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的美丽人生 >

第545章

重生的美丽人生-第545章

小说: 重生的美丽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百六十七章 乡愁

小姨一家搬到京城,着实是忙碌了几天。二端生怕姥爷姥姥住得不习惯,这段时间都没在宿舍住,下了课就回家来陪二老。
    不过她显然有点儿低估了姥爷姥姥的适应能力,这天下午没课,她中午就回家了,居然没见着姥爷。
    问姥姥姥爷的去向,姥姥说姥爷去参加同学会了。
    同学会?!
    二端惊讶,要说他们这些年轻人参加个同学会什么的还挺常见的。姥爷的同学会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黄埔同学会,啧啧,听着就挺高大上。
    黄埔培养了多少军事人才,著名将领就不用说了。就如姥爷这样普通的毕业生,随随便便也能碾压一大片了。
    没想到姥爷才刚到京城几天,就有同学会可以参加了。那还真不怕他没事儿做,闲的难受了。
    吃过午饭,二端陪着奶奶和姥姥,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缠毛线。
    特意从内蒙买的纯羊绒线,老太太们准备没事儿织织毛衣,又打发时间,又比外头买的穿着暖和厚实。
    二端乍着胳膊,撑着一捆毛线,姥姥利索地把毛线缠成团儿。
    奶奶已经拿着缠好的一团儿在起头儿了,瞧颜色,二端觉着这指定是给自己织的。
    一边缠毛线,二端还搜肠刮肚地想笑话讲给奶奶和姥姥听。
    秋日的阳光洒在院子里,不像夏日里那么炙热,却别有一番温暖的感觉。
    姥爷就这个当口回来了,背着手,闷闷地打了声招呼就钻进屋里。
    院儿里仨人面面相觑,这是咋地啦?
    都看出楚文治好像不太对劲儿呢,似乎心情不好。
    不过不是去参加同学会了嘛,按说应该是高兴的事儿啊,这么参加完还反而不太高兴呢?
    “我去看看?”
    二端放下手里的毛线,轻声询问姥姥的意见。
    姥姥点点头,老头子不知道是在外头惹了气,还是遇上了什么不高兴的事儿,端端去哄哄应该能好。
    二端先去给姥爷泡了一杯茶,捧着茶杯轻手轻脚地进了姥爷的屋。
    姥爷正坐在窗户边的书案后头,愣愣地瞧着窗棂发呆。
    “姥爷,您累了吧?我给您泡了杯参茶。”
    二端走过去,把茶杯搁到桌上,小心地观察着姥爷的神情,琢磨着姥爷这到底是咋了。
    参加个同学会这么回来情绪就不对了呢?
    “哎,谢谢端端。”
    姥爷回过神来,点点头。
    看外孙女儿略显担忧地打量自己,就知道自己的反常让孩子担心了。
    “姥爷没事儿,就是今天参加同学会,听到一些事情,心里头有点儿闷得慌。”
    楚文治试图缓和一些自己的表情,但是不太成功,心里头压着事儿,让他半点儿开怀不起来。
    “姥爷,您有什么事儿不如跟我说说呀,兴许我能帮您排解排解?”
    二端在旁边的小团凳上坐下,关切地望着姥爷。
    “唉,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有些感慨。当年一起在黄埔的同学,现在人已经不全了。有些甚至客死他乡,提起来就让人唏嘘不已。”
    楚文治想起自己当年,年轻的自己何等的意气风发,和一班同学畅想未来,满腔热血。
    现如今,他们都是老人了。他们这些活着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可有不少同窗当年去了那远离大陆的小岛,最终没能盼到两岸三通,到死也没有再踏上过家乡的土地。
    不去评判当年不同的选择,可作为根在大陆的中国人,不能魂归故里,该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一件憾事啊。
    都说落叶归根,可他曾经的同窗,校友,却连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
    人在外漂泊几十年,死也没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
    姥爷一提,二端就明白了。敢情姥爷是为他曾经黄埔的一些同窗心痛。
    军人的特殊性,服从为天职。所以当年不少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被带到了隔海相望的小岛,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故土难回的梦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姥爷提到的这些,让二端不禁想起了诗人余光中的那首《乡愁》,情真意切,把漂泊异乡的游子对故乡和祖国的眷恋表达得淋漓尽致。不由得吟咏了出来。
    安静的房内,只有二端清朗的声音,缓缓地吟诵着这首《乡愁》,楚文治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思绪不知道飘了多远。
    诗很短,二端吟诵完,她和姥爷都没有说话。
    二端悄悄打量姥爷的神情,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吟了这首诗之后,反而让姥爷的情绪更加低落了呢?
    良久,楚文治动了动,目光转向了一直关注着他的二端。
    “端端,姥爷决定在有生之年再折腾一番,随心,做一点儿该做的事儿。”
    姥爷脸上竟然带上了一丝笑意,似乎是想通了什么,整个人精气神儿都上来了。
    二端心中惊奇,不由得好奇姥爷到底想干啥。
    “姥爷,您这是要做什么该做的事儿?”
    二端把桌上已经不烫的茶水递给姥爷,出了趟门儿,也不知道顾不顾得上喝口水。
    姥爷接过去喝了几口,才回答二端的问题。
    “姥爷准备联系一下那头,帮助海峡那头已经过世的老兵回家!”
    说到自己的决定,姥爷的声音都大了许多,似乎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十分激动和兴奋。
    这回二端听明白了,因为战乱,不少士兵糊里糊涂地就去了海峡的那头,却到死也再没有机会回家。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即便是死,也要埋到自家的祖坟里,否则就像是那孤魂野鬼,总是飘在外头。
    况且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等着他们魂归故里吧。但是做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首先得弄清楚现如今的政策,其次这是纯义务的事情,没半点儿好处,全凭一颗助人为乐的心。
    后者姥爷肯定没问题,只要他想做的事情,家里头肯定全力支持,况且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可能才能明白在战火中背井离乡的对家乡的渴望。

