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185章

重生苏联-第185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保密计划虽然说不上天衣无缝,但也能够瞒得过所有国家的情报部门了。当苏军越过旧国境线的时候,大部分德军还窝在温暖军营里面,躲避严寒的天气。

  直到苏军坦克出现,他们才匆匆忙忙地出营应战,但已经为时已晚。

  不过,苏军的进攻并没有达到巴巴罗萨行动那样大的震慑性效果,因为德军早已料到苏军会对他们发起反攻,只是没掌握进攻的时间和地点,但也时时刻刻地派人在边境巡逻和防守,及时向部队发出了预警。

  在行动初期,苏联红军的进度比预期中好,在突如其来的攻击之下还能够取得不错的战果,推进沦陷区十多公里。

  红军战士在进军作战途中,一路歌唱着苏联的新国歌——。

  这首歌,原本应该在1944年才会被采用为苏联国歌,但早在1937年12月,曼图洛夫就靠着后世记忆,当了一回“文抄公”,在苏联报纸上发表了名为的“诗篇”,并且还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夫配上了旋律,成为一首歌曲。

  自此,曼图洛夫就在历史上留下了第一个明显一点的痕迹,当这首歌被最高苏维埃定为苏联国歌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已经留下了他的烙印。

  不过,曼图洛夫并不是喜欢出风头的人,所以在斯大林宣布要把他的作品定为国歌时,他就要求把国歌歌词加以改动,并且把国歌曲作者的名字改为一个叫“国歌创作委员会”的机构,而这个“委员会”实际上只有曼图洛夫一人。

  无论如何,当斯大林作出采用国歌的决定时,就已经充分表达了他对曼图洛夫这个年轻人的信任,当他的作品成为国歌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个年轻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扣在一起,让他成为国家的代表性人物。

  当然,这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所有的信任,所有的荣誉,所有的关系,都不一定会得到长久的维持。

  历史上,当斯大林指着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说“未来的领导人应该是年轻的”时,又有谁料到这个“钦定接班人”会被斯大林所清除呢?当图哈切夫斯基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被获授为苏联元帅的时候,又有谁知道他将会成为“德国间谍”,遭到残酷的清洗呢?

  在克里姆林宫的权力场上,人与人之间几乎从来都没有绝对的信任,也没有长久的信任,因为值得长久信任的人很少,值得绝对信任的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每个人都互相猜疑,每个人都互相顾忌,表面上称兄道弟的人随时都有可能会背叛自己,表面上势同水火的人随时都有可能“重修旧好”,甚至“情同手足”。所以,一时的荣誉,一时的信任,并不能代表什么,曼图洛夫要做的,就是要将这份信任和荣誉维持长久。

  新国歌的采用,对于苏军士气而言,无疑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国歌的歌词看似没什么特别,但其完美的旋律,根本不是其他国歌所能匹敌的。

  论知名度,苏联国歌的确比不上那些著名音乐家的作品,但论旋律的动听程度,歌曲对士气的激励,苏联国歌无疑能挑战全球最佳的地位。

  当然,苏军的士气并不是一首国歌就能够带起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够英勇奋战,就是因为他们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在芬兰、罗马尼亚和自己本国的战场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他们得到了战胜敌人的信心。

  除此之外,苏联的宣传部门、军队政治部门也功不可没,强力的宣传机器让苏军士兵意识到自己作战的目的。

  苏联红军士气高昂,意志坚定,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都丝毫不畏惧。

  不过,无论红军的士气有多高,武器有多强,终究还是无法掩盖他们在作战素质上的劣势。面对着作战素质更强,作战意志同样坚定的纳粹德军,苏联红军还是负上了不小的代价。

  战况并非一帆风顺,初期的胜利只是因为德军还没调整过来。当德军得知苏军进攻的情报时,他们就已经开始部署应对措施,集中可用的兵力,在德文斯克…维尔纽斯…利达…平斯克一线组织防御,顽强地抵抗苏军的进攻。


330 波罗的海攻势

  1942年12月25日,当苏联红军推进到维尔纽斯…利达…平斯克一线后,苏联红军的进军速度就开始慢了下来。

  德军在这一线部署了大量兵力,临时构筑了一道防线。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防线构筑工程,德国政府在当地强征了数以十万计的平民,抽调了数以万计的战俘,参与构筑防线的工作。

  在短短几天内,一道临时的防线就此成型,但大部分防御工事都比较简陋,比曼图洛夫防线、曼纳海姆防线还要差了不止一个等次。

  苏联空军的连番轰炸,对防线造成了一定的毁坏,但心狠手辣的德国军人居然用当地平民和被俘的苏军作为挡箭牌,令苏军飞机难以下手。

  而且,随着德国飞机产量的提升,苏联空军的数量优势逐渐被弥补,德军逐渐掌握部分的制空权,也对苏联空军的空袭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德国陆军的作战素质无疑是世界一流的,他们的武器装备虽然比不上苏军,但至少也不比英美逊色,甚至比英美还要强。

  nbG42机枪面世以来,德国陆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就得到了不小的提升。这款优秀的机枪,同时具备可靠性、耐用性、简单化、容易操作以及成本低廉等优良特性,是德国乃至于全世界最优秀的机枪之一,最高射速达到了每分钟1500发!

