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657章

一世富贵-第657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是商品经济的核心,通过商品交换产生利润,进而扩大生产。只要市场在,这种循环就能一直正向存在,社会财富滚雪球般越来越多。在商品经济下,商业行为不再是可有可无,更加不是可以抑制的,而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核心。重商主义,只有在商品经济下才有意义,而商品经济也必然会产生重商主义。
  徐平要做的,只是理清楚这根链条,并通过这两年营田务和其他新场务的实践,说明这条链条的正确。在明了这条链条之后,根本不需要他去告诉别人重商,整个社会自然而然地会转变观念。当然,这个商并不一定就是商人,而仅仅是指商业行为。


第179章 意外
  正在三人说得热烈的时候,杨告急匆匆地从外面进来,对徐平道:“都漕,晏学士到了衙门,正向这里来了。”
  徐平急忙站起身来,与杨告一起出去迎接。不想还没出长官厅,晏殊已经进来。
  见过了礼,晏殊道:“今日天气晴好,左右无事,便就过来看看。没有打扰你们的公事吧?若是有事,你们尽管去忙。”
  徐平道:“都是衙门里的例行公事,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学士请到里面用茶。”
  把晏殊让到了里面的小书房里,落了座,公吏端了茶来。
  喝了茶,晏殊抬头看见对面那巨大的黑板,不由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事情?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平时倒是难得见。”
  徐平道:“回学士,看看就到年底了,这些日子把大家招集起来,理一理这一年来京西路的施政。成在哪里,败在哪里,让所有人都心中有数。”
  晏殊连连点头:“徐龙图施政用心,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却容易被人忽略。”
  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对重要政事的讨论,还是以书信为主。像徐平这样真地把人聚到一起,集中开会的,确实是很少。各路的州县官员,一年能够聚一次就不少了,往往都是遇到非常重要的大事。什么施政用心,晏殊也就是随口一说。
  聊了几句闲话,晏殊站起身来,到黑板前看上面写的文字。一边看,一边还问李觏和王拱辰是什么意思。刚才两人正说得兴起,晏殊问起,兴致十足地向他讲解。
  回到座位坐下,晏殊笑着对徐平说道:“我听人讲最近你带京西路的官员搞什么万世之法,想来就是这件事情了。京西路这一年的施政可圈可点,但要说能立万世之法,你觉得够吗?徐龙图,你还年轻,做事情最重要的是踏实,切不可一时头热贪功冒进。”
  听了晏殊的话,徐平并不意外。就是参与的官员守口如瓶,衙门里公吏的嘴巴可堵不住,消息肯定会传出去。只要有心人,现在洛阳城里的官员只怕都知道自己做的事了。
  “学士,所谓万世之法,也只是嘴上说一说,凝聚人心罢了。真能不能成,还要看事情做得如何。下官是觉得今年京西路的施政跟以往不同之处太多,本路的官员虽然照着做了,做的事情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只怕心里还是没底。趁着年底事少,把今年的事情理理清楚,下年施政就有的放矢。真正能不能遗泽后世,谁又能说得定呢。”
  晏殊笑着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徐平想方设法把晏殊留在京西路,晏殊的心里当然知道是为什么。不过晏殊对吕夷简一向是畏惧大于尊敬,心里还有一些反感,便也就顺水推舟。事情能拖就拖,如果徐平这里真能够翻过来,那当然更好,晏殊乐观其成。
