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644章

调教大宋-第644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不对啊。”章惇狐疑地抬头看着曾巩。
  “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曾巩慢悠悠道:“因为他带的是我府衙里的差役,我当然知道的清楚。”
  “你府衙??”
  章惇四下看看,这才发现,泌阳府衙今天人太少了,进门到现在就见了一个看大门的。
  “他怎么带着你府衙。。。”
  “因为他也来泌阳了。而且。。。目的和你一样。”
  “日。。。。”章惇暗骂,“这货来的倒快!”
  。。。。
  晚间,王韶带人而归。
  做为京西南路各州最富盛名的“剿匪县令”,王子纯一出手,那还有跑,泌阳盗匪束手就擒。
  见了章惇还不忘吐槽,一来就被曾巩抓了壮丁。
  可是。。。
  没想到章惇咧嘴一乐,“我均州治下也不安生。。。劳烦子纯。。。。帮帮忙呗?”
  “滚!!!”
  三位同窗旧友一阵笑骂,最后说起了正事儿。
  商量了半天,最后曾巩没说过章惇和王韶,同意三人联名给唐奕去信。
  。。。。。。
  本来曾巩想亲自执笔,信中语气尽量委婉,能不能唐奕添麻烦最好。
  可是,章惇不干。
  “就他?你有我和子纯了解他吗?我们可是和他一起闯过江湖的人!!”
  “我来!!”
  于是,章子厚大笔一挥,信上就一句话:
  “再不调老子回京。。。。围而殴之!”
  。。。。
  ————————————
  东南。
  苏子瞻意气风发,星光璀璨。
  当年的苏小轼已经成长为青年版的“苏仙”,做为泉州风月班头、妇女之友。。。
  全民偶像。。。
  诗赛李杜,词比柳欧。。。。。。
  东南欢场已经满足不了苏子瞻的才情了。
  先帝驾崩的消息一到,苏轼也哭了一鼻子,悲痛之余,也给唐奕写了一封信:
  “唐家子浩叔父亲启。。。。”
  就正经了一句,下面。。。。
  下面充分证明了,逗比苏小轼还没完全退化干净。。。。
  “好吧。。。“
  “我承认状元是你让我的。”
  “我承认论风流我不如你。。。”
  “论诗词我也不如你。。。”
  “所以。。。。”
  “你把我调回去吧。。。。”
  。。。。
  ————————————
  东北,辽河口。
  石全福光着膀子。。。
  伫立在寒风之中,仰天长啸,潸然泪下。
  “好日子。。。。终于来了!!”
  王都头在其身侧,不待见的一撇嘴,“高兴个啥!?官家都走了,你高兴个啥?”
  石全福一甩脑袋,“两回事!!”
  “官家驾崩臣下悲痛!!可是唐疯子当权,还不让老子高兴高兴!?”
  “切。。。”阎王营的汉子们不以为然。
  “大郎当政,跟你有啥关系?”
  “没关系吗?”石全福瞪着牛眼。“没关系吗??”
  “老子终于可以回家了!!”
  “你们!!”
  “你们也可以回家了啊!”
  “你们不想吗?”
  “想个屁!!”王都头推搡着石全福。“接着操练。”
  “当兵吃粮,这儿就是家!”
  石全福这个气啊,“和你们这帮臭丘八说不清楚。”
  一边被王都头推着操练,一边美滋滋的想着事儿,他老子石进武这回可算是押对了宝。
  “不行!某这就回帐修书一封,让父帅说请。”
  说着话,脱离大队,就要往帐子里跑。
  “回来!!”王都头厉喝。
  “干嘛?”石全福紧紧着鼻子,偏头瞅着王都头。
  只闻王都头道:“身为主帅,当与士卒同苦,早操还没出完,怎可独自回营。”
  “得了吧你!”石全福一甩膀子,“特么你们当老子是主帅吗??”
  四年了!!
  四年了,这帮孙子也没叫他一句“营帅”,还特么活活折腾了他四年!!
