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081章

唐朝好地主-第108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臣的许多想法与一般人,或者说与绝大多数人都不同。臣看的更多,想的也更多,也许历史上许多人处于我的位置,有了臣这样的声望、官职爵位、财富地位,以及人脉之后,他们想的是那至尊之位,臣想的却不同。”

    “有何不同?”

    “陛下,你也熟读史书,当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总是陷入这样的一个怪圈之中。周八百年天下,但周之后,两汉两晋以及诸统一王朝,长者也不过二三百年,必然要陷入动乱之中。经历一番残酷的动荡之后,再统一。”

    “陛下知道这是为何吗?”

    李世民摇头。

    这个问题根本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许多人便归之于天命。甚至还出了五行相克等学说。

    “陛下,归根到底,还是生产力的问题啊。一统天下后,人口便会大量增加,一二百年时间,足以人口翻上数倍之多。而一统王朝,时间久了,难免吏治腐败,权贵兼并严重,最后大量百姓失地,无数百姓沦为佃户或者奴仆,而这些人的权益向来得不到保证,最后贫富对立严重,阶级矛盾巨大,最终,便会爆发。”

    “不可能这么简单。”李世民道。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真要细谈,谈上三天三夜也谈不完,但这却是本质之一,而且还是重要的本质之一。自周以来,中原王朝都是传统的古典农业文明,所以说土地其实就是根本。当土地兼并严重,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最后总爆发。”

    “而现在大唐却有了一个契机,一个改变这个治乱循环的契机,一个可以避免二三百年一次循环的契机。只要大唐把握了,那么大唐就能跳脱怪圈,开创千年兴盛之世。甚至,让我汉文明彻底的跳出中原这个圈子,向着更远的地方扩散。”

    一个农耕文明是无法超脱中原这个地域圈子的,因为生产力不足,无法供养出一个超级帝国。

    但发展工商、贸易,然后实行对外扩张策略,进行开拓、殖民,那么大唐无可限量。

    工商发展,能够持续的为帝国输血,能够支撑帝国的一直对外扩张。同样,护张夺得的土地、人口等各种资源,又能反哺帝国,让帝国的这一循环一直下去。

    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完全超脱这个时代的模式。

    要在千年后,欧洲人才会开启大航海,然后是工业革命,然后才有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全球,有了荷兰海上马车夫,有了英国的日不落帝国。

    相比于这些欧洲小国,大唐有着更多的优势。

    拥有着此时先进的技术,有着大量的人口,有着稳定的政局,开明的君臣,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

    这已经是一个变革的前奏。

    李世民想倒退,他畏惧那无法掌控的未知,可张超却知道,这条路对华夏,对汉家更有利。

    让所有的百姓都固定在土地上,那么王朝永远不会超过帝国前中期,越往后越弱。

    “陛下,我张超希望大唐把握住这阵风。”

    “如果大唐朝着你所说的方向发展,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李世民问。

    “如果一帆风顺,也许不用百年,大唐帝国的疆土已经遍及诸大陆。”

    “在大唐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大唐,将成为日不落帝国。”

    李世民如今也知道一些新的地理天文知识,比如这边大陆太阳落下,那边大陆太阳却刚升起,大唐的白天,美洲却是黑夜。

    日不落帝国,那大唐的疆域将如何之广。

    张超还有一句话没说,大唐将会是日不落帝国,也会是一个日不落联邦帝国。无数的贵族领,会得到更大的自主自治权,他们是帝国的一部份。

    却永远在为帝国开疆拓土的前线。

    灞上张家,以后也会是联邦帝国的一份子,甚至张家到时拥有多个诸侯国。

    大唐永远是诸侯国的宗主,议会是诸侯们在中央的代表。

    诸侯国与宗主国一荣共荣一损共损,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要达成这一步还很难,但还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来。

    慢慢的调整,最终大唐帝国这架机器总能磨合好,到时就进入长久稳定期了。

    李世民问出自己的担忧,“如今诸侯们越来越强,甚至那些工商资产阶层实力也越来越强,朝廷以后如何控制他们呢?”

    “陛下,堵不如疏,一味的控制打压是不可取的。打压越严,反弹越厉害。与其打压,不如转移这压力。正如臣所说的,今后大唐要对外扩张,给贵族和这些工商阶层们分享些开拓的红利,他们就会成为朝廷的坚定支持者,为何还要与朝廷对抗呢?”

    李世民总觉得张超的话里,有哪里不太对劲,可一时又找不出问题来。

    “你所说的那些,从未有过,朕很担忧。”

    “陛下,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不能总走在前人走过的路上。我们如今已经走到了历史之路的最前端,这里还从未有前人到达过,今后的路我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走,我们得做后人的引路人,而不能因为畏惧,就走回头路。”

    李世民停下脚步,他转过身来望着张超。

    “文远,记住你今天说过的这些话,若是将来你背弃了你今天的理想,辜负了朕和承乾,朕就算在美洲,也会率兵打回中原讨伐你的。”

    “我会捍卫我的理想,也一样会捍卫大唐。”

