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98章

调教大宋-第98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中,阴郁半月的天空终于转好,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若再下个不停,是要出大乱子的。而唯有唐奕依旧阴沉难明,他知道,真正的灾难还在后头。
  这几天,他每天都都到河岸上转悠,时刻盯着水位变化。
  “照这么涨下去,不出三日,恐有漫堤之危!”曹佾站在唐奕身边,这几天,他也天天盯在回山。
  唐奕摇了摇头,“不是恐怕,是一定!”
  他指着南北两屏的狭窄河谷水道,“回山唯一的弊病就是,南北两屏的水道太窄,致使回山的水流比汴河正常水流急上一些,平时还没什么,一旦发水,必是大祸。“
  “那怎么办?能挺得过开封吗?”
  “挺不了,提前动吧!”
  曹佾当下重重点头,转身上了船,回京了。
  当天晚上,曹府、潘府,还有范宅的仆从老幼,皆收拾细软,连夜行船到了回山。
  而回山此时也是热闹非常,灯球火把一路从码头排到望河坡。回山村的佃农都在收拾用度,由黑子、憨牛等安排着向山上撤。
  王里正站在唐奕身边,布满褶皱的沧桑面庞苦色难除。
  “唐少爷,咱们回山人不缺力气,让老汉带着爷们儿们上堤吧,兴许拦得住!”


第150章 溃堤
  王里正想要上堤护坝,这话老头已经墨迹一下午了,唐奕实在不知如何解释了,只得缓声安慰:
  “王叔,人命比啥都重要,只要有命在,田里那点东西,还有几间破屋,就建得起来,人没了,就啥都没了。”
  “不至于,不至于!”老里正一脸认真地道:“老汉防过水,比这大的灾咱也拦住过。”
  “不行!”唐奕语气不容有失,“今晚必须全部上山,村里留下一个活人都不行!”
  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水,这是能让黄龙起舞的千年大灾!
  。。。。
  黑子在一旁帮腔道:“大郎说话你咋还不听呢?让上山就上山,莫再给大郎添乱!”
  王里正还想再争取争取,但看了一眼唐奕不容有疑的面容,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闷着头,去和全村老小往山上搬东西了。
  唐奕看着真急眼,“破柜烂床抬它做甚?这得搬到什么时候去!”
  “除了细软、粮食,一律不要了!”
  王里正苦着脸,不听都不行。
  唐奕站在山脚,和黑子几乎是把所有村民赶上的望河坡!
  临近午夜,码头上最后一艘大船靠岸,见曹佾从船上跑下来,唐奕这才算长出了一口气。
  曹佾一到唐奕身边,唐奕就迫不急待地问道,“最后一船了?”
  曹佾看了一眼身后,“都来了,最后一船!”
  唐奕顺他目光望去,只见一众女使簇拥着一个****徐徐而来,在她身边,有两个唐奕熟悉的身影。一个仙灵钟慧、出尘脱俗,正是开封名伶董惜琴;另一位,则是那个讨人厌的恬燥丫头——董靖瑶。
  “桃园夫人!”
  唐奕躬身一礼,城里与回山有点关系的各家都过来了,自然少不了桃园居。
  别看唐奕来开封一年半了,尹先生又时常出入桃园居。但这位风尘传奇,唐奕还是第一次见到。
  那美妇微微一拂,“让唐公子费心了!”
  “夫人说的哪里话,尹师父待我如子,夫人称一声大郎便可。”
  桃园夫人点点头,也不矫情,“师鲁常常提起你,说大郎有经国之才呢!”
  “尹师父过誉了。”
  桃园夫人一笑,看了看左右的董惜琴和董靖瑶。
  董惜琴会意,上前一步,矮身一拂,“见过唐公子!”又对唐奕身边的黑子也施一礼,“黑子大哥。”
  黑子腼腆地一笑,手都不知道放哪儿了,“惜琴姑娘。。。。。。”
  唐奕拱手回礼。
  这时,那个‘恬燥丫头’也出来了。。。
  只见她莲步轻移,颇有仪容,粉嫩的小脑袋微微低着,面容娇羞可爱,来到唐奕面前,深深地向下一拂。。。。
  “见过唐公子。。。。。。公子万福!”