  问了几人讨论的内容,晏殊因为并没有参与京西路的施政,而且在朝里他本来对政事参与的就不多,也无法评论什么。
  最后,晏殊对徐平道:“听你们所讲,对这一年京西路的新政认识颇深,想必也能议论出些有意思的说法来。不过,这种事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你们不但是要自己讨论,还多问问其他人的意见。比如京西路这里,还有孟州的李相公,郑州的陈相公,邓州的赵谏议,要多多向他们这些人请教。还有,朝堂里的诸公,一样也可以去信讨教吗,王相公和蔡参政对你们京西路这一年的施政时时留意,必然也有自己的看法。”
  徐平诺诺连声,表示自己这里一旦有了眉目,定然会去信询问的。
  晏殊的意思徐平明白,无非是说你们在这里说得天花乱坠有什么用?要找强力人物给自己站台啊!本路的几位大人物,除了附马李遵勖不好参与,张耆是武臣,其他重要的元老重臣要先拉到自己一边来。地方上的话语权终究有限,还要从京城找奥援。现在吕夷简压京西路,那就去找王曾一派的人给自己撑腰啊!朝堂又不是铁板一块,要想办法啊。
  徐平的想法有些区别,最后会弄出什么结果来,现在自己都说不准,不好找外援。等到整理的有个初稿,心里大致有数了,再去找支持才合理。说到底两人出发点不同,徐平是真地想整理出这么一套理论来,算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贡献。晏殊却以为徐平只是用这么一种手段,来对抗吕夷简,理论只是个手段,成不成无关紧要。
  喝过了茶,聊过了天,晏殊也不在这里多待,起身告辞。
  徐平等人送晏殊出了长官厅,还未行礼告辞,就见到种世衡急匆匆地从前面进来。
  见到晏殊等人,种世衡愣了一下,最后对徐平施了一礼,把手里的札子送上,沉声说道:“都漕,京师朝报,刚刚送来!——京城出大事了!”
  徐平一愣,把朝报接到手里,翻开看了一看,面色发黑,合了起来。
  晏殊不明就里,因为朝报是公开的文书,一般官员都有资格看的,便就从徐平的手里把朝报接了过来,打开翻看。
  晏殊看完,一样默不作声,倒是让其他官员心里更是好奇。
  王拱辰和李觏等人把朝报都传着看完,都静了下来,一时气氛有些诡异。
  过了好一会,晏殊才道:“我要赶回驿馆,上书朝廷,严惩阎文应!京西路的官员要如何做,徐龙图拿主意吧!”
  说完,再也不顾礼节,晏殊带了随从急匆匆地去了。
  上个月,废郭皇后身染微恙,入内都知阎文应亲自照料,没过几天郭皇后突然暴毙。
  就在不久之前,与曹皇后生活并不怎么如意的赵祯不知为什么想起郭皇后的好处,给她去了一封亲笔信,诉说思念之情。郭皇后性子倔强,回信说除非在百官之前立册以皇后之礼迎自己,不然绝不回宫。接到这种条件,性了并不坚定的赵祯竟然有些心动。
  郭皇后被废,吕夷简和阎文应起了关键作用。特别是阎文应,当时上蹿下跳,在宫里得罪了不少人。如果郭皇后回宫,他的好日子只怕就到头了。所以郭皇后的死讯一传了出来,满朝哗然,群臣众口一词,指责阎文应毒死了郭皇后,要求穷治。


第180章 转机
  郭皇到底是怎么死的?没有答案。众人怀疑阎文应,也仅仅是怀疑,找不出任何证据来。最耐人寻味的是赵祯的态度,明明是他先派人去看望郭皇后,才引出后边的事情,但是郭皇后去世,他只是表明悲痛,以皇后之礼下葬,但却没有追究阎文应的意思。
  这一段时间刚好是南郊祭天,事后赵祯才得到郭皇后的死讯。
