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01章

唐朝好地主-第90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

    “因为如果你垦荒种植,那边的天气干旱,地又比较贫瘠,则你种粮永远是事倍功半,你肯定比不过中原种植的收成。而那边放牧,同样也不如大草原上的牧民们。因此我才说,你不论种植还是放牧都不行的。”

    他喝了口茶,继续道,“但程叔的领地也有自己的优势,优势是什么,就是刚好处于两边之间。因此程叔可以重点发展贸易和运输,发展加工业。就比如我曾经在陇右和朔方做的那样,交易贸易,中原的商品送入草原,草原的商品流入中原,你居于中间,哪怕只是撮合,只是建立一个交易的市场,你都是守着金饭碗的。你也可以做运输,还可以把草原上的商品在你那进行加工,哪怕只是粗加工,都很有前景。把收来的皮子加工,把收来的羊毛加工纺织,等等,这利润,比起你自己垦荒种粮和放牧养殖,可是赚的多。”

    程咬金呵呵大笑,“嗯,别说,本来那地在我眼里就是一块一钱不值的荒地,现在被文远一说,我突然觉得我捡了个宝啊。”

    “当然,中原多大?如今统计出来的人口可是达到五千余万。如果没有战乱,五千多万人口啊,这是个多大的市场。百姓们需要牛耕地,需要马运输,同样也需要牛羊肉吃。牛皮、羊毛可以做衣服做鞋子,周边的游牧部落也一样需要中原的商品啊,布匹、茶叶、瓷器、铁器、盐、酒、糖等等,如果没有战争、劫掠,而是交易,互取所需,那市场非常大。”

    李绩问,“大家都做贸易都做工商,有这么大的需求吗?”

    李超摊开双手,“有吗?当然有,事实上,我们都应当睁开眼睛,过去贵族们都喜欢买土地,招纳奴隶佃户,当然顺便也喜欢做点放贷买卖,再弄几支商队,倒卖各地的商品,赚的已经足够多了。”

    “但是,这种模式,其实是很落后的。真正要想长远,甚至是既让家族有长远的发展空间,也让朝廷能够更加富强,过去的这种纯农业的方式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新模式呢?”李超抛出一个问题。

    但没有人答的上来。

    李超笑着自己解答,“种地是需要的,毕竟首先得有足够的粮食,才能养活天下的人嘛。但是,大唐不断拓宽边疆,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而大唐的农耕技术也在变强,我们在拥有更多的畜力,拥有更好的耕具,有更好的施肥育种栽培管理等技术,这让我们的亩产量大大提升,也就是说,我们哪怕是用过去同样多的田,也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了。”

    “何况,我们现在有更多的田,有更好的技术,更多的畜力,因此我们只需要更少的农夫,就能种出更多的粮食,以满足天下人的粮食需求。”

    “多余出来的人力去哪?”

    “应当发展工商业,人之只是需要吃饱,除了吃饱,我们还要穿暖,我们吃饭穿暖后我们还想接受教育,还想过的更好。因此,我们要的就是国家更强大不内乱,也不受外敌侵犯,我们要产出的粮食足够多,还要手里有钱,能买更多的东西,过更好的日子。”

    “好了,我感觉我已经听不懂了。”程咬金拍着脑袋笑道。

    李超继续道,“粮食充足,只是国力强盛的一个基础的指标而已。国家强盛,还需要哪些?有很多,比如首先要粮食充足,其次,朝廷还得有足够多的铜产出,因为就算现在有纸钞可流通,但大唐的货币根基还是铜钱,没有足够的铜钱,货币就会混乱,天下民生、商业经济也会混乱。”

    “其三,还得有足够多的铁产量和钢产量,铁和钢对国家非常重要。因为钢铁是打造铠甲兵器的基本材料,有好的钢铁有足够的钢铁,才能让朝廷的军队保持着良好的装备和极高的战斗力。”

    “粮食产量、铜产量、钢铁产量,这是硬指标,必须得达到一定的量,才可能强盛。此外,还有不少软指标,比如说识字率。”

    唐朝的识字率是多少?这没有详细的数据,但根据上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差不多得出结果,唐初的识字率大概在百分之三左右。

    贵族、官僚、地主、部份商人,是识字阶层,甚至贵族官僚地主商人们的女眷,也大多数是不识字的。文盲的数量多的吓人,大唐现在人口总数有五千余万,按这个算,识字的人约有一百五十万。

    李超觉得很少,但其实这个识字人口数量,已经让李世民多次沾沾自喜,觉得大唐的文教非常有成绩了。

    识字率对国家有影响吗,非常有影响。

    文盲就是睁眼瞎,字都不认识,也往往就愚昧不开化,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人,往往封闭在家乡,根本不出远门,更接受不到外面的事物和信息。

    百姓都是愚昧的,国家又怎么可能强盛呢。

    就跟魏晋南北朝时代,那些贵族、士族阶层都成了大奴隶主一样,他们都不需要去做别的,弄大量的隐户逃户给自己佃田就好了。国家到处是这些权贵地主阶级,连税赋都不交,百姓都跟朝廷没关系了,国家的丁口远远没有那些豪强们占有的人口多,这国家怎么可能强盛。

    历朝君王们最有抱负的一个理想,其实也不过是让天下百姓都成为自耕农,都成为朝廷的丁口。但这种想法根本不现实,全国的人都在家种地,哪怕有这么多地可分,也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全国都普遍是穷人。

    光靠种几亩地怎么可能过好日子,光种地,粮食丰收了也不过是谷贱伤农。

    发展工商,才可能国富民强,一来朝廷能增加税收。二来,工商发展必然带来技术的进步,到时军队装备等也更厉害。再有,工商发展也会让商品更种丰富,让百姓生活更便捷好过。

    李超看他们都一头雾水的样子,也不指望他们马上就能明白这些。但是自己拿下封地以后,肯定会按照这种方法来经营的。

    当然,他相信今天程咬金他们听了自己的话后,以后经营自己的领地时,也肯定不会再一味的只是种地养殖了。

    有的时候,新的理念并不需要强制灌输给别人,慢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好。当程咬金发现自己搞贸易,做加工业更赚钱的时候,他还会非要去种地养羊吗?