第九百六十八章 王牌栏目

姥爷找到了退休许久之后发挥余热的方式,打定主意就开始积极联络起老同学,并且开始接触相关部门,搞清楚帮助过世老兵的骨灰回家乡需要的相关手续。
    饭要一口一口吃,做这件事并不简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恒心。
    不过每天看姥爷精神奕奕的忙活,二端倒觉得忙碌起来的姥爷气色似乎更好。
    二端有空也帮姥爷整理资料什么的,毕竟姥爷上了年纪,工作量太大的话二端怕他身体吃不消。
    周景林得知老丈人竟然闷声不吭地折腾起这么一件在他看来很了不起的事儿,不由得更加敬重自己的老岳父。并且拍着胸脯保证,老丈人有任何需要,他都鼎力支持。
    后来二端自己的学业和实习忙不开了,索性请爸爸给姥爷安排了一个助手。
    助手的工资从云林集团走账,工作关系也挂靠在云林集团。只不过工作内容就是给姥爷当助手,整理资料,跑腿儿,给姥爷开车,陪他跑相关部门审批材料啥的。
    姥爷是做事情十分认真的人,开始了,就会有始有终。在姥爷的操持下,在次年,他成功地帮助一位老兵的家人,把老兵的骨灰从海峡那头的海岛,请回了位于山东的老家,入土为安。
    二端觉得这一刻非常有意义,所以特意请假陪同姥爷走了一趟,全程用相机记录下了很多珍贵感人的画面。
    回来之后,她整理并发表了长篇纪实文学《送你回家》,并且发表在了《北方周刊》上,引起了不少人对背井离乡在海峡那头的老兵的关注。
    姥爷的一次成功,让他信心大增,此后的数年,一直致力于帮助隔海相望的老兵和他们的家人团聚的事业。直到他年迈,身体情况实在不允许他再进行这么高负荷的工作,才由他一直带在身边的助手接手。
    二端帮张海灵拉的赞助也顺利到位,新节目的筹备工作也有序进行。
    新节目二端其实上辈子经常看,后来成了电视台的王牌栏目,就是每天新闻联播之后的《焦点访问》。
    能成为这个节目组的一名成员,即便是实习生,二端也十分高兴,毕竟这也算见证了国内电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栏目的诞生呀。
    节目开播,二端也曾经有那么一瞬间后悔了一下,后悔没答应张海灵担任这个栏目的主持人。
    不过当她看到栏目第一任主持人敬亦丹坐在演播室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没答应就对了。这可是一位二端非常敬佩和喜欢的主持人呢,她的主持风格非常大气,给人的感觉既专业又不过于尖锐。平和宽容,针对选题的新闻热点,总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端不禁觉得张海灵真的很厉害,能挖掘到敬亦丹这样厉害的主持人。
    这还担心什么收视率啊,还巴巴儿找她帮忙拉赞助,这节目是未来十几年收视率都很高的栏目呢。
    而且因为是相关部门重点关照的栏目,作为电视台新组建不久的新闻评论部,一直都在给《焦点访问》开绿灯。
    只要稳扎稳打,好好做节目,其他的事情张海灵根本不需要多担心。
    二端打定主意要好好在栏目组学习,电视新闻记者这一块对她来说并不熟悉,实习的这段时间,她发现栏目组的不少记者,不仅采编能力很强,新闻评论的能力也很强。
    张海灵挺照顾二端的,把她安排在了记者一组,也就是主持人敬亦丹的那个组学习。
    能近距离跟自己喜欢的主持人接触,还能一起工作,二端非常高兴,工作热情也很高。
    本来敬亦丹还觉得这个漂亮得惊人的小姑娘太过扎眼,但是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她却吃惊的发现,这个小姑娘的采编能力,尤其是文字功底特别强。而且开选题会的时候,总能提出很多特别的有针对性的社会热点选题。
    她都有些不相信这是个才大三的新闻系学生,明明像一个老辣的资深记者嘛。
    敬亦丹还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其实是真相了,得过普利策新闻奖的人,能不老辣嘛?
    因为栏目的宗旨就是深度报道评论新闻事件。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四句话涵盖了节目创办的核心意义。
    所以基本上有什么大事件发生或者即将发生,二端他们栏目组都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这是作为国家电视台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这一时期还真的没有哪个地方电视台能够企及。
    这天二端受组长指派,跟着组里的摄像大哥,去采访京城旧城改造的拆迁情况。因为有群众反映拆迁过程里存在强拆的情况。
    不过这个事情不算是什么非常重要的新闻,毕竟随着时代的进步,拆迁改造旧城区势在必行。但是因为京城是首都,监督力度自然比地方大,强拆这种事情也不见得有群众反映的那么夸张,不过组长还是让二端跟摄像去走一趟。
    二端知道,这一趟其实可去可不去。组长实际上是给她一个机会独立锻炼一次,碍于她实习生的身份,独立采访还从来没落在她的头上过。
    这种不是很要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