    与其花无数的力气代价,掀起内战,来篡位夺朝,张超还不如趁着眼下的机会整合大唐朝野,然后开启大航海和殖民时代。

    贵族领主阶层和工商资本家这两头怪兽释放出来后,张超并不用担心朝廷将来反复无常。

    这两头怪兽放出来,可就收不回了。

    李世民放出来了两头小怪兽,很快就长大了,当他想把他们收回时,被反噬了。

    经过这一次后,这两大阶级的实力更加强大,以后朝廷更别想威服他们。

    张超也不担心这两大阶层会颠覆朝廷,这个暂时是不用担心的。

    身为贵族集团和资本家集团的领导者,张超不会允许,其它人也没那实力。

    李世民转身。

    “走吧,时间差不多了,别让承乾久等了。”

    李世民加快脚步,脚步似乎也变的轻快了一些。

    这位皇帝知道,自己已经被抛弃了,他不可能再在中原东山再起。现在张超给了他一个新的希望和目标,他可以去美洲。

    在那里,可以再次征战天下。

    则天门。

    大典在这里举行。

    无数将士全副武装站岗护卫。

    京城的所有官员今天也都来参加大典,地方上的官员则已经来不及了。

    典礼很繁复。

    仪式步骤极多。

    一项一项,非常的认真。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承乾头戴十二旒天平冠,身着玄衣朱裳十二纹章冕服。日月纹章分列两肩,星辰列于后背。

    肩挑日月,背负星辰。

    这一套皇帝旒冕自周到唐,延续两千余年。

    承乾站在龙椅前,伸出双手虚抬。

    “众爱卿,平身!”

    李世民也身着旒冕,但今天起,他已经退位,被尊为太上皇。

    坐了十五年的龙椅,现在轮到承乾了。

    承乾坐下。

    黄金龙椅很宽大,但也很硬,其实坐的并不舒服。

    文武百官、将士们山呼万岁,直冲云宵。

    “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1294章 开元

    大典结束,承乾很疲惫,可却又十分亢奋。

    新皇叫上首相张超同行,现在,皇帝正式移居皇宫,李世民依然住在北宫长乐宫。而新册封的太子李显还太小,因此东宫暂时空着。

    “元辅,太上皇今天能来参加典礼,全程还如此配合,朕十分意外。元辅究竟跟陛下说了什么?”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交了交心。谈了下大唐的创业艰难,说了贞观十余年来辛苦。陛下很感慨,但也是个提的起放的下的人。在知道三年后,可以前往美洲时,陛下难得的轻松高兴。”

    承乾感叹,“这就好,说实话,今日之局面,我心里也很愧疚。”

    “元辅,这新朝年号,你想好了吗?”

    张超回道,“臣与内阁诸相初步商议过,大家各自提了些年号建议。”

    “元辅你提的是什么?”承乾问。

    “开元。”张超解释道,“此出自汉书·李寻传,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这是开始新纪元之意,也是一个好的开端。臣以为开元做为陛下年号,很合适。”

    “开元,确实不错,我大唐当初铸的第一款钱币就是开元通宝。元辅,明年正月为开元元年吗?”

    ‘臣建议,以今年就为开元元年。’

    贞观十四年,在百姓的心里可不是什么好年份。又是南北军交战,又是钱荒又是纸钞贬值,经济萧条,还有南方的大洪灾。

    张超提议今年就直接改元开元,也是想要尽快的让百姓接纳新皇和新朝廷。贞观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开元了,也是新的一朝了。

    新朝新气象,以后新政推行,自然贞观朝的阻力也要小些。

    多数来说,新皇继位第一年是不改先皇年号的。但如今情况也算特殊,李世民又没死,他是太上皇,还是被兵变赶下来的。

    张超说今年改号当然也行。

    何况,如今朝廷提出的治国口号不再是以孝治国,而是以法制国。

    “好,那朕今日就颁诏天下,正式改元,现在就是开元元年十月。”

    新皇登基,皇后和太子也册立了。

    而内阁、翰林院、议会、御史台、大理寺、枢密院各衙主官,更是在皇帝登基前就已经确定了。

    新朝开始,各个新的中枢机构也算是正式开始运转了。

    新内阁衙门,就在原来皇城里的中书门下。而翰林院,则搬进了宫城前廷,在贞观殿前广场一侧,这是为了方便备皇帝咨询和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议院则设在内城。

    御史台、大理寺、枢密院皆设在皇城。

    张超回到内阁,召集其余八位宰相一起议事。

    皇帝没有参加,其它人也没列席,这是内阁闭门会议。

    次相房玄龄首先发言。

    “眼下新皇已经登基,天下各地安定,某以为,如今聚焦在京畿的几十万大军应当遣散回府。”

    “次相说的有道理,今天某也正要说起此事。大唐军制,最初是府兵制,高祖也有一支元从禁军,不过这元从禁军实际上也是相当于府兵,因为高祖在长安周边为他们授分田地,他们也是轮值宿卫。”

    张超说起大唐的军制,也是侃侃而谈。

    “后来,贞观朝,国力强盛了,也为了应付战事需要。太上皇特意组建了一支常备禁军,到现在先后有左右羽林、左右神策、左右神机以及隶属于北衙的水师,加起来有十万之众。这是常备军,也相当于募兵。”

    “另外,朝廷还有七十二万府兵,八百个军府分驻于各地。”

    长孙无忌坐在那里,目光斜望张超。他很清楚张超的意图,这上任第一反刀,就是冲着军队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