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绣-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自然欢迎的。
“嗯嗯,咱可不就是一家人么?不是一家人呢我也不好住这了。村长说给我划块地做宅基地,我琢磨了一圈还是算了。白占地方不合适,我都这把岁数了,随便找个院子住下就可以了,也不用那么麻烦了。就没要,我乐意住你家,和你爷爷奶奶说说话干点活我还高兴呢,我一个人住一个院子和在城里有啥区别啊,我都不乐意住,一个人屋里都空荡荡的,没意思。”
人老了害怕孤独,张爷爷为啥老往学武那住呢,并不是那院子比他家院子好多少了,吃得有多好了,不是的。而是他老了老伴也走了,屋里院里空落落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老人很寂寞,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仁和堂,可在那难免就有人找上门看病,年纪大了不能那么使劲干了,就待在学武那侍弄菜田花草,和学武说说话听听农家的琐碎事,他觉得乐呵,日子过得也高兴。
来李家村在李家住的真高兴,这有老人,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和语言,可以沟通聊天,张爷爷本身为人厚道不忘初心,对农家子很是喜欢他们的善良淳朴,在这里他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第409章 神来一笔
儿子来了两趟,原是不好意思麻烦李家人伺候老爹,想接回去的,但是张爷爷不想回去,儿子看到老爹难得这样高兴,气色红润眼里都多了些明亮的光彩,不忍心说回家的话。
他也知道家里没人,只有下人,老爹和下人能说啥呀,老人寂寞,时常会想起去世的母亲,眼里那份伤痛和孤寂,常让他们心里扎心似得难受,可他们却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他和师兄们还要把医术传承下去,还有很多事要做。
难得看见老爹在李家村住的这么高兴,儿子心里也特别感激李家,作为回报,他巴巴的让人拿了不少药材过来,算是回馈李家村善待了他的老父亲,两次来都没说接回去的话,不忍心让老爹回去一个人孤零零的。
张爷爷跟儿子商量想住在李家村的事,儿子心里到没有啥不高兴的,只是觉得麻烦人李家有点不好意思,说再问问李家和学武的意思。
“您就在这住着吧,那也别去,你盖个院子一个人住啊。那有啥意思,我家院子那么多,随便你挑了,回头你儿子再来我让我爹跟他说呗,他时常过来看看就成,我们家人多,也不怕照顾不好你。你是我儿子学武的师傅,我们给您养老是应该的,求都求不来呢。您呀时常给我孙子教了认个字,我们祖上都烧高香了。”李母开口说道。
李老爹也高兴地点头,“嗯嗯,留下留下跟我玩啊,是吧老太婆。”
“嗯,老张啊,你就留下吧,回头你儿子来了,我们两个老的和他说,你一个人在家住不合适,有点啥事都没人照料。我们这人多,你看我儿媳妇也是个厚道人,这么多年伺候我们老的一点埋怨都没有,如今家里条件好还有人帮着照料了,啥都不缺,你留下多好啊。帮我教教清远清刚,清远考上童生了,再往后我们全家都没有能力帮他了,您就当帮帮我们呗。”李老太也十分愿意让张爷爷住下,这样的能人你求都求不来呢,咋能不乐意呢。
“好好,我给儿子说,你们帮我说说,让我留下来啊,孩子们的功课我来,当年我儿子也考中了探花,这点孩子的事我还是行的。”张爷爷十分高兴,李家有人气热闹,有温馨,闹闹哄哄的像个家啊!
他的院子只是个院子,不是家,没有人气啊,家之所以称之为家,是因为那里面有亲人有爱啊,而不是因为房子的大小。
“那肯定的,我哥知道多高兴,他肯定想要您留下呢。”巧兰小秘密的的说道。
“不过兰子,清远值得好好培养啊,如果他再次考中秀才的话,就要离开县城,起码要去城里的书院学习才成,不然就真的耽误了。”张爷爷说道孩子的问题,变得严肃了很多。
“您认为他有多大几率考中秀才呢,这难度可不是童生那么简单了。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全家砸锅卖铁都会供他的。我就怕给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最后他会忘了他是大青山的农家子,忘了本啊。”巧兰也有她的担心。
作为一个农家子,她希望的是清远能稳扎稳打的朝前走,年岁小啊,吃点亏失败几次不怕,这对他人生是有好处的,一路太过顺遂对于一个家境很普通的农家子来说,不是好事,真养成凤凰男了,是好事么?觉得自己天上有地下无的真的好么?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要给他放飞的机会,不能机会都不给是不?再说他还年轻有的是前途呢,就算止步于举人,这不是还能教书么?前途还是敞亮的。咱们总有给他一个放飞的机会,雏鹰想要飞得高,做爹娘的就得有两份狠劲,当雏鹰长大后,爹娘就会离开巢穴不在喂食了,他们就必须学会自己捕食喂养自己了。”张爷爷语重心长的劝道。
“好吧,我听您的,如果他能考中秀才,就让他离开家去读书吧,如果可以就去江南书院读书,既然要选就去最好的学校读,机会条件给你创造了,后面的路怎么走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巧兰是个能豁的出去的人,说到做到,想干的事一定要干成才行。
