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

第389章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第389章

小说: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蛟想到,秦国内不说,秦国外,想要将嬴政拉下来的人绝对不少!
  只要能取得他们的帮助……
  阴影,在角落滋生。


第173章 
  王上大婚本应是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大事,然而郑国渠刚刚完工,人民还没有从拼命工作的劲头中缓过来,又加上这一次大婚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不立后,想要大办也没什么底气。
  更重要的是嬴政本人的意志,以他看来,自己娶妻不过人伦常理,若违此劳命伤财,就是他的不是了。
  从小在赵国严酷环境中长大的他并没有一般王者耽于奢靡,甚至不止米粮与肉何价更贵的毛病,嬴政不仅了解民生疾苦,而且生活朴素,所以能省的步骤全部简化,到头来,他结婚之日,咸阳竟然一切如常,还是从宫中传来消息,咸阳城中的百姓才知道他们的秦王已经大婚了。
  平静得不像是王上结婚。
  从外国而来的客人学者听见嬴政此举,无不点头称赞。
  “秦王,贤王也——”
  就算是初入秦国的韩非都从心底发出了感叹。
  他现在已经进入了咸阳,正在一小小的客栈落脚。
  跟在身边的小童劝说他何不先去寻找自己的同窗,小童还记得,叶孤城非常欣他们公子的才华,这一次公子入秦就是为了进入朝堂,又听说那人已经官至“国师”。
  虽然不知道这秦国才创造的官职究竟有什么作用,但既然在名字前冠以“国”字,定然很了不起吧?
  而且……
  小童想,光是以那人天人之姿,就定然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颜控。
  想要当官,想要当名士,如果相貌丑陋,从根本上就被断绝了晋升的机会,越是古早的朝代,就越没有“不可以貌取人”这句话,相貌丑陋身怀残疾者不可入朝堂,已经成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共识。
  也可以以此类推,长得越好看的,当大官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这还要取决于对方出了脸之外的其他能力。
  想到这,小童又再一次对韩非道:“公子何不先去拜会友人?”
  总比他们住在街边上的客栈好吧?
  想到这里,小童竟然有点委屈。
  他们公子虽然不被韩王看重,到底也是韩国的宗室,之前在稷下学宫学习的时候,韩国补贴的钱颇多,让他根本就不需要因为金钱而感到为难,就算是韩非自己不是很在乎衣食住行,给他做衣服的料子也都是上等料。
  但是现在,情况却完全掉了一个个儿。
  韩王的厌弃十分彻底,既然把人都赶出韩国了,自然不可能帮韩非垫付生活费,而读书人,尤其是没有当官的读书人,一般都很清贫,更不要说他现在虽然已经著书立说,但是代表着自己思想的书却还没有被人看过,韩非身上只有一个空荡荡的韩国公子名头,说不定还能戴个荀子学生的帽子。
  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缺钱,对他来说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为什么只能住在大街上的小客栈里,当然是因为没有钱啦!
  然而,听见小童的话之后,韩非只是摇摇头。
  还不到时候,他想。
  朋友是一定要拜会的,毕竟无论是他之后想要被引荐入朝廷,还是最简单的经济问题,他都需要找个强有力的后盾,叶孤城和李斯不同,在稷下学宫时代他们的关系就很不错,如果说找其他人寻求帮助会让心高气傲的韩非感到屈辱,找叶孤城则不会让他产生怨愤之类的情绪。
  但他同样也信奉格物致知,或者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虽然之前在韩国内已经听说了秦国的种种变化,但是不让他亲眼见到,总是无法把握一个度,了解到现在的秦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都城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虽然秦王的新政已经推行到秦国的每一个角落,但也有个先来后到的顺序在,咸阳身为国都是最先实施新政的地方,什么灞下学宫他也有所耳闻。
  他要在咸阳城中,好好看看这个国家在短短的几年之中被建设成了什么样。
  脑中忽然闪过叶孤城的相貌,对方虽然是他的同学,但是在灞下学宫去不同于任何一个学子,战国时期的学生都好辩论,如果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意见,就会发生激烈的争论。
  老师对此大部分都乐见其成,他们都知道真理越辩越明的道理。
  其中好辩论者以韩非尤甚。
  是的,最然他是个结巴,但是最跑起来吓死人,特别稷下学宫的学生都比较有涵养,是会等他把话说完的!
  李斯比起他们的同学堪称有一副八面玲珑的性格,最擅长于在不破坏同学之间和谐关系的前提下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老师也很喜欢他。
  唯一的异类就是叶孤城,他甚少参加众人间的辩论,但是偶尔说一两句话,却十分振聋发聩。
  就算是再有能力的学者,也不过就是通几家的学说罢了,但有的时候韩非却觉得,叶孤城什么都知道。
  不是杂而不精的什么都知道,而是杂却精的什么都知道。
  而且他的思想还要更加深邃。
  这一点不仅仅是韩非察觉到了,李斯也知道,甚至可以说他们的老师荀子是最清楚的。
  韩非甚至记得,当年荀子对自己感叹道:“孤城,大才也。”
  韩非虽然恃才傲物,但是对有真才实学的人都是十分敬佩的,当然,李斯不算,虽然他们师出同门,但从一开始就非常不对盘。
  然而,荀子门下能称得上学生的一共只有三个,韩非也是人啊,既然是人就是群居动物,就是需要另一个人陪伴的。
  和李斯关系不好,自然就和叶孤城关系不错了。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叶孤城反而成了李斯与韩非之间的润滑剂。
  当年叶孤城离开稷下学宫的时候,韩非就觉得,他肯定会成一番事业,谁知道竟然在赵国沉寂了10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才回到秦国就一跃而上,成为了太子傅。
