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熬鹰航空业 >

第258章

熬鹰航空业-第258章

小说: 熬鹰航空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从第四级压气机叶轮开始,各项力学性能都很好的钛合金不得不被放弃,专门为高温环境研制的叶片被装上后面五级压气机、静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当最后的空气压缩完成之后,整个压气机不会被损坏,可以连续地工作下去。
  来到燃烧室的高温空气和气动雾化喷嘴混合,再一起被点燃,混合后的燃气体被点燃,开始急剧膨胀,又被送进后面的高温涡轮。
  这时候的高温涡轮自然就必须要能忍受超高温度,急剧冲刷着涡轮上的高温燃气在给涡轮传递了高温的同时,也让涡轮高速转动起来,燃气从涡轮叶片之间的缝隙穿过之后,又被静子再次整流。
  经过这样段艰辛之后,被喷出的高温燃气已经是面红耳赤,没有了束缚的活跃燃气分子在后续的高温燃气的挤压之下向后喷出,这就是涡扇发动机的一个重要动力来源。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核心机就算是开始了工作,后续的就是将核心机的转速不断增加,一直到达到设计转速,甚至还需要超过设计转速运转,这和电子计算机CPU的超频运算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不说如何加速核心机的转速,又是如何达到全功率运转,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将高空仓中核心机喷射出来的高温燃气及时排出。
  为了排出这些高温高速的燃气,又需要用到复杂地排气系统,这套排气系统比起对高速空气加热的冲天炉更是逆天。
  排气系统需要排出的东西是经过了核心机燃烧之后的高速燃气,整个核心机已经完全可以算是一台单转子涡喷发动机,它的推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歼六战斗机使用的涡喷6发动机。
  比涡喷6发动机还要强大的燃气发生装置,产生的高温燃气需要被快速抽出高空模拟仓中,可以想想需要什么东西才能做到?
  这就需要大量的排气装置来工作,它们并联在一起将这些高温燃气抽出去,这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热交换,导致排气装置本身温度急剧增加,为了排气装置可以连续工作,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冷却系统。
  完成对排气装置进行连续冷却,最好的介质就是水冷,这东西是最好、最实用不过,大量的水被从一早就建设好的水库中引过来完成冷却。
  如此就能实现航空发动机高空舱的运用,它能对需要测试的发动机进行各种空域环境下的试验,这一切开动起来之后,整个江由地区的民用、工业用电早就被拉闸,全力保证高空台试验。
  而这里的人们才刚刚体验到这种生活,也不知道是国家的幸运、还是他们的不幸,但在八九十年代西南地区,没有三峡工程的发电,要想肆意的用电肯定是不可能。
  从核心机开始测试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十五分钟,杨辉和其它人一起焦急地的等待着最后的结果,这种感觉就如同无数家长在高考考场外等待着自己的子女从考场走出来一样。
  心中既有忐忑也有激动,还有更多其他的感情,反正是各种五味杂陈,一直到整个高空台慢慢停止运转,这就意味着半个多小时的测试已经完成,结果已经跃然纸上。
  “出来啦,出来啦,大家都快跟我过来!”
  挥舞着手中的一骡纸,刘总工脸上有抑制不住的高兴,刚才的刘总工是在数据测控中心全程观看了核心机的测试,虽然这只是第一次全功率高空台测试,但这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
  这一次虽然得到的数据不是太详尽,但也能得出一个大概,从这次的测试中就可以推算出一些核心机的具体情况。
  全程监控了这次核心机的测试,刘总工心里早就有数,数据刚刚到手还没有开始进行初步分析,就被刘总工拿着冲出来报喜,并招呼大家一起到一边去坐下分析。
  各自迅速找到一个靠前的位置坐下,就等着刘总工将手中的数据拿出来给大家通报。眼看几十双绿油油的眼睛如同饿狼一样盯着自己手中这薄薄的十多张纸。
  刘总工突然感到这十多张纸有着千斤总量,拿起来打开这一摞纸,仔细看了看这里面的数据,又在另外的一张草纸上写写画画,突然停顿了下来……
  几秒之后又反应过来,心里是一阵狂喜,抑制住激动又重新计算两次,对比三次得出的最后数据,这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核心机海平面进口总温443。88K,进口压力3。794MPa,空气流量52。56KG/S,涡轮前温度1412摄氏度。在刚才为期半小时的测试中,我们粗略测试了整台发动机从海平面高度一直到24000米高度的动力损失情况,推力曲线一直到了22000米推力才出现较大下降。”
  19000米才开始出现较大的动力损失,表明这台核心机的高空性能虽然不是太优秀,但只要不把低压风扇的函道比做的太大,不把它用来做高空截击机。
  只是做注重中低空性能的带三代战斗机动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至于做客机发动机就更没有问题,什么客机要飞到两万米的高空去?


