟越好”!他地许多局面都还没布开呢,要现在就封李彦直为王,形势对文官集团而言就会变得很糟糕,这是天下士林都不愿意看到的。高拱以首辅之尊,若李彦直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封王。不管高拱本心作何感想,天下士人都会认为他就是李彦直地一条走狗,从此将彻底丧失士林舆论的支持,也就丧失了与李彦直博弈的实力!

可以说,胡宗宪和赵文华已逼得他不得不表态了,而且必须强硬地表态,还要惩罚他们二人。否则满朝官员见胡、赵行此谋大利之事而毫无危险,势必纷纷效尤。那时事情就更不可收拾了!

高拱向朱载垕行了一礼,奏道:“胡宗宪身居军职,妄议朝政!此属越权!”将领越权是大明朝政大忌,而京畿总大将越权,那更是大忌中的大忌,所以高拱的批断是:“请陛下圣裁,将之革职查办!”

至于赵文华。则——“礼部尚书赵文华,举止失措,有失人臣之份!请革去礼部尚书之职,下有司论处!”

他是首辅大臣,皇帝又没有实权,所以他这“启奏”只是个形式,话由他嘴里说出来,几乎就是圣旨!朱载垕依照往昔惯例。老老实实地行使他的螺丝钉功能,道:“着内阁议定下旨。”

大臣启奏,皇帝批转内阁,内阁“议定”,然后执行,这就是当前大明最高决策的程序!内阁又是高拱作主。所以高拱一“启奏”,几乎就是宣告了胡宗宪赵文华仕途地死刑!

赵文华虽然说那句话地时候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此刻还是吓了一跳,知道这时不说话,以后就没机会了!赶紧站出来大声道:“请问首辅:我是礼部尚书,封王与否,是不是礼部该议之事?镇海公地功劳,难道就一点封王的资格都没有吗?镇海公开疆拓土,功盖环宇!礼部议其爵位再进正是顺理成章之事,何谓‘举止失措’?至于行与不行。在内阁。准与不准,在天子——赵文华何罪之有!”

高拱却不和他辩论。哼了一声道:“自古异姓封王都是乱国先兆,你这个谄媚小人,但为个人富贵,妄作封王之议,却将镇海公置于何地!”就命人将他轰出!

一场关于李彦直封王地朝论,就这样被高拱压下了,可高拱取得这场胜利之后却没有胜利的感觉,相反他觉得自己相当的被动!他本来是“李派”,至少是“亲李派”,这下子却被迫被推到了李彦直的对立面。

想到此处,高拱忍不住又将徐阶恨得牙痒痒!他为何却恨起徐阶来了?

要知李彦直凯旋归国,有人提出封王之议几乎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而这事内阁不可以赞成又几乎是势在必行,若徐阶能晚走两日,由他来顶住这一轮风波,则高拱地处境会比现在好得多。

朝会将散时,高拱忽回顾李春芳等道:“异姓封王,非但不是天下之福,且不是镇海公之福,赵文华之言行实是在害镇海公!”这句话,是有点亡羊补牢的意思,是有意要人将话传开去,让李彦直听了后知道自己还是为他考虑的,以修补他和李彦直之间可能因此产生的信任裂缝。

朱载垕正要摆驾回宫时,听到这话却又不满了起来。

看看元月将至,李彦直还是没来京师,人在天津,自称远征之后水土不服,生病了,张居正道:“不如我去走一趟,看看是否那边出了什么岔子。”其实仍是委婉表示要前往天津迎接。

高拱不肯,认为李彦直人带甲在身,仍是军职,他凯旋归来,诸官迎接于城外就算尊崇了,若是由在京大学士跑到天津去迎接,却有谄媚之嫌疑,失了文官集团的身份!

“要问病的话,让一个太监持代表天子去就行了。”

张居正道:“那就请天子颁令,由我去犒军。”

如此则是不迎而迎,不接而接了,高拱虽然不乐,李春芳却道:“叔大所言在理。”高拱也不好太过执拗,事情遂定!

张居正将出发时,高拱拉了他到无人处,道:“叔大,眼前这个朝局,甚是凶险,若是能平安度过,则天下人又有几年安生日子。万一镇海公那边权迷心窍,竟然一定要封王,我也当据理力争。若争不过,最多拼了这首辅不做!你来当这首辅!”

张居正忙道:“肃卿这是什么话!我料镇海公乃明智之人,定晓得肃卿所为,不止是为了天下,更是为了镇海公自己。”

高拱见他如此说,绷紧的神经略略松弛了两分,点头道:“我亦知镇海公素有知人之明。所以朝会之上才如此强硬。亲贤臣、远小人,方能成就千古大业啊!胡宗宪、赵文华都是小人。引为爪牙,有祸无福!你到了天津,尽力周旋,以叔大之才,定可转危为安!”

张居正当日便与冯保一同出发,前往天津,途中冯保秘问张居正道:“临出发前。高阁老可有什么嘱咐么?”

张居正哈哈一笑道:“嘱咐倒是没有,就是有一句笑谈。”

冯保轻轻一笑道:“是何笑谈,能否说来让奴才也笑一笑?”

张居正笑道:“高公说,若镇海公一定要封王他当据理力争,若争不过,最多拼了这首辅不做,让我来当首辅。”

冯保听后嗤之以鼻:“张阁老要做这首辅,那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何必等他高拱来‘让’!”

张居正笑笑而已。

犒军是个借口。他却连走过过场都不去,进城后就和冯保一起朝海军都督府北总部而来,李彦直地亲信听说是张居正,当即放入。

走进数重门户,将到内堂时,李义久却请二人稍候。

按旧礼。但张居正和冯保一个是内阁大学士,一个是奉圣命来传旨,李彦直该马上出迎才是,哪可如此让二人“稍候”?这当真是“无礼”之极了!

但张、冯二人竟然没半点抵触,就在一旁坐等,静静等候李彦直宣召。

堂内,除李彦直之外,还有四人,一个是风启,一个是蒋逸凡。商行建留在日本没有回来。此外还有一个,却是一个五十多岁地老者。他脸上一副下人模样,但站在李彦直身边却甚见亲热——却是陆炳以前的管家,同时也是镇海公在北京府邸的张管家。

李彦直的岳父陆炳是锦衣卫的头子,蒙古乱北京以后,陆炳控制的密探力量便有私人化地趋势,李彦直间接控制了政权之后,有一部分划归内阁直接掌控,但陆家对这个系统的影响力却还十分强大!

这时张管家在给李彦直禀告地,正是李彦直离开京城之后大臣之间的种种“不寻常迹象”,蒋逸凡在旁听着听着,忽然感到有些害怕,从张管家的描述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