  装备了MG42机枪的德军,屡次击退了苏联红军的冲锋,对苏联红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德军MG42机枪手伤亡率其实并不算小,因为他们往往会成为苏联狙击手的狙击目标,同时也是苏联飞机、坦克的首要攻击目标。

  当一个战线上的MG42火力点被摧毁,整条战线上的轴心国军队将不会具备火力上的优势,因为当时德军步兵的主要装备还是毛瑟kar98k手动步枪,而苏联红军则大量装备了DP轻机枪和PPSH…41冲锋枪,在射速和火力上,苏军都占了优势。

  经过几天的战斗后,苏联红军成功突破了德军在白俄罗斯的防线,数以百万计的红军战士在数千辆坦克的带领下越过了德军设置在郊区的防线,但部分德军依然在平斯克、巴拉诺维奇、利达的城市据守,跟苏军打巷战。

  在立陶宛一带,苏军的战事就没这么顺利了,当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兵临维尔纽斯之时,就遇到了德军第3坦克集群的顽强抵抗。

  德军在维尔纽斯一带部署了重兵,这座城市不但是立陶宛首都,同时也是德军的重要战略据点。

  早在1941年德军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的时候,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就已经意识到立陶宛的重要性所在。

  立陶宛没太多资源,也没什么工业基础,但这里却是德国占领区重要的运输枢纽——几乎所有运往北方集团军群的物资补给和兵源补充都要经过立陶宛这块地方。

  万一立陶宛失守,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陆上补给通道将会落到苏联红军手里,他们与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将会被切断,部署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几十个师将会成为一支孤军,随时都会面临着被苏联红军围歼消灭的危险。

  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就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南部一带部署了重兵,还装备了德军最为先进的戴姆勒豹式坦克、虎式坦克和象式坦克歼击车,以应对苏联红军的威胁。

  当苏军猛攻维尔纽斯的时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就“发现”自己赌对了。他下令第3坦克集群和第9集团军共40万兵力全力防守立陶宛,抵挡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攻击。

  尽管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占有兵力优势,但他们负责进攻的立陶宛并不是巴格拉季昂行动的主攻方向。

  苏联红军要孤立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目的不假,要切断北方集团军群物资补给通道的目的也不假,但这个战略任务的执行者并不是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任务执行的主要地点也不是在立陶宛,而是在拉脱维亚,由巴格拉米扬指挥的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负责执行。

  那么,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的任务是什么呢?他们之所以要大举进攻立陶宛,其实就是要牵制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将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3坦克集群牵制在立陶宛一带,避免他们北上支援北方集团军群,阻挠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的行动。

  结果,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在面对着少数抵抗的情况下,轻易夺取了拉脱维亚东部重镇德文斯克,并且向里加湾一带迅速推进。

  当德军发现苏军意图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中央集团军群的第9集团军和第3坦克集群都已经被苏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所牵制,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也被苏军三个方面军近百万的兵力所牵制。

  就算德军从其他战线上抽调兵力过来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是一个高度机械化的方面军——这支部队的机动能力和进军速度已经达到了能够发起闪击战的水平。

  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以每天几十公里的速度迅速挺近,几天内就能推进到波罗的海沿岸,将整个北方集团军群困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一带。

  当然,如果德军调动第3坦克集群或第9集团军的兵力北上拦截的话,或许还能够延缓苏军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的攻势,但这样一来,立陶宛一带的兵力就会大大减少,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在立陶宛一带的兵力优势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到时,德军即便能够拦住巴格拉米扬,也未必能同时挡得住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未必同时保住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无论是失去立陶宛,还是失去拉脱维亚南部,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命运都是一个样,都会被苏联红军孤立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一带。

  如果德军失去拉脱维亚的话,或许只有北方集团军群被苏军所孤立。但如果他们失去立陶宛的话,恐怕陷进圈套里的,就不止是北方集团军群这么简单了。


331 紧急情况

  1943年1月1日,正当人们安坐家中,享用新年大餐的时候,苏德两国士兵依然还在前线

  进入新年之时,苏军基本上已经收复白俄罗斯全境,巴格拉米扬的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也成功推进到里加湾沿岸,成功切断了北方集团军群的陆路补给通道和与本土的联系。

  德军的接连败退,令希特勒感到愤怒不已,他撤掉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的职位,称这位资历丰厚的老元帅为“骄傲的失败者”。

  为了阻碍苏军的攻势,德军总参谋部制定了名为“腓特烈行动”的作战方案,下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集兵力,从西乌克兰北部出兵北上,攻击白俄罗斯苏军的南翼;而北方集团军群则联同中央集团军群出兵南下,攻击白俄罗斯苏军的北翼,形成合围苏军的态势。

  此时,白俄罗斯苏军已经推进到格罗德诺…布雷斯特一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突出部。白俄罗斯三个方面军的兵力,大部分都部署在西面一线,与中央集团军群对峙,而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接壤的地区只部署了少量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