  唐奕没吓死!
  “哦靠!搞什么鬼?”
  “呃。。。。。这不是她风格啊?”
  他却不知,这董靖瑶在桃园夫人面前,可是一点都不敢造次的。
  黑子当然知道唐奕心里想什么,再说,现在也不是客气的时候,出声道:“夫人,请随我上山,已经准备好了住所。”说着,便引着桃园夫人等一众女宾往山上走。
  董靖瑶故意稍稍落后众人一步,待所有人不注意之时,猛的朝唐奕一挑下巴。。
  唐奕看得真切,不由一激灵,原来是装出来的。。。。。
  但是,现在真顾不上和一个小丫头片子斗气,人下来了,船上还有潘曹两家的细软财物,要连夜卸船。
  本来,唐奕以为,桃园居算上佣工使女,最多也就十几个人。可没想到,等桃园夫人过去之后,后面竟跟了一大串。
  唐奕不由低声对曹佾道:“桃园居怎么这么多使女?”
  曹佾一摊手,“不知道。不过,确实不少!”
  不少?哪是不少,都快赶上曹府佣仆的数量了,乎乎拉拉竟有五六十人,整整装了一船。
  唐奕都不禁腹绯,这帮青楼名伶真是被惯坏了,用得着这么多使唤佣人?
  。。。。
  接下来,有曹佾亲自盯着佣工把曹、潘两家的财物卸下来,这里用不到唐奕,所性他就直接回去睡觉了,回山村的事情有王里正和憨牛。
  三更时分,最后一波船工和村民上山,总算是完成了唐奕吩咐的大迁徙。
  现在,除了望河坡上聚拢了几百号人,山下的回山,别说是人,连只鸡都没有。
  也幸好,都听了唐奕的。。。。
  唐奕临近晌午还没睡醒,是被范纯礼把他强拉起来的。
  。。。。。。。
  正午时分,唐奕睡得正香,贱纯礼慌慌张地跑进来大叫:“溃堤了!!”
  唐奕从梦中惊醒,“这么快就。。。”急忙爬起来,就往外面跑。
  到了屋外,只见范仲淹、赵德刚、尹洙、曹佾、潘丰等人都站在高处,等唐奕跑过去往下一看,不由一惊,纵使早有预料,也不由被眼前的景象吓得脊背生寒。
  南北两屏的峡谷隘口就像两道束腰,把温顺的汴河单在回山一段变成了急流猛兽,只见回山早没了往日的葱郁祥和,到处是浊浪翻腾。黄汤一般的河水一直淹到了山脚,离观澜书院的提字和那块文圣石,只有不足百丈的距离。
  曹佾凑到唐奕面前,“幸好啊!要是再晚半天,就来不及了。”
  现在,曹佾想想就后怕,汴河水位涨的远比他们想的要快得多。
  今天一早就差不多要和堤沿平齐了,照这么涨下去,只几个时辰,就可漫过堤坝,灌入回山。
  但他不知道,回山两屏束水成急,一但发水,水下的暗流比水面上凶得多,在看不见的水下,暗流早就把夯土垒起来的堤岸掏空了。就在刚刚,还没等水漫过来,猛然一声巨响,溃堤了!
  大水冲破堤坝,顷刻间肆虐整个回山西岸,唐奕的几间店铺、作坊,瞬间覆于水下。
  “照这个速度,最多五日,开封也要受灾。”
  唐奕一叹,他现在也无能为力。要知道,即使是在千年之后,这种自然之怒都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存在,何况是在各方面都极为滞后的古代。他能做的,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这时,赵德刚出声道:
  “到底还是让大郎说中了。。。”
  唐奕无言地扬了扬嘴角,这种未卜先知,没给他带来一丝的成就感。
  “黄河也挺不住吗?”