“对喽,到时候我给你些介绍信,我在江南书院认识鹿山书院的院长,我给你写封信推荐孩子过去学习,保证错不了,但剩下的事就得靠自己了。”张爷爷很热心,觉得清远有机会飞出大山,就该帮一把才对。
“谢谢您张爷爷,我们家因为您才有了巨大的改变,真得谢谢您。”巧兰感激的一个劲道谢。
“傻孩子,我不过是个诱因,主要还是你们的努力执着起了大部分原因。”张爷爷乐呵呵的笑着。
中午刘二婶他们也过来了,还有二叔二婶带着东子也过来了,张爷爷疼爱的接过东子逗弄着,东子高兴地揪张爷爷的胡子,他也不生气,和孩子玩的可高兴了。
“还是兰子回来好,每次兰子回来,我嫂子都能做好多好吃的,平时都吃不上呢。”赵氏笑着调侃。
“去,吃还堵不住你的嘴,平时也没委屈你呀。”李母笑着拍了赵氏一下。
“张叔啊,我说您在村里开个学堂得了,我家东子都会背三字经了,小嘴叭叭的整日念叨,跟念经似得,还不敢打断,害怕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了,可把我们念的烦死了。”赵氏说着笑话。
张爷爷经常抱着东子玩,时不时就会给孩子教着背三字经啥的,灌灌耳音,孩子都会背上几句了,可高兴了整日念经的似得在嘴里车轱辘转。
张爷爷眼睛一亮,转头看了眼巧兰,她也双眼发亮的看着对方,二人眼里都有了惊喜的味道。二人同时扭头盯着赵氏目不转睛的望着。
赵氏吓得手里的猪蹄都掉盘子里了,结巴的说道:“我说啥了,你们咋都看着我啊。”
“婶子,你前面说了句啥?”巧兰盯着他问道,眼里有些兴奋的味道。
“我……,哦,我说了让你张爷爷干脆开个学堂算了,教村里孩子们念书,咋了?我就随口一说,好多孩子上不起学呢。”赵氏浑不在意的,她就是随口一念叨罢了。
巧兰啪的一下,拍了桌子,脸上全是兴奋的神采,一家人被巧兰吓的一哆嗦,李母正要呵斥她,巧兰和张爷爷对望着,二人一起开口,“开学堂。”
张爷爷哈哈大笑,脸上全是喜悦畅快的笑容。
第410章 设想
一直以来张爷爷都在寻找怎样回报家乡的方法,义诊只是其中一个方法而已,但更多的他还是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做一点实事,有用的事。他这次来村里,觉得自己能做的真的太少了,心里一直不得劲,所以真心实意的想留在村里,哪怕为村民治病送药呢,不也是他的一份心么。
“张爷爷,您说成么?”巧兰有些激动,这是利在千秋的事啊。
“我觉得可以干成,你忘了,你李爷爷在县里闲得磕牙呢。我找他他肯定乐意干。”张爷爷撸起袖子,觉得自己瞬间年轻了二十岁,还能再干二十年呢。
“那我们琢磨琢磨,在哪干合适?要是穷家的农家子想读书认字出不起钱该咋办?您要知道就算是免费让他们读书,很多人家还是不愿意孩子出来的,因为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劳动力啊,少了一个人干活是不一样的,会少很多收入啊。”巧兰越想越觉得还有很多困难。
“嗯,你说得对,我要好好的想想,你先别说出去,这就是咱们的想法,我在和老头子商议一回,要是能找到让穷人家的孩子认字不多的情况下也能得一点收入,那么他们也许就会同意孩子来上学了,哪怕不为了考科举,认了字可以做学徒,找活干的几率也就大得多了。”张爷爷比巧兰更认同读书识字的重要性。
“是呢,这家里的收入要考虑进去,好像我们家当年情况都算可以的,但我哥还是选择了放弃,支持我二哥去学医,因为一家一户出不去两个孩子同时去干这个,家里供不起,您明白我的意思么?”巧兰似乎感受到了原身在身体里残留的那份深深的遗憾,那是他们曾经共同经历的苦难,难免会影响到巧兰。
“我懂,我懂啊孩子,我们家也是兄弟二人,我大哥为了我出头也是放弃了机会,待我有能力时,他却早早地去了,家乡受了灾,一家子都没能跑出来,陆续得病都走了。”张爷爷说到这捂着脸,心里的伤悲无人能懂。
“爷爷,您别难受,您做的已经够好了,我相信就是您的父母高堂健在,也一定会为您骄傲的。您帮我们想想,如何让更多的穷人家孩子去书院读书啊,我们该怎么做这件事呢。这可是好事啊。”巧兰赶紧岔开话题,避免老人伤心难受。
“对对,我想想,我琢磨一回啊。”张爷爷别开脸偷偷擦擦眼泪。
“先吃饭,先吃饭,你这丫头不能等吃完饭再说啊。”李母吆喝着圆场,让大家继续吃饭。
“吃饭吃饭,今儿太高兴了,我明儿去李家去一趟,这是要商议一回的。”张爷爷一下找到了事干,精神头都不一样了。
吃过饭后张爷爷就坐在院子里开始琢磨了,一边想一边就拿了纸笔开始写,并拉了巧兰一起想。
“你觉得如果免费入学,孩子们有多少能去的呢?”张爷爷开始逐条逐条的想问题,争取落到实处,而不是搞花架子。
“有三分之一吧。”巧兰想了想,根据自己这几年在李家村生活后得到的一些实际的情况预测。
张爷爷皱了眉头,“免费还那么少么?”他显然很不满意,免费入学不是应该尽量把孩子都送去读书么?
“我知道您的想法,你要知道男孩子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家这样的清刚几岁就能给家里干活了,别的干不动,但捡个柴火割猪草是没问题的,再大一点到地里帮着干点小活也是可以的,少个人就多了活,再大点到传威这么大,几乎就是家里一个整劳力了,走了一个人地里的活谁干?这部分钱怎么办?少一个重劳力就意味着少了近乎一半的粮食产量,这都是钱啊。”巧兰根据实际情况开始给老人家分析,农村不比别的地方,粮食代表着人命啊。
尤其是李家村即便富裕些也没有到完全脱贫的地步,还是有困难户需要接济呢。
张爷爷眉头紧皱的点点头,显然很认同巧兰说的这些实际问题,他认为很有用,不能搞华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