  别人看不出来他还看不出来吗?现在的秦国新政很多都是叶孤城的手笔,毕竟除了他之外,大部分人都没有那么长远而深邃的眼光。
  叶孤城: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XD。
  就算是出于对叶孤城的信任,他都要看看这个在对方先进理念下建立的国家有什么不一样的。
  然后他进入了客栈,受到了第一个冲击。
  就算是刚才一直在抱怨的小童看见客栈的内部陈设都有点惊讶了。
  他道:“公子……”
  怎么说,这里一晚上才多少钱啊,相对于山东六国的客栈,可以说是非常干净了。
  虽然里面的东西都不一定都是新的,可被子是洗过的,蓬松的,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这年头的驿站哪有这么好的待遇。
  一般房间都是阴暗的,被子上还散发着潮湿的味道。
  简而言之,一股馊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本并不繁华的咸阳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客栈,事实上,只有越有钱的国家才会有越好的基础建设。
  秦国现在不仅仅是有正郑国渠这样方便农业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民生的地下排水系统做得也很不错,咸阳已经感受到了大型排水设施的妙处,雍城的也即将完工。
  一个好的环境有利于国民的寿命延长,最起码也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什么霍乱之类的病,虽然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出现,一开始不就是因为病菌滋生才会出现吗?
  现在的咸阳,可以说是做到了这年代卫生的极致。
  从细微之处便能看出这个国家的改变,韩非想。
  他并非从来没有到过秦国,这年头,只要是有点追去的学者都会周游列国,正如同孔子当年一样,宣扬自己的学说还是次要的,更加主要的是了解民生,亲身体会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
  如果连国家特质都不了解,怎么给国家制定政治方针?
  所以韩非也是到过秦国的。
  但是他当年看过的秦国和现在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将行李放好,对小童道:“出去看看。”
  咸阳渭北很繁华。
  到底是老牌的商业街区,虽然和最近几年炒得火热的渭南不一样,却有另一种味道上的繁荣。
  这里有的是自然粗犷的美。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嘴,虽然渭南已经作为带有景点性质的主题商业街被推广挺多年了,但是对大部分人,特别是外国人来说,那里还挺新奇的。
  千万不要高看这个时代信息的流传速度,虽然各个国家之间的人有交往,但毕竟只能靠最原始的腿和车马来传递信息,和未来同步直播新闻的时代一点都不一样,为很多人来说,已经开张挺多年的渭南大市还是新奇事。
  在各个国家间相对和平的现在,每天还能迎来不少外国游客。
  可以说是独一份的了。
  韩非到的时候吕氏春秋才新鲜出炉没有多长时间,原本吕不韦似乎准备把吕氏春秋刻在石碑上放在咸阳城门口展览的,但经过讨论,也觉得吕氏春秋虽然编写得精妙,争议性也同样存在,更不要说商君书都没有刻在碑上待遇,吕氏春秋这样未免有夸大吕不韦的成分在里面。
  而最近正好因为赵姬的事情让他有点怕,之前才编写出吕氏春秋的轻狂又如同蜗牛一样“嗖——”地一下缩回了壳子里。
  人最忌讳的就是骄傲过度,叶孤城的存在加上嬴政的雄才大略,终于将原本在秦国内可以呼风唤雨的大臣给压制下去,都说三角形是最平稳的图案,对他们来说也是这样。
  可以小心翼翼地揣度,而不是放肆大胆地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正好可以避免吕不韦功高盖主,让他作为一个大臣本分地工作。
  要是真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如同范蠡一样功成身退。
  对于大臣来说简直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至于叶孤城,虽然同样处在微妙的平衡之中却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未来。
  实在不行,他可以回老家结婚啊!叶孤城:不……我没有……
  吕氏春秋以毛笔工整地书写在雪白的大纸上,这是造纸坊的最新研究成果,可惜暂时还不能量产,考虑到吕氏春秋的重要性,就先给他们用了。
  如果是下雨天,纸张可能比较受影响,但现在日日晴朗,这天气已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倒不用担心下雨把雨打坏了。
  对了,干旱!韩非不动神色地打量周围的秦国百姓。
  今年的干旱并不仅仅在秦国内造成影响,山东六国也很久没有下过雨,从韩国出发一路到秦国,他特意绕路就为了看看其他国家有什么好的应对干旱的措施。
  结果是韩非想多了,哪个国家都没有应对的措施,也并没有大型水利工程的存在,干旱已经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而并不富庶的国家也没有足够的存粮给百姓食用,就算是开放粮仓所能救济的也只有一小部分的百姓,大部分人还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他终于发现了,秦国与之前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是精神气。
  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受到干旱的折磨,即使同样缺少降水,但每个人都活得很有朝气。
  这很奇怪,要是他没有记错,郑国渠就算是通水,也只能挽救之后的夏种,上一波粮食受到了影响,绝对不可能让秦国在征收赋税的前提下将百姓养得很好。
  而秦法规定,不因为天气原因减少赋税,莫非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