  范仲淹凝重摇头:“难。。。。。”
  。。。。。。


第151章 水情
  范仲淹看着山下的一片汪洋摇头道:“难。。。”
  今年的水势,他和杜衍、唐奕详尽地分析过。
  “老王爷忘了景佑元年那场大水了吗?从现在来看,今年的河患可能比当年的还要凶!”
  赵德刚闻言仰天哀叹:“天不佑我赵宋啊!”
  可惜,老天听不到赵德刚的哀求,或者说。。。。
  在这一刻,老天根本就没想保大宋平安!
  回山溃堤只是一个前奏,真正的大灾才刚刚开始。
  正如唐奕所料,汴水没有因为一个小小的回山而止住它疯涨的气势。五月十六,开封城内,汴河、金水河、蔡河、五丈河皆是水满河盈。最危处,汴水距河岸不足一尺,眼看就要漫堤而出。
  朝廷此时已是焦头烂额,不光京师一地,整个西北各州皆有河防告急的奏报。二十余州府,近百万宋民至于危难!
  赵祯一面令各州知州全力抢险,一面让政事堂诸位朝官定下治灾救灾良策。这个时候,在副相的位子上蛰伏了近一年的文彦博,终于开始发威了。
  自从赵祯放权政事堂全力治理西北水患开始,宋庠就成了摆设,整个政事堂上下,皆是文彦博一人指挥。
  对此,宋公序不但没有一点怨言,反而极为配合。
  宋状元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要是平日里平衡上下关系,把朝堂弄得一团和气,那是他宋庠的长项。但要说救场子,治乱局,三个宋公序绑一块儿也不如一个文宽夫!
  论起救场子、治灾平乱的本事,大宋朝文相公说他是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其果断善筹的个性尽露无遗。
  汴京城中。
  文相公一面把城中居于低地的城民提前向皇城四周及大相国寺所在的高地迁移,一面令内城的京属官员、富户贵胄大开府门接纳百姓,以防患于未然。
  西北方面。
  文相公严令各州死守堤坝,凡上堤护河者,可免夏税;更下令西军各厢,除职守必需之兵,余者皆投入河防之务;各地运转西北救灾之物资,途经各州时不得卡扣;南方各地查点粮草,随时准备转运灾区。
  在文彦博辗转腾挪,左右支应下,大半宋属州县虽手忙脚乱,但却乱中有续的与天灾抗争着。
  。。。
  五月十九,开封五河水位持续告急,已与岸堤平齐。
  二十日,漫堤而出。只半日,汴河两岸居户家中就已积水三尺。
  二十二日,开封城南灾情最甚处,平舍只余瓦顶,高楼亦不见街门。
  城南、城东一边汪洋。。。。。。
  此时就看出文相公的深谋运虑,开封虽半城没入洪水之中,但由于处治得当,迁徒及时,此次水淹开封,溺亡者竟不足百人之数,乃历次灾情之中,伤亡最少的一次。
  二十三日,水灾到达顶点,汴河水势亦不再涨,但也未有退象,河官上报,预计开封水患最少也得半月才能退去。
  陈执中得了城中的奏报,也是长出了一口气。若是河威不止,再涨下去,就要淹到禁军大营了。
  陈执中庆幸的同时,也不由的对文彦博暗暗佩服!
  此大灾之年,能处治得进退有度、井然不乱的,大宋朝绝不超过三人之数。而除了文宽夫,另外两个都已经在观澜书院养老了。。。
  而且别忘了,文彦博如今只有四十余岁,正是当干之年,得此大才,宋之福矣!
  。。。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大规模的,一下向内城聚拢几十万居民的行动,可能除了千年后的中华,也就只有大宋能做到了!
  一来,得有像文彦博这种胆大包天,还能果断行事的宰相;
  二来,大宋贵族的节操还是值得赞颂的。
  不但京属官员、文武群臣乐意在危难之时接纳百姓,就连皇亲贵胄此时也显示出极大的胸怀。
  汝南郡王、北海郡王率先开府,腾出屋舍接纳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