    当然不会,程咬金也是个很聪明的人,李超相信他知道怎么选择的。

    早晚有一天,贵族们都会变成资本家。r


第1077章 太子

    越王府。

    承乾满脸笑容的上门,一进门他就把一个箱子给李超。

    “这是什么?”

    “是陛下给太师还的钱。”

    打开箱子,里面全是一叠叠的金券。金券十分崭新,还散发着油墨香味。

    “太师,一共八百万,后面还有好多箱。先前向太师借的钱,再加上陛下特别赏赐的,都在这。”

    全是大额的金券,一张一百文,一叠百张十贯,一箱子是一千叠共一万贯。八百万贯,整整装了八百个箱子。

    这还是纸钞,若是换成铜钱,得堆满李家的院子。

    李世民确实大方,不但把先前欠的几百万都给还了,甚至还又赏了大笔钱。不过看着这些纸钞,尤其都是新钞,李超却不由的微微皱了眉毛。

    皇帝不会是直接开动印钞机给自己印了八百万贯吧?

    “朝廷现在有这么多钱吗?”李超问。

    承乾笑了,“父皇说太师见到这些钱,肯定会担心是胡乱加印的。陛下让太师不用担心,这些钱都是能够随时在银行兑现的。朝廷用钱的地方虽多,但现在却不缺钱。”

    他这么一说,李超倒是马上想起来,朝廷现在确实有钱。上次动乱,朝廷损失很大,调动那么多军队,开支也大,事后赏赐又多。但皇帝事后雷霆清洗,趁机清洗了无数勋戚官僚士族大地主大商人,是真的一洗到底,杀人流放抄家。

    抄没的财产,相当的惊人,那些财产处置后相当于朝廷十年以上的年财政收入。正是有了这笔钱,皇帝才能这么豪气的给李超还钱。

    “不过上次抄没的财产中,大部份都是田产、商铺、宅第、工坊这些啊,现金也不多的。”李超道。

    “但也不少的,而且商铺、宅第、田产、工坊这些也都在陆续发卖之中。”

    “那我就收下这些钱了。”

    李超打定主意,回头就让管家拿这八百万金券,却收购朝廷发卖的罪犯家产,商铺、宅第、庄园、地坊,奴隶,有什么买什么,反正这纸钞李超是不太相信的。

    实在是数量太多了,八百万贯啊。

    要说起来,大唐现在的纸钞流通的很繁荣。

    李超开的好头,尤其是严格的控制纸钞的发行量,并保证了李记宝钞的信用后,百姓纷纷接受宝钞,毕竟宝钞使用是那么的方便。

    李记宝钞防伪性能高,而且许用便捷,这就好比后世的手机支付一样,太方便了,谁都愿意用。

    朝廷设立银行,也开始做存贷业务,并发行了纸钞金券之后,一开始远不如李记的宝钞。但毕竟也是纸钞,又是朝廷所发,在纸钞已被大家接受的情况下,金券的推广很快。

    尤其朝廷推行金券比李记更方便,他们印刷了金券之后,直接给官吏们发放俸禄,给将士们发放薪水,甚至官府、宫廷采购的时候,也用金券。虽然发放俸禄、薪水和采购的时候,只是部份用金券替代,但也是相当量大。

    好在李世民还是比较听取李超建议的,没搞只出不进。

    如今新的两税法推行,夏税征钱,百姓既可以交钱,也可以交钞。官府不拒绝以钞纳税,而且没有折扣这些。正因此,百姓们现在对钞很喜欢,买卖交易方便,而且纳税也方便。

    如今中央银行委托李记的印钞厂印刷金券,然后发放俸禄薪水、政府采购用出去,金券在市场流通,最后又以税收的形式收上来。

    这是一个很健康的模式。

    不过李超一直比较担心的是皇帝和朝廷的节操,万一皇帝缺钱,他会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去超发纸币?李超觉得这个很难,也许李世民眼光较远些,不会乱来,但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定。

    他们可不比李记,李记不敢乱来,有朝廷监管着,可谁来监管朝廷。

    好在这次朝廷大清洗,发了一笔横财,李世民现在府库充盈,倒暂时不用担心这些了。

    但李超依然不打算留着这些金券,金券本身又不值分文,因此还是购买朝廷的那些实物财产比较划算,哪怕买些矿山,也不怕砸手里。

    承乾却对金券赞叹不已。

    “金券真是好东西,如今朝廷印发金券,铜钱金银存于左藏库中,平时发俸禄薪水也方便的多了,地方上的夏税,直接押钞入京,也大大节省运输上的麻烦。”

    李超笑着点头。

    大唐以前因为缺铜,导致钱荒,一直只能是钱帛兼行,甚至布匹、粮食也充当着实物货币,这对于商品经济来说,当然是极大的阻碍。而如今推行的纸钞,虽然还不是直接的信用货币,但起码在慢慢的改变着钱荒的问题。

    毕竟大唐的实体经济问题还是很高的,以前只不过是缺少足够的货币量来匹配这个经济总量,于是才出现各种钱荒导致的问题。

    钱钞发俸禄薪水、官府采购,同时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