  平时拿这个说事儿,石全福也就忍了,现在?
  现在老子都要回京了,还听你这个?
  “你们也别练了!!舞舞咋咋什么劲??”
  “赶明回京,老子请你们攀楼喝大酒!”
  说着话,又往回走,“可得把这四年遭的罪都补回来。”
  突然似是想到了什么,又停了下来。
  调头跑到王都头等人身前,指着王都头吼道:“要是老子把你们也都弄回去了,谢我就不用了,叫一声营帅!”
  “谁不叫,谁是孙子!!”
  。。。。。。
  “写你的奴才信去吧!!”王都头不耐烦的赶着人。
  “咱们不是一路人,你啊。。。”
  “当不了我们的营帅!”
  。。。。。。
  ————————
  大辽。
  耶律洪基猛一拍案首,“你说什么!?”
  “再说一遍!!”
  下首一髡头契丹人、一汉服属臣,惊恐下拜。
  “陛下息怒。。。”
  “臣刚刚是说。。。。”
  “南朝皇帝。。。驾崩了。”
  哐。。。。
  耶律洪基砸回龙椅木然不动。
  良久。。。
  呼。。。。
  出长一口粗气,气息之中都有颤抖。
  悠悠道:“宋辽之间。。。。再无宁日了。”
  辽臣一怔,髡发辽人试探道:“陛下何出此言?”
  “南北之间,本就难免刀兵吧?”
  六年前刚打了一仗,丢了燕云,耶律洪基痛改前非,励精图治,不也是为了把燕云夺回来吗?又有什么宁日可言?
  “不一样。。。。”只见耶律洪基缓缓摇头。“燕云一役,概唐子浩一己之力。那位南朝皇帝是个仁主,不想用兵的。。。。”
  “可是他一走,唐子浩独掌大权,依他的疯劲儿。。。。”
  “我们在古北关以北的防务。。。就没那么轻松了。”
  从前,就算丢了燕云,大辽也不太担心大宋会挥师北进,所以辽军布防主在进攻之备,而非防御。
  可是唐奕。。。。
  耶律洪基了解他,和赵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唉。。。。”再次长叹!
  “苍天无眼!”
  “让那么好的仁义之人,早早离世。。。。”
  “实为。。。。众生之祸啊。。。”
  。。。。
  “陛下!!”二辽臣之中,一直未发声的那个汉服属臣却是开口了。
  “臣以为,哀痛尚可先放一放。”
  “与其等唐子浩举兵祸辽,不如先下手为强!!”
  耶律洪基目光一凝,“孝杰,说下去!!”
  这个汉臣名张孝杰,是新晋官员之中耶律洪基极为看重的后起之秀。
  没错,既使丢了燕云,大辽之中亦有汉臣。
  无所谓汉奸,他们本就生在大辽,长在大辽。张孝杰更是在大定长大成人,考的也是大辽的状元,自然要为大辽效力。
  只闻张孝杰道:“难道陛下不觉得,此时就是良机吗?”
  “南朝新旧更迭,政局不稳,且唐子浩也非是众望所归,没有大乱已经是万幸。”
  “若我朝出其不意,有所动作,南朝不一定就能反应得过来!”
  “。。。。。”
  耶律洪基一阵沉默,“张小姐”说的有道理。。。
  可是。。。。
  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古北关内有狄汉臣驻守,不易冒进。”
  张孝杰自信一笑,不着痕迹的与那髡头辽臣对视一眼,“臣倒有一计,可智破狄青,且我朝无需伤筋动骨。”
  “说不定。。。。”
  “说不定什么?”耶律洪基已经站了起来。
  只闻那髡头辽臣接过话头儿:
  “说不定,燕云可复!!”