第393章 解决问题的曙光
  先进中推核心机是杨辉所有计划都难以绕开的一个节点,现在的中推核心机性能数据大概拿出来,比第四代中推核心机有所不如,但也足够计划展开。
  “那刘总工能不能初步估计一下这款核心机的试验进度,我相信有了前面这些经过预研的技术铺垫,要快速测试核心机,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改进,624所肯定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时候就显示出研制一款发动前对各项技术进行预研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优点,只有深度的了解了各个子系统的优缺点、各项性能,才能在总体设计改进中有得心应手。
  细心的人都能发现,共和国仿制一款国外的航空发动机所需的时间其实一点也不少,按照手中的实物测绘,固然可以快速拿出‘成平’,但这种东西只是形而不是神。
  精密的工业设备,没有完全相同的工业制造基础,仿制后的测试中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然后又只能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适应性改进,这样的经历在共和国的太行发动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对仿制出的发动机测试…暴露问题…修改…再测试……一直循环往复,直到最后拿出动了发动机的时候,实际上的用时和从头开始研制一款航空发相差不大,甚至还有所超出。
  刘总工对这款由自己经手全程研制的核心机非常清楚,可谓是闭着眼睛都能对整核心机进行辨认,完全可以清楚的分别出每一个零部件的用处、位置……
  不仅仅知道这台核心机是怎样子设计的,更加明白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只有这样熟悉了问题之后,才能胸有成竹,要说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核心机的试验定型。
  刘总工经验老到:“这不用担心,从现在的进度来看,这款核心机是不会有太大的设计问题,现在的配套试验设备也建设到位,各项测试可以按部就班的开始,我看大概最迟也就是89初就可以定型交付使用。”
  从核心机详细工程设计开始,到现在第一次全功率高空台模拟试车,算算已经过去接近一年多时间,后面再要用一年时间做详细地测试改进,这对西南科工来说是完全可接受的。
  接近三年时间完成一款核心机工程设计并定型,就是放在国际上来说也都是中规中矩,虽然核心机设计要求严苛,但这也仅仅只是一台航空发动机的部分系统,研制起来肯定要快上一些。
  对这一点,杨辉表非常认同:“这时间进度我们可以接受,西南科工也不是太急于大规模制造使用这型核心机,只要明年开春能将这款核心机的数据交付到我们西南科工就够了。”
  不需要快速定型核心机,这是因现在的大函道比民用涡扇还在预研各种技术:齿轮减速器、大函道风扇,单是按照预研进度来看,那也都是需要在88年才能开始发动整机工程设计。
  至于说会不会落于其他两款竞争对手的发动机进度,杨辉也只能是慢慢往下看,再次也就是接受一款同等级的航空发动一起放在MPC75飞机发动机供应商的名单中罢了。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的规律,不能打破,同时也打破不了,与其不断的焦急等待、催促,杨辉更愿意用诚意去设计,最后拿出一款更加优秀的航空发动机,以此堂堂正正的将竞争对手打败。
  单纯的依靠商业竞争,期待从一开始就将竞争对手排除在游戏之外,这种事本来就是一种极不现实想法,也是对自己技术的侮辱和不自信。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恐怕现在的通用、保罗红这两方单位加入到MPC75发动机竞争大战中,西飞和MBB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一家成熟系统集成商从来都不会把自己的上游供应商仅仅局限到一个篮子中。
  这就是不争的事实,杨辉从来不会把自己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失误中,自从知道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之后,杨辉就已经有了这个从技术上扭转乾坤的方案。
  听到中推核心机的投资方,以及后续的使用方西南科工表示对核心研制进度要求不紧,这让所有人都放松了一口气。整台核心机的研制能有更多的时间精雕细琢,这无疑能让这台核心机更加成熟。
  只有一台核心机够成熟,才能广受重用,最好可以向通用的GE9核心机那样四面开花。如此一来,这些广泛参与到核心机研制的协作单位在以后才有源源不断的订单,也就不枉大家这么多年往这款核心机上的大力度投入。
  “这一点可以放心,核心机工作数据再有两个月我们就能测试完毕,就是不知道高温涡轮什么时候可以拿出大规模量产成品,现在这样几台核心机让我们在测试中完全放不开手脚!”
  说完了好的方面,肯定了核心机的技术优越性,这时候就轮到了刘总工前来诉苦了,没有靠谱的高温涡轮叶片提供,大家总感觉是哪里不对劲。
  这一点同样也让杨辉感到很纠结,旁边的北航625所驻624所代表却轻飘飘地说道。
  “还是在为单晶涡轮叶片的大规模生产担心?若是对现在的进度不满意,625所可以参与到现在的单晶叶片制造工艺的研究中,作为共和国航空精密制造技术工艺研究院,对这种涡轮叶片的大规模制造还是很有自己的见解。”
  听到原本毫无存在感的625所在这时候走出来毛遂自荐,杨辉这又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在要想提高工业生产中单晶涡轮叶片的成品率,需要的不就是在制造工艺上突破嘛!
  而这种工艺的研究中,杨辉居然忘记了共和国还有这么一家专业的研究所,这真是太不应该。若不是现在625所上来提醒自己,恐怕还真就死死的吊在了‘自力更生’这一条路上了。
  转过身非常正式的询问到:“那么625所是否对单晶涡轮的制造工艺有所研究?我国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我并不认为你们研制的定向凝固合金能对单晶制造工艺有多少相同之处,更何况你们当年同黎阳合作的涡喷14高温涡轮最后也没有什么结果。”
  要引入625所参与单晶工业生产工艺的开发,杨辉当然要试试这624所本身有多少能力,到底是不是有干货。万一不小心给整来同样什么也不懂的新手,那就亏大发,哪里来的那么多钱拿来养着625的科研人员。
  肯定是感觉到了杨辉的话语中的一丝不屑的味道,625所这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