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264章

锦绣大明-第264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茶摊里所发生的事情自然是瞒不过那几名跟踪者的。他们本就因为杨震他们来了北城而忐忑不安,又见他在茶摊里逗留许久,和老板说了好一阵子话后,还大方地给了远超茶点费用的赏钱,这就叫他们更生出疑心了。

  其中一人就对两个打了个眼色,让他们继续跟着杨震三人,自己则一闪身进了茶摊。那摊主一见又有客人上门,自然满心欢喜,刚要招呼,却发现对方面带不善,心里就是一慌……

  杨震可不知道自己这点行为就会给这个无辜的茶摊老板带来一番无妄之灾。他心里只盘算着接下来该如何以此为突破口,然后想法找到那些从官府的追拿下逃出升天的乱军家眷。

  一边思索一边走着,杨震已在不知觉间离开了城北范围。此刻已是未末时分,虽然天依然很是明亮,但显然这一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震知道,因为地处边塞,大同是与北京一样有宵禁的,便决定就此返回华严寺,将今日的收获转告钟裕,再由他来做最新的部署。毕竟,这次来大同真正的首脑还是钦差钟裕。

  待到天空渐渐暗下来时,杨震他们已回到了华严寺中,并和早已回来的钟裕见了面。

  当听完杨震的讲述后,钟裕不禁笑道:“看来杨千户今日确实是大有斩获哪。相比起你来,本官可就太惭愧了,那些地方官根本就没有露出半点破绽来。”说着也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

  杨震听完后,先是一阵沉默,随后才道:“大人,你想通过那些俘虏来查明兵变原由怕是有些困难哪。不光是因为他们未必肯那么听话,将乱军俘虏交出来,而且,我还担心他们会以那些乱军家眷的安危来威胁他们,使他们照自己的意思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唔,这一点确实值得商榷。以大同官员的心性,这种事他们也一定做得出来。如此一来,我想从这方面入手怕是极难了。”钟裕说着,便把目光落到了杨震的脸上:“这次还得要靠杨千户你在民间查探了。”说着还冲他一抱拳。

  “大人言重了,这都是下官当做之事。”杨震赶紧起身避让,随后又道:“但这次出去,便有人背后盯着,所以接下来我即便发现了乱军家眷,想把他们安然送来大人面前怕也有些困难哪。”

  “是啊……那些家伙一定不会轻易就让我们抓住把柄的。”钟裕理解地一点头:“此事确实很有些棘手。”

  “这个我来想办法,总能想出对策来的。”杨震目光闪烁,似乎想到了什么,但此时却并没有说出来。

  不过无论如何,这一番明察暗访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他们已证实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同官员在此事必然大有问题,他们究竟想要掩盖什么样的真相呢?

第三百三十四章    饮宴得胜楼

  “杨震他去了北城?”刘应箕看着郭荣,眉头已不禁皱了起来。

  此刻在他身旁还坐着府衙同知潘镶锋,他是来向刘巡抚禀报之前去华严寺见杨震的具体情况的。

  刘应箕刚从潘同知口中得知杨震并没有拒绝邀约,看来像是要与他们亲近的意思,现在又听到对方随后又去了北城,心里自然会犯起嘀咕。

  郭荣点头再次确认道:“正是,是下官手下的斥候盯着他去的北城,绝不会错。而且,他还刻意那边的人谈到了兵变一事,应该是在调查什么。”

  “嗯?他竟懂得去北城查吗?是什么人给他的提示?”这下,刘应箕的心就更觉发紧了:“与他接触的是什么人?你可曾把人拿下了吗?”此时他的语气已带上了一丝森然之意。

  郭荣忙点头道:“人已经被带回来了。我们也问过他,他只说自己并没有说什么话。”

  虽然他说得简略,刘应箕却知道自己这位下属一定在那人身上用了些手段,故而倒也不怕他不肯如实招供。在沉吟了一下后,他又继续道:“这么看来这个杨震也不是那么好收买的,潘同知,此事可就要交托给你了,务必要把此人拉到咱们这边才是。”

  “下官明白。他既然收了那十万两银子,想必应该是不会与我们为敌的。”潘镶锋赶紧点头道。

  “那你去吧,明天的宴席搞得隆重些,看他喜欢什么,别吝啬了。”在把潘镶锋打发之后,刘应箕又对郭荣道:“看来钦差大人对这次的差事还是真用心哪。自己在明面上查不说,竟还想到了用暗访这一招,我们之前还是小瞧了他的本事。”

  “哼,好在下官早有准备,不然真可能被他所趁。大人,我们是否需要给予一定的回击,不然下官担心会越来越被动的。看他今日的种种做法,摆明了是要和我们作对到底了。”郭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道。

  他话音一落,就见刘应箕很是严肃地一摇头:“不,你千万不要因为一时鲁莽而去做什么对钟裕不利之事。那样只会叫我们更加被动。之前忻县一事虽然不是我们做的,已让我们惹下一身骚了,我绝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听明白了吗?”

  “是!”看出刘应箕是认真的,郭荣即便心下有些不以为然,却还是肃然应道。但在沉默了片刻后,他还是忍不住道:“大人,你之前提到说有办法能叫钟裕改变想法,这到底是什么办法?”