  赵祯的悲痛是真的悲痛。他与郭皇后少年夫妻,磕磕碰碰是难免的,郭皇后的性子又过于强势,特别是借刘太后压赵祯,让他心存怨恨是事实。但事过境迁,少年意气也随着时光而去,赵祯回过头来再想,郭皇后其实也没有什么罪恶,跟自己的矛盾无非是小夫妻闹别扭而已。现在的曹皇后倒是温良贤淑,但却多了皇帝皇后的礼仪,少了夫妻之间的温情,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想起了郭皇后的好来。但若是因为郭皇后的死,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就处置皇宫里第一有权的阎文应,好像也不合适,事情便就拖了下来。
  历史上的这位仁宗皇帝,被后世推崇,特别是南宋之后被臣子推崇,最大的原因是他在处理朝政时的明智。虽无大功,但最重要的是无大过,特别是与把国家搞成一团糟的道君皇帝相比,这种一团和气就难能可贵了。但历史上仁宗皇帝的后宫,一直都是两宋皇帝的反面典型之一。废后就不说了,在有皇后的情况下,还动不动就让其他的女人以皇后之礼下葬,就差没弄出两个皇后并立了。对子女宠溺无度,是非不断。
  徐平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对皇宫的事情了解得比一般官员多,感触更加深。很大程度上赵祯是在外朝对官员尽量忍让,努力做个传说中的好皇帝,对内朝便就听不进大臣的意见,任着自己的性子来。若是平常人家,这不是大事,但在帝王家,这样不出乱子才怪。
  看着晏殊急匆匆地离去,杨告小声问徐平:“都漕,此事我们该如何回应?朝中出了如此大事,我们西京的官员不出声可是不妥。”
  徐平道:“回应什么?现在朝报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我们怎么插嘴!老老实实先上表谢恩,过些日子,等有了进一步的消息再说。”
  南郊之后推恩百官,徐平的侯爵食实封的户数增加了,但是官爵没动。倒是一直赋闲的徐正,又升了一官,现在做到殿中丞了。至开国侯后遇恩不进爵,进邑,等到食封的户数增加到一定程度,侯爵便就可以升为开国县公,然后开国郡公,一直升上去。
  不过一旦为宰执,一般会升公爵,徐平也不知道自己会因为什么原因封公。
  听了徐平的话,杨告和王拱辰等人面面相觑,乖乖回到了官厅里。
  阎文应是吕夷简在皇宫里的眼线,尽人皆知,除了瞒住一个皇帝赵祯。这是因为赵祯相信吕夷简,别人向他告发,又拿不到证据,传言他当然不信。有了这个机会,朝里跟吕夷简不对付的人,甚至还包括一部分虽然依附吕夷简,但却为人正直眼里不揉沙子的,必然会对阎文应死追猛打,不会轻易放过他。毒死皇后,虽然是已经废掉的,哪怕就是外朝有吕夷简周旋,阎文应能够躲过去那才是奇迹。
  徐平到底不在京城,对具体的情况不清楚,这个时候不能贸然掺和进去。等到朝廷里的官员找出蛛丝马迹,那个时候再痛打落水狗不迟。
  动手的时候要谨慎,打狗就要打死。只要把阎文应逐出皇宫,便就断了吕夷简的一条臂膀,有这个机会,徐平最少也要把阎文应赶出京城。
  对废郭皇后的突然离世,京西路的官员保持了沉默。只有直集贤院王尧臣以留守司的名义上奏,要求推鞠给郭皇后治病的医者,不过奏章被政事堂压下,没有送进皇宫。
  等到五日之后朝报再次送到洛阳,才由谏院打开了突破口。
  此时知谏院的是高若讷,还有姚仲孙。姚仲孙是大中祥符年间状元姚晔的儿子,就是那个上次中状元的张唐卿大相国寺题诗“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被人补了两句“君看姚晔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里说的姚晔。姚晔中状元之后很快身亡,官终著作佐郎,不到朝官。还好儿子争气,姚仲孙再中进士,积官到起居舍人知谏院。
  高若讷和姚仲孙上奏弹劾阎文应,里面有一个细节。南郊之前的一夜,赵祯下命第二天宿在太庙,阎文应喝斥医官,当时很多人都听到了。结果第二天郭后就暴薨,当时在场的人都怀疑是阎文应命医官下毒,毒死了郭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