  。。。。。。


第906章 冗官还是缺官
  唐奕还不知道,一场针对大宋的阴谋正在酝酿,此时此刻,他正在和范老爷磨嘴皮子。
  “老师,非您不可了。”
  范仲淹则是面无表情的回道:“弟子辅国,第一件事就是把师父扶上位,这不合适。”
  唐奕无语,“这个时候,就不要较这么多了。”
  富弼去涯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那是先帝遗诏,除了唐奕,没有人敢违抗。
  但是,把国家交给文彦博和老相爷?唐奕真的不放心,这两个没节操的凑一块儿,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所以,现在能镇住场子的,只有范仲淹。
  。。。。。。
  其实,唐奕也不想让老师出山,毕竟范师父已经七十四岁高龄,虽然身体还算过得去,但是出山任职,还是太过操劳了。
  “一年。。。。。。”唐奕向范仲淹保证道。“最多一年,我就把富弼调回京。到时,您老就可以安心歇着了。”
  。。。。
  范仲淹一阵沉默,说实话,从十六年前辞官出朝开始,范希文没想过自己还会有被请出山的那一天,毕竟当时的局势,他范仲淹不是个宝,而是个祸。
  况且,弟子辅政,他这个老师立马就出相入朝,这传出去于名声也不好听。
  。。。。。。
  可是,范仲淹没有想到,看似人才济济的大宋朝堂,居然会面临无人可用的地步。
  看看现在的朝堂,富弼领众罪外放;文彦博始终放不下他的一己之私;贾昌朝倒是能臣,但独木难支。
  宋庠在埃及,王德用被贬,吴育老矣,庞籍、丁度又难堪重任,好不容易培养一个王安石,还干出假传圣意的糊涂事。
  至于韩琦,更不用说了。先帝遗诏公布天下,韩瘸子直接递了辞奏,都不等批复,和魏国公连夜离京,躲回西北去了。
  “罢了。。。。”范仲淹一叹。
  严肃地看着唐奕,“一年,为师只帮你顶一年。”
  “要么,你把富彦国弄回来。”
  “要么,让司马君实早些成气!”
  唐奕闻之大喜:“万事仰仗老师了!”
  “废话少说!”范老爷心里还是有点不情愿。“说吧,现在局势可稳,你又是如何安排的?”
  唐奕知道,老师这是已经进入角色了,也不废话,“京中已稳,毋须担忧。”
  “百官亦能安于己政,尚且过得去,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要防一手大辽!”
  “不过,涯州军已经休整停当,明日石全海和石全安就会奔赴古北关,以防万一!”
  “嗯,范仲淹点着头。”
  有涯州军北上,燕云可保万无一失。
  要知道,守关的情况下,把火神炮那么一架,六万能当六十万用。
  “西北呢?”范仲淹突兀发问。“你就那么相信那个李杰讹?”
  “人心难防啊。。。”
  “。。。。。。”唐奕没说话。
  说实话,李杰讹现在,不好说。
  独掌西夏大权,且还是个党项人,谁也说不准,现在的李杰讹还是不是从前那个李杰讹。
  “不会!!!”最后,唐奕还是肯定的摇头。
  “就冲他离京之前和我说的那些话,我就相信他不会!”
  “。。。。。。”范仲淹一阵无言。
  倒不是他不认同唐奕的判断,而是现在确实无暇顾及西北,也只能选择相信。
  “好吧。。。。”
  范仲淹长叹,大宋就像一个久病成疾的巨龙,纵使表面繁花似锦,可是内地里有多少问题,也只有大宋自己才知道。
  “你上请官家,今天就下诏,明日早朝,老夫就上殿登朝!”
  “好。”唐奕满口应下,老师早一天出山,大宋的朝堂就早一天平稳。
  “那就这么样吧。”范仲淹起身,准备出宫。“老夫回观澜,等着接旨了。”
  “呃。。。。”
  提到观澜。。。。
  “还有一个事儿。”
  “何事?”范仲淹一皱眉头,看出一些不同。
  求他出山也没见这小子纠结成这个样子。
  “这个。。。”唐奕支吾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