  “这个嘛,过两日你就知道了。”对此,刘应箕却又卖了个关子,很是神秘地一笑:“不过那个锦衣卫千户杨震那儿,你的人还是得盯紧了些,此人也不是个善茬,必须慎重些。”

  “是!”郭荣纵有满腹的疑问,但既然抚台大人不肯直说,那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把疑问憋在心里,只等着事情的发生。

  之后这天,杨震白日里依旧如昨日般在大同城里四处闲逛,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有用的线索。只可惜这种事情却是要讲运气和缘分的,所以直到黄昏之前,还是一无所获。

  眼看临近了潘镶锋约自己赴宴的时间,杨震便带了一起出来的蔡鹰扬和胡戈转去了位于城中的得胜楼。

  这得胜楼可算得上是大同城里数一数二的大酒楼了,在这个一般建筑都只有两三层的年代里,它竟高达五层,在周围那一大片的平房中大有鹤立鸡群之感。

  虽然已是晚饭时间,但得胜楼里却没有其他饭馆子那般的喧嚣吵闹,显得有些宁静,就好像这儿压根就不是酒楼饭馆一般。杨震见了却是略一点头,只这一点,就让这座得胜楼的格调一下就远远高出了其他酒楼数筹,只有这种高高在上的气派,才能吸引那些自命不凡的贵客来此用饭。

  见杨震他们三人大摇大摆地走进楼来,站在里面迎客的小二便笑着赶了上来:“几位客倌里面请,不知可有订下雅间呢?”

  杨震目光一扫,便发现这酒楼大堂里根本就不像其他酒楼那样摆满桌椅,反倒是很风雅地摆着些字画屏风什么的,怪不得这儿没什么动静呢。而再把目光看向两边,就发现,那儿早隔出了几处雅间,想必整座酒楼应该全都是如此安排的了,没有大堂,只有雅间。

  正当他想说明自己来意时,楼梯处已蹬蹬地走下一人,一见杨震,顿时脸上就挂起了笑意:“杨大人来得果然准时,还请随下官上去吧。”却是潘镶锋。

  小二显然是认得这位潘大人的,一听杨震是他所请的贵客,脸上的笑容就更多了几分谄媚之色:“大人莫怪,小人眼拙,没能认出您老人家来,小的……”

  杨震淡淡一笑:“你做得没错,我有什么好怪你的?”说着已抬步走向了楼梯。潘镶锋在楼梯口一个侧身,便让出道来,然后落后半身身位地跟在杨震身后,小声道:“大人,咱们的天字号房就在顶楼。”

  杨震略一点头,便举步朝上蹬去。说实在的,自来到大明朝后,杨震都不记得自己有没有登过比这得胜楼更高楼了,就是北京城也没有比这更高的酒楼。所以在上楼时,杨震就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潘镶锋一听,脸上顿现骄傲之色:“非是下官自夸,我们这得胜楼除了一些佛门寺塔之外,确实没多少高楼能比得过的。尤其是酒楼,或许只有传说中宋朝东京汴梁的樊楼比这还高了。”

  “哦?这酒楼造这么高却是何意哪?”杨震颇觉古怪地看了一眼半开着窗的外面一眼道。

  “其实这也与咱们大同的处境大有关系。因为身在边地,时刻会遭到蒙古鞑子的侵犯,故而除了城墙处的望楼外,官府便想到了再造这座高楼以望敌之用。不过因为不是时刻都有战事,这楼空着也是浪费,便被这得胜楼的老板给买了下来,平时充作酒楼,战时再作望楼之用。”潘镶锋耐心地解释道。

  杨震这才了然地一点头,这或许也能算是地域特色了。说话间,几人已来到了顶层,杨震打眼一看,却发现这顶楼居然只有一个雅间,换句话说,这整层楼就是他们饮宴的所在。

  正因为这地方够宽敞,所以酒宴座位就照着仿古的单席制而设,除了围成一圈的席位外,周围角落里还跪坐着几个姿容甚是不俗,手持琵琶等各式乐器的女子。

  另外,在席位后面的墙上,更挂了不少书画作品,虽然杨震对此没多少鉴赏能力,但想必也一定不是凡品了。

  听到有人上来,几名正在书画前一边观瞻,一边小声议论着什么的锦衣男子就纷纷转过身来。看到杨震他们的站立方位,他们几个就知道了来者身份,顿时一个个脸上都透出了友善或讨好的笑容来,随即迎上前来,打躬作揖见礼道:“见过杨千户。”

  杨震朝他们略一拱手,算是还礼,然后问了一声:“几位是?”他问这话时,看的却是潘镶锋。

  既然潘同知是此次宴会的主人,客人都是他所请的,自然得由他来给杨震引介几位陪客了。潘镶锋赶紧笑着上前,伸手为杨震介绍起几个男子,这几个都是大同城里的头面人物,一个是盐商李常,一个是管着大同城货运的常捷,另外三人则是府衙中的官员。

  再次与他们见过礼后,杨震才与他们分别入席。既然潘镶锋主请的他,自然由他坐了上座,其他人则各按身份高地而坐,叫杨震略有些疑惑的是,那李常居然比其他三名官员坐得更高。

  要知道大明朝商人的地位向来不高,别说比官员坐得高了,就是平起平坐也是极其少有的事情,即使现在已是万历年间,多少年下来的规矩也不可能这么轻易就给破了。可眼前的一切,却很是自然地形成了,不单是另外那名商人,就是几名官员,似乎也对此座次习以为常。

  随着主人与客人尽皆入席,酒宴自然也就开始了。得胜楼很快就把准备好的酒菜如流水一般端了上来,酒是好酒,菜更是好菜,而且份量十足。这对坐在最下面的蔡鹰扬来说,自是极其痛快的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周围那不断传来的阵阵乐曲声,他会觉着更加痛快。

  不过杨震就不可能和他那般放开手脚大吃大喝了,因为他需要应付不断应付几名陪客的敬酒,还得和他们客套几句。半个时辰下来,他酒倒是没有少喝,菜却根本没吃多少,这让他的一张面孔此刻都有些泛红了。

  眼见酒已过数循,寒暄客套的话也说得差不多了,潘镶锋这才举起酒杯,意味深长地道:“来,下官再敬千户一杯。之前下官对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